1.理想,在我國古代也被稱為“志”,古人認(rèn)為即使到了貧無立錐之地,也要恪守“人窮志不窮”的信念。
2.季羨林出生在魯西北一個叫官莊的地方,自稱“家里是貧中之貧,真可以說是貧無立錐之地”。
3.廣州高架橋下的水泥錐引發(fā)的爭議已持續(xù)近一年,“貧無立錐之地”這一古語在21世紀(jì)的大城市衍生了新的內(nèi)涵。
4.李大人別開玩笑了,朝鮮彈丸小國,貧無立錐之地,你不會如此小氣吧。
5.這一群被稱作“邊緣人”的旁聽生,有的年過六旬,有的在北大、清華等大學(xué)旁聽十來年,有的為求得精神自由,生活落魄,貧無立錐之地。
6.到了任何一個陌生的村子,一向以“詩書傳家”為榮的淳安人,在當(dāng)?shù)厝搜壑?都是一群語言不通、形容憔悴、貧無立錐之地的“難民”。
7.形容一個人窮到了極點,有句話叫貧無立錐之地。
8.那么先是通貨膨脹,接著是通貨緊縮,銀行與附生的公司會靠剝奪人民的財產(chǎn)而茁壯,直到我們下一代有天醒來,在他們父兄開拓的土地上,貧無立錐之地。
9.日本沒有宗教行善的傳統(tǒng),因此施粥站或其他收容貧無立錐之地者的地方少之又少。
※ "貧無立錐之地"成語造句CNDU成語詞典查詞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