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關系,只列出前 100 個立的成語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yù lì tíng tíng玉立亭亭 | 玉立:比喻身長而美麗;亭亭:高聳直立的樣子。形容女子身材細長。也形容花木等形體挺拔。 | 元·喬吉《七夕贈歌者》曲:“水灑不著春妝整整,風吹的倒玉立亭亭?!?/td> |
lì shēn xíng jǐ立身行己 | 存身自立,行為有度。 | 《北史·柳虬傳》:“機立身行己,本以寬雅流譽,至于登朝正色,可謂不違直道?!?/td> |
chuí shǒu gōng lì垂手恭立 | 垂:低下;垂手:表示恭敬。形容恭敬地站在旁邊隨時聽從吩咐。 | 《武松演義》第十回:“武松從紗帳里望出來,看見施福、施壽還是垂手恭立,便招呼道:‘貴家院為何不去?我沒事了?!?/td> |
qín yǐ lì shēn勤以立身 | 勤儉才能生存下去。 | |
yuān tíng shān lì淵亭山立 | 見“淵渟岳峙”。 | |
qióng qióng jié lì,xíng yǐng xiāng diào煢煢孑立,形影相吊 | 煢煢:孤獨的樣子;孑:孤單;形:指身體;吊:慰問。孤身一人,只有和自己的身影相互慰問。形容無依無靠,非常孤單。 | 漢·張衡《思玄賦》:“何孤行之煢煢兮,孑不群而介立。”晉·李密《陳情表》:“煢煢孑立,形影相吊。” |
zì lì mén hù自立門戶 | 自己獨立成為一戶人家。指成家自立。多比喻獨立出來;另搞一套。 | 清 曾樸《孽海花》第31回:“要稱我的心,除非自立門戶。” |
fán shì yù zé lì,bù yù zé fèi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 | 豫:通“預”,事先準備。指做任何事情,事先有準備,就能得到成功,不然就會失敗。 | 西漢·戴圣《禮記·中庸》:“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td> |
ér lì zhī nián而立之年 | 三十歲的代稱。 | 先秦 孔子《論語 為政》:“吾十有五,而至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td> |
yīng jī lì duàn應機立斷 | 猶言當機立斷。形容在緊要關頭處事果斷。 | 漢·陳琳《答東阿王箋》:“秉青萍干將之器,拂鐘無聲,應機立斷。” |
dǐng mén lì hù頂門立戶 | 支撐門戶。謂獨立成家。 | 吳組緗《山洪》三:“三官雖然已經另外頂門立戶,但是打魚的一切生財器具還是和他大哥、二哥共有著?!?/td> |
lì gōng shú zuì立功贖罪 | 立功:建立功績;贖:補償。建立功績來補償罪行或過失。 | 《舊唐書 王孝杰傳》:“遣使斬宏暉以徇。使未至幽州,而宏暉已立功贖罪,竟免誅?!?/td> |
míng bù xū lì名不虛立 | 謂宜有此盛名,果然不虛妄。 | 西漢·司馬遷《史記·游俠列傳》:“名不虛立,士不虛附?!?/td> |
qióng qióng jié lì煢煢孑立 | 孤獨無依的樣子。 | 晉 李密《陳情表》:“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童。煢煢孑立,形影相吊?!?/td> |
lì dì shū chú立地書櫥 | 比喻人讀書多,學識文博。 | 《宋史·吳時傳》:“每于為文,未嘗屬稿,落筆已成,兩學目之曰立地書櫥?!?/td> |
lì tán zhī jiān立談之間 | 站著說話的一會兒時間。形容時間極短。 | 漢·揚雄《解嘲》:“或七十說而不遇,或立談而封侯。” |
lì dì chéng fó立地成佛 | 佛家勸善之語;禪宗認為人人都有佛性;只要棄惡從善;立即可以成佛。 | 宋 釋普濟《五燈會元》:“廣額正是個殺人不眨眼底漢,放下屠刀,立地成佛?!?/td> |
lì mìng ān shēn立命安身 | 立命:精神上安定;安身:指得以容身。指精神上有寄托,生活上有著落。 |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十:“僧問:‘學人不據地時如何?’師云:‘汝向什么處安身立命?’” |
dà pò dà lì大破大立 | 大舉擊毀舊物,大力建立新事物。 | |
bǐ jiān ér lì比肩而立 | 比肩:并肩。肩并肩地站立。比喻彼此距離極近。 | 西漢 劉向《戰國策 齊策三》:“寡人聞之,千里而一士,是比肩而立;百世而一圣,若隨踵而至?!?/td> |
yī rén lì zhì,wàn fū mò duó一人立志,萬夫莫奪 | 形容志向堅定,別人很難改變。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五卷:“正是‘一人立志,萬夫莫奪。’” |
wēi rán sǒng lì巍然聳立 | 巍然:高大雄偉的樣子。比喻像高山一樣聳立,不可動搖。 | 孫世愷《雄偉的人民大會堂》:“在天安門右前方,巍然聳立著一坐雄偉壯麗的大廈,這就是人民大會堂?!?/td> |
sān fēn dǐng lì三分鼎立 | 比喻三方分立,互相抗衡。同“三分鼎足”。 | 《魏書 匈奴劉聰等傳序》:“論土不出江漢,語地僅接褒斜,而謂握皇符,乘帝籍,三分鼎立,比蹤王者。” |
zhù shū lì shuō著書立說 | 著:寫作;撰述;立:建樹;成就;說:學說。寫書或文章;創立自己的學說。也作“著書立言”。 |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十五回:“將南京元(玄)武湖賜與莊尚志著書立說;鼓吹休明?!?/td> |
dāng jī lì duàn當機立斷 | 面臨緊急關頭;毫不猶豫地作出決斷。當:面臨;斷:決斷。 | 漢 陳琳《答東阿王箋》:“秉青萍干將之器,拂鐘無聲,應機立斷。” |
lì rén dá rén立人達人 | 立:建樹,成就;達:發達,顯貴。舊指幫助人建立功業,提高地拉。 | 先秦 孔子《論語 雍也》:“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 |
bù lì wén zì不立文字 | 佛家語,指禪家悟道,不涉文字不依經卷,唯以師徒心心相印,理解契合,傳法授受。 | 宋 釋普濟《五燈會元 七佛 釋迦牟尼佛》:“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td> |
lì xián wú fāng立賢無方 | 立:植,豎。指推舉賢人不拘一格 | 戰國·鄒·孟軻《孟子·離婁》:“湯執中立賢無方?!?/td> |
wēi rán yì lì巍然屹立 | 巍然:極高的樣子;屹立:山勢直立高聳。比喻象高山一樣直立地上,不可動搖。 | 梁啟超《新民說》第三節:“吾國夙巍然屹立于大東,環列皆小蠻夷,與他方大國,未一交通。” |
lín jī lì duàn臨機立斷 | 當機立斷。抓住時機,立刻決斷。 | 明·唐順之《條陳海防經略事疏》:“訪得淮揚海防兵備副使劉景韶英敏多謀,臨機立斷,運籌足以破鬼夷之算,賈勇足以汗懦將之顏?!?/td> |
jué shì dú lì絕世獨立 | 絕世:當代獨一無二。當世無雙,卓然而立。多用來形容不同凡俗的美貌女子。 | 《漢書·外戚傳上·孝武李夫人》:“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td> |
yí shì dú lì遺世獨立 | 遺世:遺棄世間之事。脫離社會獨立生活,不跟任何人往來。 | 宋 蘇軾《前赤壁賦》:“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td> |
jiǎo lì jié chū角立杰出 | 卓然特立,超過一般。 | |
zhōng lì bù yǐ中立不倚 | 倚:偏。保持中立,不偏不倚。 | 《禮記·中庸》:“故君子和而不流,強哉矯;中立而不倚,強哉矯。” |
shàng wú piàn wǎ,xià wú lì zhuī zhī dì上無片瓦,下無立錐之地 | 形容一無所有,貧困到了極點。 |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二十:“上無片瓦,下無卓錐,學人向什么處立?” |
lì zú zhī dì立足之地 | 立足:站住腳。能夠站得住腳的地方。比喻存身的處所。 | 清 湘靈子《軒亭冤》:“你們這班狂妄之徒,還有立足之地么?” |
dǐng tiān lì dì頂天立地 | 頭頂云天;腳踩大地。形容形象高大;氣概豪邁。也形容敢作敢為;光明磊落。 | 宋 釋普濟《五燈會元 育王裕禪師法嗣 道場法全禪師》:“汝等諸人,個個頂天立地,肩橫榔栗,到處行腳。” |
yún chuí hǎi lì云垂海立 | 垂:低下。云低垂,海水陡立。比喻帝王的威德或文辭雄渾壯麗。 | 唐·杜甫《朝獻太清宮賦》:“九天之云下垂,四海之水皆立。鳳凰威遲而不去,鯨魚屈矯以相吸?!?/td> |
dāng jiā lì yè當家立業 | 主持家業。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三十一回:“偏偏晴雯上來換衣服,不防又把扇子失了手,掉在地下,將骨子跌折。寶玉因嘆道:‘蠢才,蠢才!將來怎么樣!明日你自己當家立業,難道也是這么顧前不顧后的?”一本作“當家立事”。 |
dá rén lì rén達人立人 | 達:引進;立:培植。指幫人建功立業。 | 宋·程頤、程顥《二程全書·遺書》:“夫仁者達人立人,取譬可謂仁之方而已?!?/td> |
shàng wú piàn wǎ zhē shēn,xià wú lì zhuī zhī dì上無片瓦遮身,下無立錐之地 | 形容一無所有,貧困到了極點。 | 清·張南莊《何典》第九回:“原來劉打鬼收成結果了雌鬼,把活鬼的古老宅基也賣來喂了指頭,弄得上無片瓦遮身,下無立錐之地,只得仍縮在娘身邊?!?/td> |
yuán bǐ lì chéng援筆立成 | 援筆:拿筆。拿起筆立刻寫成。形容才思敏捷。亦作“援筆成章”、“援筆而就”。 | 《南史·蔡景歷傳》:“召令草檄,景歷援筆立成,辭義感激,事皆稱旨?!?/td> |
xīng jiā lì yè興家立業 | 建設家庭,創立事業。 |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十二回:“縱不能興家立業,也不至棄田蕩產。” |
zào tiān lì jí造天立極 | 造:到,往;極:準則。指君王登上帝位,確立綱紀。 | 唐·陳子昂《為資州鄭使君讓官表》:“伏惟陛下,革命開基。造天立極,方且弘宜帝典。” |
kāi jiē lì jí開階立極 | 舊指開創基業,建立統治。 | 《舊唐書·辛替否傳》:“撥亂反正,開階立極,得至理之體,設簡要之方?!?/td> |
lì dì shū chú立地書廚 | 比喻人讀書多,學識淵博。 | 《宋史 吳時傳》:“時敏于為文,未嘗屬稿,落筆已就,兩學目之曰‘立地書廚’?!?/td> |
biāo xīn lì yì標新立異 | 標:揭舉;立:樹立。持不同的態度或看法。提出新奇的見解和主張;表示與一般不同。 |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文學》:“支道林在白馬寺中,將馮太常共語,因及《逍遙》,支卓然標新理于二家之表,立異義于眾賢之外?!?/td> |
shì yù zé lì事預則立 | 指無論做什么事,事前有準備就會成功,沒有準備就要失敗。 | 《禮記·中庸》:“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td> |
lì shēn yáng míng立身揚名 | 立身:使自己在社會上有相當地位;揚:傳布。使自己立足于社會,名聲遠揚。 | 三國 魏 應璩《與從弟君苗君胄書》:“潛精墳籍,立身揚名?!?/td> |
wú lì zú zhī dì無立足之地 | 沒有插錐尖的一點地方。形容極其貧困。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33回:“賈政聽說,忙叩頭說道:‘母親如此說,兒子無立足之地了?!?/td> |
lì zhuī zhī dì立錐之地 | 立錐:插錐子。指插錐子的地方。比喻能容身的極小的地方。也作“置錐之地?!?/td>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留侯世家》:“今秦失德棄義,侵伐諸侯社稷,滅六國之后,使無立錐之地。” |
cháng shēn hè lì長身鶴立 | 鶴立:像鶴站立。形容瘦而高的人。 | 曾樸《孽?;ā返?2回:“就在這一陣笑語聲中,有一個長身鶴立的人……兩臉緋紅,醉態可掬,七跌八撞的沖進房來?!?/td> |
bīng yǐ zhà lì兵以詐立 | 兵:軍事,戰爭;詐:欺騙。用兵作戰要善于用計謀迷惑對立,才能使自己立于不敗之地。 | 春秋·齊·孫武《孫子·軍爭》:“兵以詐立,以利功,以分合為變者也?!?/td> |
xíng mián lì dǔn行眠立盹 | 形容極度疲倦無精神。 | 元·馬致遠《陳摶高臥》第二折:“若做官后,每日價行眠立盹,休,休,枉笑殺凌煙閣上人?!?/td> |
shì bù bìng lì勢不并立 | 勢:情勢,狀況;并立:并存。指敵對的雙方不能同時存在。比喻矛盾不可調和。 | 《晉書·劉琨傳》:“臣與二虜,勢不并立?!?/td> |
lì shēn xíng dào立身行道 | 道:政治主張和思想。指修養自身,奉行道義。 | 南朝·梁·蕭統《與晉安王綱令》:“明公儒學稽古,淳厚篤誠,立身行道,始終如一?!?/td> |
hè lì qǐ zhù鶴立企佇 | 企:企望;佇:佇立。像仙鶴直立、伸長脖頸盼望。 | 三國·魏·曹植《求通親親表》:“實懷鶴立企佇之心?!?/td> |
hǎi lì yún chuí海立云垂 | 形容文辭氣魄極大。 | 唐·杜甫《朝獻太清宮賦》:“九天之云下垂,四海之水皆立?!?/td> |
shì bù liǎng lì誓不兩立 | 發誓不跟敵人并存。形容雙方仇恨極深。 |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44回:“瑜曰:\'吾與老賊誓不兩立!\'孔明曰:\'事須三思,免致后悔。\'” |
lì shǎo guān duō立少觀多 | 指略一作為而影響很大。 | 春秋·齊·管仲《管子·七法》:“立少而觀多,則天下懷之矣?!?/td> |
sān zú dǐng lì三足鼎立 | 鼎:古代烹煮的炊器;圓形;三足;兩耳。像三條腿的鼎那樣立著。比喻三方分立的局面。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竇融傳》:“欲三分鼎,連衡合從,也宜以時定?!?/td> |
chuàng jiā lì yè創家立業 | 立業:建立事業。成立家庭,建立家業。 | 柳青《創業史》第一部題敘:“我還要創家立業哩!” |
lì chī dì xiàn立吃地陷 | 不從事生產,只知道消耗,就會連地也弄得塌陷。 | 元·秦簡夫《東堂老》第一折:“那錢物則有出去的,無有進來的,便好道坐吃山空,立吃地陷?!?/td> |
lì gōng zì xiào立功自效 | 立:建樹;效:報效,獻出。指建樹功績以作出貢獻。 |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83回:“只將郭子儀手下仆人失慎的,就地正法,赦郭子儀之罪,許其自后立功自效?!?/td> |
qiǎo lì míng sè巧立名色 | 見“巧立名目”。 | 明·李贄《三大夫像議》:“我這里佛自解放光,不似世上一等魍魎匠、魍魎僧巧立名色,誑人錢財也?!?/td> |
dāng jiā lì shì當家立事 | 主持家業。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三一回:“偏生晴雯上來換衣服,不防又把扇子失了手跌在地下,將股子跌折。寶玉因嘆道:‘蠢才,蠢才!將來怎么樣?明日你自己當家立事,難道也是這么顧前不顧后的?’” |
dài zuì lì gōng戴罪立功 | 身負罪責;爭取立下功勞;借以贖罪。 | 《明史 史可法傳》:“以平賊逾期,戴罪立功。” |
dāng lì zhī nián當立之年 | 指三十歲。 | 先秦 孔子《論語 為政》:“三十而立?!?/td> |
shù bēi lì zhuàn樹碑立傳 | 樹:建立。原指把某人生平事跡刻在石碑上或寫成傳記;使他的名聲世代流傳下去?,F比喻樹立個人威信;抬高個人聲望。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桓彬傳》:“蔡邕等共論序其志,僉以為彬有過人者四……乃共樹碑而頌焉?!?/td> |
shàng wú piàn wǎ,xià wú lì zhuī上無片瓦,下無立錐 | 形容一無所有,貧困到了極點。 |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豐化和尚》:“上無片瓦,下無卓錐,學人向什么處立?” |
quán tóu shàng lì dé rén,gē bó shàng zǒu dé mǎ拳頭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馬 | 比喻為人清白,作風正派,過得硬。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24回:“拳頭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馬,人面上行的人,不是那等搠不出的鱉老婆?!?/td> |
jiā dào bì lì家道壁立 | 家道:家庭經濟狀況;壁立:空無所有。形容極其貧窮。 | 《南史·徐孝克傳》:“陳亡,隨例入長安。家道壁立?!?/td> |
shǎng lì zhū bì賞立誅必 | 謂該賞的立即賞,該罰的一定罰。 | 清·侯方域《豫省試策》:“賞立誅必,雖失十左氏無傷也;賞不立,誅不必,雖得十左氏無益也?!?/td> |
jīn jī dú lì金雞獨立 | 中國武術的一種姿式。像公雞似的用一足站立的一種武術姿式。也泛指用一只腳站立。 | 清 李汝珍《鏡花緣》:“我是金雞獨立,要一足微長。” |
féng jī lì duàn逢機立斷 | 猶言當機立斷。 | 唐·元載《故相國杜鴻漸神道碑》:“觀公之辨政,消煩解結,逢機立斷?!?/td> |
ān jiā lì yè安家立業 | 安置家庭;創立事業。也指長期在一個地方勞動和生活。 | 梁斌《漫談<紅旗譜>的創作(代序)》:“于是背起鋪蓋卷下了關東,在關東挖參、淘金,積了一些錢,回來安家立業,準備報仇?!?/td> |
lì dìng jiǎo gēn立定腳跟 | 立:站。站穩腳跟。指腳踏實地地做事或立場堅定。 | 清·李百川《綠野仙蹤》第71回:“你是個風流人兒,將來于這‘色’之一字,到要立定腳跟。” |
gū lì wú zhù孤立無助 | 只有一個人或一方面的力量,得不到外力援助。 | 《后漢書 班超傳》:“十八年,帝崩,焉耆以中國大喪,遂攻沒都護陳睦,超孤立無援。” |
āi huǐ jí lì哀毀瘠立 | 形容因居親喪悲損其身,瘦瘠如骨骸支立。 | 唐 張鷟《朝野僉載 補輯》:“(崔渾)丁母艱,勺飲不入口,哀毀瘠立?!?/td> |
lì sǎo qiān yán立掃千言 | 立:即時;掃:迅速掠過。比喻才思敏捷,文章寫得快。 | 明·湯顯祖《還魂記·耽試》:“風檐寸晷,立掃千言,可敬可敬!” |
xiū cí lì qí chéng修辭立其誠 | 誠:真心實意。寫文章應表現出作者的真實意圖,不可作虛飾浮文。 | 《周易·乾》:“修辭立其誠,所以居業也?!?/td> |
xīng bāng lì guó興邦立國 | 邦:國家。建立和振興國家。 | 元·無名氏《黃鶴樓》第三折:“安排打鳳牢龍計,準備興邦立國機?!?/td> |
dāng jiā lì jì當家立紀 | 指管理家務。 | 明 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七回:“這娘子今年不上二十五六歲,生的長挑身材,一表人物,打扮起來就是個燈人兒。風流俊俏,百伶百俐,當家立紀、針指女工、雙陸棋子,不消說。” |
miàn qiáng ér lì面墻而立 | 比喻不學之人,如面對墻壁而立,一無所見。 | 《尚書·周官》:“不學墻面?!笨装矅鴤鳎骸叭硕粚W,其猶正墻面而立?!?/td> |
qiú xīn lì yì求新立異 | 立:豎立。追求新奇,以顯示與眾不同。 |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34回:“眾美人亦因煬帝留心裙帶,便個個求新立異蠱惑他,博片刻之歡?!?/td> |
lì shí sān kè立時三刻 | 立刻、馬上。 |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51回:“有天聽了朋友一句玩笑話,便立時三刻逼我母親出去,一刻不能相容?!?/td> |
qiǎn cí lì yì遣詞立意 | 同“遣辭措意”。 |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30回:“你這小妮子,學得幾時唱,就曉得遣詞立意?!?/td> |
lì zhuī zhī tǔ立錐之土 | 立錐:插錐子。插錐尖的一點地方。形容能容身的極小地方。 | 曹冏《六代論》:“子弟無尺寸之封,功臣無立錐之土?!?/td> |
qiáng miàn ér lì墻面而立 | 面對墻壁對立。形容目光短淺。亦作“面墻而立”。 | 《書·周官》:“不學墻面”孔傳:“人而不學,其猶正墻面而立?!薄墩撜Z·陽貨》:“人而不為《周南》《召南》,其猶正墻面而立也與?” |
lì cǐ cún zhào立此存照 | 立:立下;此:這個;指字據或文書;存:保存;照:察看;查考。立下字據;保存起來;作為憑證。 | 孫犁《談頭條》:“他所寫的《立此存照》等短文,刊物也真的把它們作為補白,作者編者,均不以此為忤?!?/td> |
lì chǎng bù wěn立場不穩 | 對問題所持的觀點態度不能持之以恒。 | 古華《芙蓉鎮》第三章:“他們是立場不穩,愛憎不明,敵我不分。” |
jīn gōng bù lì矜功不立 | 矜:自夸。自以為能立大功而大功必不成。 | 《戰國策 齊策四》:“故曰:\'矜功不立,虛愿不至。\'此皆幸樂其名,華而無其實德者也?!?/td> |
dāng jī lì jué當機立決 | 抓住時機,立刻判決。 | 清 采蘅子《蟲鳴漫錄》卷一:“國家設官分職,秩有大小,權亦有等差:斬絞者奏請定奪,軍流決于臬司,徒決于府,枷仗決于縣,法至良也。所患者,不能當機立決,必待報而后施行?!?/td> |
shù yuán lì dí樹元立嫡 | 謂立嫡長子為儲君。 | 南朝·梁·沈約《立太子恩詔》:“王公卿士,咸以為樹元立嫡,有邦所先,守器傳統,于斯為重?!?/td> |
jīn qí lì yì矜奇立異 | 矜:夸耀;異:不同。炫耀奇特,標榜新異 | 林紓《<慎宜軒文集>序》:“所著《慎宜軒文》若干篇,氣專而寂,澹宕而有致,不矜奇立異,而言皆衷于名理?!?/td> |
wán lián nuò lì頑廉懦立 | 使貪婪的人能夠廉潔,使怯弱的人能夠自立。舊時形容感化力量之大。 | 先秦 孟軻《孟子 萬章下》:“故聞伯夷之風者,頑夫廉,懦夫有立志。” |
dǐ xíng lì míng砥行立名 | 磨礪德行,建樹功名。 | 《史記·伯夷列傳》:“閭巷之人,欲砥行立名者,非附青云之士,惡能施于后世哉?” |
wēi rán tǐng lì巍然挺立 | 巍然:高大的樣子。比喻像高山一樣聳立,不可動搖。 | 肖兵《太行青松》:“山上那濃郁蔥蘢的松柏,巍然挺立,充滿生機?!?/td> |
xiū cí lì chéng修辭立誠 | 寫文章應表現出作者的真實意圖。 | 《周易 乾》:“修辭立其誠,所以居業也。” |
lì mǎ wàn yán立馬萬言 | 倚靠在馬旁,馬上寫成一篇文章。形容才思敏捷。 | 宋 王十朋《梅溪王忠文公集 上太守李端明書》:“唐翰林應長庚之夢,世號謫仙人,立馬萬言,而文章為天下之法?!?/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