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關系,只列出前 100 個意的成語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suì xīn kuài yì遂心快意 | 見“遂心如意”。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37回:“無如他此時是滿懷的遂心快意,滿臉的吐氣揚眉,話擠話,不由得沖口而出。” |
ēn duàn yì jué恩斷意絕 | 恩:恩惠,恩情;意:情份。恩愛和情義完全斷絕,形容感情破裂 | 明 無名氏《認金梳》第一折:“你若得見了你的親娘,莫漏泄,休將我恩斷意絕,可憐我無家無業。” |
xīn yōng yì lǎn心慵意懶 | 情思倦怠,精神萎靡。 | 明·沈采《千金記》第四十出:“出乎無奈,每日做生活,做得心慵意懶。”: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九卷“[多福]多時聽得母親三言兩語,絮絮聒聒,已自心慵意懶。” |
chūn yì lán shān春意闌珊 | 闌珊:將盡,將衰。指春天就要過去了。 | 南唐 李煜《浪淘沙》:“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 |
yán hé yì shùn言和意順 | 言語和順,情意相諧。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五回:“真是言和意順,似漆如膠。”又第九十八回:“但愿他們兩口兒言和意順,從此老太太也省好些心。” |
chū hū yì biǎo出乎意表 | 出于意料之外。 | 魯迅《彷徨·傷逝》:“我想只要離開這里,子君便如還在我的身邊;至少,也如還在城中,有一天,將要出乎意表地訪我,像住在會館時侯似的。” |
chū yú yì biǎo出于意表 | 謂出乎人的意料之外。 | 唐·張讀《宣室志》卷四:“一夕,風月晴瑩,有扣門者,出視之,見一丈夫,衣冠甚偉,儀狀秀逸。喬延入與坐,談議朗暢,出于意表。喬重之,以為人無及者。” |
gū xíng jǐ yì孤行己意 | 不接受別人的意見,固執地照自己的意見行事。 | 魯迅《集外集·記“楊樹達”君的襲來》:“我想,原來是一個孤行己意,隨隨便便的青年,怪不得他模樣如此傲慢。” |
duàn zhāng qǔ yì斷章取意 | 見“斷章取義”。 | 唐·張鷟《游仙窟》:“斷章取意,唯須得情,若不愜當,罪有科罰。” |
mù liàng yì yíng目量意營 | 以目測量,用心經營。形容精心勘測設計。 | 《明史·宦官傳·阮安》:“阮安有巧思,奉成祖營北京城池宮殿及百司府廨,目量意營,悉中規劃,工部奉行而已。” |
qiǎn cí cuò yì遣詞措意 | 見“遣辭措意”。 | 宋·吳開《優古堂詩話》:“前輩讀詩與作詩既多,則遣詞措意,皆相緣以起,有不自知其然者。” |
zhǐ kě yì huì,bù kě yán chuán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 只能用心去揣摩體會,沒法用話具體地表達出來。指道理奧妙,難以說明。有時也指情況微妙,不便說明。 | 先秦 莊周《莊子 天道》:“意之所隨者,不可以言傳也。” |
cí bù dǎi yì詞不逮意 | 猶言詞不達意。 | 清·龍啟瑞《覆唐子實書》:“嗣有四鄉聯團之議,曾泐數行奉達,倉卒中詞不逮意。” |
chū rén yì liào出人意料 | 意料:事先對情況、結果等的估計;超出人們的料想猜測之外。表示情況非同尋常。也作“出乎意料”、“出人意外”、“出人意表”。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57回:“這一件事,都是出人意料之外。” |
gū xíng yī yì孤行一意 | 一意孤行。不聽勸告,全憑自己的意愿行事。 | 清·錢謙益《父楫中議大夫加贈光祿大夫太子太保戶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制》:“孤行一意,惟知砥節而首公;榰柱眾言,不屑市名而避怨。” |
èr yì sān xīn二意三心 | 形容猶豫不決,拿不定主意或意志不堅定。 | 元 楊梓《豫讓吞炭》第四折:“你道順德者吉,逆天者兇,我怎肯二意三心,背義忘恩,有始無終。” |
yì dé zhì mǎn意得志滿 | 因愿望實現而心滿意足。亦作“志得意滿”。 | 元·尚仲賢《氣英布》第一折:“今漢王大敗虧輸,項王意得志滿。” |
yì yōng xīn lǎn意慵心懶 | 慵:懶。心意消沉懶散。 | 明·高明《琵琶記·琴訴荷池》:“相公,非彈不慣,只是你意慵心懶。” |
lǐ qīng qíng yì zhòng禮輕情意重 | 禮物雖然很輕,但情意卻很深厚。 | 元 李致遠《還牢末》:“兄弟,拜義如親,禮輕義重,笑納為幸。 |
èr sān qí yì二三其意 | 即三心二意。指心意不專一,反復無常。 | 《三國志·袁紹傳》裴松之注引《漢晉春秋》:“是時外為御難,內實乞罪,既不見赦,而屠各二三其心,臨陣叛戾。” |
guǎ qíng báo yì寡情薄意 | 缺少情意。 | 《水滸傳》第一一○回:“公孫勝道:‘若是小道半途撇了仁兄,便是寡情薄意。今來仁兄功成名遂,只得曲允。’” |
qiǎn cí cuò yì遣辭措意 | 指寫文章、說話時的用詞立意。 | 宋吳曾《能改齋漫錄沿襲》:“前輩讀詩與作詩既多,則遣辭措意,皆相緣以起,有不自知其然者。” |
zī yì wàng wéi姿意妄為 | 任意胡作非為,常指極端地固執己見和偏愛自己的習慣,常含有一種幾乎難以抑制的反復無常的意味。 | |
jìn rú rén yì盡如人意 | 盡:完全;如:符合;遵從。完全符合人們的心意。形容心滿意足。 | 宋 劉克莊《李艮翁禮部墓志銘》:“然議者但以為恩澤侯挾貴臨民,安得盡如人意。” |
mǎn bù zài yì滿不在意 | 全然不放在心上,不當一回事。 | 巴金《復仇集 不幸的人》:“這是一只破舊的提琴,他拿著弓滿不在意地拉著。” |
shēn qíng hòu yì深情厚意 | 誼:交情。深厚的感情與友誼。 | 明 名教中人《好逑傳》:“鐵公子本不欲留,因見過公子深情厚意,懇懇款留,只得坐下。” |
dié yì yīng qíng蝶意鶯情 | 意:心愿,意向;鶯:黃鸝。比喻愛戀春色的情意。 | 明·陳霆《渚山堂詞話》第三卷:“蝶意鶯情留戀處,還在余花剩柳。” |
yì lǎn xīn huī意懶心灰 | 猶心灰意懶。 | 元·喬吉《喬夢符小令·玉交枝·頭適二曲》:“不是我心灰意懶,怎陪伴愚眉肉眼。” |
qíng tóu yì hé情投意和 | 投:契合。形容雙方感情融洽,心意完全一致。亦作“情孚意合”、“意同情合”、“情投意洽”、“情親意合”、“意合情投”、“情投氣合”。 | |
cái shū yì guǎng才疏意廣 | 疏:粗疏;廣:廣大。才干有限而抱負很大。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孔融傳》:“融負其高氣,志在靖難,而才疏意廣,迄無成功。” |
dé yì yáng yáng得意揚揚 | 形容非常得意的樣子。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管晏列傳》:“意氣揚揚,甚自得也。” |
quán quán zhī yì惓惓之意 | 惓惓:懇切。誠懇的心意。 |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82回:“知章奉意,到家宣諭李白,且備述天子惓惓之意。” |
yǐ yì wéi zhī以意為之 | 只憑自己的主觀想法去做。 | 西漢 戴圣《禮記 禮運》:“故圣人耐以天下為一家,以中國為一人者,非意之也,必知其情,辟于其義,明于其利,達于其患,然后能為之。” |
yǒu xīn yǒu yì有心有意 | 猶言誠心誠意。 | |
wú sī yǒu yì無私有意 | 自己雖無私心,別人則將認為有意。意為要避嫌疑。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48回:“他是梁山泊造反的人,我如何與他廝見!無私有意,你可回他話道,只說我臥病在床,動止不得,難以相見。” |
zhí yì bù cóng執意不從 | 執:堅持。從:依從。堅持自己的意見,不肯依從他人。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賣油郎獨占花魁》:“你若執意不從,惹他性起,一時翻過臉來,罵一頓,打一頓,你待走上天去。” |
zhí yì bù huí執意不回 | 堅持自己的意見不肯依從別人。 | 《宋史·王安石傳》:“安石性強忮,遇事無可否,自信所見,執意不回。” |
qiǎn cí lì yì遣詞立意 | 同“遣辭措意”。 |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30回:“你這小妮子,學得幾時唱,就曉得遣詞立意。” |
chū zì yì wài出自意外 | 出于意料之外。 | 唐·柳宗元《鈷鉧潭西小丘記》:“丘之小不能一畝……余憐惜而售之。李深源、元克己時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 |
háo bù zài yì毫不在意 | 絲毫不在乎或不介意。 | 清·錢彩《說岳全傳》第一回:“我佛原是個大慈大悲之主,毫不在意。” |
yù yì shēn cháng寓意深長 | 寄托或隱含的意思很深(多指語言文字或藝術作品)。 | 宋 沈作喆《寓簡》卷一:“詩之作也,其寓意深遠,后之人莫能知之其意之所在也。” |
dé yì zhī zuò得意之作 | 指自己認為非常滿意的作品。 | 曹靖華《哪有閑情話年月》:“作者仿佛要為我開小型展覽會似的,把自己的得意之作,都陳列在我面前了。” |
yǔ jiǎn yì gāi語簡意賅 | 語言簡練,意思完備。 | 余易木《初戀的回聲》十一:“如今,當‘周馬’這個綽號,由于語簡意賅,迅速地成為我的正式代號的時候,我反而處之泰然了。” |
shēng yì àng rán生意盎然 | 形容生命力旺盛的樣子。 | |
xiàng xīn xiàng yì像心像意 | 謂順遂心愿,合乎心意。 | 《京本通俗小說·海陵王荒淫》:“這海陵像心像意侮弄了幾多時節。” |
xīn láo yì rǒng心勞意冗 | 同“心勞意攘”。 | 明·無名氏《女真觀》第二折:“昨夜個愁沒亂更長漏永,今日個神恍惚心勞意冗。” |
wàn shì rú yì萬事如意 | 如意:符合心意。一切都符合心意,很順利。 |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15回:“不過都是在那里邀福,以為我做了好事,便可以望上天默佑,萬事如意的。” |
yì qì yáng yáng意氣揚揚 | 意氣:意志;氣概;揚揚:得意昂揚的樣子。形容十分得意或氣概高昂的樣子。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管晏列傳》:“擁大蓋,策駟馬,意氣揚揚,甚自得也。” |
zì yì wàng wéi瓷意妄為 | 任意干壞事。 | |
yī xīn xiàng yì依心像意 | 猶言稱心如意。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二:“或者不拘那里天有緣在,等待依心像意尋個對得我來的好女兒為妻,方了平生之愿!”又卷四:“張廩生如此算計,若是后來依心像意,真是天沒眼睛了。” |
dé yì wàng xíng得意忘形 | 形:形骸指自身的存在。高興得控制不住自己;失去常態。形容淺薄的人稍稍得志就忘記了應持的態度。 | 《晉書 阮籍傳》:“嗜酒能嘯,善彈琴,當其得意,忽忘形骸。” |
yán jiǎn yì gāi言簡意該 | 見“言簡意賅”。 | 清·崔述《讀風偶識》卷一:“夫《論語》所載孔子論詩之言多矣,若《關雎》、《思無邪》章,誦《詩三百》以及《興觀群怨》、《周南》等章,莫不言簡意該,義深詞潔。” |
chū qí bù yì出其不意 | 其:代詞;對方;不意:沒有意料到。原指作戰時;在對方料想不到或沒有準備時;進行突然襲擊。現泛指出乎人的意料之外。 | 孫武《孫子 計篇》:“攻其無備,出其不意。” |
rú yì suàn pán如意算盤 | 比喻完全按自己的意愿或只從好的方面作出打算。 |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44回:“好便宜!你倒會打如意算盤!十三個半月工錢,只付三個月!你同我了事,我卻不同你干休!” |
zhì jiāo yì mǎn志驕意滿 | 形容得意驕傲。 | 《古今小說·梁武帝累修歸極樂》:“賁志驕意滿,不復顧慮。” |
màn bù jīng yì謾不經意 | 謂隨隨便便不放在心上。謾,通“漫”。 | 明·張居正《乞鑒別忠邪以定國事疏》:“今謂皇上謾不經意,一切委之于臣,何其敢于厚誣皇上邪?” |
xīn máng yì luàn心忙意亂 | 猶心慌意亂。 | 明·郭勛《英烈傳》第21回:“要有心忙意亂光景,倘或遲誤,梟首示眾。” |
chū dí yì wài出敵意外 | 見“出敵不意”。 | 毛澤東《關于平津戰役的作戰方針》:“此種計劃出敵意外,在你們最后完成部署以前,敵人是很難覺察出來的。” |
guī yì qí xíng瑰意琦行 | 瑰:美石,比喻珍貴;琦:美玉,比喻珍奇,美好。指高明的思想和不平常的行為。 | 戰國 楚 宋玉《對楚王問》:“夫圣人瑰意琦行,超然獨處。” |
dī xīn xià yì低心下意 | 謂小心謹慎、專注不移。 | 《朱子語類》卷四四:“下學是低心下意做,到那做得超越,便是上達。” |
yǐ cí hài yì以詞害意 | 見“以辭害意”。 | 清·袁枚《隨園詩話》卷七:“太白‘斗酒詩百篇’,‘東坡嬉笑怒罵,皆成文章’,不過一時興到語,不可以詞害意。” |
yǐ cí hài yì以辭害意 | 因拘泥于辭義而誤會或曲解作者的原意。 | 先秦 孟軻《孟子 萬章上》: “說《詩》者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 |
gāo qíng yuǎn yì高情遠意 | 見“高情遠致”。 | 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西昆體》:“義山詩世人但稱頌其巧麗,至與溫庭筠齊名。蓋俗學只見其皮膚,其高情遠意,皆不識也。” |
zhū yì zhī fǎ誅意之法 | 誅:懲罰,責備。以意圖和動機論罪,不問實際結果如何。也指深刻的議論。 | 春秋·魯·孔丘《論語·憲問》:“臧武仲以防求為后于魯”集注:“夾子之言,亦《春秋》誅意之法也。” |
guī yì qí xíng瑰意奇行 | 見“瑰意琦行” | 劉師培《文說·宗騷》:“瑰意奇行,超然高舉。” |
tóng xīn hé yì同心合意 | 同“同心一意”。 | 東漢·班固《漢書·匡衡傳》:“朕嘉與君同心合意,庶幾有成。” |
gè rú qí yì各如其意 | 各:各自;如:如愿。指各自都如愿以償。 | 西漢·司馬遷《史記·屈原賈生列傳》:“每詔令議義,諸老先生不能言,賈生盡為之對,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諸生于是乃以為能不及也。” |
shè yán tuō yì設言托意 | 托:寄托。用言語寄寓心意。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九回:“每日一人學中,四處各坐,卻八目勾留,或設言托意,或詠桑寓柳,遙以心照,卻外面自為避人眼目。” |
xīn lǐng yì huì心領意會 | 見“心領神會”。 | 鄒韜奮《經歷》:“他們不許用帝國主義,所以各報遇著這個名詞,總是寫作‘××主義’,讀者看得慣了,也就心領意會。” |
xīn huāng yì luàn心慌意亂 | 心里慌亂;沒有主意。 |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孩兒自從接了電報之后,心慌意亂。” |
xiàng xīn chēng yì像心稱意 | 稱心滿意。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十二:“公子身邊最講得話、像心稱意的,有兩個門客,一個是蕭管朋友賈清夫,一個是拳棒教師趙能武。一文一武,出入不離左右。” |
qiǎn cí zào yì遣詞造意 | 同“遣辭措意”。 | 吳晗《學習集·葬花詩和<白頭吟>》:“雖然文字不同,但遣詞造意,卻是有一脈相通之處的。” |
xīn mǎn yì zú心滿意足 | 稱心如意;非常滿足。 | 宋 劉克莊《答歐陽秘書書》:“精義多先儒所未講,陳言無一字之相襲,雖累數千言,而義理一脈,首尾貫屬,讀之使人心滿意足。” |
yù yì shēn yuǎn寓意深遠 | 寄托或隱含的意思很深(多指語言文字或藝術作品)。 | 宋 沈作喆《寓簡》卷一:“詩之作也,其寓意深遠,后之人莫能知之其意之所在也。” |
tú luàn rén yì徒亂人意 | 意:心情。只會擾亂人的心情,起不到別的作用。 | 宋 蘇軾《富鄭公神道碑》:“始受命聞一女卒,再受命聞一男生,皆不顧而行,得家書,不發而焚之,曰:\'徒亂人意。\'” |
yì xīng lán shān意興闌珊 | 闌珊:衰落。將殘、將盡的意思。 | 唐·白居易《詠懷》詩:“幾時酒盞曾拋卻?何處花枝筆把看?白發滿頭歸得也,詩情酒興漸闌珊。” |
lìng rén mǎn yì令人滿意 | 指讓人意愿得到滿足。 | 鄧小平《太行區的經濟建設》:“合作運動也還不能令人滿意。” |
fēng qíng yuè yì風情月意 | 指男女相互愛戀的情思。同“風情月思”。 | 明 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九回:“眉似初春柳葉,常含著雨恨云愁;臉如三月桃花,暗帶著風情月意。” |
yì qì xuān áng意氣軒昂 | 精神和氣概都很高昂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26卷:“我見這人身雖寒儉,意氣軒昂,模樣又好。” |
chéng xīn zhèng yì誠心正意 | 誠:真誠。心意真誠懇切。形容對人十分真摯誠懇。亦作“誠心誠意”。 | 元·宮大用《范張雞黍》第一折:“皇天有意為斯文,教人從誠心正意修根本,以至齊家治國為標準。” |
yì wài zhī cái意外之財 | 意料之外的錢財。 |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11回:“且說周老爺憑空得了一千五百塊洋錢,也算意外之財,拿了他便一直前往浙江。” |
chū rén yì biǎo出人意表 | 表:外。出乎人們意料之外。 | 《陳書 袁憲傳》:“憲常招引諸生,與之談論,每有新議,出人意表,同輩咸嗟服焉。” |
yì qì yòng shì意氣用事 | 意氣:主觀;偏激的情緒;用事:辦事。處理事情只憑個人一時的情緒。 | 清 黃宗羲《陳乾初墓志銘初稿》:“潛心力行,以求實得,始知曩日意氣用事,刻意破除,久歸平貼。” |
shén lǐng yì zào神領意造 | 謂用心神領會和創造藝術形象。 | 宋·沈括《夢溪筆談·書畫》:“神領意造,恍然見其有人禽草木飛動往來之象,了然在目。” |
hóng yì miào zhǐ閎意妙指 | 見“閎意眇指”。 | 清·龔自珍《六經正名》:“《孝經》者,曾子以后,支流苗裔之書,平易泛濫,無大疵,無閎意妙指,如置之二戴所錄中,與《坊記》、《緇衣》、《孔子閑居》、《曾子天圓》比,非《中庸》、《祭義》、《禮運》之倫也。” |
zì yì wàng wéi恣意妄為 | 任意胡作非為。恣意:任意;隨意;妄為:胡作非為。 |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120回:“吳主皓自改元建制,至鳳凰元年,恣意妄為,窮兵屯戍,上下無不嗟怨。” |
xīn zhī qí yì心知其意 | 意:意義。心中領會了文章的主旨或技藝的要領。 | 《史記 五帝本紀》:“書缺有間矣,心知其意,固難為淺見寡聞道也。” |
sì yì wàng xíng肆意妄行 | 肆意:任意。毫無顧忌地胡作非為。 | 《五代史演義·自序》:“其狡且羯者,挾詐力以欺凌人世,一或得志,則肆意妄行。” |
huà yì shī qíng畫意詩情 | 像詩畫里所描摩的能給人以美感的意境。 | 宋 周密《清平樂 橫玉亭秋倚》詞:“詩情畫意,只在闌桿外,雨露天低生爽氣,一片吳山越水。” |
cí jiǎn yì gāi辭簡意賅 | 簡:簡練;賅:完備。言辭簡練,意思完備。 | 《清史稿·刑法制》:“諸臣以律文昉自《唐律》,辭簡意賅,易致舛訛。” |
yì xīng suǒ rán意興索然 | 索然:全無,空盡。興致全無。形容一點興致也沒有。亦作“興致索然”。 | 《東周列國志》第七十一回:“景公意興索然。左右問曰:‘將回宮乎?’景公曰:‘可移於梁邱大夫之家。’”清 蒲松齡《聊齋志異 仙人島》:“綠云顧父曰:“圣人無字門人者,‘孝哉……’一句,即是人言。”王聞之,意興索然。” |
bié chū xīn yì別出新意 | 獨創一格,與眾不同。 | 宋 司馬光《與王介甫書》:“大抵所利不能補其所傷,所得不能償其所亡,徒欲別出新意,以自為功名耳。” |
huī xīn sàng yì灰心喪意 | 猶言灰心喪氣。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101回:“鳳姐因方才一段話已經灰心喪意,恨娘家不給爭氣,又兼昨夜園中受了那一驚,也實在沒精神。” |
dé yì yáng yáng得意洋洋 | 洋洋:得意的樣子。形容稱心如意、沾沾自喜的樣子。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管晏列傳》:“意氣揚揚,甚自得也。” |
xīn huí yì zhuǎn心回意轉 | 心、意:心思;回、轉:掉轉。改變想法,不再堅持過去的意見。 | 元 蕭德祥《殺狗勸夫》第四折:“背地里設下機謀,才得他心回意轉。” |
xiàng xīn rú yì像心如意 | 順心如意。 | 《黃金世界》第一回:“只要于己有一絲的好處,且把良心歪到半邊,千方百計,竭力鉆謀,便像心如意了,還不住手。” |
zhēn xīn chéng yì真心誠意 | 心意真實誠懇,沒有虛假。 | 元·無名氏《百花亭》第三折:“常言道海深須見底,各辦著個真心實意。” |
màn bù jiā yì漫不加意 | 猶漫不經心。 | 明·劉若愚《酌中志·內臣職掌紀略》:“俱涂飾草率,皆李永貞貪其侵冒,包工了事,漫不加意之所致也。” |
è yì zhòng shāng惡意中傷 | 出自惡毒用心去攻擊誹謗誣陷傷害別人。中傷:說壞話攻擊陷害別人。 | 宋 釋普濟《五燈會元》:“利刀割肉瘡猶合,惡語傷人恨不銷。” |
shén gōng yì jiàng神工意匠 | 形容建筑、繪畫等構思精妙,非人力所能為。 | 趙樸初《平等院》詩:“豈只是象教莊嚴繼盛唐?更別有神工意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