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關系,只列出前 5 個扛的成語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káng dǐng biàn niú扛鼎抃牛 | 扛鼎:把鼎舉起來。抃牛:把兩頭相斗的牛位開。能把鼎舉起來,能把相斗的兩頭牛拉開。形容勇武有力,超越常人。 | 《史記·項羽本紀》:“籍(項羽)長八尺余,力能扛鼎。” 漢·楊雄《法言·淵騫》:“秦悼武、烏獲、任鄙,扛鼎抃牛,非絕力也?” |
gāng dǐng bá shān扛鼎拔山 | 扛:雙手舉起。拔起大山,舉起重鼎。形容力氣很大。 | 《史記 項羽本紀》:“力能扛鼎,才氣過人。又:“于是項王乃悲歌慷慨,自為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 |
káng dà liáng扛大梁 | 比喻承擔重任。 | 姜樹茂《漁島怒潮》第17章:“如今老會長被捕,全村就靠你扛大梁。” |
lì néng gāng dǐng力能扛鼎 | 扛:用雙手舉起沉重的東西。鼎:三足兩耳的青銅器。形容氣力特別大。亦比喻筆力雄健。 | 《史記·項羽本紀》:“籍(項羽)長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氣過人。” |
bá shān gāng dǐng拔山扛鼎 | 拔:拔起來。扛:兩手舉起。鼎:古代用以烹煮的器皿;多為青銅鑄造而成;是非常重的器物。拔起大山;舉起鼎。形容力大無比。 | 漢 司馬遷《史記 項羽本紀》:“籍長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氣過人。”又:“于是項王乃悲歌慷慨,自為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