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關系,只列出前 100 個氣的成語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yí shén yǎng qì頤神養氣 | 猶言頤神養性。 | 金·馬鈺《滿庭芳》詞:“蓬頭垢面,秘奧埋名。頤神養氣忘形?!?/td> |
shǎ lǐ shǎ qì傻里傻氣 | 形容愚蠢、糊涂的樣子。 | 歐陽山《三家巷》:“阿炳這孩子傻里傻氣,又蠢又笨,打鐵不成,當鞋匠也不成?!?/td> |
bǐng qì shè xī屏氣懾息 | 暫時止住了呼吸。形容心情緊張或注意力過于集中的情狀。 | 唐 盧肇《上王仆射書》:“今乃不意遇圣君賢相,以仆射為日月照臨,多士莫不屏氣懾息。” |
dī shēng xià qì低聲下氣 | 形容說話時恭順卑微的樣子。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95回:“這里只苦了襲人,在寶玉跟前低聲下氣的伏侍勸慰?!?/td> |
zhàng qì zhí shū仗氣直書 | 仗:依靠,憑借。指堅持正義,毫不隱諱地寫出真相。 | 《陳書·后主紀》:“其有負能仗氣,擯壓當時,……亦宜去此幽谷,翔茲天路。” |
cái qì guò rén才氣過人 | 才氣:才能和氣質。才華超過平常人。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項羽本紀》:“力能扛鼎,才氣過人?!?/td> |
qì xiàng wàn qiān氣象萬千 | 氣象:景象;萬千:泛指極多。形容景象或事物壯麗而多變化。 | 宋 范仲淹《岳陽樓記》:“浩浩蕩蕩,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
cí yán qì zhèng辭嚴氣正 | 猶言辭嚴義正。 | 《宋史·孫長卿楚建中等傳論》:“建中雅量卻敵,辭嚴氣正,尤為廳偉?!?/td> |
zhàng qì shǐ jiǔ仗氣使酒 | 仗:憑借,倚仗;使:放任。指任性發酒瘋。 | 《北齊書·崔瞻傳》:“與趙郡李概為莫逆之交。概將東還,瞻遺之書曰:‘仗氣使酒,我之常弊,底訶指切,在卿尤甚?!?/td> |
xiǎo qì guǐ小氣鬼 | 一點一滴地積蓄錢的人或指吝嗇鬼 | 柳青《創業史》第一部第七章:“咱組長不是小氣鬼,人家是共產黨員……” |
qì chuǎn xū xū氣喘吁吁 | 吁吁:喘氣的聲音。形容呼吸急促;喘氣不止。 |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李勉向一條板凳上坐下,覺得氣喘吁吁?!?/td> |
cháng huí qì dàng腸回氣蕩 | 回:曲折,迂回;蕩:搖蕩。形容好的音樂、文章纏綿悱惻,感人極深的樣子。 | 蘇雪林《玉溪詩謎》:“這一首真是心顫魂飛、腸回氣蕩時做出來的好詩?!?/td> |
bù shēng bù qì不聲不氣 | 指不說話;不出聲。 | 周立波《山鄉巨變》上一:“你們只想自己的愛人像舊式婦女一樣,百依百順,不聲不氣,來服侍你們。” |
rè qì téng téng熱氣騰騰 | 熱氣:溫度高的氣體;騰騰:氣體不斷上升的樣子。原意為熱氣盛大。比喻情緒高漲;氣氛熱烈。 | 明 吳承恩《西游記》:“那飯熱氣騰騰的。” |
fēn xíng tóng qì分形同氣 | 形容父母與子女的關系十分密切。 | 戰國 呂不韋《呂氏春秋 精通》:“父母之于子也,子之于父母也,一體而兩分,同氣而異息?!?/td> |
shā qì téng téng殺氣騰騰 | 殺氣:兇惡的氣勢;騰騰:氣勢旺盛的樣子。指殺伐之氣很盛;兇神惡煞的樣子。 | 《前漢書平話》:“戰塵郁郁,殺氣騰騰,遮籠四野、蔽塞五方?!?/td> |
píng xīn dìng qì平心定氣 | 指心情平和,態度冷靜。 | 宋 陸九淵《與劉深父書》:“開卷讀書時,整冠肅容,平心定氣。” |
wǔ líng háo qì五陵豪氣 | 謂高門貴族的豪邁氣概。 | 元·無名氏《王粲登樓》第三折:“我怎肯與鳥獸同群,豺狼作伴,兒曹同輩,兀的不屈沉殺五陵豪氣?!?/td> |
è shēng è qì惡聲惡氣 | 形容說話語氣很兇狠,態度粗暴。 | 周立波《山鄉巨變》上卷:“小不順眼,還要發脾氣,惡聲惡氣地罵人,也罵雞和豬和牛?!?/td> |
sì shí qì bèi四時氣備 | 四時:春、夏、秋、冬。四時之氣具備。比喻人的氣度弘遠。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謝太傅絕重褚公,常稱褚季野雖不言而四時之氣亦備?!?/td> |
tǔ qì yáng méi吐氣揚眉 | 形容受壓抑的心情得以舒展而感到快意。 | 明·孫仁孺《東郭記·與之大夫》:“吐氣揚眉,青云激勵,卻憐小友尚窮乏。” |
fù cái shǐ qì負才使氣 | 見“負才任氣”。 | 《北史·薛憕傳》:“常郁郁不得志,每在人間,輒陵架勝達,負才使氣,未嘗趨世祿之門。” |
àn qì àn nǎo暗氣暗惱 | 受了氣悶在心里。 | 明 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62回:“又著了那暗氣暗惱在心里,就是鐵石人也禁不的?!?/td> |
tòng xīn jué qì痛心絕氣 | 形容悲憤到極點。 | 《晉書 桓溫傳》:“今寇賊冰消,大事垂定……而橫議妄生,成此貝錦,使垂滅之賊復獲蘇息,所以痛心絕氣,悲慨彌深?!?/td> |
zhì tóng qì hé志同氣合 | 志趣相同,意見一致。 | 宋·曾敏行《獨醒雜志》第四卷:“逢原每不樂補之所為,而墨花實不逮,唯長于平遠,遇志同氣合者始為作之。” |
shǐ jiǔ zhàng qì使酒仗氣 | 使:放任;仗:憑借,倚仗。指任性發酒瘋。 | 《南史·沈慶之傳》:“昭略字茂隆,性狂俊,不事公卿,使酒仗氣,無所推下?!?/td> |
shén liú qì chàng神流氣鬯 | 精神氣息流暢通達。 | 明·張居正《辛未會試程策·第一問》:“夫弈葉承平,法守已定,庶事循習,玩猲易生,而君臣之相與如此,是以神流氣鬯,天地太和?!?/td> |
qì zhuàng dǎn cū氣壯膽粗 | 氣勢壯、膽量大。形容無所畏懼。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26回:“她的那點聰明根本不在何玉鳳之下,況又受了公婆的許多錦囊妙計,此時轉比何玉鳳來的氣壯膽粗?!?/td> |
qì yàn xiāo zhāng氣焰囂張 | 囂張:猖獗的樣子。形容人威勢逼人;猖狂放肆。 | 《手術臺就是陣地》:“氣焰囂張的日寇剛到齊會鎮,就挨了當頭一棒,被我等消滅了五百多人?!?/td> |
fù qì zhàng yì負氣仗義 | 憑借正氣,主持正義。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十九卷:“小娥雖小,身體健壯如男子形。父親把他許了歷陽一個俠士,姓段名居貞,那人負氣仗義,交游豪俊,卻也在江湖上做大賈?!?/td> |
liú lǐ liú qì流里流氣 | 舉止輕浮,品行不端。 | 路遙《平凡的世界》第四卷第38章:“一些農村姑娘羞羞答答在照相攤前造作地擺好姿勢,等待城里來的流里流氣的攝影師按快門?!?/td> |
chū cí tǔ qì出詞吐氣 | 猶談吐。 | 宋·蘇軾《送水丘秀才序》:“水丘仙夫,治六經百家說為歌詩,與揚州豪俊交游,頭骨磽然,有古丈夫風。其出詞吐氣,亦往往驚世俗?!?/td> |
zhòng qì xùn míng重氣徇名 | 徇:曲從,偏私。重視義氣,慕求聲名。 | 南朝·梁·沈約《為東宮謝敕賜孟嘗君劍啟》:“田文重氣徇名,四豪莫及。” |
chén xīn jìng qì沉心靜氣 | “沉”同“沉”。猶言心平氣和。 | 瞿秋白《文藝雜著·荒漠里》:“我走著不敢說疲乏,我忍著不敢說饑渴;且沉心靜氣的聽,聽荒漠里的天籟?!?/td> |
míng gōng zhèng qì明公正氣 | 猶言正式;公開;堂堂正正。 | 曾樸《孽海花》第15回:“這會兒,鬼使神差,活該敗露!爽性明公正氣的把簪兒拿出手來?!?/td> |
xuè qì wèi dòng血氣未動 | 血氣:血性,指生命;動:變動。形容沒有重病。 |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襄公二十一年》:“瘠則甚矣,而血氣未動?!?/td> |
shén qīng qì zhèng神清氣正 | 正:純正。心神清越,氣質純正。 | 明·無名氏《慶長生》第一折:“則愿的朱顏不更,神清氣正,萬年歡樂永長生?!?/td> |
xià qì yí shēng下氣怡聲 | 下氣:態度恭順:怡聲:聲音和悅。形容聲音柔和,態度恭順。 | 西漢 戴圣《禮記 內則》:“及所,下氣怡聲,問衣燠寒?!?/td> |
cū xīn dà qì粗心大氣 | 粗:粗疏;氣:人的精神狀態。指做事不細心,隨便馬虎。 | 宋·朱熹《朱子語類·讀書法》:“去盡皮方見肉,去盡肉方見骨,終骨方見髓,使粗心大氣不得?!?/td> |
qì tūn niú dǒu氣吞牛斗 | 牛:牽牛星。斗:北斗星。牛斗泛指星空。形容氣魄很大。 | 明 胡文煥《群音類選〈蟠桃記 誕孫相慶〉》:“看蘭孫,氣吞牛斗,知不是等閑人?!?/td> |
chén bù zhù qì沉不住氣 | 易激動,遇事保持不了冷靜鎮定。 | 老舍《正紅旗下》:“作了這么多年的官兒,還是沉不住氣呀!” |
yīng xióng qì duǎn英雄氣短 | 指有才能的人因沉迷于愛情而喪失進取心。 |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所以一開口便道是某某英雄志短,兒女情長。” |
sì shí zhī qì四時之氣 | 本指一年四季的氣象,后以“備四時之氣”喻指人的氣度弘遠。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謝太傅絕重褚公,常稱褚季野雖不言而四時之氣亦備?!?/td> |
tóng bāo gòng qì同胞共氣 | 喻指親兄弟。 | 《北齊書·孝昭帝紀》:“體道居宗,人雄之望,海內瞻仰,同胞共氣,家國所憑?!?/td> |
qì yǔ áng áng氣宇昂昂 | 氣宇:氣度,儀表;昂昂:氣概軒昂的樣子。精神飽滿,氣度不凡。 |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34回:“指揮軍士,東西布陣,氣宇昂昂,旁若無人。” |
shén wán qì zú神完氣足 | 精神飽滿,氣息充足。 |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九回:“文字不相上下,神完氣足,俱是作家。” |
yì qì zì ruò意氣自若 | 自若:不改常態,還像原來的樣子。神情自然如常。比喻遇事神態自然,十分鎮靜。亦作“意氣自如”。 | 《漢書·李廣傳》:“廣為匈奴所敗,吏士皆無人色,廣意氣自若?!?/td> |
liǎn róng xī qì斂容息氣 | 斂容:收起笑容,態度變得嚴肅;息:停止。正容屏氣,形容神情嚴肅莊重。 | 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83回:“面上尚微有笑容,及至到公堂,他才斂容息氣?!?/td> |
yī mén tóng qì一門同氣 | 謂同門兄弟。 |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六十三回:“他是我一門同氣,我怎么不與他出力辨明冤枉?!?/td> |
fēng chéng jiàn qì豐城劍氣 | 豐城:古地名。比喻有寶劍的地方。 | 《晉書·張華傳》:“寶劍之精,上徹于天?!?/td> |
yǒu shēng méi qì有聲沒氣 | 見“有聲無氣”。 | 茅盾《林家鋪子》六:“林先生嘆了一口氣,過了一會兒,方才有聲沒氣地說道:‘讓我死在那邊就是了……’” |
sǐ yàng huó qì死樣活氣 | 形容沒有生氣。 | 魯迅《且介亭雜文二集·‘京派’和‘海派’》:“我寧可向潑刺的妓女立正,卻不愿意和死樣活氣的文人打棚。” |
shén qì shí zú神氣十足 | 形容擺出一副自以為高人一等而了不起的樣子。 | 毛澤東《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農會于是神氣十足了?!?/td> |
dàng qì huí cháng蕩氣回腸 | 形容音樂或文辭婉轉動人。也形容感情充沛而強烈。蕩;搖蕩?;兀换匦?。 | 三國 魏 曹丕《大墻上蒿行》:“女娥長歌,聲協宮商,感心動耳,蕩氣回腸?!?/td> |
qì yú xiāo hàn氣逾霄漢 | 正氣昂揚,直沖云天。形容魄力、勇氣非常大。霄漢,云霄和銀河。 | 《南齊書·高帝本紀》:“公受命宗枋,精貫朝日,擁節和門,氣逾霄漢?!?/td> |
shén fēi qì yáng神飛氣揚 | 精神振奮,意氣昂揚。 | 清·李漁《蜃中樓·義舉》:“大丈夫見義即為,還揀甚么日子,叫左右帶馬過來,我神飛氣揚,這叫做當仁見義無謙讓?!?/td> |
hào rán zhèng qì浩然正氣 | 浩然:盛大、剛直的樣子;氣:氣概、精神。指正大剛直的精神、氣質。 | 老舍《兔兒爺》:“抗戰建國須憑真實本領與浩然正氣,只能迎時當令充兔子王的,不作漢奸,也是廢物?!?/td> |
zhǎng tā rén zhì qì,miè zì jǐ wēi fēng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 | 指一味助長別人的聲勢,而看不起自己的力量。 | 明 吳承恩《西游記》第三十三回:“眾怪上前道:‘大王,怎么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二回:“你兩個閉了鳥嘴!長別人志氣,滅自己威風。” |
kè kè qì qì客客氣氣 | 指待人接物彬彬有禮 | 清·韓邦慶《海上花列傳》第48回:“巧珍道:‘故歇客客氣氣算啥夏?’” |
zhèng qì lǐn rán正氣凜然 | 正氣:剛正之氣。凜然:可敬畏的樣子。形容正氣威嚴不可侵犯。 | 羅廣斌、楊益言《紅巖》第十章:“許云峰把椅子一推,正氣凜然地站在大廳當中,昂頭命令道:‘送我回監獄!’” |
xuān áng qì yǔ軒昂氣宇 | 形容人氣度不凡。亦作“氣宇軒昂”。 | 明·無名氏《漁樵閑話》第三折:“一個個前撮后擁,看見他呵,是好個軒昂氣宇?!?/td> |
yí zhǐ qì shǐ頤指氣使 | 頤:腮幫子;指:指揮;氣:神氣;使:指使。用腮幫子來指揮人;用神氣來支使人。 | 唐 元稹《追封李遜母崔氏博陵郡太君制》:“今遜等有地千里,有祿萬鐘,頤指氣使,無不隨順,所不足者,其唯風樹寒泉之思乎!” |
xīn píng qì hé心平氣和 | 心情平靜;態度溫和。指不急躁;不生氣。 | 宋 程頤《明道先生行狀》:“先生每與論事,心平氣和。” |
zhòng zú píng qì重足屏氣 | 謂畏懼之甚。 | 《宋書·柳元景傳》:“師祖嚴暴無常,元景雖荷寵遇,恒慮及禍。太宰江夏王義恭及諸大臣,莫不重足屏氣,未嘗敢私往來?!?/td> |
wèng shēng wèng qì甕聲甕氣 | 形容聲音粗大低沉。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14回:“早聽見門里看家的狗,甕聲甕氣如惡豹一般頓著鏈子咬起來?!?/td> |
qì xiàng yī xīn氣象一新 | 形容出現嶄新的面貌,顯得很光彩。 |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24卷:“忽然看見三官氣象一新,唬了一跳,飛風報與老鴇?!?/td> |
jū yí qì,yǎng yí tǐ居移氣,養移體 | 指地位和環境可以改變人的氣質,奉養可以改變人的體質。 | 先秦 孟軻《孟子 盡心上》:“居移氣,養移體,大哉居乎!夫非盡人之子與?” |
qì tūn hé shān氣吞河山 | 吞:吞掉。氣勢可以吞沒高山和大河。形容氣勢、氣魄很大。 |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11章:“稱頌他如何在戰場上橫刀躍馬,氣吞河山,大旗指處,悍賊披靡?!?/td> |
qì mǎn zhì jiāo氣滿志驕 | 見“氣充志驕”。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86回:“他打了俺三個大郡,氣滿志驕,必然想著幽州?!?/td> |
shén qì zì ruò神氣自若 | 自若:如常。形容在異常情況下態度鎮定,神情不變。 | 《晉書·庾亮傳》:“冰神氣自若,曰:‘是必虛妄?!?/td> |
shén duǎn qì fú神短氣浮 | 謂心性淺薄浮躁。 | 明·高攀龍《困學記》:“學者神短氣浮,便須數十年靜力,方得厚聚深培?!?/td> |
xū xīn lěng qì虛心冷氣 | 虛:虛假;冷:不熱情。心虛膽怯、低三下四的樣子。也指虛偽做作,假裝殷勤。 | 元·石德玉《曲江池》第二折:“娘使盡虛心冷氣,女著些帶耍連真,總饒你便通天徹地的郎君,也不夠三朝五日遭瘟。” |
yán qì zhèng xìng嚴氣正性 | 氣:脾氣;性:性格。性格剛直,毫不茍且。 | 《后漢書·孔融傳論》:“夫嚴氣正性,覆折而已。” |
shén qīng qì mào神清氣茂 | 謂心神清朗,資質秀美。 | 南朝·梁·任昉《為蕭揚州薦薦士表》:“竊見秘書丞瑯玡臣王暕,年二十一,字思晦,七葉重光,海內冠冕。神清氣茂,允迪中和。” |
shēn yuān tǔ qì申冤吐氣 | 洗雪冤屈,發泄怨恨。 | |
shén xián qì dìng神閑氣定 | 神氣悠閑安靜。 | 明·馮夢龍《智囊補·捷智·張佳胤》:“當命懸呼吸間,而神閑氣定,款語揖讓,從眉指目語外,另構空中碩畫。” |
shū cái shàng qì疏財尚氣 | 疏:分;氣:義氣。散財給人,崇尚義氣。指為人慷慨重義。 | 宋·沈俶《諧史·戴獻可仆》:“四明戴獻可者,疏財尚氣,喜從賢士大夫游處,而家世雄于財。” |
shǎo qì wú lì少氣無力 | 氣不壯,沒力量。形容精神不振。 |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18回:“那女兒認得他父親的聲音,才少氣無力的應了一聲道:‘爹爹,我在這里哩?!?/td> |
qì shì xiōng xiōng氣勢洶洶 | 洶洶:聲勢盛大的樣子。氣勢很盛的樣子。形容氣勢兇猛。 | 先秦 荀況《荀子 天論》:“君子不為小人之洶洶也輟行?!?/td> |
sǐ qì chén chén死氣沉沉 | 形容沒有一點生氣。有時也形容意志消沉;缺少活力。 | 魯迅《書信集 致吳渤》:“上海有官立的書報審查處,凡較好的作品,一定不準出版,所以出版界都是死氣沉沉。” |
liǎn róng bǐng qì斂容屏氣 | 斂容:收起笑容,態度變得嚴肅。屏氣:閉住氣不敢出聲。比喻有所畏懼而恭敬謹慎,不敢稍微放肆。 | 《論語·鄉黨》:“鞠躬如也,屏氣似不息者?!?/td> |
zhǎng tā rén wēi fēng,miè zì jǐ zhì qì長他人威風,滅自己志氣 | 長:助長。指助長別人的聲勢,輕視自己的力量。 | 魯迅《同意和解釋》:“這原是國貨,何苦違背民族主義,引用外國的學說和事實——長他人威風,滅自己志氣呢?” |
sǐ shēng huó qì死聲咷氣 | 大聲嘶喊、哭叫。 | 元·武漢臣《玉壺春》第三折:“聽不的他死聲咷氣,惡叉白賴。” |
biē qì wō huǒ憋氣窩火 | 憋:悶在心里。壓住性子,把屈辱或煩惱強壓在心里。 | |
yì qì xiāng tóu義氣相投 | 彼此志趣、性格相投合。 | 明·崔時佩《西廂記·金蘭判袂》:“同袍兄弟勝同袍,義氣相投漆和膠。” |
nòng xìng shàng qì弄性尚氣 | 指憑感情辦事,好耍脾氣。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四回:“這薛公子的混名,人稱他‘呆霸王’,最是天下第一個弄性尚氣的人,而且使錢如土?!?/td> |
qì duàn shēng tūn氣斷聲吞 | 氣出不來,話說不出。形容極度憂傷失望。 |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促織》:“成顧蟋蟀籠虛,則氣斷聲吞,亦不復以兒為念。” |
nù qì chōng chōng怒氣沖沖 | 形容憤怒得氣呼呼的樣子。 |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十二回:“[錢同秀]一手將煙燈砸在地下,說道:‘好好,你們做了一路!’就怒氣沖沖的出來上車。” |
xīn chún qì hé心醇氣和 | 醇:純厚;氣:氣息。心地純厚,性情溫和。 | 唐·韓愈《答尉遲生書》:“形大而聲宏,行峻而言厲,心醇而氣和?!?/td> |
shén xián qì dìng神閒氣定 | 指神氣悠閑安靜。 | |
pō shēng làng qì潑聲浪氣 | 潑:潑辣;浪:放浪。潑辣的聲調放浪的聲勢。形容撒潑的神態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80回:“金桂聽見他婆婆如此說,怕薛蟠心軟意活了,便潑聲浪氣大哭起來?!?/td> |
chuī qì rú lán吹氣如蘭 | 見“吹氣勝蘭”。 | 清·陳裴之《汀煙小錄·閏湘居士序》:“個儂吹氣如蘭,奉身如玉?!?/td> |
shén ān qì jí神安氣集 | 精神安定,氣息凝集。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五卷:“拿些姜湯灌他,他微微開口,咽下去了;又調些粥湯來灌他,弄了三四更天氣,看看蘇醒,神安氣集?!?/td> |
yì xiāng yì qì異香異氣 | 特異的香味和氣息。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七回:“他就說了個海上仙方兒,又拾了一包末藥作引子,異香異氣的?!?/td> |
xīn gāo qì yìng心高氣硬 | 氣:氣勢;硬:堅。心氣高傲,自視不凡。 | 明·王錂《春蕪記·反目》:“你平日里心高氣硬,笑伊家今日無計謀生!” |
zhān fēng wàng qì占風望氣 | 察看風向云氣。亦比喻看風使舵,隨機應變。 | 明沈德符《野獲編 言事 言官一言之失》:“壬辰以外察原任去官,四君者……真實可惜;其它占風望氣,詈夷為跖,自棄名教者,固不可勝數矣?!?/td> |
ruì cuò qì suǒ銳挫氣索 | 謂因受挫而氣勢喪盡。 | 清·魏源《圣武記》第七卷:“任舉敗沒,銳挫氣索,晏起偷安,將士不得一見?!?/td> |
qì zhuàng shān hé氣壯山河 | 氣:氣概;壯:雄壯;宏偉。形容氣勢之大;比山河還要雄壯。 | 唐 張說《孔補闕集市》:“族高辰象,氣壯山河,神作銅鉤,天開金印。” |
dǎn cū qì zhuàng膽粗氣壯 | 形容膽大氣盛,無所畏懼。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11回:“我只從昨天受了那和尚的一番折磨,又經了十三妹姐姐的一番教化,不覺得膽粗氣壯起來。” |
shén ān qì dìng神安氣定 | 神:精神。指內心十分安定。 | 金·王丹桂《洞仙歌·示門人》:“下虔心,苦志挫銳摧強;忘寵辱,自得神安氣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