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賣靈魂的成語故事
拼音chū mài líng hún
基本解釋比喻以一個人的靈魂去換取榮譽、地位等。
出處馬識途《清江壯歌》第七章:“他們竟妄想用這一張紙充當賀國威的賣身文契,要他出賣靈魂,出賣自己終生信仰的馬克思列寧主義和自己的母親——中國共產(chǎn)黨。”
暫未找到成語出賣靈魂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出賣靈魂)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倚老賣老 | 元 無名氏《謝金吾》第一折:“我盡讓你說幾句便罷,則管里倚老賣老,口里嘮嘮叨叨的說個不了?!?/td> |
青出于藍 | 先秦 荀況《荀子 勸學(xué)》:“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td> |
早出晚歸 | 《戰(zhàn)國策·齊策六》:“女朝出而晚來,則吾倚門而望?!?/td> |
初出茅廬 |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39回:“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揮如意笑談中,直須驚破曹公膽,初出茅廬第一功?!?/td> |
挺身而出 | 《舊五代史 周 唐景思傳》:“后數(shù)日城陷,景思挺身而出,使人告于鄰郡,得援軍數(shù)百,逐其草冠,復(fù)有其城,毫民賴是以濟。” |
出師無名 | 《新唐書·東夷傳·高麗》:“莫離支殺君,虐用其下如檴阱,怨痛溢道,我出師無名哉?” |
失魂喪膽 | 巴金《生活在英雄們的中間》:“他那四方臉、紫紅臉膛、寬肩膀、魁梧身材的雄姿和他那吞日月、貫長虹的英雄氣概,使得那一群脫離了大隊的英國皇家軍失魂喪膽?!?/td> |
掃地出門 | 清 李綠園《歧路燈》第84回:“有七八年的,也有三四年的,也有昨年的,也還有幾次利息還過的。要是清白掃地出門,總得兩千兩?!?/td> |
漏洞百出 | 姚雪垠《<歧路燈>序》:“我們從《歧路燈》中感到親切的部分往往不是道貌岸然的人物,而是各種世俗人物,同時也看出來封建禮教和制度的漏洞百出。” |
神出鬼入 | 《淮南子 兵略訓(xùn)》:“善者之動也,神出而鬼行?!?/td> |
出頭露面 | 明 施耐庵《水滸傳》:“孫二娘從小出頭露面,況是過來人,慣家兒,也不害什么羞恥?!?/td> |
半路出家 | 《京本通俗小說 錯斬崔寧》:“先前讀書,后來看看不濟,卻去改業(yè)做生意。便是半路上出家的一般?!?/td> |
打情賣笑 | 曹禺《日出》第三幕:“在地獄一般的寶和下處,充滿著各種叫賣、喧囂、女人詬罵、打情賣笑的聲浪?!?/td> |
如出一轍 | 宋 洪邁《容齋三筆 奸鬼為人禍》:“二奸鬼之害人,如出一轍。” |
足不出門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五:“卻說蘇盼奴自趙司戶去后,足不出門,一客不見,只等襄陽來音。” |
進進出出 | 曾樸《孽?;ā返谖寤兀骸跋挤疫M進出出,招呼得十二分殷勤。” |
出師不利 | 浩然《艷陽天》第29章:“今天真是出師不利,一個好人都沒有遇上?!?/td> |
脫口而出 | 清 吳趼人《瞎騙奇聞》:“我曉得你這個人向來是有口無心的,但也不可不拘什么話便脫口而出。” |
魂飛天外 | 元 李文蔚《張子房圮橋進履》:“聽說罷,魂飛天外,好教我心驚失色?!?/td> |
亡魂失魄 | 元·無名氏《看錢奴》第二折:“餓的我肚里饑失魂喪魄,凍的我身上冷無顏落色?!?/td> |
馳魂宕魄 | 聞一多《李白之死》詩:“還有吹不滿旗的靈風推著云車,滿載霓裳縹緲、彩佩玲瓏的仙娥,給人們頌送著馳魂宕魄的天樂。” |
出神入化 | 元 王實甫《西廂記》第二本第二折:“我不曾出聲,他連忙答應(yīng)?!苯鹗@批:“真正出神入化之筆?!?/td> |
秀才不出門,全知天下事 | 毛澤東《實踐論》:“‘秀才不出門,全知天下事’,在技術(shù)不發(fā)達的古代只是一句空話,在技術(shù)發(fā)達的現(xiàn)代雖然可以實現(xiàn)這句話,……” |
變態(tài)百出 | 《新唐書 藝文志一》:“歷代盛衰,文章與時高下。然其變態(tài)百出,不可窮極,何其多也?!?/td> |
入文出武 | 唐·張說《河西節(jié)度副大使都督安公碑》:“總軍挾郡,入文出武。三十年間,式遏戎虜?!?/td> |
腦瓜不靈 | |
神魂顛倒 |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 陸五漢硬留合色鞋》:“神魂顛倒,連家里也不思想?!?/td> |
出其不意 | 孫武《孫子 計篇》:“攻其無備,出其不意?!?/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