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京練都的成語故事
拼音yán jīng liàn dū
基本解釋語本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神思》:“張衡研京以十年,左思練都以一紀,雖有巨文,亦思之緩也。”言張衡作《二京賦》構思十年乃成,左思作《三都賦》構思十二年(《晉書·左思傳》作“十年”)乃成,后因以“研京練都”謂文思縝密而遲緩。
出處語出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神思》:“張衡研京以十年,左思練都以一紀,雖有巨文,亦思之緩也?!毖詮埡庾鳌抖┵x》構思十年乃成,左思作《三都賦》構思十二年(《晉書·左思傳》作“十年”)乃成。
暫未找到成語研京練都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研京練都)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訓練有素 | 清 趙翼《廿二史札記》:“兵尚書張鏊請以列顯為指揮僉事,專訓練。顯亦為當時名將,所至有功,故知訓練有素?!?/td> |
通都大邑 | 唐 韓愈《守戒》:“今之通都大邑,介于屈強之間,而不知為備?!?/td> |
勤學苦練 | 老舍《文藝學徒》:“在他的一幅作品里,四妙咸備,樣樣表現著他終生勤學苦練、奮斗不懈的精神?!?/td> |
調查研究 | 毛澤東《在擴大的中央工作會議上的講話》:“調查研究,我們從前做得比較好?!?/td> |
沉謀研慮 | 宋·蘇舜欽《復辨》:“不親煩務,而專以沉謀研慮,將以鼓舞天下之民,以行乎事業也?!?/td> |
清都紫微 | 戰國·鄭·列御寇《列子·周穆王》:“王實以為清都紫微,鈞天廣樂,旁之所居。” |
通都巨邑 | 鄭觀應《致家塾潘教習論朱星源小大學書》:“通都巨邑雖有大學,而格致、誠、正、修、齊、治平之事不問矣?!?/td> |
一身都是膽 | 《三國志·蜀志·趙云傳》裴松之注引《云別傳》:“子龍一身都是膽也?!?/td> |
練兵秣馬 | 宋 蘇洵《幾策 審敵》:“將遂練兵秣馬以出于實,實而與之戰,破之易爾?!?/td> |
極深研幾 | 《周易 系辭上》:“夫《易》,圣人之所以極深而研幾也。” |
都中紙貴 | 唐 元稹《和王侍郎酬廣宣上人觀放榜后相賀》:“都中紙貴流傳后,海外金填姓字時?!?/td> |
通邑大都 | 西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仆誠以著此書藏諸名山,傳之其人,通邑大都?!?/td> |
研桑心計 | 漢·班固《答賓戲》:“研桑心計于無垠?!?/td> |
過都歷塊 | 明·唐順之《與萬兩溪吏部》:“仆倘未即老死,行將見執事任重道遠、過都歷塊以耀當世?!?/td> |
極深研幾 | 《周易·系辭上》:“夫易,圣人之所以極深而研幾也。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唯幾也,故能成天下之務。” |
刻苦鉆研 | 《祖沖之》:“敢于推翻前人的錯結論,表現了古今杰出科學家所共有的刻苦鉆研、堅持真理的精神。” |
莫之與京 |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莊公二十二年》:“八世之后,莫之與京。” |
研核是非 | 漢·張衡《東京賦》:“溫故知新,研核是非?!?/td> |
研精致思 | 《后漢書·翟酺傳》:“愿陛下親自勞恤,研精致思,勉求忠貞之臣,誅遠佞諂之黨,損玉堂之盛,尊天爵之重,割情欲之歡,罷宴私之好?!?/td> |
澄江如練 | 晉·謝朓《晚登三山還望景邑》:“余霞散成綺,澄江凈如練。” |
五日京兆 | 東漢 班固《漢書 張敞傳》:“今五日京兆耳,安能復案事?” |
通才練識 | 唐·崔尚《唐天臺山新桐柏觀之頌序》:“夫其通才練識,贍學多聞,翰墨之工,文章之美,皆忘其所能也。” |
通都大埠 | 燕斌《<中國新女界雜志>發刊詞》:“近年以來,朝野上下,始從事于女子教育問題,通都大埠之間,女校相繼成立?!?/td> |
通達諳練 |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二回:“這人既如此通達諳練,豈有連個禮的輕重過節兒,他也不明白的理?” |
滴露研珠 | 唐·高駢《步虛詞》;“洞門深鎖碧窗寒,滴露研珠寫《周易》?!?/td> |
光說不練 | 浩然《艷陽天》第12章:“那是天橋的把戲,光說不練?!?/td> |
研精鉤深 | 唐·白居易《禮部試策·第三道》:“雖言微旨遠,而學者茍能研精鉤深,優柔而求之,則壼奧指趣,將焉廋哉!” |
砥志研思 |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胡四娘》:“程入闈,砥志研思,以求必售?!?/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