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深雅健的成語故事
拼音xióng shēn yǎ jiàn
基本解釋謂文章雄渾而深沉,典雅而有力。
出處《新唐書·柳宗元傳》:“韓愈評其文曰:‘雄深雅健,似司馬子長,崔、蔡不足多也。’”
暫未找到成語雄深雅健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雄深雅健)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交淺言深 | 西漢 劉向《戰國策 趙策四》:“夫望人而笑,是和也;言而不稱師,是庸說也;交淺而言深,是忠也。” |
語重情深 | 嚴復《以〈漁洋精華錄〉寄琥唐山春榆侍郎有詩見述率賦奉答》:“忽蒙佳什譽過庭,語重情深誰敢荷?” |
不登大雅之堂 |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一回:“這部評話,原是不登大雅之堂的。” |
夜深人靜 |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深夜人靜,為何叩門?” |
雄心壯志 | 宋 歐陽修《蘇才翁挽詩二首》:“柳岸撫柩送歸船,雄心壯志兩崢嶸,誰謂中年志不成。” |
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 宋 祝穆《方輿勝覽 眉州 磨針溪》:“過是溪,逢老媼方磨鐵杵,問之,曰:‘欲作針。’太白感其意,還卒業”。 |
舉止嫻雅 |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一回:“更是性格敏慧,舉止嫻雅,淺笑微顰,豐華入目;承顏順意,婉孌快心。” |
材雄德茂 | 唐 韓愈《送汴州監軍俱文珍序》:“其監統中貴,必材雄德茂,榮耀寵光,能俯達人情,仰喻天意者,然后為之。” |
雅俗共賞 | 明 孫仁儒《東郭記 綿駒》:“聞得有綿駒善歌,雅俗共賞。” |
發人深思 | 京夫《手杖》:“雖平平淡淡,卻頗發人深思,讓人牽腸動情。” |
隨俗雅化 | |
步步深入 | |
英雄所見略同 | 晉 虞溥《江表傳》:“天下智謀之士所見略同耳。” |
春深似海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30回:“這屋里那塊‘四樂堂’的匾,可算掛定了!不然,這‘春深似海’的屋子,也就難免‘愁深似海’。” |
兒女英雄 |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一回:“縱橫九萬里,上下五千年,求其兒女英雄,一身兼備的,也只見得兩個。” |
由淺入深 | 清 無名氏《杜詩言志》卷四:“夫詩之章法起句,必切本題,且由綱及目,由淺入深。” |
深入人心 | 明 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20回:“且君新得諸侯,非有存亡興滅之德,深入人心,恐諸侯之兵,不為我用!” |
根深蒂結 | 宋 周煇《清波雜志》卷八:“某流落江湖二十年,兄弟異立,未能成家,重以場屋蹉跌,遂失身于介館馬慧,歲月滋久,根深蒂結,生育男女,于義有不可負者。” |
老謀深算 | 清 曾樸《孽海花》第29回:“沉毅哉!老謀深算,革命軍之革命家。” |
根深固本 | 《晉書·伏滔傳》:“所以杜其萌際,重其名器,根深固本,傳之百世。” |
深知灼見 |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105回:“幼聞義方,長讀經傳,崇正辟邪之志,愈堅愈定,時以滅除老佛為念,深知灼見,確然無疑。” |
拼得工夫深,鐵杵磨成針 | 元·虞韶《日記故事》:“道逢一老嫗,磨鐵杵。白問:‘將欲何用?’曰:‘欲作針。’白感其言,遂還卒業。” |
發人深省 | 唐 杜甫《游龍門奉先寺》詩:“欲覺聞晨鐘,令人發深省。” |
大雅之堂 | 清 袁枚《與陳刺史虛齋》:“未登大雅之堂,還望刺史陶冶而成全之。” |
城府深沉 | 《晉書·愍帝紀論》:“性深阻若城府,而能寬綽以容納。” |
深明大義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二十五回:“只是要娶到家來作個媳婦,世上這般雙瞳如豆、一葉迷山的,以至糊涂下人,又有幾個深明大義的呢!” |
火熱水深 |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五十回:“我算什么,明相國不動聲色,卻出斯民于火熱水深,措天下于泰山磐石。” |
深情底理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67回:“內中深情底理,奴才不知道,不敢妄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