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蹶否塞的成語故事
拼音zhūn jué pǐ sè
基本解釋顛連困厄。
出處宋·曾鞏 《寄歐陽舍人書》 :“先祖之屯蹶否塞以死,而先生顯之。則世之魁閎豪傑不世出之士,其誰不願進於門?”
暫未找到成語屯蹶否塞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屯蹶否塞)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一蹶不興 | 孫中山《興中會章程》:“乃以庸奴誤國,涂毒蒼生,一蹶不興,如斯之極。” |
一蹶不振 | 西漢 劉向《說苑 說叢》:“一噎之故,絕谷不食,一蹶之故,卻足不行。” |
下塞上聾 | 唐·韓愈《子產不毀鄉校頌》:“川不可防,言不可弭,下塞上聾,邦其傾矣。” |
不塞下流,不止不行 | 唐·韓愈《原道》:“然則如之何而可也?曰: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 唐 韓愈《原道》:“然則如之何而可也?曰:不塞不流,不止不行,人其人,火其書,廬其居。” |
不置可否 | 宋 汪藻《浮溪集》:“惟恐失人主之意,于政事無所可否。” |
兩耳塞豆 | |
兩豆塞耳 | 《鹖冠子·天則》:“夫耳之主聽,目之主明。一葉蔽目,不見太山;兩豆塞耳,不聞雷霆。” |
云屯席卷 | 清·陳夢雷《丁巳秋道山募建普度疏》:“云屯席卷,兼擬靖鯨鯢于鮫穴;可憐仳離瑣尾,大都內地殘黎。” |
云屯星聚 | 明·邵璨《香囊記·敗兀》:“丘爺爺手下猛將如虎,戰士如蜂,云屯星聚,布滿四方津要去處。” |
云屯森立 | 清·侯方域《為司徒公贈萬將軍序》:“以張公節制三方,其部下熊羆之士,云屯森立,而特屬望將軍,其必有以取之矣。” |
云屯蟻聚 | 元·柯丹邱《荊釵記·春科》:“天下英才,云屯蟻聚。” |
云屯雨集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九回:“賊兵云屯雨集,圍定城池,布軍與戰不利。” |
云屯霧散 | 《隋書·梁叡傳》:“所以周無上算,漢收下策,以其倏來忽往,云屯霧散,強則騁其犯塞,弱又不可盡除故也。” |
云屯霧集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66回:“卻有諸路買賣,云屯霧集,只聽放燈,都來趕趁。” |
云屯飆散 | 嚴復《原強》:“騎射馳騁,云屯飆散。” |
云屯鳥散 | 《后漢書·南匈奴傳論》:“讎釁既深,互伺便隙,控弦抗戈,覘望風塵,云屯鳥散,更相馳突。” |
人涉卬否 | 《詩·邶風·匏有苦葉》:“招招舟子,人涉卬否。人涉卬否,卬須我友。”毛傳:“卬,我也。”鄭玄箋:“人皆涉,我友未至。我獨待之而不涉。以言室家之道,非得所適貞女不行,非得禮義昏姻不成。” |
充天塞地 | 明·王守仁《傳習錄》卷下:“‘你看這個天地中間,甚么是天地的心?’對曰:‘嘗聞人是天地的心。’曰:‘人又甚么教做心?’對曰:‘只是一個靈明。’可知充天塞地中間,只有這個靈明。” |
雙豆塞耳 | 《陰符經·注》:“雙豆塞耳,不聞雷霆;一椒驚舌,不能立言。” |
否去泰來 | 前蜀·韋莊《湘中作》詩:“否去泰來終可待,寒夜休唱《飯牛歌》。” |
否往泰來 | 唐·林諤《石壁寺鐵彌勒像頌》:“否往泰來,圣作惠出。” |
否極泰回 | 明·沈采《千金記·漏賊》:“想何年甚時,否極泰回,夫榮子貴。” |
否極泰來 | 漢 趙曄《吳越春秋 勾踐入臣外傳》:“時過于期,否終則泰。” |
否極泰至 | 宋·蘇軾《量移廉州表》:“否極泰至,雖物理之常然;昔棄今收,豈罪余之敢望!” |
否極生泰 | 元·關漢卿《裴度還帶》第一折:“幾時得否極生泰,看別人青云獨步立瑤階。” |
否極而泰 | 《宋史·韓令坤等傳論贊》:“雖太祖善御,諸臣知機,要亦否極而泰之象也。” |
否極陽回 | 清·陳夢雷《丁巳秋道山募建普度疏》:“禍盈業滿,否極陽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