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關(guān)系,只列出前 100 個斷的成語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ēn duàn yì jué思斷義絕 | 感情破裂。多指夫妻離異。 | 元·馬致遠(yuǎn)《任風(fēng)子》第三折:“咱兩個思斷義絕,花殘月缺,再誰戀錦帳羅幃。” |
duàn biān cán jiǎn斷編殘簡 | 編:穿簡的細(xì)長皮條;簡:古代用來寫字的竹片。指殘缺不全的書籍文章。 | 宋·黃庭堅《讀書呈幾復(fù)》:“身入群經(jīng)作蠹魚,斷編殘簡伴閑居。” |
féng jī lì duàn逢機(jī)立斷 | 猶言當(dāng)機(jī)立斷。 | 唐·元載《故相國杜鴻漸神道碑》:“觀公之辨政,消煩解結(jié),逢機(jī)立斷。” |
duàn gěng piāo péng斷梗飄蓬 | 梗:植物的枝莖;蓬:蓬蒿,遇風(fēng)常吹折離根,飛轉(zhuǎn)不已。如同折斷的枝莖,飄飛的蓬蒿一般。形容人東奔西走,生活不固定。 | 宋 石季友《清平樂》:“自憐俗狀塵容,幾年斷梗飄蓬。” |
duàn gěng fú píng斷梗浮萍 | 比喻漂泊不定。 | 宋·秦觀《別賈耘老》詩:“人生百齡同臂伸,斷梗浮萍暫相親。” |
kuài dāo duàn luàn má快刀斷亂麻 | 快:鋒利。比喻采取堅決有效的措施,果斷解決復(fù)雜的問題。 | 梁啟超《樂利主義泰斗邊泌之學(xué)說》:“茍其所發(fā)論所措施,與此正鵠相繆戾者,則昌言排擊之,無所顧戀,無所徇避,快刀斷亂麻,一拳碎黃鶴。” |
duàn bì tuí yuán斷壁頹垣 | 頹垣:倒了的矮墻。坍塌的墻壁,殘毀的矮墻。形容殘敗的景象。 |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108回:“抬頭一看,只見斷壁頹垣,荒涼滿目,看那光景是被火燒的。” |
duàn xián zài xù斷弦再續(xù) | 斷弦:指喪妻;續(xù):連接。比喻男子妻死后再娶。 | 明·熊龍峰《四種小說·張生彩鸞燈傳》:“二人缺月重圓,斷弦再續(xù),大喜不勝。” |
róu cháng cùn duàn柔腸寸斷 | 柔軟的心腸一寸一寸地斷開了。形容女子的憂愁苦悶。 | 清 沙張白《再來詩讖記》:“先夫之亡,妾柔腸寸斷。” |
bù duàn rú dài不斷如帶 | 猶不絕如縷。多形容局面危急或聲音、氣息等低沉微弱、時斷時續(xù)。 | 《新唐書 韓愈傳贊》:“自晉汔隋,老佛顯行,圣道不斷如帶。” |
yān duàn huǒ jué煙斷火絕 | 指人煙滅絕。 | 《文選·江淹〈恨賦〉》:“若乃騎疊跡,車屯軌,黃塵匝地,歌吹四起,無不煙斷火絕,閉骨泉里。”李善注:“煙斷火絕,喻人之死也。” |
yì duàn ēn jué義斷恩絕 | 義:情誼。恩:恩情。情義、恩情一概斷絕。 |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四本第四折:“想人生最苦是離別,可憐是千里關(guān)山,獨(dú)自跋涉。似這般割肚牽腸,倒不如義斷恩絕。” |
duàn bì cán yuán斷壁殘垣 | 倒塌了的墻壁,形容殘破的景象。 | 《新民晚報》1987.2.8:“幾年后,秦始皇駕崩,秦二世登極。朱賢始得返回家鄉(xiāng)。可家里人不見,唯剩一片斷壁殘垣。” |
duàn yǔ jué lín斷羽絕鱗 | 斷絕書信。羽鱗,猶魚雁。 | 元·柯丹邱《荊釵記·套書》:“因科舉離鄉(xiāng)半春,從別后斷羽絕鱗。今日天教遇你們,趁良使附歸音信。” |
duàn jī huà zhōu斷齏畫粥 | 分開搗碎的菜和凝結(jié)的粥;按定量來吃。指食物精簡微薄。形容生活清苦。斷;畫:斷開;劃分。齏:搗碎的姜、蒜、辣椒等腌菜。 | 宋 魏泰《東軒筆錄》:“惟煮粟米二升,作粥一器,經(jīng)宿遂凝,以刀畫為四塊,早晚取二塊,斷齏數(shù)十莖,酢汁半盂,入少鹽,暖而啖之。” |
duàn wǎ cán yuán斷瓦殘垣 | 形容建筑物倒塌殘破的景象。 | |
duàn guǎn cán shěn斷管殘瀋 | 殘缺不全的字畫。管,筆;瀋,墨汁。 | |
piāo péng duàn gěng漂蓬斷梗 | 比喻生活不安定,到處漂泊。 | |
duàn gěng fēi péng斷梗飛蓬 | 見“斷梗飄蓬”。 | 宋·陸游《拆號前一日作》詩:“飄零隨處是生涯,斷梗飛蓬但可嗟。” |
duàn zǐ jué sūn斷子絕孫 | 指沒有子孫后代。多用作詛咒語。 | 元 柯丹邱《荊釵記 執(zhí)柯》:“你再不娶親,我只愁你斷子絕孫誰拜墳。” |
jīn duàn lín jué金斷觿決 | 如同金屬的刀斧砍物,骨制成的錐子解結(jié)。形容決斷迅速。 | 清·錢謙益《復(fù)李叔則書》:“叔則不以此時金斷觿決,示斗極于中流,而又奚待與?” |
shéng jù mù duàn繩鋸木斷 | 拉繩作鋸;也能鋸斷木頭。比喻力量雖小;條件雖差;只要堅持不懈地去做;就能把難辦的事做成。 | 宋 羅大經(jīng)《鶴林玉露》第十卷:“一日一錢,千日一千,繩鋸木斷,水滴石穿。” |
duàn xiù yú táo斷袖余桃 | 指男性之間的同性戀。亦作“斷袖之歡”,“斷袖分桃”,“斷袖之好”,“斷袖之契”,“斷袖之癖”,“斷袖之冤”。 | |
cán sī duàn hún殘絲斷魂 | 殘:剩余;斷:斷絕;魂:魂魄。比喻即將死亡的生命。 | 清·洪昇《長生殿·獻(xiàn)發(fā)》:“奴身止鬖鬖發(fā)數(shù)根,這便是我的殘絲斷魂。” |
dāng duàn bù duàn當(dāng)斷不斷 | 指應(yīng)該決斷的時候不能決斷。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春申君列傳論》:“語曰:‘當(dāng)斷不斷,反受其亂。’” |
duàn xiàn ǒu xì斷線偶戲 | 像斷了線的木偶,不能動彈。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卷六:“猶如斷線偶戲,手足撣軟,連話都無了。” |
duàn jiǎn yí biān斷簡遺編 | 簡:古時用以書寫的竹片。編:穿簡的皮條。指殘缺不全的古籍。 | 唐 陸龜蒙《藥名離合夏日即事三首》詩之三:“青箱有意終須續(xù),斷簡遺編一半通。” |
duàn shì yǐ lǐ斷事以理 | 斷:判斷;理:道理。根據(jù)道理來判斷事情的是非曲直。 | 春秋·齊·管仲《管子·版法解》:“陳義設(shè)法,斷事以理。” |
duàn hè xù fú斷鶴續(xù)鳧 | 截短仙鶴的長腿;接長野鴨的短腿。比喻做事生搬硬套;違反規(guī)律。續(xù):接續(xù)。鳧:野鴨子。 | 莊周《莊子 駢拇》:“長者不為有余,短者不為不足。是故鳧脛雖短,續(xù)之則憂,鶴脛雖長,斷之則悲。” |
dāng duàn bù duàn,fǎn shòu qí luàn當(dāng)斷不斷,反受其亂 | 當(dāng):應(yīng)當(dāng),應(yīng)該;斷:決斷。指應(yīng)該做出決斷的時候不決斷,就會產(chǎn)生禍亂。指做事應(yīng)當(dāng)機(jī)立斷,否則就會貽害無窮。 | 西漢·司馬遷《史記·齊悼惠王世家》:“道家之言‘當(dāng)斷不斷,反受其亂’,乃是也。” |
zhuàng shì duàn wàn壯士斷腕 | 見“壯士解腕”。 | 唐·竇皐《述書賦下》:“君子棄瑕以拔才,壯士斷腕以全質(zhì)。” |
tóu biān duàn liú投鞭斷流 | 《晉書·苻堅載記》:苻堅攻打東晉時驕傲地說,我的士兵把馬鞭投到江里,都能把江水截斷。比喻人馬眾多,兵力強(qiáng)大。 | 《晉書 苻堅載記》:“以吾之眾旅,投鞭于江,足斷其流,何險之足恃?” |
duàn jīn líng fěn斷金零粉 | 斷折的花鈿和零散的鉛粉。借指因遭橫逆而結(jié)局不圓滿的風(fēng)流韻事。 | 清·龔自珍《百字令》詞:“龍華劫換,問何人料理,斷金零粉。” |
ēn duàn yì jué恩斷意絕 | 恩:恩惠,恩情;意:情份。恩愛和情義完全斷絕,形容感情破裂 | 明 無名氏《認(rèn)金梳》第一折:“你若得見了你的親娘,莫漏泄,休將我恩斷意絕,可憐我無家無業(yè)。” |
jué yù duàn xíng決獄斷刑 | 決:判決;獄:訟事;斷:決斷,判斷。審理訴訟,判定刑罰。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郭躬傳》:“躬家世掌法,務(wù)在寬平,及典理官,決獄斷刑,多依矜恕,乃條諸重文可以輕者四十一事奏之,事皆施行,著于令。” |
zhǔ guān yì duàn主觀臆斷 | 臆斷:憑臆想進(jìn)行判斷。不依舊客觀實際情況,只憑主觀對事物做出判斷。 | |
lóng duàn kě dēng龍斷可登 | 謂可經(jīng)營得利。龍,通“壟”。 | |
duàn jiān chǐ chǔ斷縑尺楮 | 猶言斷縑寸紙。 | 明·葉盛《水東日記·王元章畫梅》:“今人間往往有其所畫梅花,斷縑尺楮,人爭寶之,多元章自書所題其上。” |
lóng duàn zhī dēng龍斷之登 | 謂謀利求財。龍,通“壟”。 | |
duàn fà wén shēn斷發(fā)文身 | 剪短頭發(fā),身上刺著花紋。是古代某些民族的風(fēng)俗。 | 左丘明《左傳 哀公七年》:“仲雍嗣之,斷發(fā)文身,祼以為飾。” |
chóu cháng cùn duàn愁腸寸斷 | 憂愁得腸子一寸一寸地斷裂。 | 唐 張鷟《游仙窟》:“淚臉千行,愁腸寸斷,端坐橫琴,涕血流襟。” |
duàn rán chǔ zhì斷然處置 | 斷然:果斷堅決;處置:處理。堅決果斷的解決方法。 | 羅廣斌《紅巖》第八章:“大敵當(dāng)前,只能斷然處置。” |
hún láo mèng duàn魂勞夢斷 | 形容日夜思念,精神困乏。 | 明·賈仲名《蕭淑蘭》第二折:“不料東人妹淑蘭留心于那生身上,終日魂勞夢斷。” |
bǎi zú zhī chóng,zhì duàn bù jué百足之蟲,至斷不蹶 | 比喻勢力雄厚的集體或個人一時不易垮臺。同“百足之蟲,至死不僵”。 | 《文選 曹冏〈六代論〉》:“百足之蟲,至死不僵。”李善注引《魯連子》:“百足之蟲,至斷不蹶者,持之者眾也。” |
duàn fú xù hè斷鳧續(xù)鶴 | 鳧:野鴨;續(xù):接續(xù);鶴:仙鶴。截斷野鴨的短腿接到仙鶴的長腿。比喻做事違反自然規(guī)律。 | 梁啟超《政聞時言·外債平議》:“今我國于此種機(jī)關(guān),百不一具,而惟斷鳧續(xù)鶴,欲襲取其企業(yè)之形式以移植于我國,是以格格而不入也。” |
líng guī duàn bì零圭斷璧 | 比喻殘破不全的珍貴文物。 | 宋·吳文英《齊天樂·與馮深居登禹陵》詞:“積蘚殘碑,零圭斷璧,重拂人間塵土。” |
tuí yuán duàn bì頹垣斷壁 | 殘垣斷壁 | 茅盾《歸途雜拾》:“月光照著那些頹垣斷壁,除了腳下格格的瓦礫碎響,更沒有別的聲音。” |
gé pí duàn huò隔皮斷貨 | 謂隔著封皮,判斷貨物的好壞。比喻憑外部現(xiàn)象推測內(nèi)部底細(xì)。 | 《歧路燈》第八回:“不是為他中了舉,便說深遠(yuǎn)。只是那光景兒,我就估出來六七分。兄弟隔皮斷貨,是最有眼色的。” |
àn ruò wú duàn暗弱無斷 | 愚昧軟弱,沒有決斷。 | 宋 司馬光《資治通鑒 卷九十一 晉元帝太興三年》:“(司馬保)好讀書而暗弱無斷,故及于難”。 |
yì chén duàn yāng逸塵斷鞅 | 指馬奔跑時揚(yáng)起塵土,掙斷馬鞅。形容馬跑得很快。 | 唐許堯佐《柳氏傳》:“[許俊]遂升堂,出翊札示柳氏,挾之跨鞍馬,逸塵斷鞅,倏忽乃至。” |
duàn xiù zhī chǒng斷袖之寵 | 斷:截斷;寵:寵愛,寵幸。指男子搞同性戀的行徑,指男寵。 | 東漢 班固《漢書 董賢傳》:“常與上臥起。嘗晝寢,偏藉上袖,上欲起,賢未覺,不欲動賢,乃斷袖而起。” |
shì tiān duàn fā誓天斷發(fā) | 斷發(fā)向天起誓。 | 《新五代史·伶官傳序》:“至于誓天斷發(fā),泣下沾襟,何其哀也。” |
ǒu duàn sī lián藕斷絲聯(lián) | 藕已斷開,但絲還長長地聯(lián)系。比喻表面上斷了關(guān)系,實際上仍有聯(lián)系。 | 宋 黃機(jī)《滿庭芳 時欲之宮永興》詞:“人道郴陽無雁,奈情鐘,藕斷絲聯(lián)。” |
duàn xiàn fēng zhēng斷線風(fēng)箏 | 比喻一去不返的人或事物。 | 清 駱綺蘭《春閨》詩:“何處風(fēng)箏吹斷線,飄來落在杏花枝。” |
duàn zhǐ yú mò斷紙余墨 | 斷:破裂;余:殘存;墨:墨跡。指殘存的詩文墨跡。 | 《宣和書譜·行書·蔡京》:“至于斷紙余墨,人爭寶之。” |
duàn xiàn yào zǐ斷線鷂子 | 猶言斷線風(fēng)箏。鷂子,指紙鳶,鳥形風(fēng)箏。 | 《醒世恒言·勘皮靴單證二郎神》:“若是這廝識局知趣,見機(jī)而作,恰是斷線鷂子,一般再也不來,落得先前受用一番,且又完名全節(jié)。” |
piāo líng péng duàn漂零蓬斷 | 漂泊零落如蓬草一樣隨風(fēng)飛轉(zhuǎn),轉(zhuǎn)徙無常。 | 明·楊珽《龍膏記·旅況》:“北海乏孔融之賞鑒,以故漂零蓬斷,世業(yè)漸雕。” |
huí cháng cùn duàn回腸寸斷 | 形容極端悲苦、憂傷。 | 明 湯顯祖《還魂記 詰病》:“我發(fā)短回腸寸斷,眼昏眵淚雙淹。” |
èr rén tóng xīn,qí lì duàn jīn二人同心,其利斷金 | 比喻只要兩個人一條心,就能發(fā)揮很大的力量。 | 《周易 系辭上》:“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 |
duàn rán cuò shī斷然措施 | 斷然:果斷堅決。堅決果斷的解決方法。 | 羅廣斌《紅巖》第17章:“必要時,將采取斷然措施,嚴(yán)厲處置害群之馬!” |
lín jī néng duàn臨機(jī)能斷 | 當(dāng)機(jī)立斷。抓住時機(jī),立刻決斷。 | 《北史·樊子蓋傳論》:“子蓋雅有干局,質(zhì)性方嚴(yán),見義而勇,臨機(jī)能斷,保全邦邑,勤亦懋哉!” |
duàn rán bù kě斷然不可 | 斷然:堅決果斷的樣子;可:可以,能夠。指堅決或絕對不能。 |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21卷:“景清道:‘賢侄,此事斷然不可。’” |
ǒu duàn sī bù duàn藕斷絲不斷 | 比喻表面上關(guān)系已斷,實際上仍有牽連。 | |
rén róu guǎ duàn仁柔寡斷 | 謂柔弱而缺乏主見。 | 章炳麟《駁康有為論革命書》:“其孱弱少用如此,是則仁柔寡斷之主,漢獻(xiàn)、唐昭之儔耳!” |
duàn xiù zhī pǐ斷袖之癖 | 指男子搞同性戀的丑惡行徑。 | 《漢書·董賢傳》:“常與上臥起。嘗晝寢,偏藉上袖,上欲起,賢未覺,不欲動賢,乃斷袖而起。” |
ǒu duàn sī cháng藕斷絲長 | 藕已斷開,但絲還長長地連接著。比喻表面上斷了關(guān)系,實際上仍有牽連。 | 清 魏秀仁《花月痕》第五回:“拭淚珠而洗面,藕斷絲長。” |
wǔ duàn xiāng qū武斷鄉(xiāng)曲 | 指憑借勢力在民間橫行霸道。 | 《史記 平準(zhǔn)書》:“當(dāng)此之時,網(wǎng)疏而民富,役財驕溢,或至兼并豪黨之徒,以武斷于鄉(xiāng)曲。” |
duàn mò cán chǔ斷墨殘楮 | 指殘缺不全的典籍。 | 明 王世貞《俞紫芝<急就章>》:“子中獨(dú)能尋考遺則于斷墨殘楮,遂與仲溫并驅(qū)。” |
mèng duàn hún xiāo夢斷魂消 | 在夢中也思念,思想上不得平靜。 | 明·高濂《玉簪記·擢第》:“滿目新紅驚樹杪,鶯啼處夢斷魂消。” |
duàn shì rú shén斷事如神 | 斷:判斷。形容判斷事情非常準(zhǔn)確。 | 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五回:“因此人人皆知包公斷事如神,各處傳揚(yáng)。” |
xiàn duàn fēng zhēng線斷風(fēng)箏 | 比喻如斷線的風(fēng)箏一樣,消失得無影無蹤。 | 元·關(guān)漢卿《金線池》第三折:“摑著手分開云雨,騰的似線斷風(fēng)箏。” |
duàn huáng jué gǎng斷潢絕港 | 潢:低洼的水坑;港:與江河相通的小河。比喻錯誤的無法達(dá)到的目的地的道路。 | 元·貢師泰《玩齋集·送宗人貢仲歸丹陽序》:“雖日諰諰以求其合,必如斷潢絕港,其何由達(dá)其流而究其源哉!” |
duàn bì cán zhāng斷壁殘璋 | 壁:圓形扁平中間有孔的玉器;璋:象半個圭的玉器。殘缺不全的璋壁。比喻雖然殘缺仍然是很珍貴的東西。 | 宋·孫覿《李茂嘉寄茶》:“蠻珍分到謫仙家,斷壁殘璋裹絳紗。” |
duàn jiāo cì hǔ斷蛟刺虎 | 相傳晉周處曾射蛟殺虎,為民除害。事見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自新》。后以“斷蛟刺虎”謂武藝高強(qiáng),行為俠義。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自新》載:相傳晉周處曾射蛟殺虎,為民除害。 |
cán guī duàn bì殘圭斷璧 | 殘缺不全的圭璧。指雖然殘缺卻是很珍貴的東西。 | 宋 樓鑰《跋傅夢良所藏山谷書漁父詩》:“書既刊諸石,此雖僅得三分之一,殘圭斷璧要自可寶。” |
cán piān duàn jiǎn殘篇斷簡 | 殘缺不全的書籍。北周·庚信《謝滕王集序啟》:“某本乏財用,無多作述……至如殘編落簡,并入塵埃;赤軸青箱,多從灰燼。 | 北周·庚信《謝滕王集序啟》:“某本乏財用,無多作述……至如殘編落簡,并入塵埃;赤軸青箱,多從灰燼。” |
xù fú duàn hè續(xù)鳧斷鶴 | 比喻違失事物本性,欲益反損。 | 《莊子 駢拇》:“長者不為有余,短者不為不足。是故鳧脛雖短,續(xù)之則憂;鶴脛雖長,斷之則悲。” |
xiā zǐ duàn biǎn瞎子斷匾 | 瞎子批判匾額上的字。指各說各的,無法得出正確的結(jié)論。 | 郭紹虞《中國文學(xué)批評史》第二章第十節(jié):“于是《詩》有齊、魯、韓、毛四家,而四家之說,也就像瞎子斷匾一樣,各是其所是。” |
yī bǐ gōu duàn一筆勾斷 | 同“一筆勾消”。 | 宋·陳亮《與吳益恭書》:“此事今已一筆勾斷云云。” |
duàn yàn gū hóng斷雁孤鴻 | 鴻:鴻雁。離了群的孤獨(dú)大雁。比喻孤身獨(dú)處,多指未成婚的男子。 | 明·張鳳翼《紅拂記·楊公完偶》:“徐生,你一向斷雁孤鴻,可曾尋偶否?” |
fēn chāi duàn dài分釵斷帶 | 釵分開,帶斷了。比喻夫妻的離別。 | 晉 袁宏《后漢紀(jì) 靈帝紀(jì)上》:“婦人見去,當(dāng)分釵斷帶。” |
ǒu duàn sī lián藕斷絲連 | 連:牽連。藕已斷開;絲還連接著。比喻表面上關(guān)系已斷絕;而實際上仍有牽連。 | 唐 孟郊《去婦》詩:“妾心藕中絲,雖斷猶牽連。” |
mèng duàn hún láo夢斷魂勞 | 睡夢中也在思想著,弄得神魂不寧。亦作“夢斷魂消”。 | 元·王元和《小桃紅·題情》:“又不敢對著人明明道,只落的夢斷魂勞。” |
yí piān duàn jiǎn遺篇斷簡 | 同“遺編斷簡”。 | 清·梅曾亮《陳碩士〈學(xué)士授經(jīng)圖〉記》:“而茍其學(xué)之不足傳,與傳之不得其人,雖當(dāng)時為諸儒所宗,而遺篇斷簡不可見于后世者,往往有之。” |
wú cháng kě duàn無腸可斷 | 比喻悲痛之極。 | 宋·石孝祥《愁倚闌》詞:“衰草低襯斜陽。斜陽外,水冷云黃。借使有腸也須斷,況無腸。” |
lèi gān cháng duàn淚干腸斷 | 形容傷心到極點。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62回:“氣的彩云哭個淚干腸斷。” |
qiǎo duàn yuān yāng巧斷鴛鴦 | 斷:判定。很巧妙成全別人成為夫妻。 | |
hóng duàn yú chén鴻斷魚沉 | 書信斷絕,音訊全無。 | |
duàn gěng liú píng斷梗流萍 | 梗:植物的枝莖;萍:浮萍。像枯折的枝莖,漂流的浮萍一樣。比喻生活飄泊不定。 | 宋·秦觀《別賈耘老》詩:“人生百齡同臂伸,斷梗流萍暫相親。” |
tóng hú lòu duàn銅壺漏斷 | 銅壺:古代計時的漏器。用銅壺盛水滴漏來計時刻。指一天時間已經(jīng)過去,夜已深。 | 唐·溫庭筠《雞鳴埭歌》:“銅壺漏斷夢初覺,寶馬塵高人未知。” |
duàn chāng bǔ duǎn斷長補(bǔ)短 | 截斷長的來補(bǔ)短的。比喻取別人的長處,來補(bǔ)自己的短處。 | 《禮記 王制》:“凡四海之內(nèi),斷長補(bǔ)短,方三千里,為田八十萬億一萬億畝。” |
duàn gēn jué zhǒng斷根絕種 | 斷絕后代,即斷子絕孫。 | 宋·張君房《云笈七簽》第八十一卷:“真人甲乙,上帝已徵,身佩玉符丹文金章,列名元圖,三欲已忘,元始符命,斬滅尸形,斷根絕種,勿得飛揚(yáng)。” |
qī duàn bā xù七斷八續(xù) | ①形容散亂,不相照應(yīng)。②斷接之處甚多。形容十分破爛。 | 《秦并六國平話》卷中:“應(yīng)榮圣刀頭引舉三軍喊殺,秦兵敗走,東砍西伐,七斷八續(xù)。” |
yú chén hóng duàn魚沉鴻斷 | 同“魚沉雁杳”。 | 明·王玉峰《焚香記·餞別》:“又恐魚沉鴻斷,阻隔云山,銜悲飲淚有萬千。” |
bǎi zú zhī chóng,duàn ér bù jué百足之蟲,斷而不蹶 | 比喻勢力雄厚的集體或個人一時不易垮臺。同“百足之蟲,至死不僵”。 | 唐 馬總《意林》卷一:“百足之蟲,斷而不蹶。” |
yǐ yì duàn ēn以義斷恩 | 用大義割斷私恩。謂秉公行事,不徇私情。 | 《晉書·劉毅傳》:“凡所以立品設(shè)狀者,求人才以理物也,非虛飾名譽(yù),相為好丑。雖孝悌之行,不施朝廷,故門外之事,以義斷恩。” |
lián mián bù duàn連綿不斷 | 連綿:連續(xù)不斷的樣子。形容連續(xù)不止;從不中斷。 | 明 朱國禎《涌幢小品》:“往余再喪妻,四喪子,復(fù)喪妹,最后喪母,連綿不絕,哭泣悲傷,五衷菀結(jié)。” |
duàn zhù zé lín斷杼擇鄰 | 孟母為了教育孟子不要中途荒廢學(xué)業(yè),用被割斷的紗不成布來做比喻;孟母三遷居處,選擇良好的環(huán)境,來影響孟子的成長。 | 漢 劉向《列女傳 母儀傳》:“孟子之少也,既學(xué)而歸,孟母方績,問曰:\'學(xué)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孟母以刀斷其織。孟子懼而問其故,孟母曰:\'子之學(xué),若吾斷斯織也。\'” |
duàn jiǎn cán biān斷簡殘編 | 斷、殘:不完整的;簡:古代用以寫字的竹、木片;編:細(xì)長皮條;指用它串簡而成的書。殘缺不全的書或文章;尤指古代的書籍。 | 宋 陸游《對酒》詩:“斷簡殘編不策勛,東皋猶得肆微勤。” |
zhuī pāi wàn duàn椎拍輐斷 | 輐:圓。用椎使不相合的物體拍合,圓轉(zhuǎn)截斷物體而不見裂狀。指能適應(yīng)事物,不露棱角。 | 戰(zhàn)國·宋·莊周《莊子·天下》:“椎拍輐斷,與物宛轉(zhuǎ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