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柔鄉的成語故事
拼音wēn róu xiāng
基本解釋比喻美色迷人之境。
出處漢·伶玄《飛燕外傳》:“是夜進合德,帝大悅,以輔屬體,無所不靡,謂為溫柔鄉。”
暫未找到成語溫柔鄉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溫柔鄉)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以柔克剛 | 三國 蜀 諸葛亮《將苑》:“善將者,其剛不可折,其柔不可卷,故以弱制強,以柔制剛。” |
窮鄉僻壤 | 宋 曾鞏《敘盜》:“窮鄉僻壤、大川長谷之間,自中家以上,日暮持錢,無告糴之所。” |
衣錦還鄉 | 《南史 劉之遴傳》:“武帝謂曰:‘卿母年德并高,故會卿衣錦還鄉,盡榮養之理。’” |
背鄉離井 | 見“背井離鄉”。 |
入鄉隨俗 | 宋 釋普濟《五燈會元 大寧道寬禪師》:“雖然如是,‘且道入鄉隨俗一句作么生道?’良久曰:‘西天梵語,此土唐言。’” |
以柔制剛 | 三國·蜀·諸葛亮《將苑·將剛》:“善將者,其剛不可折,其柔不可卷,故以弱制強,以柔制剛。” |
客死他鄉 | 元·無名氏《合同文字》第一折:“不爭我病勢正昏沉,更那堪苦事難支遣,忙趕上頭里的喪車不遠,眼見客死他鄉有誰祭奠。” |
鄉曲之譽 | 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仆少負不羈之行,長無鄉曲之譽。” |
魚米之鄉 | 唐 王脧《清移突厥降人于南中安置疏》:“諂以繒帛之利,示以麋鹿之饒,說其魚米之鄉,陳其畜牧之地。” |
溫情脈脈 | 元 關漢卿《拜月亭》:“枉了我情脈脈,恨綿綿,我晝忘飲饌夜無眠。” |
本鄉本土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100回:“就是本鄉本土的人,除非不做官還使得,要是做官的,誰保的住總在一處?” |
剛中柔外 | 《三十六計·笑里藏刀》:“信而安之,陰以圖之,備而后動,勿使有變,剛中柔外也。” |
重溫舊夢 | 明 湯顯祖《牡丹亭 尋夢》:“天呵,昨日所夢,池亭儼然,只圖舊夢重來,其奈新愁一段。” |
武斷鄉曲 | 《史記 平準書》:“當此之時,網疏而民富,役財驕溢,或至兼并豪黨之徒,以武斷于鄉曲。” |
離鄉背井 | 元 關漢卿《金線池》:“我依舊安業著家,他依舊離鄉背井。” |
背井離鄉 | 元 馬致遠《漢宮秋》第三折:“背井離鄉,臥雪眠霜。” |
軟玉溫香 | 元 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二折:“人間天上,看鶯鶯強如做道場。軟玉溫香,休道是相親傍。” |
溫文爾雅 | 清 蒲松齡《聊齋志異 陳錫九》:“太守愕然曰:‘此名士之子,溫文爾雅,烏能作賊?’” |
他鄉遇故知 | 清 李汝珍《鏡花緣》第十回:“果然有志竟成,上月被他打死一個,今日又去打虎,誰知恰好遇見賢侄。邂逅相逢,真是‘萬里他鄉遇故知’可謂三生有幸!” |
柔情密意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111回:“如今懸空在寶玉屋內,雖說寶玉仍是柔情密意,究竟算不得什么,于是更哭得哀切。” |
冬溫夏凊 | 西漢 戴圣《禮記 曲禮上》:“凡為人子之禮,冬溫而夏凊,昏定而辰省。” |
柔腸寸斷 | 清 沙張白《再來詩讖記》:“先夫之亡,妾柔腸寸斷。” |
柔聲下氣 | 清·沈起鳳《諧鐸·雞談》:“愿天下處閨房者,持予雄辯,壓彼雌風,毋柔聲下氣,養同木雞也。” |
外柔內剛 | 《晉書·甘卓傳》:“卓外柔內剛,為政簡惠。” |
溫香艷玉 | 明·湯顯祖《牡丹亭·冥誓》:“看他溫香艷玉神清絕,人間迥別。” |
溫情密意 | 瞿秋白《餓鄉紀程》:“然而散見零星的翠色,好一似美人的眉飛色舞,已確然見溫情密意的‘春之和暢’之先聲。” |
鄉里夫妻 | 明·楊慎《升庵詩話·鄉里夫妻》:“俗語云:‘鄉里夫妻,步步相隨。’言鄉不離理,如夫不離妻也。” |
柔枝嫩條 | 明·高濂《玉簪記·詞媾》:“如本是柔枝嫩條,休比做墻花路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