桀貪驁詐的成語故事
拼音jié tān áo zhà
基本解釋兇暴貪婪而又傲慢狡詐。
出處清·薛福成《代李伯相擬陳督臣忠勛事實疏》:“雖其桀貪驁詐若李世忠、陳國瑞之流,茍有一節可用,必給以函牘,殷勤諷勉,獎其長而指其過,勸令痛改前非。”
暫未找到成語桀貪驁詐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桀貪驁詐)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敲詐勒索 | 曲波《林海雪原》:“專門糾察庫侖比的淘金工人和山林工人,為非作歹,敲詐勒索,無惡不作。” |
詐奸不及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七回:“正在五岳樓下來,撞見個奸詐不及的,把娘子攔住了不肯放。”又第五十二回:“那廝帶將許多詐奸不及的三二十人,逕入家里,來宅子后看了,便要發遣我們出去,他要來住。” |
爾虞我詐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宣公十五年》:“我無爾詐,爾無我虞。” |
起早貪黑 | 周立波《暴風驟雨》第一部:“咱們命苦的人,起早貪黑,翻土拉塊,吃柳樹葉子。” |
貪生怕死 | 東漢 班固《漢書 文三王傳》:“今立自知賊殺中郎曹將,冬日迫促,貪生畏死,即詐僵仆陽病,徼幸得逾于須臾。” |
兵以詐立 | 春秋·齊·孫武《孫子·軍爭》:“兵以詐立,以利功,以分合為變者也。” |
軍不厭詐 | 春秋·楚·孫武《孫子兵法·計篇》:“兵者,詐道也。”李筌注:“軍不厭詐。” |
貪污腐化 | 《周恩來選集 上卷 抗戰軍隊的政治工作》:“一切高傲的出頭的空談的惡習,以至貪污腐化的生活,必須克服與排除。” |
遇文王施禮樂,遇桀紂動干戈 | 宋·釋普濟《五燈會元》第48卷:“遇文王興禮樂,遇桀紂呈干戈。” |
貪官污吏 | 元 無名氏《鴛鴦被》第四折:“一應貪官污吏,準許先斬后聞。” |
使貪使愚 | 《新唐書·侯君集傳》:“軍法曰:‘使智使勇,使貪使愚,故智者樂立其功,勇者好行其志,貪者邀趨其利,愚者不計其死。’是以前圣使人,必收所長而棄所短。” |
嫉貪如仇 | 清·周亮工《書影》第九卷:“吳南溪方伯生平潔介,嫉貪如仇。” |
羊狠狼貪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項羽本紀》:“因下令軍中曰:‘ 猛如虎,很如羊,貪如狼,強不可使者,皆斬之。’” |
貪位取容 | 清·洪昇《長生殿·獻飯》:“不料姚、宋亡后,滿朝臣宰,一味貪位取容。” |
貪大求全 | |
不貪為寶 | 《左傳 襄公十五年》,我以不貪為寶,爾以玉為寶,若以與我,皆喪寶也。 |
狼貪虎視 | 清·洪昇《長生殿·陷關》:“狼貪虎視威風大,鎮漁陽兵雄將多。待長驅直把淆函破,奏凱日齊聲唱歌。” |
兵不厭詐 | 先秦 韓非《韓非子 難一》:“戰陣之間,不厭詐偽。” |
爾詐我虞 | 左丘明《左傳 宣公十五年》:“我無爾詐,爾無我虞。” |
愛勢貪財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16回:“誰知那張家父母如此愛勢貪財,卻養了一個知義多情的女兒,聞得父母退了前夫,他便一條麻繩悄悄的自縊了。” |
貪位慕祿 | 明·李贄《焚書·答鄧明府》:“而所以詔學者,則必曰專志道德,無求功名,不可貪位慕祿也,不可患得患失也。” |
怕死貪生 | 《漢書·文三王傳》:“今立自知賊殺中郎曹將,冬月迫促,貪生畏死,即詐僵仆陽(佯)病,徼幸得逾于須臾。” |
貪心不足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十五回:“汝貪心不足!既得吳郡,而又強并吾界!” |
貪圖安逸 |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39回:“你若是借口不肯前去,便是貪圖安逸,在家戀著妻子,乃是不孝之子。” |
好酒貪杯 | 沙汀《酒后》:“保長王大廷只有一宗缺點:有點好酒貪杯。一喝醉了又會變得十足膿包,失掉了他那分堅韌的好性格。” |
貪猥無厭 | 唐·張鷟《朝野僉載·夏文榮》:“又蘇州嘉興令楊廷玉,則天之表侄也,貪猥無厭。” |
掎挈伺詐 | 《荀子·富國》:“有掎挈伺詐,權謀傾覆,以相顛倒,以靡敝之。” |
桀驁不馴 | 東漢 班固《漢書 匈奴傳》:“其桀驁尚如斯,安肯以愛子而為質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