摛藻繪句的成語故事
拼音chī zǎo huì jù
基本解釋摛:鋪陳;藻:文采。鋪陳辭藻,描繪句子。形容以華麗的辭藻寫作。
出處宋·王讜《唐語林·文學》:“當時輕薄之徒,摛藻繪句,聱牙崛奇,譏諷時事?!?/p>
暫未找到成語摛藻繪句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摛藻繪句)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繪影繪聲 | 清 憂患余生《<官場現(xiàn)形記>序》:“而壹意孤行,為若輩繪影繪聲,定一不磨之鐵案?!?/td> |
繪聲繪影 | 清 陳廷焯《白雨齋詞話》第五卷:“繪聲繪影,字字陰森,綠人毛發(fā),真乃筆端有鬼?!?/td> |
斷章截句 | 《宋史 選舉志二》:“斷章截句,破壞義理。” |
字斟句酌 | 清 紀昀《閱微草堂筆記 灤陽消夏錄一》:“《論語》、《孟子》,宋儒積一生精力,字斟句酌,亦斷非漢儒所及?!?/td> |
慮周藻密 | 白壽彝總主編《中國通史》(第十三冊)第二節(jié):“元詩矯宋流弊,而失于多學晚唐,……然其佳者則婉轉(zhuǎn)惆悵,附物切情,工整而流逸,清新而秀麗,慮周藻密而不涉于粗疏,意深韻遠而不失之徑直”。 |
句比字櫛 | 清·錢謙益《宋子建<遙和集>序》:“宋子建盡取六代三唐之詩,句比字櫛,繼聲屬和,名之曰《遙和集》?!?/td> |
章句之徒 | 見“章句小儒”。 |
句櫛字比 | 清·仇兆鰲《<北詩詳注>序》:“求其歸宿所在,又從而句櫛字比之,庶幾得作者苦心于千百年之上?!?/td> |
清詞麗句 | 唐 杜甫《戲為六絕句》之五:“不薄今人愛古人,清詞麗句必為鄰?!?/td> |
句斟字酌 | 清 紀昀《閱微草堂筆記》第一卷:“宋儒積一生精力,字斟句酌,亦斷非漢儒所及。” |
斷章摘句 | 唐·李商隱《唐容州經(jīng)略使〈元結文集〉后序》:“其疾怒急擊,快利勁果,出行萬里,不見其敵;高歌酣顏,入飲于朝,斷章摘句,如振如生。” |
麗句清詞 | |
話不投機半句多 | 清·貪夢道人《彭公案》第26回:“這日大家暢飲,正是‘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不知不覺,喝了個酩酊大醉?!?/td> |
才藻艷逸 | 晉·陳壽《三國志·魏志·王粲傳》:“瑀子籍才藻艷逸,而倜儻放蕩?!?/td> |
躁言丑句 |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奏啟》:“若能辟禮門以懸規(guī),標義路以植矩,然后逾垣者折肱,捷徑者滅趾,何必躁言丑句,詬病為切哉!” |
挦章扯句 | 清·蔣湘南《與田叔子論古文第二書》:“挦章扯句……是又不知古人模擬之法?!?/td> |
月章星句 | 元·馬熙《摸魚子》:“集詞敬為先生壽,博得月章星句?!?/td> |
尋章摘句 | 晉 陳壽《三國志 吳志 吳主傳》:“屈身于陛下,是其略也”裴松之注引《吳書》:“雖有余閑,博覽書傳歷史,藉采奇異,不效諸生尋章摘句而已?!?/td> |
山節(jié)藻棁 | 西漢·戴圣《禮記·明堂位》:“山節(jié)藻棁……天子之廟飾也。” |
片詞只句 | 唐·司空圖《題〈柳柳州集〉序》:“噫,后之學者褊淺,片詞只句,未能自辨,已側目相詆訾矣?!?/td> |
雕章琢句 | 宋 俞文豹《吹劍錄》:“此豈舒箋點翰,雕章琢句者所能出此!” |
三句不離本行 | 清 李寶嘉《官場現(xiàn)形記》第三十四回:“每到一處,開口三句話不離本行,立刻從懷里掏出捐冊來送給人看?!鼻?頤瑣《黃繡球》第十回:“我是業(yè)醫(yī)的,你們不要笑我三句不離本行?!?/td> |
雕鏤藻繪 | 明·方孝孺《讀<法言>》:“子云為此書,嘗自擬《論語》……《論語》述圣人言行,猶天地之化,子云方且竊之焉,雕鏤藻繪而蘄類之,其僭甚哉!” |
奇文瑰句 | 《元史·胡長孺?zhèn)鳌罚骸白啃形U?,奇文瑰句。?/td> |
遺文逸句 | 北魏·酈道元《水經(jīng)注·河水五》:“雖千古茫昧,理世玄遠,遺文逸句,容或可尋,沿途隱顯,方土可驗。” |
掇拾章句 | |
章決句斷 | 戰(zhàn)國·宋·屈原《楚辭·天問敘》:“今則稽之舊章,合之經(jīng)傳,以相發(fā)明,為了符驗,章決句斷,事事可曉,俾后學者永無疑焉?!?/td> |
雕章鏤句 | 唐 白居易《策林四 議文章碑碣詞賦》:“今褒貶之文無核實,則懲勸之道缺矣;美刺之詩不稽政,則補察之義廢矣。雖雕章鏤句,將焉用之?!?/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