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衣斂容的成語故事
拼音zhěng yī liǎn róng
基本解釋整理衣裳,端正儀容。
出處語出唐·白居易《琵琶行》:“沉吟放撥插弦中,整頓衣裳起斂容。”
暫未找到成語整衣斂容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整衣斂容)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整整齊齊 |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五本第四折:“打扮得整整齊齊,則等做女婿。” |
重整旗鼓 | 宋 克勤《圓悟佛果禪師語錄》第17卷:“法燈重整槍旗,再裝甲胄。” |
從容不迫 | 魏蘭《<浙案紀略>原序》:“當其臨事之時,從容不迫,顏色不變,尤非庸常之輩所能及。” |
衣錦褧衣 | 《詩 衛風 碩人》:“碩人其頎,衣錦褧衣。”又《詩 鄭風 豐》:“裳錦褧裳,衣錦褧衣。叔兮伯兮,駕予與歸。” |
草衣木食 | 元 關漢卿《望江亭》第一折:“這出家無過草衣木食,熬枯受淡。” |
縫衣淺帶 | 先秦 莊周《莊子 盜跖》:“今子修文武之道,掌天下之辯,以教后世,縫衣淺帶,矯言偽行,以迷惑天下之主。” |
阿世取容 | 魯迅《漢文學史綱要》第六篇:“至叔孫通,則正以曲學阿世取容,非重其能定朝儀,知典禮也。” |
惡衣惡食 | 先秦 孔子《論語 里仁》:“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
德容言功 | 語出《禮記·昏義》。見“德言容功”。 |
衣錦還鄉 | 《南史 劉之遴傳》:“武帝謂曰:‘卿母年德并高,故會卿衣錦還鄉,盡榮養之理。’” |
飽食暖衣 | 先秦 孟軻《孟子 滕文公上》:“人之有道也,飽食暖衣,逸居而無教,則近于禽獸。” |
刻不容緩 | 清 李汝珍《鏡花緣》:“胎前產后以及難產各癥,不獨刻不容緩,并且兩命攸關。” |
足衣足食 | 《敦煌變文集 丑女緣起》:“我佛當日為救門徒六道輪回,猶如舟船,般運眾生,達于彼岸。此時總得見佛,今世足衣足食。” |
義不容辭 |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卷十七:“承姑丈高誼,小婿義不容辭。” |
茍合取容 | 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四者無一遂,茍合取容,無所短長之效,可見于此矣。” |
牛衣對泣 | 《漢書·王章傳》:“初,章為渚生學長安,獨與妻居。章疾病,無被,臥牛衣中;與妻決,涕泣。” |
音容如在 | 《何典》第八回:“真堪愛,如花似玉風流態。風流態,眠思夢想,音容如在。” |
間不容礪 | 《隋書·李德林傳》:“佐斗嫁禍,紛若猬毛,曝骨履腸,間不容礪。” |
衣裳盟會 | 南朝·梁·江淹《蕭讓太傅相國齊公十郡九錫表》:“若乃衣裳盟會,九合一匡,猶慚德斯禮也。” |
罪不容死 | 戰國·鄒·孟軻《孟子·離婁》:“此所謂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 |
衣香鬢影 | 北周 庾信《春賦》:“池中水影懸勝鏡,屋里衣香不如花。唐 李賀《詠懷》詩:“彈琴看文君,春風吹鬢影。” |
衣敝履空 | 東漢·班固《漢書·鮑宣傳》:“唐尊衣敝履空,以瓦器飲食,又以歷遺公卿,被虛偽名。” |
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 | 三國 魏 曹植《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處嫌疑間;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 |
間不容緩 | 龔振黃《青島潮》第十章:“是否贊同,迅祈賜覆。千鈞一發,間不容緩也。” |
德言容功 | 《禮記·昏義》:“是以古者婦人先嫁三日……教以婦德、婦言、婦容、婦功。” |
節衣縮食 | 宋 陸游《秋獲歌》:“我愿鄰曲謹蓋藏,縮衣節食勤耕桑。” |
量體裁衣 | 《南齊書 張融傳》:“今送一通故衣,意謂雖故,乃勝新也。是吾所著,已令裁減稱卿之體。” |
不容分說 | 明 吳承恩《西游記》第59回:“那羅剎不容分說,雙手輪劍,照行者頭上乒乒乓乓,砍上十數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