戢鱗委翅的成語故事
拼音jí lín wěi chì
基本解釋戢:收斂。魚兒收斂鱗甲,鳥兒收起翅膀。比喻人退出官場,歸隱山林或蓄志待時。
出處唐·韓愈《贈鄭兵曹》詩:“我材與世不相當(dāng),戢鱗委翅無復(fù)望。”
暫未找到成語戢鱗委翅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戢鱗委翅)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斗水活鱗 | 語出《莊子·外物》:“周昨來,有中道而呼者。周顧視車轍中,有鮒魚焉。周問之曰:‘鮒魚來!子何為者邪?’對曰:‘我,東海之波臣也。君豈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
鱗次櫛比 | 明 陳貞慧《秋園雜佩 蘭》:“自長橋以至大街,鱗次櫛比,春光皆馥也。” |
虛與委蛇 | 先秦 莊周《莊子 應(yīng)帝王》:“鄉(xiāng)吾示之以未始出吾宗,吾與之虛而委蛇。” |
波委云集 | 唐·劉知畿《史通·雜述》:“雖復(fù)門千戶萬,波委云集,而言皆瑣碎,事必叢殘。” |
委曲求全 | 宋 歐陽修《滁州謝上表》:“知臣幸逢主圣而敢危言,憫臣不顧身微而當(dāng)眾怨,始終愛惜,委曲求全。” |
插翅難飛 | 明 周楫《西湖二集 胡少保平倭戰(zhàn)功》:“王直細(xì)細(xì)叫人探視,見四面官兵圍得鐵桶一般,插翅難飛。” |
一鱗半爪 | 唐 高仲武《中興間氣集 蘇渙》:“三年中作變律詩九首,上廣州李帥,其文意長于諷刺,亦有陳拾遺一鱗半甲。” |
叩源推委 | 明·王世貞《藝苑卮言》第六卷:“徐昌轂雖不得叩源推委,而風(fēng)調(diào)高秀,十不能得五。” |
鎩羽暴鱗 | 南朝·宋·鮑照《侍郎上疏》:“鎩羽暴鱗,復(fù)見翻躍。” |
委委曲曲 |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27回:“海北一帶,委委曲曲鑿了一道長渠,引接外邊為活水。” |
鐘離委珠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鐘離意傳》:“征還伏法,以資物簿入大司農(nóng),詔班賜群臣。意得珠磯,悉以委地而不拜賜。帝怪而問其故……” |
展翅高飛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十九回:“這場哭,直哭得那鐵佛傷心,石人落淚;風(fēng)凄云慘,鶴唳猿啼。便是那樹上的鳥兒,也忒楞楞展翅高飛。” |
鎩羽涸鱗 | 明·楊慎《高泉臨行再賦此以別》:“鎩羽涸鱗去安所,繯飛川詠幾時同。” |
插翅難逃 | 清 錢采《說岳全傳》第37回:“康王見兀術(shù)將次趕上,真?zhèn)€插翅難逃,只得束手就擒。” |
俯首戢耳 | 孫中山《大總統(tǒng)告陸海軍士文》:“我軍人俯首戢耳以聽其鞭策者,亦既二百六十有馀年。” |
櫜弓戢戈 | 《詩經(jīng)·周頌·時邁》:“載戢干戈,載櫜弓矢。” |
常鱗凡介 | 唐·韓愈《應(yīng)科目時與人書》:“蓋非常鱗凡介之品匯儔也。” |
胸中鱗甲 | 《三國志·蜀志·陳震傳》:“諸葛亮與長史蔣琬、侍中董允書曰:‘孝起前臨至吳,為吾說正方腹中有鱗甲,鄉(xiāng)黨以為不可近。’” |
金翅擘海 | 宋 嚴(yán)羽《滄浪詩話 詩評》:“李杜數(shù)公,如金翅擘海,香象渡河。” |
委靡不振 | 唐·韓愈《送高閑上人序》:“頹墮委靡,潰敗不可收失。” |
拖金委紫 | 沈鈞儒《挽某君殉難》詩:“十年說法傷心事,一例捐生抗戰(zhàn)時。愧殺偽京奴妾輩,拖金委紫只行尸。” |
龜龍鱗鳳 | 《漢書·翟方進(jìn)傳》:“太皇太后臨政,有龜龍鱗鳳之應(yīng)。” |
斯文委地 | 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杜少陵》:“由杜子美以來,四百余年,斯文委地,文章之士,隨世所能,杰出時輩,未有升子美之堂者。” |
斷羽絕鱗 | 元·柯丹邱《荊釵記·套書》:“因科舉離鄉(xiāng)半春,從別后斷羽絕鱗。今日天教遇你們,趁良使附歸音信。” |
霧鱗云爪 | 清·樂宮譜《毛生》:“何至霧鱗云爪,首尾不祥若是哉。” |
目斷鱗鴻 | 明·張景《飛丸記·誓盟牛女》:“小姐,看你背里沈吟,想是心中明白,何不口傳信息,免他目斷鱗鴻。” |
倒戢干戈 | 漢·荀悅《漢紀(jì)·高祖紀(jì)二》:“偃革為軒,倒戢干戈,示不復(fù)用兵。” |
附翼攀鱗 | 《北史·孫騰斛律羨等傳論》:“位非寵進(jìn),功籍勢成,附翼攀鱗,郁為佐命之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