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奈我何的成語故事
拼音qí nài wǒ hé
基本解釋奈:如何。能把我怎么樣?
出處陶菊隱《北洋軍閥統(tǒng)治時(shí)期史話》第20章:“段還以為‘我不自動(dòng)辭職,總統(tǒng)其奈我何’!”
暫未找到成語其奈我何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其奈我何)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一反其道 | |
一部二十四史,不知從何說起 | 清·李寶嘉《官場(chǎng)現(xiàn)形記》序:“覺世間變幻之態(tài),無有過于中國(guó)官場(chǎng)者……嘗苦一部二十四史,不知從何處說起。” |
萬變不離其宗 | 徐特立《抗戰(zhàn)給我的機(jī)會(huì)》:“對(duì)任何人,無論相識(shí)不相識(shí)的,總是一套話。言論有系統(tǒng),萬變不離其宗。” |
萬般無奈 |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22回:“耘軒萬般無奈,只得寫‘杯水候敘’貼兒,把婁程二位請(qǐng)到家中。” |
三人行,必有我?guī)?/a> | 先秦 孔子《論語 述而》:“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瑩衿渖普叨鴱闹洳簧普叨闹!?/td> |
三分天下有其二 | 春秋·魯·孔丘《論語·泰伯》:“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 |
三折其肱 |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定公十三年》:“三折肱知為良醫(yī)。” |
三緘其口 | 漢 劉向《說蒼 敬慎》:“孔子之周,觀于太廟,右陛之側(cè),有金人焉,三緘其口而銘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 |
三過其門而不入 | 《孟子·離婁下》:“禹、稷當(dāng)平世,三過其門而不入。” |
上下其手 | 唐 周矩《為索元禮首按制獄疏》:“微諷動(dòng)以探其情,所推者必上下其手,希圣旨也。” |
不乏其人 | 清 呂留良《與陳執(zhí)齋書》:“然則如今之篯侯,遠(yuǎn)近不乏其人。” |
不厭其煩 | 宋 袁燮《挈齋集》:“贄之先君,不憚其煩,而帝每不能聽。” |
不厭其繁 | 明 呂坤《呻吟語》:[天]極精細(xì),色色象象,條分縷析而不厭其繁。” |
不厭其詳 | 宋 朱熹《答劉公度》:“講學(xué)不厭其詳,凡天下事物之理,方冊(cè)圣賢之言,皆須子細(xì)反復(fù)究竟。” |
不可奈何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淮南衡山列傳》:“不可奈何,愿陛下自寬。” |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 春秋 孔子《論語 泰伯》:“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
不堪其憂 | 《論語·雍也》:“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
不奈之何 | 金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diào)》卷八:“相國(guó)老夫人聽得悲泣,不奈之何,故謁微生,愿求脫命計(jì)。” |
不安其室 | 《詩(shī)經(jīng)·鄴風(fēng)·凱風(fēng)·序》:“衛(wèi)之淫風(fēng)流行,雖有七子之母,猶不能安其室。” |
不得其所 | 漢 荀悅《漢紀(jì) 文帝紀(jì)論》:“男女有不得其所者,因而相與歌詠,各言其情。” |
不得其死 | 先秦 孔子《論語 先進(jìn)》:“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
不得已而求其次 | 曹靖華《嘆往昔,獨(dú)木橋頭徘徊無終期!》:“凡事往往不得已而求其次。‘鴻溝’上沒有‘橋梁’,只好‘繞道東京’了。” |
不改其樂 | 《論語·雍也》:“一簞食,一飄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擾,回出不改其樂。” |
不知何許人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逸民傳》:“漢陰老父者,不知何許人也。” |
不知其詳 | 清 吳敬梓《儒林外史》第44回:“施御史家的事,我也略聞,不知其詳。” |
不知有漢,何論魏晉 | 晉·陶淵明《桃花源記》:“先世避秦時(shí)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fù)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不漢,何論魏晉。” |
不私其利 | 春秋·齊·管仲《管子·形勢(shì)解》:“不伐其功,不私其利。” |
不勝其任 | 戰(zhàn)國(guó) 鄒 孟軻《孟子 梁惠王下》:“王怒,以為不勝其任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