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洋浩博的成語故事
拼音wāng yáng hào bó
基本解釋形容人的氣度寬廣、文辭豪放、學(xué)識淵博像水勢浩大無邊。
出處宋 陸游《答劉主簿書》:“德者前輩之學(xué),積小以成大,以所有易所無,以所能問于不能。故其久也,汪洋浩博,該極百家,而不可涯矣。”
暫未找到成語汪洋浩博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汪洋浩博)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得意洋洋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管晏列傳》:“意氣揚揚,甚自得也。” |
博通經(jīng)籍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馬融傳》:“初,京兆摯恂以儒術(shù)教授隱于南山,不應(yīng)聘,名重關(guān)西,融從其游學(xué),博通經(jīng)籍。恂奇融才,以女妻之。” |
博學(xué)多聞 | 《文子 精誠》:“雖博學(xué)多聞,不免于亂。” |
旁征博引 | 清 王韜《淞隱漫錄》:“生數(shù)典已窮,而女博引旁征,滔滔不竭,計女多于生凡十四則。” |
峨峨洋洋 | 語本《列子·湯問》:“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
地大物博 | 清 李寶嘉《官場現(xiàn)形記》:“又因江南地大物博,差使很多,大非別省可比。” |
博采眾長 | 北齊 魏收《魏書 劉芳傳》:“考括墳籍,博采群議。” |
十里洋場 | 茅盾《健美》:“我們這十里洋場實在還不過是畸形的殖民地化的資本主義社會。” |
浩如煙海 | 宋 司馬光《進<資治通鑒>表》:“簡牘盈積,浩如煙海,抉摘幽隱,枝計毫厘。” |
米鹽博辯 | 《韓非子 說難》:“米鹽博辯 ,則以為多而交之。” |
土洋并舉 | 古華《芙蓉鎮(zhèn)》第二章:“這座建筑物,真可謂土洋并舉、中西合璧了。” |
望洋興嘆 | 元 劉壎《隱居通議 詩歌五》:“千古吟人,望洋興嘆。” |
聲勢浩大 | 明 施耐庵《水滸傳》:“如今宋江領(lǐng)兵圍城,聲勢浩大,不可抵敵。” |
博學(xué)多識 | 宋·朱熹《朱子語類·論語》第45卷:“只是圣人之所以圣,卻不在博學(xué)多識,而在一以貫之。” |
喜氣洋洋 | 宋 范仲淹《岳陽樓記》:“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皆忘,把酒臨風(fēng),其喜氣洋洋者矣。” |
博覽群書 | 《周書 庾信傳》:“庾信,字子山,南陽新野人也。……幼而俊邁,聰敏絕倫,博覽群書,尤善《春秋左氏傳》。” |
博古通今 | 《晉書 石崇傳》:“君侯博古通今,察遠照邇,愿加三思。” |
浩浩蕩蕩 | 宋 范仲淹《岳陽樓記》:“浩浩蕩蕩,橫無邊涯。” |
通今博古 | 明 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九回:“兼且通今博古,出口成文。” |
洋洋得意 | 宋 朱淑真《春上亭上觀魚》:“春暖長江水正清,洋洋得意漾波生。” |
洋洋灑灑 | 清 夏敬渠《野叟曝言 凡例》:“故成此一百五十余回洋洋灑灑文字。” |
博聞強記 | 西漢 韓嬰《韓詩外傳》第八卷:“人眾兵強而守之以畏者勝,聰明睿智而守之以愚者哲,博聞強記而守之以淺者不隘。” |
博聞強識 | 西漢 戴圣《禮記 曲禮上》:“博聞強識而讓,敦善行而不怠,謂之君子。” |
博識多通 | |
崇洋媚外 | 茅盾《向魯迅學(xué)習(xí)》:“那時清王朝以及當權(quán)的洋務(wù)派崇洋媚外,出賣國家主權(quán)。” |
博大精深 | 明 姜世昌《逸周書》:“迄今讀之,若揭日月而行千載,其博大精深之旨,非晚世學(xué)者所及。” |
博聞強志 | 先秦 荀況《荀子 解蔽》:“博聞強志,不合王制。” |
博學(xué)多才 | 《晉書 郤詵傳》:“詵博學(xué)多才,瑰偉倜黨,不拘細行,州郡禮命并不應(yī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