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章縟彩的成語故事
拼音diāo zhāng rù cǎi
基本解釋比喻文彩絢爛。
出處唐·劉知幾《史通鑒識》:“此乃綺揚繡合,雕章縟彩,欲稱實錄,其可得乎?”
暫未找到成語雕章縟彩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雕章縟彩)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精雕細刻 | 《共青團員;要做八十年代的帶頭人》(1982年2月5日《中國青年報》社論):“要以平等交心的態度;點點滴滴、精雕細刻;因勢利導地對他們進行思想教育工作。” |
章甫薦履 | 《文選 賈誼<吊屈原文>》:“章甫薦履,漸不可久兮。” |
繁文縟節 | 宋 蘇軾《上圓丘合祭卞議》:“省去繁文末節,則一歲可以再郊。” |
斷章截句 | 《宋史 選舉志二》:“斷章截句,破壞義理。” |
表面文章 | 鄧小平《在全國科學大會開幕式上的講話》:“一句話,就是要落在實處。追求表面文章,不講實際效果、實際效率、實際速度、實際質量、實際成本的形式主義必須制止。” |
泥塑木雕 | 元 無名氏《冤家債主》第四折:“城隍也是泥塑木雕的,有甚么靈感在那里。” |
雕梁畫棟 | 元 鄭廷玉《看錢奴》第三折:“這的是雕梁畫棟圣祠堂。” |
一箭雙雕 | 《北史 長孫晟傳》:“嘗有二雕飛而爭肉,因以箭兩只與晟,請射取之。晟馳往,遇雕相攫,遂一發雙貫焉。” |
虛文縟禮 | 魯迅《墳·摩羅詩力說》:“蓋英倫爾時,虛偽滿于社會,以虛文縟禮為真道德,有秉自由思想而探究者,世輒謂之惡人。” |
滿腹文章 | 元 白樸《墻頭馬上》第二折:“他憑著滿腹文章七步才,管情取日轉千階。” |
喝倒彩 | 艾煊《大江風雷》第五部:“趙長青在鼻子里哼了一聲,用喝倒彩的腔調,從咬緊的齒縫里說:‘好啊。’” |
章句之徒 | 見“章句小儒”。 |
高頭講章 | 《兒女英雄傳》第十八回:“先生見了那沒頭沒腦辟空而來的十五個大字,正不知從那里開口,才入得進這中庸兩個字,只得先看了一遍高頭講章,照著那講章往下敷衍半日,才得講完。” |
龍章秀骨 | 宋·梅堯臣《讀萃秘校卷》詩:“龍章秀骨若輕時,繼作五弦須款款。” |
雜亂無章 | 唐 韓愈《送孟東野序》:“其為言也,亂雜而無章。” |
反面文章 |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八十七回:“紫芝道:‘我仿《毛詩》:巨屨揚矣,于彼高岡;大足光矣,于彼馨香。’春輝道:‘“馨香”二字是褒中帶貶,反面文章,含蓄無窮,頗有風人之旨。’” |
相得益章 | 漢·王褒《圣主得賢臣頌》:“明明在朝,穆穆列布,聚精會神,相得益章。” |
光彩奪目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一卷:“玉臺翠樹,光彩奪目。” |
章臺楊柳 | 唐韓翃有姬柳氏,以艷麗稱。韓獲選上第歸家省親;柳留居長安,安史亂起,出家為尼。后韓使人寄柳詩曰:“章臺柳,章臺柳,昔日青青今在否?縱使長條似舊垂,亦應攀折他人手。” |
五彩繽紛 |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鋪設得五彩繽紛,當中擺了姊姊畫的那一堂壽屏,兩旁點著五六對青燭。” |
順理成章 | 宋 朱熹《朱子全書 論語》:“文者,順理而成章之謂也。” |
章臺之柳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六卷:“章臺之柳,雖已折于他人;玄都之花,尚不改于前度。” |
紫綬金章 | 明 吳承恩《西游記》第四回:“芙蓉冠,金璧輝煌。玉簪珠履,紫綬金章。” |
有章可循 | 李國文《冬天里的春天》第四章:“那里是怎么解決的,這兒也就有章可循了。” |
光彩射人 | 《敦煌變文集》第五卷:“遙望清風宛在,鶴處雞群。近觀而光彩射人,龍來洞口。” |
斷章摘句 | 唐·李商隱《唐容州經略使〈元結文集〉后序》:“其疾怒急擊,快利勁果,出行萬里,不見其敵;高歌酣顏,入飲于朝,斷章摘句,如振如生。” |
道德文章 | 宋·辛棄疾《漁家傲·為余伯熙察院壽》:“道德文章傳幾世,到君合上三臺位。” |
鳳采鸞章 | 南朝·梁·沈約《謝齊竟陵王示永明樂歌啟》:“鳳采鸞章,霞鮮錦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