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辭麗句的成語故事
拼音qīng cí lì jù
基本解釋見“清詞麗句”。
出處清·戴名世《道墟圖詩序》:“讀其詩,摹寫物情,頌美祖德,稱述土風,清辭麗句,時時錯出。”
暫未找到成語清辭麗句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清辭麗句)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與世長辭 | 漢 張衡《歸田賦》:“追漁父以同嬉,超埃塵以遐逝,與世事乎常辭。” |
水至清則無魚 | 西漢 戴圣《大戴禮記 子張問入官》:“故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
清清楚楚 |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36回:“又見世南生得清清楚楚,弱不勝衣,故憨憨的只管貪看。” |
辭簡意足 | 元·白珽《湛園靜語·葉水心》:“如此數卷,辭簡意足,一坐駭然。” |
風和日麗 | 清 吳趼人《痛史》:“是日風和日麗,眾多官員,都來祭奠。” |
清風勁節 | 清·戴名世《〈左尚子制義〉序》:“忠毅(左忠毅)以清風勁節,罹于黨禍,海內至今仰之。”又《贈葉蒼巖序》:“兩人官位相埒,而俱以清風勁節,顯名天下。” |
斷章截句 | 《宋史 選舉志二》:“斷章截句,破壞義理。” |
義不容辭 |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卷十七:“承姑丈高誼,小婿義不容辭。” |
字斟句酌 | 清 紀昀《閱微草堂筆記 灤陽消夏錄一》:“《論語》、《孟子》,宋儒積一生精力,字斟句酌,亦斷非漢儒所及。” |
辭喻橫生 | 漢·王充《論衡·物勢篇》:“亦或辯口利舌,辭喻橫生為勝,或詘弱綴帢。” |
一清二楚 | 老舍《四世同堂》:“小順兒樣樣事情都要鬧個一清二楚,不然怎幺能當好媽媽的保鏢呢。” |
淫辭邪說 | 《孟子·滕文公下》:“頭先圣之道,距楊、墨,放淫辭邪說者不得作。” |
一清二白 | 清 李綠園《歧路燈》:“賈李魁道:‘王紫泥,張繩祖他倆個,現在二門外看審官司哩。老爺只叫這二個到案,便一清二白。” |
善為說辭 | 《孟子·公孫丑上》:“宰我、子貢善為說辭。” |
清官能斷家務事 | |
海岱清士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人所應有,其不必有;人所應無,己不必無,真海岱清士。” |
辭窮理盡 |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懷州玄泉第二世和尚》:“僧問:‘辭窮理盡時如何?’師曰:‘不入理豈同盡。” |
不辭勞苦 | 唐 牛肅《紀聞 吳保安》:“今日之事,請不辭勞苦。” |
辭嚴意正 | 宋·歐陽修《讀張李二生文贈石先生》詩:“辭嚴意正質非俚,古味雖淡醇不薄。” |
便辭巧說 | 《漢書·藝文志》:“便辭巧說,破壞形體,說五字之文,至于二三萬言。” |
眉清目秀 | 元 李直夫《合同文學》第一折:“有個孩兒喚做安住,今年三歲,生得眉清目秀,是好一個孩兒也。” |
笑比河清 | 《宋史 包拯傳》:“立朝剛毅,貴戚宦官為之斂手,聞者皆憚之。人以包拯笑比黃河清。” |
富麗堂皇 |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34回:“只見當朝圣人出的三個富麗堂皇的題目,想著自然要取幾篇筆歌墨舞的文章。” |
山清水秀 | 宋 黃庭堅《驀山溪 贈衡陽陳湘》:“眉黛斂秋波,盡湖南,山明水秀。” |
清一色 |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二十九回:“而且他[佘小觀]賭品甚高,輸得越多心越定,臉上神色絲毫不動。又歡喜做‘清一色’。所以同賭的人更拿他當財神看待。” |
牙白口清 |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九回:“怎當得十三妹定要問他個牙白口清,急得無法。” |
句比字櫛 | 清·錢謙益《宋子建<遙和集>序》:“宋子建盡取六代三唐之詩,句比字櫛,繼聲屬和,名之曰《遙和集》。” |
章句之徒 | 見“章句小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