牝雞牡鳴的成語故事
拼音pìn jī mǔ míng
基本解釋同“牝雞司晨”。
出處南朝·宋·范曄《后漢書·楊震傳》:“《書》誡牝雞牡鳴,《詩》刺哲婦喪國。”
暫未找到成語牝雞牡鳴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牝雞牡鳴)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 漢 王充《論衡 道虛》:“淮南王學道,招會天下有道之人,傾一國之尊,下道術之士,是以道術之士并會淮南,奇方異術,莫不爭出。王遂得道,舉家升天,畜產皆仙,犬吠于天上,雞鳴于云中。” |
一人得道,雞犬飛升 | 魯迅《二心集·張資平氏的“小說學”》:“但作者一轉方向,則一人得道,雞犬飛升,何況神仙的遺蛻呢。” |
一人飛升,仙及雞犬 | 語出漢 淮南王劉安舉家升天的傳說。清 蒲松齡《聊齋志異 促織》:“天將以酬長厚者,遂使撫臣、令尹、并受促織恩蔭。聞之:‘一人飛升,仙及雞犬。’信夫!” |
一命鳴呼 | 明·洪楩《清平山堂話本·合同文字記》:“又過半年,忽然劉二感天行時氣,頭疼發熱。正是:‘福無雙至從來有,禍不單行自古聞。’害了六七日,一命嗚呼,已歸泉下。” |
一唱雄雞天下白 | 唐·李賀《致酒行》:“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雞一聲天下白。少年心事當拿云,誰念幽寒坐鳴呃。” |
一牛鳴 | 唐 王維《與蘇盧二員外游方丈寺》詩:“回看雙鳳闕,相去一牛鳴。” |
一牛鳴地 | 清·錢謙益《山莊八景詩·錦峰晴曉》序:“其旁有錦峰書院,去山莊一牛鳴地。” |
一鳴驚人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滑稽列傳》:“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
不平則鳴 | 唐 韓愈《送孟東野序》:“大凡物不得其平則鳴。” |
不平而鳴 | 明·瞿佑《剪燈新話·令狐生冥夢錄》:“偶以不平而鳴,遽獲多言之咎。” |
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 西漢·司馬遷《史記·滑稽列傳》:“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
東鳴西應 | 蔡元培《歐美國學會叢刊發刊詞》:“海通以來……自一縷一針之細故,以至政治風俗之大端,無不東鳴西應,速于郵命。” |
爭雞失羊 | 漢·焦延壽《易林》卷八:“爭雞失羊,亡其金囊。” |
井底鳴蛙 | 元·無名氏《看錢奴》第一折:“則你那自尊自貴無高下,真乃是井底鳴蛙。” |
井蛙醯雞 | 唐·劉禹錫《送惟良上人詩序》:“信神與之而不能測神之所以付,信術通之而不能知術之所以泄哉!余聞乎蛙醯雞哉之不若也。” |
人頭畜鳴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秦始皇本記》:“(胡亥)誅斯,去疾,任用趙高,痛哉言乎!人頭畜鳴。” |
偷狗戲雞 | |
偷雞不著蝕把米 | 清·錢彩《說岳全傳》第25回:“這艄公好晦氣!卻不是‘偷雞不著,反折了一把米’?” |
偷雞摸狗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46回:“小人如今在此,只做得些偷雞盜狗的勾當,幾時是了;跟隨二位哥哥上山去,卻不好?” |
偷雞盜狗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26回:“每日卻自和西門慶在樓上任意取樂,卻不比先前在王婆房里,只是偷雞盜狗之歡,如今家中又沒人礙眼,任意停眠整宿。” |
冠雞佩猳 | 西漢·司馬遷《史記·仲尼弟子列傳》:“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雞,佩猳豚。” |
鳳毛雞膽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三十二回:“羊質虎皮功不就,鳳毛雞膽事難成。” |
鳳鳴朝陽 | 《詩經 大雅 卷阿》:“鳳皇鳴矣,于彼高岡;梧桐生矣,于彼朝陽。” |
鳳鳴鶴唳 | |
鳳鳴麟出 | |
擊鼓鳴金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二十三回:“張遼可使擊鼓鳴金,許褚可使牧羊放馬。” |
割雞焉用牛刀 | 先秦 孔子《論語 陽貨》:“子之武城,聞弦歌之聲,夫子莞爾而笑曰:‘割雞焉用牛刀?’” |
卓立雞群 | 晉·戴逵《竹林七賢論》:“嵇紹入洛,或謂王戎曰:‘昨于稠人中始見嵇紹,昂昂然若野鶴之在雞群。’”南朝梁·劉義慶《世說新語·容止》:“嵇延祖卓卓如野鶴之在雞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