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陽回日的成語故事
拼音lǔ yáng huí rì
基本解釋見“魯陽揮戈”。
出處晉·左思《吳都賦》:“魯陽揮戈而高麾。”劉逵注:“故追述魯陽回日之意,而將轉(zhuǎn)西日于中盛之時,以適己之盛觀也。”
暫未找到成語魯陽回日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魯陽回日)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度日如歲 | 宋·周邦彥《霜葉飛》詞:“迢遞望極關(guān)山,波穿千里,度日如歲難到。” |
日理萬機(jī) | 明 余繼登《典故紀(jì)聞》第二卷:“朕日理萬機(jī),不敢斯須自逸,誠思天下大業(yè)以艱難得之,必當(dāng)以艱難守之。” |
日月合壁 | 《漢書·律歷志上》:“日月如合壁,五星如連珠。” |
士別三日,刮目相待 | 晉 陳壽《三國志 吳志 呂蒙傳》:“遂拜蒙母,結(jié)友而別”南朝 宋 裴松之注:“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
日甚一日 | 《新唐書 獨孤及傳》:“陛下豈遲疑于改作,逡巡于舊貫,使大議有所壅,而率土之患日甚一日?” |
撥云見日 | 元 無名氏《陳州糶米》第二折:“我投至的見了爺爺,就是撥云見日,昏鏡重磨。” |
回心轉(zhuǎn)意 | 元 高則誠《琵琶記》第31出:“怕你爹爹也有回心轉(zhuǎn)意時節(jié),且更耐看如何?” |
飽食終日,無所事事 | 呂振羽《簡明中國通史》第九章:“飽食終日,無所事事的地主階級,品質(zhì)卻是最惡劣的。” |
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 元 無名氏《爭報恩》第一折:“則愿得姐姐長命富貴,若有些兒好歹,我少不得報答姐姐之恩,可不道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
日日夜夜 | 洪深《青龍?zhí)丁返诙唬骸斑@里,劉秀三日日夜夜的車水,車的暈倒在水車上。” |
著手回春 |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13章:“他想起來高一功的情況不妙,尚炯回來也許會著手回春。” |
回光反照 | 元 楊暹《劉行首》第三折:“陽臺霧鎖,楚岫云遮,棄死歸生,回光返照。” |
有去無回 | 柯崗《逐鹿中原》第11章:“反而成了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了!” |
白日見鬼 | 宋 陸游《老學(xué)庵筆記》第六卷:“在京師時有語曰:‘吏、勛、封、考,筆頭不倒……工、屯、虞、水,白日見鬼。’” |
指天誓日 | 唐 韓愈《柳子厚墓志銘》:“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負(fù),其若可信。” |
風(fēng)和日麗 | 清 吳趼人《痛史》:“是日風(fēng)和日麗,眾多官員,都來祭奠。” |
陽春白雪 | 戰(zhàn)國 楚 宋玉《對楚王問》:“其為《陽阿》、《薤露》,國中屬而和者數(shù)百人,其為《陽春》、《白雪》,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shù)十人而已。” |
國無寧日 |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十一回:“宋大國也,起傾國兵,盛氣而來……吾國無寧日矣。” |
起死回生 | 《太平廣記 太玄女》引《女仙傳》語:“行三十六術(shù)甚效,起死回生,救人無數(shù)。” |
移日卜夜 | 清 錢謙益《黃埔及六十壽序》:“清歌妙舞,移日卜夜。” |
陰陽怪氣 | 曹禺《北京人》第二幕:“他們哪一個是想順我的心?哪一個不是陰陽怪氣?” |
揮戈反日 | 《淮南子·覽冥訓(xùn)》:“魯陽公與韓構(gòu)難,戰(zhàn)酣日暮,援戈而偽(揮)之,日為之反三舍。” |
日中則移,月滿則虧 | 西漢·劉向《戰(zhàn)國策·秦策》:“語曰:‘日中則移,月滿則虧。’物盛則衰,天之常數(shù)也。” |
士別三日,當(dāng)刮目相待 | 《三國志·吳志·呂蒙傳》注引《江表傳》:“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
十日并出 | 戰(zhàn)國·宋·莊周《莊子·齊物論》:“昔者十日并出,萬物皆照,而況德之進(jìn)乎日者乎!” |
三陽開泰 | 《易·泰》:“泰,小往大來,吉亨。”《宋史·樂志》:“三陽交泰,日新惟良。” |
明日黃花 | 宋 蘇軾《九日次韻王鞏》詩:“相逢不用忙歸去,明日黃花蝶也愁。” |
有朝一日 | 元 關(guān)漢卿《救風(fēng)塵》第一折:“我也勸你不得;有朝一日準(zhǔn)備著搭救你塊望夫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