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榜題名的成語故事
拼音jīn bǎng tí míng
基本解釋金榜:科舉時代殿試揭曉的黃榜;題名:寫上名字。名字寫在金榜上。泛指通過考試后被錄取。
出處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第三卷:“何扶,太和九年及第;明年,捷三篇,因以一絕寄舊同年曰:‘金榜題名墨上新,今年依舊去年春。花間每被紅妝問,何事重來只一人?’”
暫未找到成語金榜題名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金榜題名)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實至名歸 | 清 吳敬梓《儒林外史》第15回:“敦倫修行,終受當事之知;實至名歸,反作終身之玷。” |
離題萬里 | 毛澤東《反對黨八股》:“其結果,往往是‘下筆千言,離題萬里’,仿佛像個才子,實則到處害人。” |
金戈鐵馬 | 《新五代史 李襲吉傳》:“金戈鐵馬,蹂踐于明時。” |
金不換 | 京劇《粉妝樓》第六本:“常言道:敗子回頭金不換。” |
名士風流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方術傳論》:“漢世之所謂名士者,其風流可知矣。” |
大名鼎鼎 |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24回:“你一到京打聽人家,像他這樣大名鼎鼎,還怕有不曉得的。” |
名山大川 | 《尚書 武成》:“底商之罪,告于皇天后土,所過名山大川。” |
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 | 《史記 劉敬叔孫通列傳》:“太史公曰:語曰‘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也;臺榭之榱,非一木之枝也;三代之際,非一代之智也。’” |
金屋藏嬌 | 清 黃小配《廿載繁華夢》第23回:“當時佘老五戀著雁翎,周庸祐也戀著雁翎,各有金屋藏嬌之意。” |
出師無名 | 《新唐書·東夷傳·高麗》:“莫離支殺君,虐用其下如檴阱,怨痛溢道,我出師無名哉?” |
鐵郭金城 | 清·馮桂芬《公啟曾協揆》:“大軍一至,朽珠枯木亦助聲威;大軍不至,則鐵郭金城將淪灰燼。” |
斗方名士 |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九回:“那一班斗方名士,結識了兩個報館主筆,天天弄些詩去登報,要借此博個詩翁的名色。” |
金光閃閃 | 《新編五代史平話·唐史》:“面上金光閃閃,手中雪刃輝輝。” |
臭名遠揚 | 《宋書 劉義真傳》:“案車騎將軍義真,兇惡之性,爰自稚弱,咸陽之酷,臭聲遠播。” |
名重一時 | 宋·釋惟白《續傳燈錄》卷二十七:“師住徑山時,名重一時,如侍郎張公子韶,狀元汪公圣錫少卿、馮公濟川俱問道。” |
功成名就 | 《墨子·修身》:“功成名遂,名譽不可虛假。” |
一文不名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佞幸列傳》:“竟不得名一錢,寄死人家。” |
一寸光陰一寸金 | 唐 王貞白《白鹿洞》:“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 |
鈿合金釵 | 唐 白居易《長恨歌》:“唯將舊物表深情,鈿合金釵寄將去。” |
身敗名裂 | 清 李綠園《歧路燈》第23回:“看來許多舉人、進士做了官,往往因為幾十兩銀子的賄弄,身敗名裂。” |
金口木舌 | 漢 揚雄《法言 學行》:“天之道不在仲尼乎?仲尼駕說者也;不在茲儒乎?如將復駕其所說,則莫若使諸儒金口而木舌。” |
臭名昭著 | 郭沫若《洪波曲》第十章:“他們是賀衷寒系統的人,在前方打狗吃,臭名昭著。” |
顯親揚名 | 《孝經 開宗明義》:“立身行道,揚名于后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 |
眾口鑠金,積毀銷骨 | 西漢·司馬遷《史記·張儀列傳》:“積羽沉舟,群輕折軸,眾口鑠金,積毀銷骨。” |
金玉滿堂 | 先秦 李耳《老子》第九章:“金玉滿堂,莫之能守。” |
金蟬脫殼 | 元 馬致遠《任風子》第四折:“天也,我幾時能夠金蟬脫殼?” |
阿嬌金屋 | 語出舊題漢 班固《漢武故事》:漢武帝幼時曾對姑母長公主說:“若得阿嬌(姑母之女)作婦,當以金屋貯之。” |
遠近馳名 | 瑪拉沁夫《茫茫的草原》第二卷:“達木汀的毛筆字是遠近聞名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