鳩工庀材的成語故事
拼音jiū gōng pǐ cái
基本解釋庀:準備;具備。招集工匠;準備材料。
出處唐 李方郁《修中岳廟記》:“豈可不成耶?遂鳩工庀材,四旬而就。”
暫未找到成語鳩工庀材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鳩工庀材)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一表人材 | 明·劉璋《飛花艷想》第一回:“友梅生得一表人材,美如冠玉,又且穎悟過人,做的文章,便篇篇錦繡,字字珠璣,十五歲上,就領了錢塘縣學批首。” |
不惜工本 |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一回:“姓方的瞧著眼熱,有幾家該錢的,也就不惜工本,公開一個學堂。” |
不見棺材不下淚 | 明 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98回:“常言說得好,恨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咱如今將理和他說,不見棺材不下淚,他必然不妥。” |
不見棺材不掉淚 | 浩然《艷陽天》第52章:“這家伙不見棺材不掉淚,不到黃河不死心。” |
不見棺材不落淚 | 明 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98回:“常言說得好,恨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咱如今將理和他說,不見棺材不下淚,他必然不妥。” |
五短身材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32回:“這個好漢祖貫兩淮人氏,姓王名英。為他五短身材,江湖上叫他矮腳虎。” |
人材出眾 | 清 吳趼人《情變》第四回:“我想我們二官人材出眾,生得又秀氣,何老頭子見了,一定是中意的。” |
作育人材 | 《詩經·大雅·域樸》:“周王壽考,遐不作人?” |
停工待料 | 陶菊隱《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史話》第68章:“五月十五日,上海日本第七紗廠停工待料。” |
偷工減料 |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二回:“這下游一帶的工程都是偷工減料作的,斷靠不住。” |
兼人之材 |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48回:“一天到晚,忙了東又忙西,就是有兼人之材,恐怕亦辦不了。” |
分工合作 | 沈從文《常德的船》:“有些家中人說不定還留在縣里,經營一種不必要本錢的職業,分工合作,都不閑散。” |
刻意求工 | 清 況周頤《蕙風詞話》第二卷:“此等詞語淺情深,妙在字句之表,便覺刻意求工,是無端多費氣力。” |
勤工儉學 | 吳玉章《回憶“五四”前后我的思想轉變》:“我這時一面在交涉條約的事情,一面又進行第二個任務,就是辦留法勤工儉學。” |
化梟為鳩 | 清·昭梿《嘯亭雜錄》:“謹守疆場,絕濟匪之源,挫觸藩之銳,卒能化梟為鳩,閭閻安堵。” |
匠門棄材 | 清 馮桂芬《林文忠公祠記》:“公馳驅絕域,猶手箋酬答無間。匠門棄材,累公之明。” |
半工半讀 | 蕭乾《落日》:“好容易有這么個半工半讀的地方,你怎么一來就沒長性——” |
反面教材 | 毛澤東《在省市自治區黨委書記會議上的講話》:“發行《參考消息》以及出版其他反面教材,就是‘種牛痘’,增強干部和群眾在政治上的免疫力。” |
只要工夫深,鐵杵磨成針 | 程樹榛《大學時代》第二十五章:“‘只要工夫深,鐵杵磨成針。’你是個能下功夫的人,有肯動腦筋,自然都能干出個眉目來。” |
同工異曲 | 唐 韓愈《進學講》:“子云相如,同工異曲。” |
因材施教 | 《論語 為政》子游問孝、子夏問孝朱熹集注引宋程頤曰:“子游能養而或失于敬,子夏能直義而或少溫潤之色,各因其材之高下與其所失而告之,故不同也。” |
埒材角妙 | 漢·傅毅《舞賦》:“合場遞進,按次而俟,埒材角妙,夸容乃理。” |
士農工商 | 《管子 小匡》:“士農工商四民者,國之石(柱石)民也。”《淮南子 齊俗訓》:“是以人不兼官, 官不兼事,士農工商,鄉別州異,是故農與農言力,士與士言行,工與工言巧, 商與商言數。” |
多材多藝 | 《書·金縢》:“予仁若考,能多材多藝,能事鬼神。乃元孫不若旦多材多藝,不能事鬼神,乃命于帝庭,敷佑四方。” |
大工告成 | 明 沈德符《萬歷野獲編 賈魯河故道》:“計其功費,用銀不過二三萬,用夫不過三萬余名,而大工告成矣。 ” |
大材小用 | 宋 陸游《送辛幼安殿撰造朝》詩:“大材小用古所嘆,管仲蕭何實流亞。” |
天工人代 | 《尚書 皋陶謨》:“無曠庶官,天工人其代之。” |
宏材大略 | 《老殘游記》第六回:“閣下如此宏材大略,不出來做工點事情,實在可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