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律貳端的成語故事
拼音xī lǜ èr duān
基本解釋指曲解法律條文,妄生不實(shí)端緒,以加重人罪。
出處《漢書 宣帝紀(jì)》:“用法或持巧心,析律貳端,深淺不平,增辭釋非,以成其罪。”
暫未找到成語析律貳端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析律貳端)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首尾兩端 | 《后漢書 西羌傳》:“初,饑五同種大豪盧匆,忍良等千余戶別留允街,而首尾兩端。” |
經(jīng)緯萬端 | 漢朝揚(yáng)雄《法言·問神》:“神心恍惚,經(jīng)續(xù)萬方。” |
行不貳過 | 語出《論語·雍也》:“有顏回者好學(xué),不遷怒,不貳過。” |
分崩離析 | 先秦 孔子《論語 季氏》:“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 |
作惡多端 | 明 吳承恩《西游記》第42回:“想當(dāng)初作惡多端,這三四日齋戒,那里就積得過來。” |
異端邪說 | 宋 趙與時《賓退錄》第二卷:“異端邪說日交馳,圣哲攻之心費(fèi)辭。” |
舌端月旦 | 宋·葉廷圭《海錄碎事·人事》:“舌端月旦,皮里陽秋。” |
首鼠兩端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魏其武安侯列傳》:“武安已罷朝,出止車門,召韓御史大夫載,怒曰:‘與長儒共一老禿翁,何為首鼠兩端。’” |
毛舉縷析 | 宋·張孝祥《乞改正遷謫士大夫罪名札子》:“毛舉縷析,旁逮知舊,懼其不能廢錮,必以贓私罪污之。” |
變化多端 | 明 馮夢龍《古今小說 陳從善梅嶺失渾家》:“這齊天大圣神通廣大,變化多端。” |
千篇一律 | 明 王世貞《藝苑卮言》:“千篇一律,詩道未成,慎勿輕看,最能易人心手。” |
蕩析離居 | 《尚書 盤庚下》:“今我民用蕩析離居,罔有定極。” |
鬼計多端 | 《三俠五義》第四十回:“暗含著惡態(tài),疊暴著環(huán)睛,明露著鬼計多端。”鬼,一本作“詭”。 |
百端待舉 | 周恩來《人民政協(xié)共同綱領(lǐng)草案的要點(diǎn)》:“經(jīng)濟(jì)建設(shè)是百端待舉,但須有緩急輕重之分。” |
犖犖大端 | 《史記 天官書》:“此其犖犖大者,若至委曲小變,不可勝道。” |
生死無貳 | 《論立憲與外交之關(guān)系》:“陷陣則生死無貳,其所以致勝于我者,殆不盡由船堅炮利之故。” |
感慨萬端 | 季羨林《重返哥廷根》:“此情此景,人非木石,能不感慨萬端嗎?” |
父析子荷 | 唐·白居易《唐故潮州長城縣令博陵崔府君神道碑銘》:“大丈夫貯蓄材術(shù),樹置功利,鎡基富貴,焯耀家邦,不當(dāng)其身,而得于后;父析子荷,相去幾何?” |
嚴(yán)于律己 | 宋 陳亮《謝曾察院君》:“嚴(yán)于律己,出而見之事功;心乎愛民,動必關(guān)天治道。” |
端本正源 | 《晉書·殷仲堪傳》:“端本正源者,雖不能無危,其危易持。” |
引律比附 | 《明律·名例·刑律》:“凡律令該載不盡事理,若斷罪而無正條者,引律比附。” |
端端正正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93回:“李逵端端正正朝上拜了三拜,心中想道:‘阿也!少了一拜!’” |
千端萬緒 | 《漢武帝內(nèi)傳》:“求道益命,千端萬緒,皆須五帝六甲靈飛之術(shù)。” |
鼻端出火 | 見“鼻頭出火”。 |
鼻端生火 | 語出《南史 曹景宗傳》:“我昔在鄉(xiāng)里,騎快馬如龍……覺耳后生風(fēng),鼻頭出火。” |
剖析肝膽 | 宋·司馬光《請建儲副或進(jìn)用宗室弟第三狀》:“臣不勝憤懣,敢復(fù)剖析肝膽,陳布以聞,雖抵罪萬死,亦無怨悔。” |
方頭不律 | 元·鄭廷玉《金鳳釵》:“見一個方頭不律的人,欺侮一個老年,打扯他跳河。” |
邪說異端 |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118回:“鵬兒開口,即為高蹈之路。孩兒正腦著他入于邪說異端,母親怎反獎起他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