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躁冒進的成語故事
拼音jí zào mào jìn
基本解釋想趕快達到目的,不經(jīng)仔細考慮或準備就急于行動。
出處毛澤東《反對黨內(nèi)的資產(chǎn)階級思想》:“急躁冒進或保守,都是不按實際情況辦事,都是主觀主義?!?/p>
暫未找到成語急躁冒進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急躁冒進)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盈科后進 | 《孟子·離婁下》:“原泉混混,不舍晝夜,盈科而后進,放乎四海?!?/td> |
突飛猛進 | 鄒韜奮《患難馀生記》第三章:“進步文化的突飛猛進,雖有利于國家民族,雖有利于人民大眾,但卻是頑固派反動派的莫大的障礙物?!?/td> |
加官進爵 | 明 周楫《西湖二集》:“征聘吳與弼進京,加官進爵,將隆以伊傅之禮?!?/td> |
急中生智 | 唐 白居易《和微之詩二十三首序》:“今足下果用所長,過蒙見君,然敵則氣生,急則智生?!?/td> |
寸進尺退 | 《老子》第六十九章:“不敢進寸而退尺?!? 唐·韓愈《上兵部李侍郎書》:“寸進尺退,卒無所成。” |
十萬火急 | 老舍《趙子曰》:“趙子曰的腦府連發(fā)十萬火急的電報警告全國?!?/td> |
進種善群 | 清·張鶴齡《法人篇》:“且變法之后,而人亦有與之俱變者,此進種善群之公例,而其效有操券決也。” |
轍鮒之急 | 戰(zhàn)國·宋·莊周《莊子·外物篇》:“車轍中有鮒魚焉,曰‘我東海之波臣也,君豈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
不驕不躁 | 毛澤東《中共中央關(guān)于同國民黨進行和平談判的通知》:“只要同志們對于軍事政策(行動和作戰(zhàn))和團結(jié)人民的政策,不犯大錯誤,謙虛謹慎,不驕不躁,是完全有辦法的?!?/td> |
齊頭并進 | 周恩來《在上??茖W(xué)技術(shù)工作會議上的講話》:“實事求是,循序前進,齊頭并進,迎頭趕上?!?/td> |
戒驕戒躁 | 毛澤東《在中國共產(chǎn)黨全國代表會議上的講話》:“戒驕戒躁,永遠保持謙虛進取的精神?!?/td> |
進本退末 | 西漢 桓寬《鹽鐵論 本議》:“愿罷鹽鐵酒榷均輸,所以進本退末,廣利農(nóng)業(yè)便也?!?/td> |
危急關(guān)頭 | 王朔《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我對她也很好,一方面是感激她在危急關(guān)頭毫不猶豫地站在我一邊。” |
心急如焚 |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17回:“我越發(fā)覺得心急如焚,然而也是沒法的事,成日猶如坐在針氈上一般?!?/td> |
進道若退 | 《老子》:“明道若昧,進道若退。” |
性急口快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40回:“那何小姐性急口快,便道:‘娘這話也說得是,那么著,我就在家里服侍婆婆,叫我妹子跟了他去。’” |
進銳退速 | 先秦 孟軻《孟子 盡心上》:“其進銳者,其退速?!?/td> |
風(fēng)急浪高 | 《文匯報》1992.3.2:“出海口附近波濤洶涌,風(fēng)急浪高?!?/td> |
急功近利 | 漢 董仲舒《春秋繁露 卷九 對膠西王》: “仁人者正其道不謀其利,修其理不急功?!?/td> |
進讒害賢 | |
輕重緩急 | 先秦 管仲《管子 國蓄》:“歲有兇穰,故谷有貴賤;令有緩急,故物有輕重。” |
進進出出 | 曾樸《孽?;ā返谖寤兀骸跋挤疫M進出出,招呼得十二分殷勤。” |
冒失鬼 | 清·錢彩《說岳全傳》第十回:“冒失鬼!京城地面容得你撒野?” |
平時不燒香,急來抱佛腳 | 馮玉祥《我的生活》第11章:“平時不燒香,急來抱佛腳,一旦聽說要考試了,三位大臣立時著了慌?!?/td> |
倒懸之急 | 先秦 孟軻《孟子 公孫丑上》:“當今之世,萬乘之國行仁政,民之悅之,如解倒懸也?!?/td> |
進退維谷 | 《詩經(jīng) 大雅 桑柔》:“人亦有言,進退維谷?!?/td> |
不櫛進士 | 唐 朱揆《諧噱錄 不櫛進士》:“關(guān)圖有妹能文,每語人曰:‘有一進士,所恨不櫛耳?!?/td> |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 宋 朱熹《答陳同甫書》:“但鄙意更欲賢者百丈竿頭進取一步,將來不作三代以下人物?!?/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