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關系,只列出前 100 個骨的成語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xíng shī zǒu gǔ行尸走骨 | 見“行尸走肉”。 | 宋·張君房《云笈七簽》第60卷:“枯木不復生,其牙葉縱遇陽和之春,長為陰冥下鬼,畢于朽腐,可謂愍嗟,雖位極人臣,皆行尸走骨矣?!?/td> |
qiè gǔ zhī chóu切骨之仇 | 形容仇恨極深。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20卷:“文秀乃切骨之仇,日夜在心,故此一經眼,即便認得?!?/td> |
shòu gǔ lín lín瘦骨嶙嶙 | 形容人或動物消瘦露骨。 | 柳青《創業史》第一部題敘:“兩只瘦骨嶙嶙的長手,親昵昵地撫摸著站在她身前寸步不離娘的寶娃的頭?!?/td> |
cūn jīn sú gǔ村筋俗骨 | 村:粗俗;俗:庸俗。形容人品粗俗不堪。 | 明·無名氏《蘇九淫奔》第四折:“不解他粉黛蛾眉心上事,這才是村筋俗骨下場頭。” |
jī dàn lǐ zhǎo gǔ tóu雞蛋里找骨頭 | 比喻故意挑剔。 | 老舍《老舍自傳》第一章第三節:“姑母常鬧脾氣。她單在雞蛋里找骨頭。她是我家中的閻王。直到我入了中學,她才死去,我可是沒有看見母親反抗過?!?/td> |
shòu gǔ léng léng瘦骨梭棱 | 形容人或動物消瘦露骨。 | 周立波《暴風驟雨》第一部九:“他屋里的,瘦骨梭梭的,一天愁到黑,愁米、愁柴又愁鹽?!?/td> |
qǐng hái gǔ請骸骨 | 請:求。古代官吏因年老請求退職。 | 西漢·司馬遷《史記·陳丞相世家》:“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為之!愿請骸骨歸!” |
qíng tóng gǔ ròu情同骨肉 | 形容關系密切如一家人。 |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47回:“我與公覆,情同骨肉,徑來為獻密書,未知丞相肯容納否?” |
hè gǔ jī fū鶴骨雞膚 | 伶仃瘦骨,多皺的皮膚。形容年老。 | 宋·王炎《病中書懷》詩:“鶴骨雞膚不耐寒,那堪癬疥更斑爛?!?/td> |
chái huǐ gǔ lì柴毀骨立 | 形容因居父母喪過度哀痛,身體受到摧殘,消瘦憔悴的樣子。 | 《北史·陳孝意傳》:“在郡菜食齋居,朝夕哀臨,每一發聲,未嘗不絕倒,柴毀骨立,見者哀之?!?/td> |
gǔ ròu tuán yuán骨肉團圓 | 骨肉:比喻父母兄弟子女等親人。指親人離而復聚。 | 元·無名氏《合同文字》第一折:“待他長大成人后,須教骨肉再團圓。” |
láo jīn kǔ gǔ勞筋苦骨 | 謂勞動繁重,使筋骨疲勞痛苦。 | 東漢·班固《漢書·王褒傳》:“故工之用鈍器也,勞筋苦骨?!?/td> |
chōu jīn bá gǔ抽筋拔骨 | 比喻非常勉強。 | |
juān gǔ míng xīn鐫骨銘心 | 鐫:雕刻;銘:刻寫。指牢牢記在心上。 | 李大釗《國民之薪膽》:“吾國對日關系之痛史,宜鐫骨銘心,紀其深仇大辱者,有三事焉:曰甲午,曰甲辰,曰甲寅。” |
yìng gǔ tóu硬骨頭 | 堅強不屈,毫不讓步的人。 | 李曉明《平原槍聲》:“馬英從他爹那里繼承下來唯一的財產,就是這一身硬骨頭,根本不吃這一套?!?/td> |
chōu tāi huàn gǔ抽胎換骨 | 見“脫胎換骨”。 | 元·劉君錫《來生債》第四折:“今日呵可便稱了我平生愿。端的是抽胎換骨,火內生蓮。” |
hè gǔ sōng jīn鶴骨松筋 | 指修道者的形貌氣質。 | 前蜀·貫休《遇道者》詩:“鶴骨松筋風貎殊,不言名姓絕榮枯?!?/td> |
nián pí zhe gǔ黏皮著骨 | 見“黏皮帶骨”。 | 宋·羅大經《鶴林玉露》第十卷:“此理本常理,但異端說得黏皮著骨?!?/td> |
fěn shēn suì gǔ粉身碎骨 | 全身粉碎。多指為了某種目的而不惜犧牲生命。也比喻徹底遭到失敗或遭遇極大的磨難。 | 唐 蔣防《霍小玉傳》:“平生志愿,今日獲從,粉骨碎身,誓不相舍。” |
jiàn gǔ tou賤骨頭 | 指不自尊、不知羞恥或不知好歹的人。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69回:“人太生嬌俏了,可知心就嫉妒。鳳丫頭倒好意待他,他倒這樣爭鋒吃醋的。可是個賤骨頭?!?/td> |
róu qíng xiá gǔ柔情俠骨 | 溫柔的情態,俠義的性格。 |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七回:“只有秋痕韻致天然,雖肌理瑩潔,不及我那紅卿,而一種柔情俠骨真與紅卿一模一樣。” |
xiāo huǐ gǔ lì銷毀骨立 | 銷:久病枯瘦。形容身體枯瘦如柴。 | 《梁書·武帝紀》:“高祖形容本壯,及還京都,銷毀骨立?!?/td> |
kè gǔ míng xīn刻骨銘心 | 刻:刻劃;銘:在金屬上刻寫??淘诠穷^上;銘刻在心靈中。形容感受深刻或感激之至。 | 唐 李白《上安州李長史書》:“深荷王公之德,銘刻心骨?!?/td> |
hán zhe gǔ tóu lù zhe ròu含著骨頭露著肉 | 比喻說話半吞半吐,不把意思完全說出來。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88回:“你要我收下這個東西,須先和我說明白了。要是這么‘含著骨頭露著肉’的,我倒不收?!?/td> |
zhì qīn gǔ ròu至親骨肉 | 至親:關系最近的親戚;骨肉:指父母兄弟子女等親人。最親近的親屬。一般指父母子女兄弟姐妹。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二卷:“除是至親骨肉,終日在面前的,用意體察,才看得出來?!?/td> |
fēng gǔ qiào jùn風骨峭峻 | 峭峻:山又高又陡。形容人很有骨氣,剛直不阿。也比喻詩文書畫雄健有力的風格。 | 唐·韓愈《感春》詩:“孔丞別我適臨汝,風骨峭峻遺塵埃。” |
míng xīn lòu gǔ銘心鏤骨 | 形容感受極深,永記不忘。 | 唐 柳宗元《謝除柳州刺史表》:“銘心鏤骨,無報上天?!?/td> |
gǔ gěng zài hóu骨鯁在喉 | 鯁:魚骨。魚骨等小骨頭卡在喉嚨里。比喻心里有話;不說出來就非常難受。 | 清 袁枚《與金匱令書》:“仆明知成事不說,既往不咎,而無如聞不慊心事,如骨鯁在喉,必吐之而后快?!?/td> |
lòu gǔ míng xīn鏤骨銘心 | 銘刻在心靈深處。形容記憶深刻,永遠不忘。 | 明 陸采《懷香記 夕陽亭議》:“真是鏤骨銘心,沒齒難泯?!?/td> |
shén qīng gǔ xiù神清骨秀 | 形容人長得神態清朗,氣質秀美。 | 明·陸采《明珠記·買藥》:“我見你神清骨秀飄蕭,你是神仙,休得假推掉?!?/td> |
gǔ ruǎn jīn sū骨軟筋酥 | 形容全身乏力,肢體癱軟的樣子。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111回:“這些家人聽了這話,越發嚇得骨軟筋酥,連跑也跑不動了?!?/td> |
kū gǔ zhī yú枯骨之余 | 枯骨:白骨,引申為死人。比喻垂死的人。 | 宋·張君房《云笈七簽》第四卷:“華存卑賤,枯骨之余。自處塵垢,久染濁穢。” |
lián pí dài gǔ連皮帶骨 | 連皮膚及骨頭一起。比喻全部。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57回:“我只愿這會子立刻我死了,把心迸出來你們瞧見了,然后連皮帶骨一概都化成一股灰?!?/td> |
shòu gǔ lín xún瘦骨嶙峋 | 形容人或動物消瘦露骨。 | 高云覽《小城春秋》第十八章:“秀葦看見一個光著上身、瘦骨嶙峋的童工,提著一簸箕的泥灰,在一條懸空吊著的跳板上,吃力的走著?!?/td> |
tuō gǔ huàn tāi脫骨換胎 | 道教語,指修道者得道以后,就脫凡胎為圣胎,換凡骨為仙骨。現比喻通過教育,思想得到徹底改造。 | 郭沫若《南冠草》第二幕:“盛蘊真:你卻是脫骨換胎?!?/td> |
suì shēn fěn gǔ碎身粉骨 | 身體粉碎。指死亡。多指為某種目的而獻身。 | 《敦煌變文集·妙法蓮華經講經文》:“暫愿不為(違)于說者,碎身粉骨效驅馳?!?/td> |
zé jí cī gǔ澤及髊骨 | 澤:恩澤;髊:肉未爛盡的骸骨。恩澤及于死者。形容恩德深厚。 | 戰國·衛·呂不韋《呂氏春秋·孟冬紀·異用》:“文王賢矣,澤及髊骨,又況于人乎!” |
gāng jīng tiě gǔ鋼筋鐵骨 | 筋骨象鋼鐵打鑄的一般。形容身體健壯有力或意志堅強不屈。 | 曹禺《半日的“旅行”》:“在一間放著墊子和各種各樣舉重器械的房間里,我遇見了一群鋼筋鐵骨的青年?!?/td> |
ào gǔ lín lín傲骨嶙嶙 | 傲骨:指高傲不屈的性格。嶙嶙:山崖突兀貌。比喻高傲不屈。 | 清 蒲松齡《聊齋志異 葉生》:“行蹤落落,對影長愁;傲骨嶙嶙,搔頭自愛?!?/td> |
jìn gǔ fēng jī勁骨豐肌 | 勁:強有力;豐:豐滿美好。形容書法筆勢有力而豐潤。 | 唐·張懷雚《書斷》:“然張勁骨豐肌,德冠諸賢之首?!?/td> |
gǔ ròu xiāng lián骨肉相連 | 像骨頭和肉一樣互相連接著。比喻關系密切;不可分割。 | 《北齊書 楊愔傳》:“常山玉以磚叩頭,進而言曰:‘臣與陛下骨肉相連?!?/td> |
bīng jī yù gǔ冰肌玉骨 | 像冰一樣的肌膚;像玉一樣的骨骼。形容女性肌膚潔白細膩。也形容梅、水仙、荷花等鮮艷潔凈。 | 后蜀 孟昶《避暑摩訶池上作》詩:“冰肌玉骨清無汗,水殿風來暗香暖。簾開明月獨窺人,欹枕釵橫云鬢亂。” |
shòu gǔ qióng hái瘦骨窮骸 | ?。荷眢w。形容年老瘦弱的身軀。 | 清·洪昇《長生殿·彈詞》:“馬嵬坡血污了天姿國色,江南路哭殺了瘦骨窮骸?!?/td> |
shòu gǔ rú chái瘦骨如柴 | 十分削瘦的樣子。 | 宋 陸佃《埤雅 釋獸》:“瘦如豺。豺,柴也。豺體瘦,故謂之豺?!?宋 楊萬里《武陵春 長鋏歸乎逾十暑》詞:“舊賜龍團新作祟,頻啜得中寒。瘦骨如柴痛又酸,兒信問平安?!?/td> |
qiāo gǔ xī suǐ敲骨吸髓 | 敲碎骨頭吸取骨髓。禪字用語;意指為了求道而不惜自殘身體。比喻極殘酷的剝削。 |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 第二十八祖菩提達摩》:“昔人求道,敲骨吸髓,刺血濟饑?!?/td> |
shēng sǐ ròu gǔ生死肉骨 | 生、肉:用作動詞。使死人復生,白骨長肉。形容恩惠極大。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昭公二十五年》:“茍使意如得改事君,所謂生死而肉骨也。” |
ròu bó gǔ bìng肉薄骨并 | 肉和肉相迫,骨和骨相并。形容戰斗的激烈。 | 《元史 郝經傳》:“且鄂與漢陽分據大別,中挾巨浸,號為活城,肉薄骨并而拔之,則彼委破壁孤城而去?!?/td> |
qiān jīn shì gǔ千金市骨 | 花費千金,買千里馬的骨頭。比喻羅致人才的迫切。 | 宋 黃庭堅《詠李伯時摹韓幹三馬次蘇子由韻》:“千金市骨今何有,士或不價五羖皮?!?/td> |
qiān jīn mǎi gǔ千金買骨 | 花千金高價去購買千里馬的骨頭,比喻愛惜人才。 | 清·荑荻散人《玉嬌梨》第12回:“晚生下士,蒙老先生憐才心切,欲自愧怍,故得冒充名流,作千金買骨?!?/td> |
jùn gǔ qiān yán駿骨牽鹽 | 指才華遭到抑制。 | 西漢 劉向《戰國策 楚策四》:“夫驥之齒至矣,服鹽車而上大行,蹄申膝折?!?/td> |
kè gǔ lòu xīn刻骨鏤心 | 銘刻在心靈深處。形容記憶深刻,永遠不忘。 | 孫犁《秀露集 戲的夢》:“我見到和聽到的,親身體驗到的,甚至刻骨鏤心的,是另一種現實,另一種生活。” |
yán jīng liǔ gǔ顏精柳骨 | 見“顏筋柳骨”。 | 宋·范仲淹《祭石學士文》:“曼卿之筆,顏精柳骨,散落人間,寶為神物?!?/td> |
rù gǔ xiāng sī入骨相思 | 形容思念之深,歷久難移。 | 五代 溫庭筠《新添聲楊柳枝 二》詞:“井底點燈深燭伊,共郎長行莫圍棋。玲瓏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
shuò jīn huǐ gǔ鑠金毀骨 | 比喻毀謗太多,使人無以自存。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張儀列傳》:“眾口鑠金,積毀銷骨?!?/td> |
duó tāi huàn gǔ奪胎換骨 | 奪別人之胎以轉生;換己之凡骨為仙骨。本道家語。后比喻學習前人文學藝術的立意和技巧以創新。也比喻重新做人。 | 宋 釋惠洪《冷齋夜話 換骨奪胎法》引黃庭堅曰:“不易其意而造其語,謂之換骨法;窺入其意而形容之,謂之奪胎法?!?/td> |
zhuó gǔ fán tāi濁骨凡胎 | 凡人的重濁軀體。指塵世之人。 | 元·馬致遠《黃粱夢》第二折:“休道是濁骨凡胎,便是釋迦佛也惱下蓮臺?!?/td> |
gǔ huà xíng xiāo骨化形銷 | 謂死亡。 | 唐·元稹《鶯鶯傳》:“則當骨化形銷,丹誠不泯,因風委露,猶托清塵?!?/td> |
fěn gǔ mí qū粉骨糜軀 | 猶粉身碎骨。 | 唐 王維《為薛使君謝婺州刺史表》:“臣縱粉骨糜軀,不報萬分之一?!碧?顏真卿《謝戶部侍郎表》:“粉骨糜軀,罔知攸答。” |
shòu gǔ léng léng瘦骨棱棱 | 瘦得連骨頭都露出來,形容十分消瘦。 | 周立波《暴風驟雨》第一部:“他屋里的,瘦骨棱棱的,一天愁到黑,愁米,愁柴又愁鹽?!?/td> |
yuàn rù gǔ suǐ怨入骨髓 | 恨到骨頭里。形容怨恨到極點。 | 《史記·秦本紀》:“文公夫人,秦女也,為秦三囚將請曰:‘繆公之怨此三人入于骨髓,愿令此三人婦,令我君得自愉烹之。’晉君許之,歸秦三將。” |
jiē gu yǎn節骨眼 | 比喻關鍵的環節或時機。 | 王朔《永失我愛》:“別起什么邪念,起也沒用,都到這節骨眼了,滿意不滿意符不符合你那什么夢想也由不得你了?!?/td> |
gǔ ròu tuán luán骨肉團圞 | 骨肉:比喻父母兄弟子女等親人。指親人離而復聚。 | 明·謝讜《四喜記·瓊英入宮》:“骨肉團圞樂正濃,一封丹詔實相從,恩承淑女榮非愿,割愛雙親恨怎窮?!?/td> |
gǔ ròu zhì qīn骨肉至親 | 指關系最密切的親屬。 | 《三國志·魏書·鮮卑傳》:“不如還我,我與汝是骨肉至親,豈與仇等?!?/td> |
qǐ sǐ rén,ròu bái gǔ起死人,肉白骨 | 把死人救活,使白骨再長出肉來。比喻給人極大的恩德。 | 《國語 吳語》:“君王之于越也,醫起死人而肉白骨也?!?/td> |
ǒu xīn lòu gǔ嘔心鏤骨 | 嘔:吐。形容費盡心血,歷盡艱辛。 | 清·袁枚《隨園詩話》第一卷:“李義山《詠柳》云‘堤遠意相隨’之句,皆是嘔心鏤骨而成?!?/td> |
míng fū lòu gǔ銘膚鏤骨 | 同“銘心鏤骨”。 | 唐·令狐楚《代李仆射謝男賜緋魚袋表》:“銘膚鏤骨,不敢殞墜?!?/td> |
gǔ ròu xiāng cán骨肉相殘 | 比喻自相殘殺。 | 《晉書 劉元海載記》:“今司馬氏骨肉相殘,四海鼎沸,興邦復業,此其時矣。” |
tiě gǔ zhēng zhēng鐵骨錚錚 | 指人有骨氣,剛正堅貞。 | 劉白羽《第二個太陽》第15章:“夕陽照紅了鐵骨錚錚的老人?!?/td> |
fán tāi zhuó gǔ凡胎濁骨 | 指人間普通的,平庸的人。 | 元·無名氏《村樂堂》第一折:“我和這等愚眉肉眼難相瞅,凡胎濁骨難相守。” |
fěn shēn huī gǔ粉身灰骨 | 身體粉碎而死。比喻為了某種目的或遭到什么危險而喪失生命。同“粉身碎骨”。 | 唐 張鷟《游仙窟》:“玉饌珍奇,非常厚重,粉身灰骨,不能酬謝。” |
guā gǔ qù dú刮骨去毒 | 刮去深入至骨的毒性,徹底醫治。比喻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 《三國志·蜀志·關羽傳》:“矢鏃有毒,毒入于骨,當破肩作創,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td> |
lòu gǔ míng jī鏤骨銘肌 | 比喻牢記不忘。多用為感激之詞。 | 唐·元稹《謝準朱書撰田弘正碑文狀》:“空懷感涕之心,未獲殺身之所,無任感恩思報,鏤骨銘肌之至?!?/td> |
fén gǔ yáng huī焚骨揚灰 | 燒掉尸骨,揚棄骨灰。形容非常仇視。 | 《梁書·侯景傳》:“曝尸于建康市,百姓爭取屠膾啖食,焚骨揚灰?!?/td> |
róu xīn ruò gǔ柔心弱骨 | 形容性情柔和。 | 《列子·湯問》:“人性婉而從物,不競不爭,柔心而弱骨,不驕不忌。” |
lóng zhāng xiù gǔ龍章秀骨 | 喻文章秀逸遒勁。 | 宋·梅堯臣《讀萃秘校卷》詩:“龍章秀骨若輕時,繼作五弦須款款。” |
zhēng zhēng tiě gǔ錚錚鐵骨 | 比喻人的剛正不阿,堅強不屈的骨氣。 | 柯巖《奇異的書簡·美的追求者》:“狂風暴雨刮走的只是枯枝敗葉,留下的卻是錚錚鐵骨?!?/td> |
jī gǔ zhī chuáng雞骨支床 | 原意是因親喪悲痛過度而消瘦疲憊在床席之上。后用來比喻在父母喪中能盡孝道。也形容十分消瘦。 |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德行》:“王戎,和嶠同時遭打喪,俱以孝稱,王雞骨支床,和哭泣備禮。” |
xíng xiāo gǔ lì形銷骨立 | 身體消瘦;骨架凸現。形容身體極為消瘦。形:身形;形體;銷:消瘦;枯槁;骨:骨架;立:樹立;凸現。 | 清 蒲松齡《聊齋志異 葉生》:“生嗒喪而歸,愧負知己,形銷骨立,癡若木偶?!?/td> |
kū gǔ shēng ròu枯骨生肉 | 猶言起死回生。 | 《隋書·于仲文傳》:“伏愿垂泣辜之恩,降云雨之施,追草昧之始,錄涓滴之功,則寒灰更然,枯骨生肉。” |
shòu gǔ líng dīng瘦骨伶仃 | 形容人或動物瘦得皮包骨的樣子。亦作“瘦骨零丁”。 | 高云覽《小城春秋》第二六章:“這牢房比較大點、亮點,里面關著一個瘦骨伶仃的老頭兒?!?/td> |
suì gǔ fěn shēn碎骨粉身 | 見“碎身粉骨”。 |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三回:“崇黑虎大怒罵曰:‘好匹夫!蘇護違犯天條,有碎骨粉身之禍;你皆是反賊逆黨,敢如此大膽,妄出狂言。’” |
gǔ shòu xíng xiāo骨瘦形銷 | 形容瘦削到極點。 | 清·沈復《浮生六記·坎坷記愁》:“而蕓終以受愚為恨,血疾大發,床席支離,刀圭無效,時發時止,骨瘦形銷?!?/td> |
guā gǔ xī suǐ刮骨吸髓 | 刮開骨頭來吸骨髓。比喻剝削壓迫極其殘酷。 | |
fēng jī ruò gǔ豐肌弱骨 | 豐潤的肌膚,柔嫩的骨骼。形容女子或花朵嬌嫩艷麗而有豐韻。 | 宋 范成大《園丁折花七品各賦一絕》:“豐肌弱骨自喜,醉暈妝光總宜。獨立風前雨里,嫣然不要人持。” |
kè gǔ bēng xīn刻骨崩心 | 謂仇恨極深。 | 《北史·隋越王侗傳》:“朕所以刻骨崩心,飲膽嘗血,瞻天視地,無處自容?!?/td> |
jī shēn fěn gǔ齏身粉骨 | 齏:碎。指粉身碎骨。 | 明 王守仁《辭封爵普恩賞以彰國典疏》:“臣世受國恩,齏身粉骨,亦無以報?!?/td> |
sōng xíng hè gǔ松形鶴骨 | 形容儀容清癯、軒昂。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三十五回:“玄德視其人,松形鶴骨,器宇不凡。” |
kè jī kè gǔ刻肌刻骨 | 形容感受極深刻。 | 三國 魏 曹植《上責躬詩表》:“刻肌刻骨,迫思罪戾,晝分而食,夜分而寢?!?/td> |
yī jiàng chéng gōng wàn gǔ kū一將成功萬骨枯 | 指一個將帥功成名就要以上萬人的死亡為代價。 | 洪楝園《后南柯·甲陣》:“一將成功萬骨枯,手提髑髏血模糊?!?/td> |
sǐ nǎo guā gǔ死腦瓜骨 | 不開通。 | 錦云等《草莓三爺》:“你呀,就是死腦瓜骨!” |
pí sōng gǔ yǎng皮松骨癢 | 形容表面輕松自如而內心急切盼望。 |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27卷:“用金花彩幣為納聘之儀,選了吉期,皮松骨癢,整備做轉運使的女婿?!?/td> |
xuán tóu cì gǔ懸頭刺骨 | 懸:吊掛。把頭掛在屋梁上面,用錐刺自己的大腿骨。形容刻苦學習。 | 明·胡文煥《群音類選·<龍泉記·家庭訓子>》:“詞翰積如丘,要精通,須苦求,懸頭刺骨非虛謬?!?/td> |
nián pí zhuó gǔ粘皮著骨 | 粘:粘貼。比喻人固執呆板。 | 宋·羅大經《鶴林玉露》第十卷:“此理本常理,但異端說得粘皮著骨?!?/td> |
zhí yán gǔ gěng直言骨鯁 | 直言:正直的言論;骨鯁:魚骨卡在喉嚨里。直話如不說出來,就像魚骨卡在喉嚨里般難受。比喻為人耿直,敢于直言,氣節剛正。 | 唐·韓愈《爭臣論》:“知朝廷有直言骨鯁之臣,天子有不譖賞從諫如流之美?!?/td> |
qǐ sǐ rén ròu bái gǔ起死人肉白骨 | 把死人救活,使白骨再長出肉來。比喻給人極大的恩德。 | 《國語·吳語》:“君王之于越也,醫起死人而肉白骨也?!?/td> |
āi huǐ gǔ lì哀毀骨立 | 哀:悲哀;毀:損壞身體。骨立:形容極瘦;只剩下骨頭架子。指因喪親極度悲哀;瘦得只剩下骨架。形容守孝期間悲痛盡禮。 |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德行》:“王戎和嶠同時遭大喪,和嶠雖備禮,神氣不損;王戎雖不備禮,而哀毀骨立?!?/td> |
chè xīn chè gǔ徹心徹骨 | 徹:通透,徹底。通心透骨。形容疼痛到了極點。 | 方志敏《可愛的中國》:“那兵士手腳被吊得徹心徹骨的痛,大聲哀叫?!?/td> |
róu jīn cuì gǔ柔筋脆骨 | 柔弱的筋骨。比喻文章疲軟無力。 | 明·宋濂《〈王君子與文集〉序》:“士之有志于文者夥矣,抽青媲白,組織文繡,柔筋脆骨,點綴形似,徒夸艷乎?!?/td> |
gǔ gěng zhī chén骨鯁之臣 | 骨鯁:比喻剛直。剛正忠直的官員。 | 《史記·刺客列傳》:“方今吳外困于楚,而內無骨鯁之臣,是無如我何!” |
máo gǔ sǒng rán毛骨竦然 | 形容極度驚慌與恐懼。 | 清 李漁《比目魚 狐威》:“那些租戶債戶見了,赫得毛骨竦然?!?/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