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際會的成語故事
拼音zāo yù jì huì
基本解釋猶言逢遇時機。
出處晉·陳壽《三國志·魏書·文帝紀》:“今吾德至薄也,人至鄙也,遭遇際會,幸承先王馀業,恩未被四海,澤未及天下,雖傾倉竭府以振魏國百姓,猶寒者未盡暖,饑者未盡飽。”
暫未找到成語遭遇際會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遭遇際會)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一場誤會 | 王朔《人莫予毒》:“單立人和曲強開始意識到,這可能是一場誤會,但也得問下去。” |
一望無際 | 宋 秦觀《蝶戀花》:“舟泊潯陽城下住,杳靄昏鴉,點點云邊樹。九派江分從此去,煙濃一望空無際。” |
一緣一會 | 明·馮夢龍《古今小說·新橋市韓五賣春情》:“吳山道:‘拜問娘子青春?’小婦人道:‘與官人一緣一會,奴家也是二十四歲。’” |
下臨無際 | |
不切實際 | 丁寅生《孔子演義》第98回:“若是徒有虛名,不切實際,那就成事不足,敗事有余了!” |
不合實際 | 毛澤東《關于農業互助合作的兩次談話》:“凡是主觀主義的,不合實際的,都是錯誤的。” |
不期而會 | 《穀梁傳 隱公八年》:“不期而會曰遇,遇者志相得也。” |
不期而遇 | 南朝 梁 簡文帝《湘宮李智倩法師墓志銘》:“不期而遇,襄水之陽。” |
不著邊際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19回:“何濤思想:在此不著邊際,怎生奈何!我須用自去走一遭。” |
不落邊際 | 張天翼《夏夜夢》二:“星星給攪得不安似地霎著眼,閃著白里帶青的亮光,逗得人會不落邊際地想開去,想到天上,想到這人世。” |
亂七八遭 | 魯迅《且介亭雜文二集·人生識字胡涂始》:“非常駁雜,腦子給古今各種馬隊踐踏了一通之后,弄得亂七八遭。” |
交際花 | 羅廣斌《紅巖》第三章:“還有幾個很少上班的女同事,都是憑裙帶關系進廠的交際花一般的女人。” |
亨嘉之會 | 《周易·乾》:“亨者,嘉之會。” |
倉卒之際 | 晉 陳壽《三國志 魏志 王粲傳》裴松之注引《文士傳》:“天下大亂,豪杰并起,在倉卒之際,強弱未分。” |
他鄉遇故知 | 清 李汝珍《鏡花緣》第十回:“果然有志竟成,上月被他打死一個,今日又去打虎,誰知恰好遇見賢侄。邂逅相逢,真是‘萬里他鄉遇故知’可謂三生有幸!” |
以文會友 | 先秦 孔子《論語 顏淵》:“曾子曰:‘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
會家不忙 |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三回:“強逼我們鑿天,人言道:‘會家不忙’,我們別樣事倒做過,鑿天的斧頭卻不曾用慣。” |
會少離多 | 宋 辛棄疾《蝶戀花 送祐之弟》詞:“會少離多看兩鬢,萬縷千絲,何況新來病。” |
會心一笑 | 魯迅《通訊》:“使同類者知道也還有誰在襲擊古老堅固的堡壘,較之看見浩大而灰色的軍容,或者反可以會心一笑。” |
會者不忙 |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21卷:“公子會者不忙,將鐵棒架住。” |
會逢其適 | 隋 王通《文中子 周公》:“子謂仲長子光曰:\'山林可居乎?\'曰:\'會逢其適也,焉知其可?\'” |
會道能說 | 明 無名氏《漁樵閑話》第二折:“但熟甜瓜軟處偏捏,蠟槍頭會道能說。” |
先下手為強,后下手遭殃 | 張恨水《啼笑姻緣》第13回:“得,就是這樣辦,這叫先下手為強,后下手遭殃。” |
六陽會首 | 元·高文秀《澠池會》第二折:“對著眾官人在此,我這一去,若有些兒差失呵,我輸我這六陽會首。” |
興會標舉 | 《宋書·謝靈運傳論》:“靈運之興會標舉,延年之體裁明密,并方軌前秀,垂范后昆。” |
興會淋漓 |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93回:“這父子興會淋漓,巳牌末脫稿。” |
兵車之會 | 《穀梁傳 莊公二十七年》:“兵車之會四,未嘗有大戰也。” |
切合實際 | 毛澤東《關于農業互助合作的兩次談話》:“做一切工作,必須切合實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