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平絕倒
成語分析
基本解釋以之比喻對對方的言論極為佩服。亦用為譏諷言論極為乖謬,常貽笑大方。
出處據《晉書 衛玠傳》及《王澄傳》載:玠好言玄理。瑯玡王澄字平子,兄昵稱之曰:“阿平”。有高名,少所推許,每聞玠言,輒嘆息絕倒。故時為之語曰:“衛玠談道,平子絕倒。”
基礎信息
拼音ā píng jué dǎo
注音ㄚ ㄆ一ㄥˊ ㄐㄩㄝˊ ㄉㄠˇ
繁體阿平絕倒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愛不釋手(意思解釋)
- 以柔克剛(意思解釋)
- 步調一致(意思解釋)
- 牽強附會(意思解釋)
- 因小失大(意思解釋)
- 拉拉扯扯(意思解釋)
- 飲鴆止渴(意思解釋)
- 破鏡重圓(意思解釋)
- 矢志不渝(意思解釋)
- 無所不為(意思解釋)
- 只爭朝夕(意思解釋)
- 克敵制勝(意思解釋)
- 賓至如歸(意思解釋)
- 歡聲雷動(意思解釋)
- 與世長辭(意思解釋)
- 安家落戶(意思解釋)
- 因循守舊(意思解釋)
- 投機倒把(意思解釋)
- 仗勢欺人(意思解釋)
- 大義滅親(意思解釋)
- 驕奢淫逸(意思解釋)
- 面黃肌瘦(意思解釋)
- 光宗耀祖(意思解釋)
- 謙謙君子(意思解釋)
- 天府之國(意思解釋)
- 人小鬼大(意思解釋)
- 暴殄天物(意思解釋)
- 品頭論足(意思解釋)
- 妻離子散(意思解釋)
- 顯山露水(意思解釋)
※ 阿平絕倒的意思解釋、阿平絕倒是什么意思由CNDU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一文錢難倒英雄漢 | 比喻一個很小的困難卻使一個很大的事情無法進行,無法完成。也指一個很有本事的人,面對一個小問題而束手無策。 |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 一個浪頭尚未平復,另一個浪頭又掀起了。比喻事情進行波折很多,一個問題還沒有解決,另一個問題又發生了。 |
一碗水端平 | 比喻處理事情公正,不偏袒任何一方。 |
一筆抹倒 | 比喻輕率地把成績、優點全部否定。 |
一見傾倒 | 初次見面就產生愛慕的情感 |
一路平安 | 旅途上平安順利。 |
一馬平川 | 能縱馬奔馳的廣闊平坦的地面。 |
七倒八歪 | 指十分凌亂不整齊。 |
七平八穩 | 十分穩定,物體處于平衡狀態 |
七滿八平 | 形容沒有空馀的地方。 |
七病八倒 | 形容體弱多病。 |
七老八倒 | 形容年老體衰。 |
七顛八倒 | 形容十分凌亂。 |
萬丈高樓平地起 | 比喻凡事要從打基礎做起。 |
三平二滿 | 比喻生活過得去,很滿足。 |
三絕韋編 | 韋:熟牛皮。編連竹簡的皮繩斷了三次。比喻讀書勤奮刻苦。 |
不倒翁 | 本是一種玩具。比喻善于應付環境而能長期保持自己權位的人。 |
不平則鳴 | 鳴:發出聲音;指有所抒發或表示。事物不平靜就會發出響聲。指人遇到不公平的事;就會發出不滿的呼聲和反抗。 |
不平而鳴 | 平:公平;鳴:發出聲音。指人或事物遇到不公正的待遇,就要發出不滿的呼聲。 |
不癡不聾,不作阿家翁 | 指作為一家之主,對下輩的過失要能裝糊涂 |
不知起倒 | 不知利害,不知高低。 |
不知顛倒 | 猶言不明事理。 |
不絕于耳 | 絕:斷。聲音在耳邊不斷鳴響。 |
不絕如發 | 絕:斷。形容局勢危急。 |
不絕如帶 | 形容局勢危急,象差點兒就要斷掉的帶子一樣。 |
不絕如線 | 絕:斷。形容局勢危急,像差點要斷掉的線一樣;也形容聲音思緒微弱。 |
不絕如縷 | 絕:斷;縷:細線。似斷未斷;像只有一根細絲維系著。比喻情勢危急。后也比喻技藝等方面繼承人稀少;也形容聲音微弱;但未中斷。原作“不絕若線”。 |
不絕若線 | 形容局勢危急,象差點兒就要斷掉的線一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