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關系,只列出前 100 個絕的成語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xīng wáng jì jué興亡繼絕 | 同“興滅繼絕”。 | 《周書·蕭詧傳》:“朝廷興亡繼絕,理宜資瞻,豈使齊桓、楚莊獨擅救衛復陳之美。” |
xī jiāo jué yóu息交絕游 | 停止交游活動。指隱居。 | 語出晉·陶潛《歸去來辭》:“歸去來兮,請息交以絕游,世與我而相遺,復駕言兮焉求?” |
bēn yì jué chén奔逸絕塵 | 奔逸:疾馳;絕塵:腳不沾塵土。形容走得極快。也形容人才十分出眾,無人企及。 | 先秦 莊周《莊子 田子方》:“顏淵問于仲尼曰:‘夫子步亦步,夫子趨亦趨,夫子馳亦馳;夫子奔逸絕塵,而回瞠若乎后矣。’”成玄英疏:“奔逸絕塵,急走也。” |
qīng jǔ jué sú輕舉絕俗 | 猶言避世隱居。 | 《晉書·賀循傳》:“或有遐棲高蹈,輕舉絕俗,逍遙養和,恬神自足,斯蓋道隆人逸,勢使其然。” |
qióng yá jué gǔ窮崖絕谷 | 高山深谷。形容地形荒僻險惡。 | 宋·歐陽修《<集古錄目>序》:“外至四海九州,名山大澤,窮崖絕谷,荒林破冢,神仙鬼物詭怪所傳,莫不皆有。” |
luò yì bù jué駱驛不絕 | 絡繹不絕,形容人、馬等連續不斷。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南匈奴傳》:“無所歸,竄逃入塞者駱驛不絕。” |
jué rén shì絕人事 | 不與親朋交往。 | |
chāo jīn jué gǔ超今絕古 | 見“超今冠古”。 | 明·李贄《與管登之書》:“細讀佳刻,字字句句皆從神識中模寫,雄健博達,真足以超今絕古。” |
bēi tòng yù jué悲痛欲絕 | 絕:窮盡;悲哀傷心到了極點。也作“悲慟欲絕”、“哀痛欲絕”。 | 路遙《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七章:“她那人間的愛人悲痛欲絕,日日在她變成的土山下面,跪著嗚咽哭啼,直到死在這山腳下。” |
jué lèi lí qún絕類離群 | 絕:越過,越出;類:同類。形容超群出眾。指與人群隔絕,脫離塵俗。 | 宋·蘇軾《表忠觀碑》:“篤生異人,絕類離群,奮挺大呼,從者如云。” |
dù mén zì jué杜門自絕 | 杜門:關門不出;絕:斷絕。閉門不出,將自己與外界隔絕。 | 《漢書·張陳王周傳贊》:“及呂后時,事多故矣,平竟自免,以智終,王陵庭爭,杜門自絕,亦各其志也。” |
guǎng líng sǎn jué廣陵散絕 | 《廣陵散》已失傳。常比喻優良傳統斷絕或后繼無人。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雅量》:“嵇中散臨刑東市,神氣不變,索琴彈之,奏《廣陵散》,曲終曰:‘袁孝尼嘗請學此散,吾靳固不與,《廣陵散》于今絕矣。’” |
xīng wēi jì jué興微繼絕 | 使衰落了的振興起來,中斷了的延續下去。 | 漢·應劭《風俗通·過譽·南陽五世公》:“主簿柳對曰:‘明府謹終追遠,興微繼絕。’” |
jué dǐng cōng míng絕頂聰明 | 絕頂:極端。形容異常聰明。 | 清·無垢道人《八仙全傳》第35回:“他是絕頂聰明之人,一說便會,一會便已記得。” |
tiān wú jué rén zhī lù天無絕人之路 | 天下不會斷絕人的出路,把人困死。比喻人雖一時處于絕境,但終歸可以找到出路。 | 元 無名氏《貨郎擔》第四折:“果然天無絕人之路,只是那東北上搖下一只船來。” |
jué yù yì fāng絕域異方 | 絕域:極遠的地方。極遠的異域他鄉。 | 宋·蘇軾《御試制科策一道》:“朝廷置靈武于度內,幾百年矣,議者以為絕域異方,曾不敢近,而況于取之乎!” |
chāo lèi jué lún超類絕倫 | 見“超世逸群”。 | 明·李贄《答耿司寇書》:“故使克明即不中舉……亦當為天地間有數奇品,超類絕倫,而可以公眼前蹊徑限之歟?” |
chuán sòng bù jué傳誦不絕 | 傳:流傳;誦:誦讀。指流傳后世被長期誦讀。 | 穆欣《南線巡回·又照秦淮一葉楓》:“那篇數百年來傳誦不絕的《正氣歌》,博得廣大人民的熱愛和尊敬。” |
fēng huá jué dài風華絕代 | 風華:風采才華;絕代:冠絕當世。意思是風采才華為當世第一。 | 《南史·謝晦傳》:“時謝混風華為江左第一,嘗與晦俱在武帝前,帝目之曰:‘一時頓有兩玉人耳。’” |
zàn kǒu bù jué贊口不絕 | 見“贊不絕口”。 | 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六十一回:“丁大爺聽了,越想越是,不由的贊口不絕。” |
shēng lí sǐ jué生離死絕 | 形容很難再見的離別或永久的離別。 | 《晉書·殷仲堪傳》:“而一旦幽縶,生離死絕,求之于情,可傷之甚。” |
jiān kǔ zhuó jué艱苦卓絕 | 卓絕:極不平凡。形容異常艱苦;達到超凡的程度。 | 毛澤東《整頓黨的作風》:“黨有幾十萬黨員,他們在領導人民,向著敵人作堅苦卓絕的斗爭。” |
cún wáng xù jué存亡續絕 | 見“存亡繼絕”。 | 清·龔自珍《古史鉤沉論二》:“天生孔子不后周,不先周也,存亡續絕,俾樞紐也。” |
zhòng guǎ xuán jué眾寡懸絕 | 雙方人力多少相差極大。 | 梁啟超《匈加利愛國者噶蘇士傳》第十節:“布打城既克復,奧俄軍奮戰益力,眾寡懸絕……此匈加利千鈞一發之時也。” |
dù kǒu jué shé杜口絕舌 | 杜口:閉口不言;絕舌:不說話。閉著嘴說不出話來。形容理屈詞窮,無言以對或指十分害怕。 | 漢·焦贛《易林·否之簨》:“杜口絕舌,言為禍母。” |
bù jué rú xian不絕如線 | 絕:斷。形容局勢危急,像差點要斷掉的線一樣;也形容聲音思緒微弱。 | 《公羊傳 僖公四年》:“南夷與北狄交,中國不絕若線。”何休注:“線,縫帛縷,以喻微也。” |
dù jué yán lù杜絕言路 | 杜絕:斷絕,阻塞;言路:進言之路。堵塞和斷絕一切進言之路,指不納諫言。 | 《后漢書·袁紹傳》:“操欲迷奪時明,杜絕言路。” |
gǎn jìn shā jué趕盡殺絕 | 驅除干凈;徹底消滅。比喻殘忍狠毒;不留余地。 | 明 許仲琳《封神演義》:“黃天祿上馬,提槍出營,見余化曰:‘匹夫趕盡殺絕,但不知你可有造化受其功祿!’” |
zhuó jué qiān gǔ卓絕千古 | 卓絕:程度達到極點,超過一切。超過以往的一切人。 | 唐·李白《溧陽瀨水貞義女碑銘》:“子胥始東奔勾吳,月涉星遁。或七日不火,傷弓于飛。逼迫于昭關,匍匐于瀨者。舍車而徒,告窮此女。目色以臆,授之壺漿。全人自沉,形與口滅。卓絕千古,聲凌浮云。激節必報之仇,雪誠無疑之地。難乎哉!” |
chāo qián jué hòu超前絕后 | 指超越前人,以后也無一可相比。 | 南朝·梁·沈約《齊故安陸昭王碑文》“絕后光前”李善注引《晉起居注·安帝詔》曰:“元功盛德,超前絕后。” |
chāo yì jué chén超逸絕塵 | 謂不拘滯于世俗,超然物外。 | 《宣和書譜·空鲙帖》:“往昔字學之流,其初筆法安在?惟其胸次筆端超逸絕塵,暗合法度,則其草創便為一物之宗。” |
kōng qián jué hòu空前絕后 | 空:空白;絕:斷絕。以前沒有過;以后也沒有。指從古到今非常突出;獨一無二的事物。 | 宋 朱象賢《聞見偶錄 男服從軍》:“古之木蘭,以女為男,代父從軍,十二年而歸,同行者莫知其為女子,詩歌美之,典籍傳之,以其事空前絕后。” |
miào jué yī shí妙絕一時 | 妙:美妙。指佳妙不是同時人所能及的。 | 宋·周禈《清波雜志》第12卷:“筆墨簡遠,妙絕一時。” |
yǐ jué hòu huàn以絕后患 | 消除禍根,來杜絕以后可能產生的禍患。 | 元 無名氏《謝金吾》第三折:“如今朦朧奏過圣人,將他兩個押赴市曹殺壞了,以絕后患。” |
bì jué fēng qīng弊絕風清 | 弊:弊病;弊端。營私舞弊、欺詐蒙騙的事情完全沒有;風氣十分良好。形容壞風氣一掃而空。 | 宋 周敦頤《拙賦》:“嗚呼,天下拙,刑政徹;上安下順,弊絕風清。” |
miè mén jué hù滅門絕戶 | 全家死盡,無一幸免。 | 元 關漢卿《魯齋郎》第三折:“縱是你舊媳婦舊丈夫依舊歡聚,可送的俺一家兒滅門絕戶。” |
qiān gǔ jué chàng千古絕唱 | 指從來少有的絕妙佳作。 | 明·李贄《與汪鼎甫書》:“所謂水中鹽味,可取不可得,是為千古絕唱,當與古文遠垂不朽者也。”清·采蘅子《蟲鳴漫錄》卷二:“‘茶龜’對‘酒鱉’,真千古絕唱也。” |
tòng shēn wù jué痛深惡絕 | 極端痛恨、厭惡。 | 老舍《四世同堂》二二:“他似乎已痛深惡絕了大哥,因為大哥竟敢公然與冠家為敵,幫著錢默吟和金三爺到冠家叫鬧,打架。” |
xīng fèi jì jué興廢繼絕 | 同“興滅繼絕”。 | 漢·班固《兩都賦》序:“以興廢繼絕,潤色鴻業。” |
chāo jué fēi fán超絕非凡 | 智力或精神道德狀況或力量超群或超過常人。 | |
yǐ lǐ bù jué迤邐不絕 | 迤邐:曲折連續的樣子。曲折連綿不斷。 | 宋·張君房《云笈七簽》第113卷:“行十余里,忽見幢節幡蓋,迤邐不絕。” |
huāng miù jué lún荒謬絕倫 | 荒謬:非常不合情理;倫:類;絕倫:沒有可以跟它類比的。沒有比這更荒唐更不合情理的了。形容荒唐、錯誤到了極點。 | 清 龔自珍《語錄》:“此等依托乃得罪孔子之尤,荒謬絕倫之作,作者可醢也。” |
wǎn yán xiè jué婉言謝絕 | 婉:婉轉。辭語婉轉地不答應。 | 曾樸《孽海花》第32回:“幸虧英相羅士勃雷婉言謝絕,否則一個女兒受了兩家茶,不特破壞垂成的和局,而且喪失大信。” |
jué dài jiā rén絕代佳人 | 佳人:美人;絕代:冠絕當代。當世無雙的美人。 | 東漢 班固《漢書 外戚傳上 孝武李夫人》:“延年侍上起舞。歌曰:‘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 |
jīng cái jué yàn驚才絕艷 | 見“驚才絕艷”。 | 清·王晫《今世說·企羨》:“彭羨門驚才絕艷,詞家推為獨步。”清·梁章鉅《浪跡叢談·劉英初編修》:“英初本驚才絕艷,而近作大不如前,同人比之江郎才盡。” |
jué cháng jì duǎn絕長繼短 | 絕:截斷。截取長的,補充短的。比喻用長處補短處。 | 《墨子 非命上》:“古者湯封于毫,絕長繼短。” |
xuán yá jué bì懸崖絕壁 | 同“懸崖峭壁”。 | 方紀《三峽之秋》:“爬上懸崖絕壁,聽見虎豹的叫聲。” |
yí zān jué yīng遺簪絕纓 | 指男女雜坐,不拘形跡,歡飲無度。 | 《史記·滑稽列傳》:“若乃州閭之會,男女雜坐,行酒稽留,六博投壺,相引為曹,握手無罰,目眙不禁,前有墮珥,后有遺簪,髡(淳于髡)竊樂此,飲可八斗而醉二參。”另見《韓詩外傳》卷七,王后所絕纓之事。后合二事為“遺簪絕纓”。 |
bēn yì jué chén奔軼絕塵 | 形容跑得極快,迅速前進。絕塵,腳不沾塵土。 | 見“奔逸絕塵”。 |
jiān kǔ zhuó jué堅苦卓絕 | 卓絕:超越一切。堅韌刻苦的精神超越尋常。也作“艱苦卓絕”。 | 清 朱琦《書歐陽永叔答尹師魯書后》:“雖使古人堅苦卓絕之行,推彼其心,其視鼎钁,甘之如飴。” |
jì jué cún wáng繼絕存亡 | 恢復滅亡的國家,延續斷絕了的貴族世家。 | 《論語·堯曰》:“興滅國,繼絕世,舉逸民,天下之民歸心焉。”《公羊傳·僖公十七年》:“桓公嘗有繼絕存亡之功,故君子為之諱也。” |
shū fāng jué yù殊方絕域 | 指極遠的地方。 | 唐·呂溫《地志圖序》:“名山大川,隨顧奔走;殊方絕域,舉意而到。” |
jué yù shū fāng絕域殊方 | 絕域:極遠的地方;殊方:他鄉。極遠的異域他鄉。 | 《晉書·裴秀傳》:“故雖有峻山巨海之隔,絕域殊方之迥,登降詭曲之因,皆可得舉而定者。” |
sè yì liǎng jué色藝兩絕 | 色藝:容貌和技藝。姿色和技藝都絕無僅有,非常美妙。 | 宋·胡仔《囀春鶯》:“王晉卿都尉既喪蜀國,貶均州,姬侍盡逐。有一歌者,號‘囀春鶯’,色藝兩絕。” |
wéi shì jué sú違世絕俗 | 同“違時絕俗”。 | 宋·陳師道《上蘇公書》:“謝公江海之士,違世絕俗乃其常耳。” |
duàn gēn jué zhǒng斷根絕種 | 斷絕后代,即斷子絕孫。 | 宋·張君房《云笈七簽》第八十一卷:“真人甲乙,上帝已徵,身佩玉符丹文金章,列名元圖,三欲已忘,元始符命,斬滅尸形,斷根絕種,勿得飛揚。” |
jué guó shū sú絕國殊俗 | 絕國:異國。殊俗:不同的風俗。指身在異國不同風俗的地方。 | 《文子·精誠》:“天下莫不仰上之德,象主之旨,絕國殊俗,莫不重譯而至,非家至而人見之也。” |
chāo yì jué chén超軼絕塵 | 軼:車轍;超軼:指后車超過前車;絕塵:腳不沾塵土。形容奔跑得極快。 | 莊周《莊子 徐無鬼》:“天下馬有成材,若恤若失,若喪其一,若是者,超軼絕塵,不知其所。” |
shēn wù tòng jué深惡痛絕 | 深:很;十分;惡:厭惡;痛:痛恨;絕:極點。指對某人或對某事物極端厭惡痛恨。 | 先秦 孟軻《孟子 盡心下》:“斯可謂之鄉愿矣 宋 朱熹集注:“過門不入而不恨之,以其不見親就為幸,深惡而痛絕之也。” |
jué bù qīng ráo絕不輕饒 | 指對違背意志的事情或行為不輕易放過。 | |
jǔ dǐng jué bìn舉鼎絕臏 | 絕:折斷;臏:脛骨。雙手舉鼎,折斷脛骨。比喻能力小,不能負擔重任。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秦本紀》:“武王有力,好戲。力士任鄙、烏獲、孟說皆至大官。王與孟說舉鼎,絕臏。” |
chāo rán jué sú超然絕俗 | 高超得完全不同凡俗。謂遠過于尋常之輩。漢·班固《為第五倫薦謝夷吾疏》:“方之古賢,實有倫序,采之于今,超然絕俗,誠社稷之蓍龜,大漢之棟甍。”宋·陸游《與姜特立書》:“《繭庵記》及《初營》、《落成》二詩,大老手筆,超然絕俗。” | 漢·班固《為第五倫薦謝夷吾疏》:“方之古賢,實有倫序,采之于今,超然絕俗,誠社稷之蓍龜,大漢之棟甍。” |
zhǎn jìn shā jué斬盡殺絕 | 斬:砍斷;盡、絕:完。全部殺掉;一個也不留。比喻做事不留余地。 | 元 高文秀《澠池會》第四折:“將秦國二將活挾將來了,將眾兵斬盡殺絕也。” |
pò yá jué jiǎo破崖絕角 | 磨除棱角。喻處事圓滑。 | 清·陳忱《續資治通鑒·宋理宗嘉熙元年》:“彼中人之性,利害不出于一身,莫不破崖絕角以阿陛下之所好。” |
guàn jué yī shí冠絕一時 | 冠絕:遙遙領先,位居第一。形容在某一時期內超出同輩,首屈一指。 | 《晉書·劉聰載記》:“十王習擊刺,猿臂善射,彎弓三百斤,膂力驍捷,冠絕一時。” |
jué dù féng zhōu絕渡逢舟 | 絕:窮;渡:渡口;舟:船。比喻在絕路上有了出路或辦法。 |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十回:“天幸遇著相公,如暗室逢燈,絕渡逢舟,從此讀書作文,俱可望有門徑矣。” |
jué cháng xù duǎn絕長續短 | 絕:截斷。截取長的,補充短的。比喻用長處補短處。 | 《戰國策 楚策四》:“今楚國雖小,絕長續短,猶以數千里。” |
jué kǒu bù tí絕口不提 | 絕口:始終不開口;提:舉出。指閉口不說話 |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48回:“見了撫臺,絕口不提一字,免得撫臺心上生疑。” |
chāo sú jué wù逴俗絕物 | 猶言超世絕俗。 | 清·周亮工《書影》第五卷:“吾無務為逴俗絕物之行,而天下已不能不群然趨向。” |
jué sú lí shì絕俗離世 | 絕俗:與世隔絕。遠離世俗塵世。 | 東漢·班固《漢書·王褒傳》:“何必偃卬詘信若彭祖,昫噓呼吸如僑、松,眇然絕俗離世哉!” |
liáng jìn yuán jué糧盡援絕 | 糧食用盡,援兵斷絕。比喻戰斗處于十分艱難的境地。 | 宋·楊萬里《鈐轄趙公墓志銘》:“公挺身與兵,屢捷。七年,糧盡援絕,勢不能復支,遂率所部數千人南歸。” |
dù jué rén shì杜絕人事 | 杜絕:斷絕;人事:人與人的交往。即斷絕與別人的一切交往。 | 《舊五代史·晉書·史圭傳》:“圭出為貝州刺史,未幾罷免,退歸常山。由是閉門杜絕人事,雖親戚故人造者不見其面。” |
yú yīn rào liáng,sān rì bù jué余音繞梁,三日不絕 | 余音:音樂的余味;絕:斷。形容歌聲高亢、優美悅耳,余味無窮。 | 戰國·鄭·列御寇《列子·湯問》:“過雍門,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繞梁欐,三日不絕,左右以其人弗去。” |
yí shì jué sú遺世絕俗 | 遺世:遺棄世間之事。脫離社會獨立生活,不跟任何人往來。 | 宋·蘇軾《前赤壁賦》:“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
chāo sú jué shì超俗絕世 | 謂超出世俗,無人可比。 | 漢·趙壹《非草書》:“夫杜崔張之,皆有超俗絕世之才,博學余暇游手于斯。” |
huò jué fú lián禍絕福連 | 指災禍消失,好運接連不斷。 | 宋·張君房《云笈七簽》第四十二卷:“萬神即時倒,合會瓊羽門。使令散禍,禍絕福連。上寢玉堂,世受名仙。” |
jūn zǐ jiāo jué,bù chū è shēng君子交絕,不出惡聲 | 君子:指品格高尚的人;交:交情;惡聲:傷害詆毀的話。有道德的人即使絕交也不互相詆毀 | 西漢·司馬遷《史記·樂毅列傳》:“臣聞古之君子交絕不出惡聲。” |
yuán yuán bù jué源源不絕 | 源源:水流不斷的樣子。形容接連不斷。 | 《孟子 萬章上》:“欲常常而見之,故源源而來。” |
duàn zǐ jué sūn斷子絕孫 | 指沒有子孫后代。多用作詛咒語。 | 元 柯丹邱《荊釵記 執柯》:“你再不娶親,我只愁你斷子絕孫誰拜墳。” |
lián mián bù jué連綿不絕 | 連續而不中斷。 | 明·朱國禎《涌幢小品·神惠記》:“往余再喪妻,四喪子,復喪妹,最后喪母,連綿不絕。哭泣悲傷,五衷菀結。” |
jué miào hǎo cí絕妙好辭 | 辭:文詞。指極美好的文章或文中精辟傳神的詞藻。 |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捷悟》:“黃絹,色絲也,于字為絕。幼婦,少女也,于字為妙。外孫,女子也,于字為好。蔌臼,受辛也,于字為辭。所謂絕妙好辭也。” |
xiāng huǒ bù jué香火不絕 | 指信神者所供養的香燭不斷絕。亦作“香火不斷”。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五卷:“民間各處,立起個‘虎媒之祠’,若是有婚姻求合的,虔誠祈禱,無有不應,至今黔陜之間,香火不絕。” |
sè yì shuāng jué色藝雙絕 | 色藝:容貌和技藝。姿色和技藝都絕無僅有,非常美妙。 | 宋·無名氏《李師師外傳》:“為帝言隴西氏色藝雙絕,帝艷心焉。” |
jǔ dǐng jué dòu舉鼎絕脰 | 舉:抬起;絕:折斷;脰:頸項。雙手舉起鼎而折斷頸項。比喻力小不能勝任。 | 梁啟超《中國國債史》:“今日我輩對于此國債問題當何如?將一惟政府所指派而唯唯負擔,莫敢辭乎?舉鼎絕脰之患,恐遂不免也。” |
jué qún bá lèi絕群拔類 | 絕:越過,越出;類:同類。形容超群出眾。 | 明·方孝孺《畸亭記》:“杜子美、李太白,詩人之絕群拔類者也。” |
jué shì dú lì絕世獨立 | 絕世:當代獨一無二。當世無雙,卓然而立。多用來形容不同凡俗的美貌女子。 | 《漢書·外戚傳上·孝武李夫人》:“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 |
jué hòu guāng qián絕后光前 | 絕:斷絕;光:光大,擴充。擴充了前人所不及的事,做出了后人難以做到的事。形容功業偉大或成就卓著。 | 宋 洪邁《容齋四筆 藍田丞壁記》:“而堤文友拔超峻,光前絕后,以柳視之,殆猶碔砄之美玉也。” |
bù jué ruò xiàn不絕若線 | 形容局勢危急,象差點兒就要斷掉的線一樣。 | 《公羊傳 僖公四年》:“南夷與北狄交,中國不絕若線。”何休注:“線,縫帛縷,以喻微也。” |
jué lù féng shēng絕路逢生 | 形容在最危險的時候得到生路。 |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桂員外途窮懺悔》:“常言‘吉人天相,絕處逢生。’” |
bù jué yú ěr不絕于耳 | 絕:斷。聲音在耳邊不斷鳴響。 | 清·劉鶚《老殘游記》第二回:“這是臺下叫好的聲音不絕于耳。” |
jué shì chāo lún絕世超倫 | 絕:類。冠絕當世;出類拔萃。形容某人的德行才藝出類拔萃;舉世無雙。 | 漢 蔡邕《陳太衛碑文》:“穎川陳君,絕世超倫,大位未躋,慚于臧文竊位之負,故時人高其德,重乎公相之位也。” |
jué shèng qì zhī絕圣棄知 | 絕:斷絕;圣:智慧;棄:舍去,拋開;知:通“智”,智慧。指摒棄聰明智巧,回歸天真純樸。 | 戰國·宋·莊周《莊子·胠篋》:“故絕圣棄知,大盜乃止,擿玉毀珠,小盜不起。” |
jué shèng qì zhì絕圣棄智 | 圣、智:智慧,聰明。棄絕聰明才智,返歸天真純樸。這是古代老、莊的無為而治的思想。 | 先秦 孔子《老子》:“絕圣棄智,民利百倍。” |
lù jué rén xī路絕人稀 | 道路阻絕,人煙稀少。 | 元·無名氏《盆兒鬼》第三折:“眼見的路絕人稀,不由俺唬的魄散魂飛。” |
jué qí běn gēn絕其本根 | 本:草木的根。從根本上予以解決。 | 《左傳·隱公六年》:“為國家者,見惡如農夫之務去草焉,芟夷蘊崇之,絕其本根,勿使能殖,則善者信矣。” |
bù jué rú fà不絕如發 | 絕:斷。形容局勢危急。 | 東漢 班固《漢書 燕刺王劉旦傳》:“先日諸呂陰謀大逆,劉氏不絕如發。” |
jīng shì jué sú驚世絕俗 | 謂卓絕特異,使世人震動。 | 宋·蘇軾《王元之畫像贊》:“公之所為,必將驚世絕俗,使斗筲穿窬之流心破膽裂。” |
bù jué rú lǚ不絕如縷 | 絕:斷;縷:細線。似斷未斷;像只有一根細絲維系著。比喻情勢危急。后也比喻技藝等方面繼承人稀少;也形容聲音微弱;但未中斷。原作“不絕若線”。 | 宋 蘇軾《前赤壁賦》:“馀音裊裊,不絕如縷。” |
yán cí jù jué嚴詞拒絕 | 用嚴厲的話加以拒絕 | 馮玉祥《我的生活》第23章:“同時老段又借題發揮,要求黎元洪總統解散國會,黎嚴詞拒絕之。” |
bù jué rú dài不絕如帶 | 形容局勢危急,象差點兒就要斷掉的帶子一樣。 | 《史記 袁盎晁錯列傳》:“方呂后時,諸呂用事,擅相王。劉氏不絕如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