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裘負薪
成語分析
基本解釋裘:皮毛衣服。穿著裘褐,背著柴薪。形容志高行潔的隱士。
出處東漢·王充《論衡·書虛》:“吾當夏五月,披裘而薪,豈取金者哉!”
例子勿據梧而策杖,亦披裘負薪。唐·王績《游北山賦》
基礎信息
拼音pī qiú fù xīn
注音ㄆ一 ㄑ一ㄡˊ ㄈㄨˋ ㄒ一ㄣ
繁體披裘負薪
感情披裘負薪是中性詞。
用法作定語;指志高行潔的隱士。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愛不釋手(意思解釋)
- 以柔克剛(意思解釋)
- 步調一致(意思解釋)
- 牽強附會(意思解釋)
- 因小失大(意思解釋)
- 拉拉扯扯(意思解釋)
- 飲鴆止渴(意思解釋)
- 破鏡重圓(意思解釋)
- 矢志不渝(意思解釋)
- 無所不為(意思解釋)
- 只爭朝夕(意思解釋)
- 克敵制勝(意思解釋)
- 賓至如歸(意思解釋)
- 歡聲雷動(意思解釋)
- 與世長辭(意思解釋)
- 安家落戶(意思解釋)
- 因循守舊(意思解釋)
- 投機倒把(意思解釋)
- 仗勢欺人(意思解釋)
- 大義滅親(意思解釋)
- 驕奢淫逸(意思解釋)
- 面黃肌瘦(意思解釋)
- 光宗耀祖(意思解釋)
- 謙謙君子(意思解釋)
- 天府之國(意思解釋)
- 人小鬼大(意思解釋)
- 暴殄天物(意思解釋)
- 品頭論足(意思解釋)
- 妻離子散(意思解釋)
- 顯山露水(意思解釋)
※ 披裘負薪的意思解釋、披裘負薪是什么意思由CNDU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一決勝負 | 進行最后的較量以決定高下。 |
上天不負苦心人 | 負:虧欠,辜負。上天不會虧待苦心經營的人。形容埋頭苦干的人最后會成功的。 |
不分勝負 | 分不出誰勝誰負。形容競賽雙方水平、技術相當。 |
不見輿薪 | 看不見一車柴禾。比喻不下功夫去做。 |
不負眾望 | 負:辜負;眾:眾人;望:期望。不辜負大家的期望。 |
業紹箕裘 | 紹:繼承;箕:畚箕;裘:獸皮襖。比喻能繼承父祖的事業。 |
為裘為箕 | 用以比喻子弟能繼承父兄的事業。 |
久束濕薪 | 長期捆著的潮濕柴草。喻思想保守,不易接受新事物。 |
久負盛名 | 負:承受,承擔,引申為享有。長時期地享有好的名聲。 |
五月披裘 | 比喻清高廉潔。 |
以荷析薪 | 《左傳·昭公七年》:“古人有言曰:‘其父析薪,其子弗克負荷。’”原謂父親劈柴,兒子不能承受擔當。后以“以荷析薪”比喻繼承父業。 |
眾毛攢裘 | 攢:聚;裘:皮衣。聚集許多小塊皮毛,能夠縫成一件皮衣。比喻積少成多。 |
使蚊負山 | 使:派,令;負:背。派蚊子去背山。比喻力不勝任。 |
克嗣良裘 | 同“克紹箕裘”。 |
克紹箕裘 | 克:能夠;紹:繼承;箕:畚箕;裘:獸皮襖。會學著先輩人綴補獸皮制皮襖;彎著柳條制畚箕。比喻能繼承先輩事業。 |
冬箑夏裘 | 語出《淮南子·精神訓》:“知冬日之箑,夏日之裘,無用于己,則萬物之變為塵埃矣。”后因以“冬箑夏裘”比喻不合時宜。 |
冬裘夏葛 | 裘:皮衣;葛:葛麻衣。泛指美服。 |
決一勝負 | 決:決定;勝負:勝敗。進行決戰,判定勝敗。 |
憑山負海 | 憑:依靠;負:背倚。依憑山巒,背倚大海。形容十分優越的地理條件。 |
削發披緇 | 剃去頭發,身著黑衣。表示出家。 |
剪發披緇 | 亦作“剪發被褐”。削發,身著僧尼服裝。謂出家為僧尼。 |
剪發披褐 | 剪發:剪掉頭發,指削發為僧;褐:獸毛或粗麻制成的短衣。比喻剪發為僧。 |
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 | 價值千金的皮衣,決非一只狐貍的腋皮所能做成。比喻積小才能成大,集合大家的力量才能做成事情。 |
千鈞重負 | 鈞:古代的重量單位,合三十斤。比喻很沉重的負擔。也比喻非常重大的責任。 |
千鎰之裘,非一狐之白 | 鎰:古代重量單位,1鎰=20兩;裘:皮衣。價值千金的皮衣不是一只狐貍腋下白毛制成。比喻治理國家需要眾多賢才的力量。 |
單步負笈 | 單步:徒步;笈:書箱。形容不怕辛苦個人獨自背著書箱去求學。 |
臥薪嘗膽 | 薪:柴草。睡在柴草上;經常嘗一嘗苦膽。比喻刻苦激勵自身;堅定報仇雪恥的意志。 |
厝火積薪 | 厝:同“措”;放置;薪:柴草。把火置放在堆積的柴草下面。比喻潛隱著極大的禍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