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謁岳王墓”譯文及注釋
譯文
山水也需要杰出的人物扶持,西湖的天然景色已入化境,本身就是一幅美不勝收的畫圖。
天下人之所以開始更加敬重西湖,覺得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主要是西湖畔有了岳飛和于謙的祠廟和墳墓。
注釋
謁(yè):到陵墓致敬。岳王墓:即岳飛的墳墓。
江山:江河和山嶺,即大自然的山水。
神化:出神入化,形容技藝高妙到了極點。
丹青:朱砂和石青,是中國古繪畫中常用的顏色。
岳于雙少保:指岳飛和于謙,他倆曾官封少保,兩人的墓都在西湖邊。
“謁岳王墓”鑒賞
賞析
首句“江山也要偉人扶”,寫得十分凝重,即山水也需要杰出的人物扶持,也可以理解為國家社稷也需要杰出人物扶持,出句不凡。次句“神化丹青即畫圖”,指的是西湖的天然景色已入化境,本身就是一幅美不勝收的畫圖。作者是來謁墓的,之所以要對眼前景色來一番議論,是富有深意的,作這番鋪墊是為了彰顯作者心中的崇敬之情,三、四句“賴有岳于雙少保,人間始覺重西湖”即道出了原委,這是因為僅有西湖的自然景觀是不夠的,還需要人文景觀的支撐,如此方能相得益彰,景觀的內涵才能體現,特色才能凸顯。天下人之所以開始更加敬重西湖,覺得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主要是西湖畔有了岳飛和于謙的祠廟和墳墓(岳飛葬于西湖的棲霞嶺下,于謙葬于西湖的三臺山中),岳飛和于謙,一為南宋的民族英雄,一為明代的民族英雄,兩人都是一身正氣、一塵不染的清官,又都是遭到昏君、奸臣陷害致死,歷代受人敬仰和紀念。明代詩人張煌言詩云:“日月雙懸于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概括十分精辟。它表明,人民心中有桿秤,孰忠孰奸墓前分。 ?
袁枚簡介
清代·袁枚的簡介

袁枚(1716-1797)清代詩人、散文家。字子才,號簡齋,晚年自號倉山居士、隨園主人、隨園老人。漢族,錢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年進士,歷任溧水、江寧等縣知縣,有政績,四十歲即告歸。在江寧小倉山下筑筑隨園,吟詠其中。廣收詩弟子,女弟子尤眾。袁枚是乾嘉時期代表詩人之一,與趙翼、蔣士銓合稱“乾隆三大家”。
...〔? 袁枚的詩(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