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云木冰記
歲在壬午,余與晦木澤望入四明,自雪竇返至過云。雰靄淟濁,蒸滿山谷,云亂不飛,瀑危弗落,遐路窈然。夜行撤燭,霧露沾衣,嵐寒折骨,相視褫氣。呼嗟咽續,忽爾冥霽地表。云斂天末,萬物改觀,浩然目奪。小草珠圓,長條玉潔,瓏松插于幽篁,纓絡纏于蘿闕。琮俯仰,金奏石搏。雖一葉一莖之微,亦莫不冰纏而霧結。余愕眙而嘆曰:“此非所謂木冰乎?春秋書之,五行志之,奈何當吾地而有此異也?”言未卒,有居僧笑于傍曰:“是奚足異?山中苦寒,才入冬月,風起云落,即凍飄山,以故霜雪常積也?!?/p>
蓋其地當萬山之中,囂塵沸響,扃人間。屯煙佛照,無殊陰火之潛,故為葕陽之所不入。去平原一萬八千丈,剛風疾輪,侵鑠心骨。南箕哆口,飛廉弭節;土囊大隧,所在而是。故為勃郁煩冤之所不散,溪回壑轉,蛟螭蠖蟄,山鬼窈窕,腥風之沖動,震瀑之敲嗑。天呵地吼,陰崖冱穴,聚雹堆冰,故為玄冥之所長駕;群峰灌頂,北斗墮脅,藜蓬臭蔚,雖焦原竭澤,巫吁魃舞。常如夜行秋爽,故為曜靈之所割匿。且其怪松入楓,礜石罔草,碎碑埋甎,枯胔碧骨,皆足以興吐云雨。而仙宮神治,山岳炳靈,高僧懸記,冶鳥木客,窅崒幽深。其氣皆斂而不揚,故恒寒而無燠。
余乃喟然曰:“嗟乎!同一寒暑,有不聽命于造化之地;同一過忒,有無關于吉兇之占。居其間者,亦豈無凌峰掘藥,高言畸行,無與于人世治亂之數者乎?”余方齟齬世度,將欲過而問之。
“過云木冰記”譯文及注釋
譯文
那年是壬午年,我和晦木、澤望兩個弟弟進入四明山,從雪竇山回到過云。這里云霧繚繞,充滿了整個山谷,亂云并不飛散,高高的瀑布因云霧遮蔽,好像停止了下落,蜿蜒曲折的山路向遠處延伸。我們撤去燭火夜行,霧和露水沾濕了衣裳。山間寒氣徹骨,大家相互看著對方呼吸的白氣,只能聽到彼此斷斷續續的喘氣聲和嘆息聲。忽然,霧散云收,天地都出現在眼前,萬物改換了樣子,眼前一片光亮。小草上結著圓圓的冰珠,樹上長長的枝條鑲著白玉般晶瑩的冰衣。幽靜的竹林像插滿美人頭上的銀色玉簪,柔軟的藤蔓像綴滿美人頸上的成串珠飾。風吹草木,發出錚錚琮琮玉石般的的聲響,就像樂器奏擊的聲音,即使是微小的一葉一莖,也沒有不被冰霧纏繞的。
我驚奇地看著并感嘆道:“這不是人們所說的木冰嗎?《春秋》上寫過它,《五行》上記載過它,怎么我們家鄉也有這種奇異之景呢?”話還未說完,有一個當地的僧人在旁邊笑著說:“這有什么值得詫異?山中極冷,剛進入十一月,就風起云涌,冰凌滿山,所以常年積滿霜雪。因為這里地處萬山之中,沒有塵俗的紛爭,隔絕人世,既無鄉村和寺廟的煙火,也沒有特殊的地熱潛入,所以酷熱的太陽的熱量也到不了這里。這里距離平地有一萬八千丈,強勁的風像急轉的車輪,侵人心骨。像南箕星張著大口,風神在這里停車,到處都是土洞和長長的隧道,所以大風回旋不散。溪流迂回,山谷遞轉,蛟螭潛伏,山鬼妖媚。暴風強勁有力,瀑布震天作響,天地怒吼,背陽的山崖封閉了洞穴,堆聚著冰雪,所以這里常年被北方玄冥所控制。群峰直上云霄,北斗星都似乎墮入她的腰際,雜草的氣味濃郁,即使是原野枯焦,沼澤干涸,巫師呼唱著旱魃狂舞,這里也常年如秋夜般涼爽陰濕,這里好像被太陽分割藏匿起來。況且這里怪異的松樹和楓樹上的人形癭瘤、毒石雜草、破碎的古碑、殘埋的磚塊、腐肉枯骨,都可以興云吐雨。更有仙宮里治理此間的仙靈,山岳間顯赫的精魂,高僧大德在山崖上刻下的文字,還有妖鳥和山怪,(這一切神異)匯集在這里,幽邃難明,他們的氣息都收斂著而不散發,所以總是那么寒冷而不溫暖?!?/p>
我于是喟然長嘆說:“哎!同是一樣的寒來暑往,但仍有不聽命于自然的地方;同是一樣的變化無常,就有與占卜吉兇無關之處。住在這里的人,難道就沒有翻越山峰挖掘藥材,說著有高深道理的話語,做著與世不同的行為的人,就沒有能參與決定人間治亂命運的人嗎?我正難容于世間的法度,正想過去向他們求教一番?!?/p>
注釋
過云:浙江四明山內的一個地段。據唐代陸龜蒙《四明山詩序》云:“山中有云不絕者二十里,民皆家云之南北,每相徙,謂之過云?!蹦颈阂环N自然現象,雨著木即凝結成冰。又稱“木介”。
壬午:明崇禎十五年(年)。
晦木:黃宗羲的弟弟,名宗炎,世稱立溪先生。澤望:亦作者弟弟,名宗曾,號縮齋,人稱石田先生。四明:山名,在浙江省寧波市西南,屬天臺山支脈。
雪竇(dòu):山名,在浙江省奉化縣西,為四明山分支。返至,回到。
雰(fēn):一作“霧”,意為霧氣。靄:云氣。淟(diǎn)濁:混濁,污垢。蒸滿,彌漫。
遐路窈然:形容遠處的道路在云霧中幽深難明。遐,遠、長;窈然:深遠的樣子。
撤燭:撤去燭火。沾衣,沾濕了衣裳。
嵐:山林的霧氣。禠(chǐ):剝,奪。褫氣,被奪了精氣,這里形容摒住呼吸、倒吸涼氣的樣子。呼嗟,呼吸。
忽爾,忽然,形容極短的時間。冥:晦暗。霽(jì):本指雨止,這里指云霧散。
瓏松:同“瓏璁(lóngcōng)”,即玉簪。篁:竹林,竹叢。
纓絡:串珠玉而成的裝飾物,多用為頸飾。闕:通“缺”,空隙處。
琤琮(chēngcóng):象聲詞,形容玉石碰擊聲。俯仰:高低。
金:金屬樂器,如鐘、鈸。石:石制的樂器,如磬。
愕眙(chì):驚視。眙,直視、盯著。
《春秋》成王十六年:“春王正月,雨(下)木冰。”;書:寫,書寫。五行:指劉向《五行傳》。其書曰:“木先寒,故得雨而冰也。”;志:記載、記錄。之,代詞,指“木冰”奇觀。
奈何:怎么,表示疑問語氣。
卒:完,結束
居僧:本地的,當地的僧人。
是:這。奚:疑問代詞,什么、怎么。足:值得。異:奇怪,驚奇。
苦:極。
冬月:十一月。
[冫各](luò):冰凍。
以故:因此。常:常年。
囂塵:喧鬧多塵埃,借指喧囂塵世。
扃鐍(jiōngjué):關鎖,引申為隔絕。
佛照:寺廟的燈火。
陰火:磷火,野地夜間常見的青色火焰,俗稱鬼火,實際是磷的氧化現象。
愆(qiān)陽:陽氣過盛,多指天旱或酷熱。愆,超過。
去:離,距離。
剛風:強大的風。疾輪:像疾馳的車輪猛烈旋轉。
侵鑠(shuò):侵蝕、銷解。
南箕:星宿名,古人認為南箕主風。哆(chǐ):張口貌。
飛廉:風神。弭節:駐車。弭,止。節,策,馬鞭。
土囊:土穴。隧:洞。
勃郁:蘊積,壅塞。煩冤:風回旋貌。宋玉《風賦》:“勃郁煩冤,沖孔襲門。”
蛟:傳說的動物,龍類,能發洪水。螭(chī):傳說的動物,龍類。蠖(huò)蟄:像蠖一樣伏藏。蠖,一種昆蟲。
窈窕:女子儀態美好的樣子。也形容山水景致幽深的樣子。
腥風:狂風。沖動:沖擊震蕩。嗑(kè):碰,敲擊。
沍(hù):閉塞。
玄冥:北方玄冥,冬天之神,水神?!抖Y記·月令》孟冬之月:“其神玄冥?!瘪{:騎,乘,這里引申為駕馭、控制。
灌頂:直上天際。脅:腰肋之間。
藜蓬:指各種雜草。臭(xiù)蔚:氣味濃郁。
焦原竭澤:“原焦澤竭”的倒裝。
吁(yù):呼喊,呼唱。魃(bá):神話中的旱神。
曜(yào)靈:太陽。割匿:割舍和藏匿。
人楓:即“楓人”,楓樹上生成的人形癭瘤。晉嵇含《南方草木狀》曾有記載。
礜(yù)石:《山海經》中記載的有毒的礦石。罔草:糾結的叢草。
胔(zì):腐爛的肉或帶腐肉的尸骨。
而,表遞進,關聯詞。
炳靈:顯赫的魂靈。
懸記:佛教用語,原指佛遙記修行者未來證果、成佛的預言。此處借指高處的題記碑刻等。
冶鳥:晉干寶《搜神記》中所載的鳥名。木客:山中的精怪。
窅(yǎo):深遠。崒:通“萃”,聚集。
燠(yù):暖。
喟(kuì)然:形容嘆息的樣子。
嗟乎(jiēhū):亦作“嗟呼”。亦作“嗟虖”。嘆詞。表示感嘆。
造化:創造化育,指天地、自然界。
過忒(tè):此處猶言“變更”。
關系:關聯、牽涉。
亦:又,也。凌峰:登上高峰。
畸(jī)行:異行。
與(yù):參與。數:氣數,命運。
方:正。齟齬(jǔyǔ):不合,不融洽。世度:世上的法度、世道。
將欲:正想、將要。
“過云木冰記”鑒賞
賞析
這是一篇奇特的游記。四明山過云地區的木冰本來就是罕見的奇特景觀,作者繪聲繪色,善造意境,寫木冰的景象,使人仿佛置身于晶瑩的世界,寫木冰的形成,又令人奪魄心驚,紙上生寒,確實是揉細膩的工筆與磅礴的氣勢于一體。更奇特的是它的結尾,感慨似乎漫不經心,寓意若有若無,結合作者身世處境,實在引人深思。
創作背景
崇禎十五年(公元1642年),明王朝內憂外患交熾,國內民不聊生,李自成、張獻忠等攻城破州,境外清軍已經攻下黑龍江地區,準備入關奪取中原;而此時明朝朝廷內黨爭卻愈演愈烈。已聲名顯揚的黃宗羲滿懷為國為民之志,卻被排斥在廟堂之外。這一年,黃宗羲北京科舉名落孫山。十一月初十,黃宗羲回到余姚家中。從“歲在壬午,余與晦木澤望入四明”推斷,當是這次回鄉期間,黃氏三兄弟一起親見了“木冰”奇景,寫下此文。
黃宗羲簡介
清代·黃宗羲的簡介

黃宗羲(1610年9月24日—1695年8月12日)明末清初經學家、史學家、思想家、地理學家、天文歷算學家、教育家,東林七君子黃尊素長子,漢族,浙江紹興府余姚縣人。字太沖,一字德冰,號南雷,別號梨洲老人、梨洲山人、藍水漁人、魚澄洞主、雙瀑院長、古藏室史臣等,學者稱梨洲先生。黃宗羲學問極博,思想深邃,著作宏富,與顧炎武、王夫之并稱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或清初三大儒);與弟黃宗炎、黃宗會號稱浙東三黃;與顧炎武、方以智、王夫之、朱舜水并稱為“明末清初五大家”,亦有“中國思想啟蒙之父”之譽。
...〔? 黃宗羲的詩(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