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如年·斜月下
[宋代]:賀鑄
斜月下,北風前。萬杵千砧搗欲穿。不為搗衣勤不睡,破除今夜夜如年。
斜月下,北風前。萬杵千砧搗欲穿。不為搗衣勤不睡,破除今夜夜如年。
“夜如年·斜月下”譯文及注釋
譯文
頭頂一輪斜掛在星空的寒月,迎著瑟瑟北風,我的思念之心好似快被無數的砧杵搗碎了。我并不是因為給你搗洗御寒的衣服而徹夜不眠,而是借這件事來排解長夜的孤寂。
注釋
不為:不是因為。
除破:度過,打發。
夜如年:夜長如年,難以入眠。
“夜如年·斜月下”鑒賞
賞析
此詞以淺近自然 、通俗流暢的語言和一波三折、寓意深長的筆法,借思婦搗衣的活動,抒寫了思婦對征夫的無盡思念和她們內心巨大的孤寂,痛楚。
“斜月下,北風前。”詞的開始兩句是寫景,側重對環境的描寫,“斜月”點時間,“北風”說氣候。這時夜已很深了,月輪已經西斜,清冷的月光籠罩著大地,勾起了思婦對征人的思念。颯颯的北風,帶來刺骨的寒意,催促著思婦要及早搗制寒衣。這兩句自然凝煉,僅六個字,就勾勒出一幅凄涼黯淡的深夜景色畫面。接著“萬杵千砧搗欲穿”一句,寫在這樣的背景下,響起了思婦月下搗衣聲,此起彼伏的砧杵聲,急促沉重,厚厚的石板要被搗穿。“穿”字一語雙關, 真實地表現了思婦搗衣思人、心碎腸斷的凄楚。而這種以聲傳情的手法,不言情而情自見,從這震撼人心的杵聲中,分明體會到思婦對征人刻骨銘心的思念,其凄苦之情是不言而知的。月下搗衣,風送砧聲這種境界,不僅思婦傷情,一般人也最易觸動感情,因此也成為古典詩中常寫的題材。庚信有“搗衣明月下,靜夜秋風飄”;張若虛有“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李白有“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李煜有“斷續塞砧斷續風,數聲和月到簾櫳”,都是描寫這種情景,刻劃這種境界,表現悲涼之情。
賀詞雖似前人語中化出,但他落腳于刻劃思婦形象,寫她在風前月下搗衣,幾乎把石板搗穿了,把心都搗碎了。寫得比前人更為感人。
從寫作構思上來講,作者本可以擬想思婦的心理,細膩地代她們抒情。然而作者采取的卻是描寫她們搗衣的動作,從而折射出她們的心理狀態。比起直接刻畫心理活動來,這樣同樣深刻地表現了思婦們的痛苦與哀怨,而且更有一種如在眼前的決絕意味。
詞的歇拍“不為搗衣勤不睡,破除今夜夜如年”,更是直接從思婦的內心世界,獨辟蹊徑地兩相比較來寫她相思的痛苦。因為相比之下,盡管在北風月下獨自搗衣,本是夠痛苦的了,但覺得那長夜不寐、寂寞無聊的痛苦滋味,就更加難熬難耐了,作者運用這樣曲折的筆法,通過襯托對比,就更加突出了思婦難以言狀的痛苦和對遠方征人情意的深摯。
這首詞繼承了樂府詩、民間詞的優良傳統,清新流暢,含吐不露,意蘊深長。
宋代·賀鑄的簡介

賀鑄(1052~1125) 北宋詞人。字方回,號慶湖遺老。漢族,衛州(今河南衛輝)人。宋太祖賀皇后族孫,所娶亦宗室之女。自稱遠祖本居山陰,是唐賀知章后裔,以知章居慶湖(即鏡湖),故自號慶湖遺老。
...〔
? 賀鑄的詩(11篇)〕
宋代:
賀鑄
斜月下,北風前。萬杵千砧搗欲穿。不為搗衣勤不睡,破除今夜夜如年。
斜月下,北風前。萬杵千砧搗欲穿。不為搗衣勤不睡,破除今夜夜如年。
清代:
納蘭性德
問君何事輕離別,一年能幾團圓月。楊柳乍如絲,故園春盡時。
春歸歸不得,兩槳松花隔。舊事逐寒潮,啼鵑恨未消。
問君何事輕離別,一年能幾團圓月。楊柳乍如絲,故園春盡時。
春歸歸不得,兩槳松花隔。舊事逐寒潮,啼鵑恨未消。
明代:
李贄
有客開青眼,無人問落花。
暖風熏細草,涼月照晴沙。
客久翻疑夢,朋來不憶家。
琴書猶未整,獨坐送殘霞。
有客開青眼,無人問落花。
暖風熏細草,涼月照晴沙。
客久翻疑夢,朋來不憶家。
琴書猶未整,獨坐送殘霞。
唐代:
徐惠
仰幽巖而流盼,撫桂枝以凝想。
將千齡兮此遇,荃何為兮獨往。
仰幽巖而流盼,撫桂枝以凝想。
將千齡兮此遇,荃何為兮獨往。
金朝:
元好問
微茫燈火共荒村,黃葉漫山雪擁門。
三十九年何限事,只留孤影伴黃昏。
微茫燈火共荒村,黃葉漫山雪擁門。
三十九年何限事,隻留孤影伴黃昏。
宋代:
柳永
上國。去客。停飛蓋、促離筵。長安古道綿綿。見岸花啼露,對堤柳愁煙。物情人意,向此觸目,無處不凄然。
醉擁征驂猶佇立,盈盈淚眼相看。況繡幃人靜,更山館春寒。今宵怎向漏永,頓成兩處孤眠。
上國。去客。停飛蓋、促離筵。長安古道綿綿。見岸花啼露,對堤柳愁煙。物情人意,向此觸目,無處不凄然。
醉擁征驂猶佇立,盈盈淚眼相看。況繡幃人靜,更山館春寒。今宵怎向漏永,頓成兩處孤眠。
五代:
李煜
憔悴年來甚,蕭條益自傷。
風威侵病骨,雨氣咽愁腸。
夜鼎唯煎藥,朝髭半染霜。
前緣竟何似,誰與問空王。
憔悴年來甚,蕭條益自傷。
風威侵病骨,雨氣咽愁腸。
夜鼎唯煎藥,朝髭半染霜。
前緣竟何似,誰與問空王。
五代:
李煜
永念難消釋,孤懷痛自嗟。
雨深秋寂莫,愁引病增加。
咽絕風前思,昏朦眼上花。
空王應念我,窮子正迷家。
永念難消釋,孤懷痛自嗟。
雨深秋寂莫,愁引病增加。
咽絕風前思,昏朦眼上花。
空王應念我,窮子正迷家。
五代:
馮延巳
誰道閑情拋擲久。每到春來,惆悵還依舊。日日花前常病酒,敢辭鏡里朱顏瘦。
河畔青蕪堤上柳。為問新愁,何事年年有。獨立小橋風滿袖,平林新月人歸后。
誰道閑情拋擲久。每到春來,惆悵還依舊。日日花前常病酒,敢辭鏡裡朱顔瘦。
河畔青蕪堤上柳。為問新愁,何事年年有。獨立小橋風滿袖,平林新月人歸後。
元代:
劉因
瘦影亭亭不自容,淡香杳杳欲誰通?
不堪翠減紅銷際,更在江清月冷中。
擬欲青房全晚節,豈知白露已秋風。
盛衰老眼依然在,莫放扁舟酒易空。
瘦影亭亭不自容,淡香杳杳欲誰通?
不堪翠減紅銷際,更在江清月冷中。
擬欲青房全晚節,豈知白露已秋風。
盛衰老眼依然在,莫放扁舟酒易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