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酌淮河水”譯文及注釋
譯文
有個來到濠州游歷的客人,頻頻不斷地暢飲淮河水。
據說江南的水多半帶咸味,不如這里的水來得鮮又美。
春風吹皺綠波,使人感到一股中原特有旺盛的氣息。
請你不要舀取北岸的江水,那里邊藏著多少英雄的眼淚。
注釋
淮河:位于中國東部,介于長江與黃河之間,宋金對峙的界河。
濠(háo)梁:即濠州,今安徽鳳陽縣。
郁郁:濃厚的香氣,旺盛的氣息。
汲(jí):打水。
英雄:指當時在淮北繼續對金抗戰的人民群眾。
“頻酌淮河水”鑒賞
賞析
此詩借對淮水的贊美來反襯作者對淮北淪陷地區戀念的感情,最后兩句更寫出作者對于當時活躍在淮河北岸的抗金軍民的深切懷念,抒情細膩而深刻。全詩即景抒情,離意深沉,含蓄蘊藉,寄托了詩人的惆悵、悲憤和無限感慨。
首聯寫客人游濠梁時的反常舉動。濠梁在皖豫交界一帶地方的淮河流域。游客到了此地,就像游子回到故鄉;頻頻不斷地暢飲淮河水,對此水表現了無限的深情。
頷聯寫頻酌的原因。當時南宋國都在臨安,地處國家東南沿海地區,海水是咸的,不少井水也帶咸味,這是實寫,詩中的“多咸”,其內涵決不僅如此。南宋的最高統治者,他們對金人妥協退讓,納幣稱臣,以求編安一隅,過其醉生夢死的腐朽生活。多少有愛國思想的有識之士,對他們都極為痛恨和憎惡,以至對他們所盤據的美麗的西子湖畔也反感起來。連飲水也覺得味道不好。
頸聯則又進一步寫出淮河水為什么會那樣美。春風吹拂,綠波蕩漾,這是從視覺上寫淮河的美,更重要的是從淮河水里體味出了濃厚的中原民族精神。看到淮河水,就像看到了中原的大好河山;飲了淮河水,就像回到了母親的懷抱。
尾聯以告戒語氣出之,寫得極為沉痛。淮河作為界河,中流以北,便屬于金國掌管。多少愛國的志士仁人,抗擊金兵的英雄豪杰,他們為祖國被踐踏,被分割而啼血落淚,東流的淮河水,里邊攙入了許多中原父老的珠淚,完全不忍心汲取飲入腹中。
創作背景
南宋時期,流經中國腹地的淮河,成了宋金對峙的界河,此詩就是作者游歷淮河時寫下的,其中充溢著憂國傷時之情,具體創作時間不詳。
戴復古簡介
宋代·戴復古的簡介

戴復古(1167—?))南宋著名江湖派詩人。字式之,常居南塘石屏山,故自號石屏、石屏樵隱。天臺黃巖(今屬浙江臺州)人。一生不仕,浪游江湖,后歸家隱居,卒年八十余。曾從陸游學詩,作品受晚唐詩風影響,兼具江西詩派風格。部分作品抒發愛國思想,反映人民疾苦,具有現實意義。
...〔? 戴復古的詩(6篇)〕猜你喜歡
摸魚兒·觀潮上葉丞相
望飛來半空鷗鷺,須臾動地鼙鼓。截江組練驅山去,鏖戰未收貔虎。朝又暮。誚慣得、吳兒不怕蛟龍怒。風波平步。看紅旆驚飛,跳魚直上,蹙踏浪花舞。
憑誰問,萬里長鯨吞吐,人間兒戲千弩。滔天力倦知何事,白馬素車東去。堪恨處,人道是、屬鏤怨憤終千古。功名自誤。謾教得陶朱,五湖西子,一舸弄煙雨。
水調歌頭·泛湘江
濯足夜灘急,晞發北風涼。吳山楚澤行遍,只欠到瀟湘。買得扁舟歸去,此事天公付我,六月下滄浪。蟬蛻塵埃外,蝶夢水云鄉。
制荷衣,紉蘭佩,把瓊芳。湘妃起舞一笑,撫瑟奏清商。喚起九歌忠憤,拂拭三閭文字,還與日爭光。莫遣兒輩覺,此樂未渠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