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關(guān)系,只列出前 100 個相的成語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xiāng qù xuán shū相去懸殊 | 比喻相差很遠(yuǎn)。 | |
lǎo hǔ jiè zhū,xiàng gōng jiè shū老虎借豬,相公借書 | 相公:舊指讀書人。比喻東西正合自己的心愿,到手后就據(jù)為己有。也比喻各有各的愛好。 | |
chǐ qí huá gǔn,shì rén běn xiàng褫其華袞,示人本相 | 褫:剝奪;袞:禮服;示:展示。剝開華美的外衣,在人前顯示本來面目。比喻揭穿別人的偽裝。 | 魯迅《書信集·至曹聚仁》:“此種物件,都須褫其華袞,示人本相,庶青年不再烏煙瘴氣,莫名其妙。” |
shì bié sān rì,dāng guā mù xiāng dài士別三日,當(dāng)刮目相待 | 指別人已有進(jìn)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 《三國志·吳志·呂蒙傳》注引《江表傳》:“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
xuān miǎn xiāng xí軒冕相襲 | 軒:古代士大夫乘的車;冕:古代帝王、諸侯及大夫戴的帽;襲:繼承。官爵祿位相繼承。形容世代為官。 | 《晉書·應(yīng)貞傳》:“自漢至魏,世以文章顯。軒冕相襲,為郡盛族。” |
mài mài xiāng tōng脈脈相通 | 血管彼此相通。比喻關(guān)系密切。 | 李大釗《Bolshevism的勝利》:“人間的生活,都在這大機(jī)軸中息息相關(guān),脈脈相通。” |
bái fà xiāng shǒu白發(fā)相守 | 白頭:頭發(fā)白。指夫妻相愛相守一直到老 | 明·無名氏《楊家將演義》第七卷:“但小女無瑕之玉被汝點(diǎn)破,端期白發(fā)相守,慎毋見棄可也。” |
xiāng xǔ xiāng jì相呴相濟(jì) | 謂互相救助。語本《莊子·大宗師》:“相呴以濕。” | 語出《莊子·大宗師》:“相呴以濕。” |
xiāng xū ér xíng相須而行 | 須:需要,依存。互相依存而行動一致。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劉陶傳》:“夫天之與帝,帝之與人,猶頭之與足,相須而行也。” |
qióng xíng jí xiàng窮形極相 | 窮:盡,極;相:象。指描寫刻畫十分細(xì)致生動,也指丑態(tài)畢露。 |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41回:“破資財(cái)窮形極相,感知己瀝膽披肝。” |
xiāng qīn xiāng jìn相親相近 | 近:親近。形容彼此親愛和好。 | 唐·杜甫《江村》:“自來自去堂上燕,相親相近水中鷗。” |
xiāng yīn xiāng shēng相因相生 | 互相承襲,互相促進(jìn)。 | 明·謝榛《四溟詩話》第四卷:“夫因樸生文,因拙生巧,相因相生,以至今日。” |
zhàng lǚ xiāng cóng杖履相從 | 指追隨左右。 | 宋蘇軾《和<貧士>》之七:“門生與兒子,杖履聊相從。” |
xíng yǐng xiāng qīn形影相親 | 形:形體;影:身影。像形體和影子相互不可分離。形容彼此關(guān)系密切。 | 南朝·梁·何遜《何記室集·贈族人秣陵兄弟》:“羈旅無儔匹,形影自相親。” |
ēn ēn xiāng bào恩恩相報(bào) | 用恩惠報(bào)答恩惠;把有利于人的行為回報(bào)給有恩于己的人。 | 明·羅貫中《平妖傳》第十一回:“曾有病,他割下腿上的一片精肉煎湯我吃,我就好了……我會去救他,正是恩恩相報(bào)。” |
gòng xiāng biāo bǎng共相標(biāo)榜 | 標(biāo)榜:夸耀。彼此之間互相吹噓、頌揚(yáng)。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黨錮傳》:“海內(nèi)希風(fēng)之流,遂共相標(biāo)榜。” |
liǎng hǔ xiāng zhēng兩虎相爭 | 兩只老虎相互爭斗。比喻力量強(qiáng)大的雙方相搏斗。 | 《戰(zhàn)國策 秦策二》:“今兩虎諍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傷。”《史記 春申君列傳》:“天下莫強(qiáng)于秦楚,今聞大王欲伐楚,此猶兩虎相與斗。”〖示例〗我相公官至下大夫,不知為何,近日只要與上大夫趙正卿爭朝,我想兩虎相爭,必有一傷。 ★明 徐元《八義記 張維評話》 |
sǐ xiāng zhěn jiè死相枕藉 | 枕藉:縱橫相枕而臥。形容死亡的人非常多。 | 《明史·李文祥等傳贊》:“抗言極論,竄嫡接踵,而來者愈多;死相枕藉,而赴蹈恐后。” |
hài shǐ xiāng wàng亥豕相望 | 指文字訛錯很多。 | 明 謝肇淛《五雜俎 事部一》:“吳興凌氏諸刻,急于成書射利,又慳于倩人編摩,其間亥豕相望,何怪其然?” |
xiāng fǔ xiāng chéng相輔相成 | 相:互相;輔:幫助;成:促成。指兩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輔助;缺一不可。 | 明·張岱《歷書眼序》:“諏日者與推命者必相輔而行;而后二者之說始得無蔽。” |
shí sù xiāng jiān食宿相兼 | 比喻幻想同時實(shí)現(xiàn)兩個互相矛盾的目標(biāo)。 | 漢 應(yīng)劭《風(fēng)俗通 兩袒》:“齊人有女,二人求之。……父母疑不能決,問其女:‘定所欲適,難指斥言者,偏袒令我知之。’女便兩袒,怪問其故。云:‘欲東家食,西家宿。’” |
fǎn chún xiāng jī反唇相譏 | 反唇:原指翻嘴唇表示不服氣;引申為頂嘴。譏:諷刺、挖苦、嘲笑。反過嘴來譏諷對方。 | 清 俞樾《古書疑義舉例 誤增不字義》:“于是知不善讀書而率臆妄改,皆與古人反唇相譏也。” |
xiāng shēng xiāng chéng相生相成 | 互相轉(zhuǎn)化,互相促進(jìn)。 | 宋·陳亮《量度權(quán)衡策》:“律生而為度量權(quán)衡,制器以盡天下之變,是豈可以常法而論其相生相成之義乎!” |
xiāng ān xiāng shòu相安相受 | 謂互相幫助,使彼此安居。 | |
jīn xiàng yù zhì金相玉質(zhì) | 比喻文章的形式和內(nèi)容都完美。也形容人相貌端美。 | 漢 王逸《<離騷>序》:“所謂金相玉質(zhì),百世無匹,名垂罔極,永不刊滅者矣。” |
zuì tǔ xiāng yīn醉吐相茵 | 后以這一典故喻指寬以待人必然會有好的回報(bào)。 | 典出《漢書·丙吉傳》:“吉馭吏耆酒,數(shù)逋蕩,嘗從吉出,醉歐丞相車上。西曹主吏白欲斥之,吉曰:‘以醉飽之失去士,使此人將復(fù)何所容?西曹地忍之,此不過汙丞相車茵耳。’遂不去也。”此馭吏為邊郡人,熟悉邊事,后來為防務(wù)工作提出切實(shí)有用的建議。 |
é shǒu xiāng qìng額手相慶 | 見“額手稱慶”。 | 清·王韜《淞濱瑣話·盧雙月》:“泥金高揭,鄰里喧嘩,擠庭下幾滿。喜極入告,額手相慶。” |
xiāng rú xiāng xǔ相濡相呴 | 濡:濕潤;呴:吐口水。互相吐口水,濕潤對方。比喻在困境中相互救助。 | 戰(zhàn)國·宋·莊周《莊子·大宗師》:“泉涸,魚相與處于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
guān gài xiāng zhǔ冠蓋相屬 | 冠蓋:古代官吏的冠服和車蓋,代指官吏;屬:接連。形容政府的使節(jié)或官員,一路上往來不絕。也指世代仕宦,相繼不斷。 | 西漢·司馬遷《史記·平準(zhǔn)書》:“遣使冠蓋相屬于道,護(hù)之,下巴蜀粟以振之。” |
āi lè xiāng shēng哀樂相生 | 悲痛和喜樂互為因果。 | 西漢 戴圣《禮記 孔子閑居》:“樂之所至,哀亦至焉,哀樂相生。” |
ē dǎng xiāng wéi阿黨相為 | 阿黨:偏袒、偏私一方。為了謀求私利相互偏袒、包庇.。 | 東漢 班固《漢書 諸葛豐傳》:“今以四海之大,曾無伏節(jié)死誼之臣,率盡茍合取容,阿黨相為,念私門之利,忘國家之政。” |
yán xíng xiāng gù言行相顧 | 謂言行不互相矛盾。 | 《北齊書·魏收傳》:“言行相顧,慎終猶始。” |
xiāng qiē xiāng cuō相切相磋 | 相互研討。 | 春秋·齊·管仲《管子·弟子職》:“先生既息,各就其友,相切相磋,各長其儀。” |
xiāng shī jiāo bì相失交臂 | 《莊子·田子方》:“吾終身與汝交一臂而失之。”后以“相失交臂”喻機(jī)會錯過。 | 《莊子·田子方》:“吾終身與汝交一臂而失之。” |
fēng huǒ xiāng lián烽火相連 | 烽火:古代邊防報(bào)警的煙火。指邊防常抓不懈,比喻戰(zhàn)火不斷。 | 漢 荀悅《漢紀(jì) 宣帝紀(jì)三》:“部曲相保,塹壘木樵,便兵飾弩,烽火相連。” |
dào jìn xiāng zhěn道殣相枕 | 見“道殣相望”。 | 鄭觀應(yīng)《救時揭要·救濟(jì)速報(bào)》:“明年大饑,道殣相枕,張?bào)兰乙悦又酀?jì)之,活者萬計(jì)。” |
xīn shǒu xiāng yìng心手相應(yīng) | 形容手法熟練,心里怎么想,手就怎么做。 | 《梁書 蕭子云傳》:“筆力勁駿,心手相應(yīng)。” |
tòng yǎng xiāng guān痛癢相關(guān) | 形容彼此關(guān)系密切。 | 明 楊士聰《玉堂薈記》下卷:“外而督撫,內(nèi)而各部,無一刻不痛癢相關(guān),凡奏書所不能及者。” |
yán xíng xiāng fù言行相副 | 見“言行相符”。 | 《論語·憲問》“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宋·邢昺疏:“此章勉人使言行相副也。” |
ōu shuǐ xiāng yī鷗水相依 | 依:依靠。比喻難以離開賴以生存的環(huán)境。 | 明·陳汝元《金蓮記·蜀晤》:“我老生涯鷗水相依,他舊風(fēng)流鴻塞荒投。” |
dào bù tóng,bù xiāng wéi móu道不同,不相為謀 | 比喻志趣不同的人不會在一起共事。 | 先秦 孔子《論語 衛(wèi)靈公》:“道不同,不相為謀。” |
gǔ ròu xiāng lián骨肉相連 | 像骨頭和肉一樣互相連接著。比喻關(guān)系密切;不可分割。 | 《北齊書 楊愔傳》:“常山玉以磚叩頭,進(jìn)而言曰:‘臣與陛下骨肉相連。’” |
xiāng jì ér zhì相繼而至 | 接連不斷地到來。 | 晉·陳壽《三國志·蜀志·王平傳》:“涪諸軍及大將軍費(fèi)袆自成都相繼而至。” |
bù xiāng wéi móu不相為謀 | 謀:商討。相互之間沒法商量。指彼此觀點(diǎn)不同;不宜共同謀劃事情。 | 春秋 孔子《論語 衛(wèi)靈公》:“子曰:‘道不同,不相為謀。’” |
ěr bìn xiāng mó耳鬢相磨 | 鬢:鬢發(fā);相:互相;磨:擦。耳與鬢發(fā)互相摩擦。形容相處親密。 | 清 沈復(fù)《浮生六記 閨房記樂》:“自此耳鬢相磨,親同形影。” |
yī bō xiāng chuán衣缽相傳 | 中國禪宗師徒間道法傳授,常常舉行授與衣缽的儀式。比喻技術(shù)、學(xué)術(shù)的師徒相傳。 | 《舊唐書 方伎傳 神秀》:“昔后魏末,有僧達(dá)摩者,本天竺王子,以護(hù)國出家,入南海,得禪宗妙法,云自釋迦相傳,有衣缽為記,世相付授。” |
dà xiāng jìng tíng大相徑庭 | 徑:門外的路;庭:門院里的地;徑庭:喻相差還很遠(yuǎn)。兩者大不相同;相差很遠(yuǎn)甚至完全相反。 | 莊周《莊子 逍遙游》:“吾驚怖其言,猶河漢而無極也。大有徑庭,不近人情焉?” |
gé bù xiāng rù格不相入 | 猶言格格不入。 | 魯迅《而已集·讀書雜談》:“如果專是請教別人,則各人的嗜好不同,總是格不相入的。” |
yù bàng xiāng zhēng鷸蚌相爭 |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省語。比喻雙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從中得利。 | 清 湘靈子《軒亭冤 哭墓》:“波翻血海全球憫,問誰敢野蠻法律罵強(qiáng)秦?笑他鷸蚌相爭演出風(fēng)云陣。” |
sān zhǐ xiàng gōng三旨相公 | 用來諷刺庸祿低能的大官。 | 《宋史·王圭傳》:“以其上殿進(jìn)呈,曰取圣旨;上可否訖,云領(lǐng)圣旨;退諭稟事者,曰已得圣旨也。” |
qīng yǎn xiāng jiā青眼相加 | 青眼:眼睛平視。表示對人喜歡或尊敬。 | 唐·房玄齡《晉書·阮籍傳》:“及嵇喜來吊,籍作白眼,喜不擇而退。喜弟康聞之,乃筴酒挾琴造焉,籍大悅,乃見青眼。” |
bàn shí zǎi xiàng伴食宰相 | 伴食:陪伴人家吃飯。唐朝朝會結(jié)束時,宰相率百僚集尚書省都堂會餐。指身居相位而庸懦不能任事者。 | 《舊唐書 盧懷慎傳》:“開元三年,遷黃門監(jiān)。懷慎與紫微令姚崇對掌樞密,懷慎自以為吏道不及崇,每事皆推讓之,時人謂之‘伴食宰相’。” |
xiāng jīng bó yǒu相驚伯有 | 伯有:春秋時鄭國大夫良霄的字,相傳他死后鬼魂作祟。形容無緣無故自相驚擾。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昭公七年》:“鄭人相驚以伯有,曰:‘伯有至矣。’則皆走,不知所往。” |
xiàng jī ér xíng相機(jī)而行 | 相機(jī):觀察當(dāng)時情況。看當(dāng)時的具體情況而決定自己的行動。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39回:“某當(dāng)與主公同往,相機(jī)而行,自有良策。” |
hóng àn xiāng zhuāng鴻案相莊 | ①據(jù)《后漢書·逸民傳·梁鴻》載:鴻家貧而有節(jié)操。妻孟光,有賢德。每食,光必對鴻舉案齊眉,以示敬重。后因以“鴻案相莊”表示夫妻和好相敬。②謂結(jié)為伉儷。 | 據(jù)《后漢書·逸民傳·梁鴻》載:“鴻家貧而有節(jié)操。妻孟光,有賢德。每食,光必對鴻舉案齊眉,以示敬重。”清·沈復(fù)《浮生六記·閨房記樂》:“鴻案相莊廿有三年,年愈久而情愈密。” |
xiāng rěn wèi guó相忍為國 | 忍:容忍。為了國家的利益而作一定的讓步。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昭公元年》:“魯以相忍為國也,忍其外不忍其內(nèi),焉用之?” |
wén shēng xiāng sī聞聲相思 | 聲:名聲。指思慕、欽仰有聲望的人。 | 《鬼谷子·內(nèi)揵》:“君臣上下之事,有遠(yuǎn)而親,近而疏,就之不用,去之反求,日進(jìn)前不御,遙聞聲而相思。” |
zhēn xiàng dà bái真相大白 | 真相:佛教用語;指本來面目;大白:徹底弄清楚了。真實(shí)情況完全弄清楚了。 | 《花城》1981年第1期:“要是能把他的瘋病治好了,就可以真相大白了。” |
xiāng xǔ yǐ shī相呴以濕 | 彼此以呼出的氣濕潤對方。《莊子·大宗師》:“泉涸,魚相與處于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沫。”成玄英疏:“呴氣相濕。”后以喻在困難時以微小的力量,竭力互相幫助。 | 《莊子·大宗師》:“泉涸,魚相與處于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沫。”成玄英疏:“呴氣相濕。” |
zì xiāng dǐ wǔ自相抵牾 | 比喻自己說話做事前后抵觸。 | 章炳麟《答夢庵》:“夢庵既以聲聞緣覺與大乘菩薩有悲觀樂觀之分,而復(fù)言佛法無二、何自相抵牾至此!” |
sù bù xiāng néng素不相能 | 能:親善。指一向不和睦。 | 《左傳 襄公二十一年》:“欒桓子娶于范宣子,生懷子,范鞅以其亡也,怨欒氏,故與欒盈為公族大夫而不相能。《后漢書 吳漢傳》:“子與劉公積不相能,而信其虛談,不為之備,終受制矣。” |
kāi chéng xiāng jiàn開誠相見 | 開誠:敞開胸懷;顯示誠意。對人坦白直率;真誠相見。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馬援傳》:“且開心見誠,無所隱伏,闊達(dá)多大節(jié),略與高帝同。” |
àng yú xiāng jī盎盂相擊 | 比喻一家人爭吵。 |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31回:“只就他夫妻三個這番外面情形講,此后自然該益發(fā)合成一片性情,加上幾分伉儷,把午間那番盎盂相擊化得水乳無痕。” |
xiāng shēng xiāng kè相生相克 | 見“相生相克”。 | 宋·釋普濟(jì)《五燈會元》卷四十六:“便有五行金木,相生相克。” |
liǎng xián xiāng è兩賢相厄 | 厄:迫害。指兩個有才德的人相互迫害。 | 西漢·司馬遷《史記·季布欒布列傳》:“高祖急,顧丁公曰:‘兩賢豈相厄哉!’于是丁公引兵而還,漢王遂解去。” |
chǔ qiú xiāng duì楚囚相對 | 形容人們遭遇國難或其他變故,相對無策,徒然悲傷。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過江諸人,每至美日,輒相邀新亭,藉卉飲宴。周侯(周顗)中坐而嘆曰:‘風(fēng)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異!’皆相視流淚。唯王丞相(王導(dǎo))愀然變色曰:‘當(dāng)共戮力王室,克復(fù)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對!’” |
yīn wèn xiāng jì音問相繼 | 音問:音信。書信和別人捎來的問候連續(xù)而來。 | 唐·劉禹錫《令狐仆射》詩題:“令狐仆射與予投分素深,縱山川阻峭,然音問相繼。” |
fù bèi xiāng qīn腹背相親 | 相親:彼此親愛。比喻關(guān)系極為密切。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黃瓊傳》:“黃門協(xié)邪,群輩相黨,自冀興盛,腹背相親,朝夕圖謀,其構(gòu)奸軌。” |
yī bō xiāng chéng衣缽相承 | 衣缽:僧尼穿的袈裟和盛飯的器皿。比喻技術(shù)、學(xué)術(shù)的師徒相傳與繼承。 | 郭沫若《韓非子的批判》:“韓非書中屢次引用申子,正表明其衣缽相承。” |
hé qí xiāng sì nǎi ěr何其相似乃爾 | 二者多么相象,竟然到了這樣的地步。形容十分相象。 | |
zūn jiǔ xiāng féng尊酒相逢 | 尊:古代盛酒的器皿。相逢時飲一杯酒以相敬。 | 唐·韓愈《贈張籍》詩:“尊酒相逢十載前,君為壯夫我少年;尊酒相逢十載后,我為壯夫君白首。” |
sī xiāng chuán shòu私相傳授 | 私:不公開。私下傳授本領(lǐng)。 |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28回:“他恐鄰國再把音韻學(xué)去,更難出人頭地,因此禁止國人,毋許私相傳授。” |
pí xiāng zhī tán皮相之談 | 指只看外表,不求深入理解的膚淺見解。 | 朱自清《經(jīng)典常談·詩》:“鐘嶸說他“源出于《小雅》”,似乎是皮相之談。” |
qín sè xiāng tiáo琴瑟相調(diào) | 琴瑟:古代兩種樂器。比喻夫妻恩愛,感情融洽。 | 《詩經(jīng)·小雅·棠棣》:“妻子好合,如鼓琴瑟。” |
guā mù xiāng jiàn刮目相見 | 見“刮目相待”。 | 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學(xué)校長之演說》:“士別三日,刮目相見。況時閱數(shù)載,諸君較昔當(dāng)必長足之進(jìn)步矣。” |
xiāng wàng jiāng hú相忘江湖 | 指魚在江湖里彼此相忘。形容彼此間無急切的需要而相互忘記,各不關(guān)心。 | 戰(zhàn)國·宋·莊周《莊子·大宗師》:“泉涸,魚相與處于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
è yǔ xiāng jiā惡語相加 | 把惡毒的語言加到別人身上。 | 馮玉祥《我的生活》第十六章:“日常士兵偶有不是,動輒惡語相加,痛施體罰。” |
huò fú xiāng yī禍福相依 | 比喻壞事可以引出好的結(jié)果,好事也可以引出壞的結(jié)果。 | 《老子》第五十八章:“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
xiāng shuài chéng fēng相帥成風(fēng) | 層層影響成為風(fēng)氣。帥,同“率”。 | 宋·蘇轍《龍川別志》上卷:“諫官之勢,自此日橫,鄭公猶傾身下士以求譽(yù),相帥成風(fēng),上以謙虛為賢,下以傲誕為高。” |
xiàng mén sǎ sǎo相門灑掃 | 相:宰相、丞相、相國。在宰相門前掃地。形容干求有術(shù)。 | 西漢·司馬遷《史記·齊悼惠王世家》:“魏勃少時,欲求見齊相曹參,家貧無以自通,乃常獨(dú)早夜掃齊相舍人門外。” |
tóng è xiāng dǎng同惡相黨 | 共為惡者相結(jié)為黨。 | 《詩·大雅·皇矣》“維彼四國,爰究爰度”唐·孔穎疏:“言其同惡相黨,共行虐政也。” |
kǒu ěr xiāng chuán口耳相傳 | 口說耳聽地往下傳授。 | 魯迅《漢文學(xué)史綱要》第一篇:“口耳相傳,或逮后世。” |
xiāng zhuāng rú bīn相莊如賓 | 見“相待如賓”。 | 清·余懷《班橋雜記·麗品》:“茍兒心之所好,雖相莊如賓,性與之洽也。” |
bá dāo xiāng xiàng拔刀相向 | 指動武。 | 《兒女英雄傳》第十回:“自然就不能不鬧到揚(yáng)眉裂眥拔刀相向起來。” |
sǐ shāng xiāng jí死傷相藉 | 藉:以物襯墊。死亡受傷者相互枕藉而臥。形容傷亡者多。 | 《元史·世祖紀(jì)》:“以致師出連年,死傷相藉,系累相屬,皆彼宋自禍其民也。” |
fú yè xiāng qiān福業(yè)相牽 | 業(yè):罪孽;牽:纏繞。指福運(yùn)與罪孽往往相互纏繞。 | 宋·張君房《云笈七簽》第102卷:“有緣無緣,福業(yè)相牽,有緣福至,無緣業(yè)纏。” |
xíng yǐng xiāng yī形影相依 | ①謂在孤寂的處境中相依相伴。②形容孤單無依。③互相依靠,緊密相連。 | 明·邵景詹《覓燈因話·孫恭人傳》:“郜與孫形影相依,親愛愈篤。” |
xiàng fēng shǐ fān相風(fēng)使帆 | 相:察看。看風(fēng)向用帆。比喻為人處事隨機(jī)應(yīng)變。 | 宋·陸游《醉歌》:“相風(fēng)使帆第一籌,隨風(fēng)倒柂更何憂。” |
tóng è xiāng jiù同惡相救 | 形容互相勾結(jié),共同作惡。 | 《晉書·呂光載記》:“晃、穆共相唇齒,寧又同惡相救,東西交至,城外非吾之有,若是,大事去矣。” |
xiāng yìng bù lǐ相應(yīng)不理 | 應(yīng):回應(yīng)。指對別人的勸說、要求置之不理。 | 謝覺哉《整瘋子》:“一些頭腦較清醒的人勸他看看現(xiàn)實(shí),懸崖勒馬、不要摔下崖去,他都相應(yīng)不理。” |
tuī chéng xiāng dài推誠相待 | 誠:誠實(shí)的心意。指以真心對待人。 | 《北齊書·慕容紹宗傳》:“我與晉州推誠相待,何忽輒相猜阻,橫生此言。” |
tuī chéng xiāng xìn推誠相信 | 誠:真心。以誠心相待,互相信任。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85回:“臣與蜀主,推誠相信,知臣本心,必不肯殺臣之家小也。” |
yǒu wú xiāng tōng有無相通 | 互通有無,互相接濟(jì)。 | 宋·文天祥《劉定伯墓志銘》:“朋友有無相通,急難于我乎赴。” |
dān xiāng sī單相思 | 相思:想念。單戀,男女間僅一方愛慕另一方。 | 明·高濂《玉簪記·村郎鬧會》:“只見些花落東風(fēng)點(diǎn)綠苔,佩環(huán)聲,歸仙宅,單相思今空害。” |
zhǒng wǔ xiāng jiē踵武相接 | 同“踵趾相接”。 | 宋·陳亮《跋焦伯強(qiáng)帖》:“諸公巨人踵武相接,天下毫發(fā)絲粟之才,皆得以牽連成就,況且伯強(qiáng)之卓然能自見者乎!” |
miàn miàn xiāng dǔ面面相睹 | 同“面面相覷”。 | 《清平山堂語本·快嘴李翠蓮記》:“諸親九眷面面相睹,無不失驚。” |
bù dǎ bù xiāng shí不打不相識 | 指經(jīng)過交手,相互了解,能更好地結(jié)交、相處。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38回:“戴宗道:‘你兩個今番卻做個至交的弟兄。常言道:不打不成相識。’” |
yù bàng xiāng chí,yú rén dé lì鷸蚌相持,漁人得利 | 比喻雙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從中得利。 | 《戰(zhàn)國策 燕策二》記載:蚌張開殼曬太陽,鷸去啄它,嘴被蚌殼夾住,兩方面都不相讓。漁翁來了,把兩個都捉住了。 |
xiàng mén chū xiàng相門出相 | 相:宰相、丞相、相國。宰相門里還出宰相。指名門子弟能繼承父兄事業(yè)。 | 宋·辛棄疾《瑞鶴仙·壽上饒倅洪莘之》詞:“記從來人道:相門出相,金印累之盡有。” |
hé mù xiāng chǔ和睦相處 | 睦:和好。鄰國或鄰居之間和平友好地相交往。 | 左丘明《左傳 成公六年》:“上下和睦,周旋不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