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關系,只列出前 100 個亂的成語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shǒu huāng jiǎo luàn手慌腳亂 | 指做事忙亂,沒有條理。 | 清·荑荻散人《玉嬌梨》第一回:“這些忠義話兒人都會說,只怕事當臨頭,未免又要手慌腳亂了。” |
nì dào luàn cháng逆道亂常 | 指違背道德綱常。 | 唐 李公佐《謝小娥傳》:“如小娥足以儆天下逆道亂常之心,足以觀天下貞夫孝婦之節也。” |
jiǔ néng luàn xìng酒能亂性 | 喝多酒能夠使人不能自控,就會淫亂。 | 清·無名氏《說呼全傳》第16回:“酒能亂性,色是敗真。財乃致命,氣動殺身。” |
hú zuò luàn wéi胡作亂為 | 胡作非為。 | 《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世人決不可戲而不戲,胡作亂為。” |
huài fǎ luàn jì壞法亂紀 | 破壞法制和紀律。 | 西漢 戴圣《禮記 禮運》:“故天子適諸侯,必舍其祖廟,而不以禮籍入,是謂天子壞法亂紀。” |
hú yán luàn yǔ胡言亂語 | 指沒有根據,不符實際的瞎說,或說胡話。 | 元 鄭光祖《芻梅香》第二折:“你省可里胡言亂語。” |
jiǎo máng shǒu luàn腳忙手亂 | 同“手忙腳亂”。慌張不知所措。 | 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十一:“問:‘如何是大悲境?’師曰:‘千眼都來一只收。’曰:‘如何是境中人?’師曰:‘手忙腳亂。’” |
zuò luàn fàn shàng作亂犯上 | 犯:冒犯。違抗尊長或朝廷,為悖逆或叛亂的行為。 | 清·黃世仲《洪秀全演義》第21回:“智者稱為伐罪吊民,愚者即指為作亂犯上。” |
bīng huāng mǎ luàn兵荒馬亂 | 兵、馬:指戰爭;荒:荒亂。指社會秩序極端不安定。形容戰時社會動蕩不安;混亂的情景。 | 明 李唐賓《梧桐葉》第四折:“不然,那兵荒馬亂,定然遭驅被擄。” |
cū fú luàn tóu粗服亂頭 | 粗服:粗布衣服;亂頭:蓬頭亂發。形容不講究修飾。 |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容止》:“裴令公有俊容儀,脫冠冕,粗服亂頭皆好。時人以為玉人。” |
cuān hōng niǎo luàn攛哄鳥亂 | 攛哄:起哄。亂哄哄群鳥飛舞。形容你一言我一語,嘈雜混亂。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一卷:“眾人起初吃酒寫合同時,大家攛哄鳥亂,心下還有信有不信的意思。” |
bìn luàn chāi héng鬢亂釵橫 | 鬢:耳邊的頭發;釵:婦女的首飾。耳邊的頭發散亂,釵子橫在一邊。形容婦女心緒不佳,無心梳妝打扮。 | 宋 蘇軾《洞仙歌》詞:“人未寢,倚枕鬢亂釵橫。” |
qǔ luàn cún wáng取亂存亡 | 古代國家的一種自視正義的對外策略。謂奪取政治荒亂的國家,保全將亡的國家。 | |
qǔ luàn wǔ wáng取亂侮亡 | 古代國家的一種自視正義的對外策略。謂奪取政治荒亂的國家,侵侮將亡的國家。 | |
zéi zǐ luàn chén賊子亂臣 | 見“賊臣亂子”。 | 唐·魏徵壽《隋書·許善心傳》:“國惡雖諱,君舉必書,故賊子亂臣,天下大懼,元龜明鏡,昭然可察。” |
míng yú zhì luàn明于治亂 | 明曉國家治亂的道理。 | 西漢·司馬遷《史記·屈原賈生列傳》:“博聞彊志,明于治亂,嫻于辭令。” |
huó bèng luàn tiào活蹦亂跳 | 歡蹦亂跳。 | 曹禺《日出》第四幕:“我一定可以把小東西還是活蹦亂跳地找回來。” |
xīn máng yì luàn心忙意亂 | 猶心慌意亂。 | 明·郭勛《英烈傳》第21回:“要有心忙意亂光景,倘或遲誤,梟首示眾。” |
zhì luàn fú wēi治亂扶危 | 治:治理。治理亂世,扶持危局 | |
xīng yāo zuò luàn興妖作亂 | 同“興妖作怪”。 | 魏巍《東方》第三部第五章:“特別是還有帝國主義、反動派興妖作亂,時時刻刻都想推翻我們。” |
mǐn luàn sī zhì閔亂思治 | 指憐憫亂世而思盼治世。 | |
hú shuō luàn dào胡說亂道 | 亂編瞎說,胡說八道。 | 元 鄭光祖《芻梅香》第四折:“我待不言語來,忍不得你這般胡說亂道。” |
yǎn huā liáo luàn眼花繚亂 | 繚亂:紛亂。眼睛看見復雜紛繁的事物而發花、迷亂。 | 元 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一折:“似這般可喜娘的龐兒罕曾見,則著人眼花撩亂口難言,魂靈兒飛在半天。” |
huò luàn jiāo xīng禍亂交興 | 興:起。災禍和戰亂交相興起,天下不安。 | 《周書·蘇綽傳》:“衰弊則禍亂交興,淳和則天下自治。” |
xiáo luàn shì fēi淆亂是非 | 淆亂:混淆,混亂。故意把正確的說成錯誤的,把錯誤的說成正確的,制造混亂,使是非不清。 |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46回:“該大臣等相顧不發一策,事事仰勞神算,已屬全無心肝,乃猶徇情掩飾,淆亂是非,致令外議沸騰。” |
tiān xià dà luàn天下大亂 | 天下:指中國或世界。全國或全世界的局勢動蕩不安。 | 《后漢書·曹節傳》:“天下大亂,曹節、王甫幽殺太后,常侍侯覽多殺黨人,公卿皆尸祿,無有忠方者。” |
luàn zuò hú wéi亂作胡為 | 猶胡作非為。 | 元·吳昌齡《張天師》第二折:“直這般無廉鮮恥,亂作胡為。” |
xīn huāng yì luàn心慌意亂 | 心里慌亂;沒有主意。 |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孩兒自從接了電報之后,心慌意亂。” |
fāng cùn yǐ luàn方寸已亂 | 方寸:指心。心緒紛亂。 |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三回:“你們別吵!我此刻方寸已亂,等我定一定神再談。” |
tú luàn rén yì徒亂人意 | 意:心情。只會擾亂人的心情,起不到別的作用。 | 宋 蘇軾《富鄭公神道碑》:“始受命聞一女卒,再受命聞一男生,皆不顧而行,得家書,不發而焚之,曰:\'徒亂人意。\'” |
kuài dāo zhǎn luàn sī快刀斬亂絲 | 比喻做事果斷,能采取堅決有效的措施,很快解決復雜的問題。同“快刀斬亂麻”。 | 錢鐘書《圍城》:“恨自己心腸太軟,沒有快刀斬亂絲的勇氣。” |
fǎn zhèng bō luàn反正撥亂 | 治理亂世,使之恢復安定、正常。語出《公羊傳·哀公十四年》:“撥亂世,反諸正,莫近諸《春秋》。” | 語出《公羊傳·哀公十四年》:“撥亂世,反諸正,莫近諸《春秋》。” |
fǎn zhèng bō luàn返正撥亂 | 返:回復;正:正常;撥:治理;亂:亂世。整頓混亂局面,恢復正常秩序。 | 唐·杜甫《朝享太廟賦》:“向不遇返正撥亂之主,君臣父子之別;弈葉文武之雄,注意生靈之切。” |
zhì luàn xīng wáng治亂興亡 | 安定、禍亂、興盛、滅亡,指國運的各種情況。 | 《周書·蘇綽傳》:“衰弊則禍亂交興,淳和則天下自治。治亂興亡,無不皆由所化也。” |
yī sī bù luàn一絲不亂 | 一點也不紊亂。形容布置或收拾得非常整齊。 | |
yā fēi què luàn鴉飛鵲亂 | ①猶言絮絮咶耳。②形容紛亂。 | 明·馮夢龍《山歌·魚船婦打生人相罵》:“一張嘴嘗是鴉飛鵲亂,久慣是牛皮鳥筋。” |
huò luàn tāo tiān禍亂滔天 | 形容災禍、戰亂極其嚴重,天下動蕩不安。 | 《晉書·惠帝紀》:“禍亂滔天,奸逆仍起,至乃幽廢重宮,宗廟紀絕。” |
hú zhōu luàn shuō胡謅亂說 | 胡謅,隨意胡說。 | 元·楊文奎《兒女團圓》第三折:“則你休聽他這酒魔的漢呵,一謎里便胡謅亂說。” |
luàn shì yīng xióng亂世英雄 | 亂世:動亂的不安定的時代;英雄:才能勇武超過常人的人。混亂動蕩時代中的杰出人物。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識鑒》:“曹公少時見喬玄。玄謂曰:‘天下方亂,群雄虎爭,撥而理之非君乎?然君實是亂世之英雄,治世之奸賊。” |
luàn chén zéi zǐ亂臣賊子 | 舊時指不忠君主;不守臣道;作風反叛的大臣。后指破壞國家統一;損害人民利益的惡人。也作“逆子賊臣”。 | 先秦 孟軻《孟子 滕文公下》:“孔子成《春秋》,而亂臣賊子懼。” |
hú zhōu luàn chě胡謅亂扯 | 胡謅八扯。 | 馬烽《呂梁英雄傳》第59回:“獨眼窩翻譯官胡謅亂扯地對楊徳說:‘皇軍掃蕩興縣,大大的勝利!’” |
bìng jí luàn tóu yī病急亂投醫 | 病勢沉重,到處亂請醫生。比喻事情到了緊急的時候,到處求人或亂想辦法。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57回:“紫鵑笑道:‘你也念起佛來,真是新聞!’寶玉笑道:‘所謂病急亂投醫了。’” |
zhì luàn cún wáng治亂存亡 | 安定、禍亂、存續、滅亡,指國運的各種情況。 | 戰國·衛·呂不韋《呂氏春秋·察微》:“治亂存亡,則不然,如可知,如可不知;如可見,如可不見。故智士賢者,相與積心愁慮以求之。” |
luàn kòu mào zǐ亂扣帽子 | 指隨意給別人定性。 | 周立波《山鄉巨變》上卷:“你亂扣帽子。” |
tiān huá luàn zhuì天華亂墜 | 見“天花亂墜”。 |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令遵禪師》:“聚徒一千二千,說法如云如雨,講得天華亂墜,只成個邪說爭競是非。” |
bìng dǔ luàn tóu yī病篤亂投醫 | 投:投奔。病情危急不審醫術好壞就去就診。比喻事勢危急盲目求援。 | 魯迅《二心集·知難行難》:“再問問看,要說得直白一點,就是見于《紅樓夢》上的所謂‘病篤亂投醫’了。” |
qī shì luàn sú欺世亂俗 | 亂:迷惑。欺騙世人,破壞習俗。 | 宋·陳亮《吏部侍郎章公德文行狀》:“給事中王時升似樸實詐,足以欺世亂俗。” |
lín wēi bù luàn臨危不亂 | 臨:面臨;危:危險;亂:慌亂,紊亂。指面臨危險心情不慌亂。 | 梁實秋《槐園夢憶》:“此次事件端賴季淑臨危不亂,鎮定應付,使我得以幸免于禍災。” |
yǐ wěi luàn zhēn以偽亂真 | 把假的混在真的里面,使真假不分。 |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勉學》:“《漢書·王莽贊》云:‘紫色蛙聲,馀分閏位。’謂以偽亂真耳!” |
bō luàn fǎn zhèng撥亂反正 | 撥:治理;亂:指亂世;反:回復;正:正常。指整頓混亂局面;使秩序恢復正常。現在也指糾正錯誤;恢復正確的事理。 | 《公羊傳 哀公十四年》:“撥亂世,反諸正,莫近諸《春秋》。” 東漢 班固《漢書 禮樂志》:“漢興,撥亂反正,日不暇給,猶命叔孫通制禮儀,以正君臣之位。” |
hú cāi luàn xiǎng胡猜亂想 | 沒有根據地隨意猜想。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四卷:“胡猜亂想,驚疑不定。” |
dāng duàn bù duàn,fǎn shòu qí luàn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 當:應當,應該;斷:決斷。指應該做出決斷的時候不決斷,就會產生禍亂。指做事應當機立斷,否則就會貽害無窮。 | 西漢·司馬遷《史記·齊悼惠王世家》:“道家之言‘當斷不斷,反受其亂’,乃是也。” |
qí mí zhé luàn旗靡轍亂 | 謂陣腳已亂,抵擋不住。 |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莊公十年》:“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
luàn shì xiōng nián亂世兇年 | 時世動亂,年成極壞。 | |
mù luàn jīng mí目亂精迷 | 眼花繚亂,神情迷惑。形容所見情景復雜紛繁或怪異多變,令人驚異。 | 北魏·楊衒之《洛陽伽藍記·景樂寺》:“異端奇術,總萃其中。剝驢投井,植棗種瓜,須臾之間皆得食。士女觀者,目亂精迷。”精,一本作“睛”。 |
bèi yán luàn cí悖言亂辭 | 指胡言亂語。 | 《公孫龍子 白馬論》:“以黃馬為非馬,而以白馬為有馬,此飛者入池,而棺槨異處,此天下之悖言亂辭也。” |
jìn bào zhèng luàn禁暴正亂 | 禁:制止。正:糾正。抑制強暴勢力,治理混亂局面;或禁除暴行,根治叛亂。亦作“禁暴止亂”、“禁暴誅亂”、“禁亂除暴”、“救亂除暴”、“撥亂誅暴”、“止暴禁非”、“禁暴靜亂”。 | 西漢·劉向《戰國策·秦策》:“是我一舉而名實兩附,而又有禁暴正亂之名。” |
huǒ xīng luàn mào火星亂冒 | 形容氣憤到了極點。 |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44回:“多九公聽了,曉得道姑語帶譏諷,只氣的火星亂冒。” |
bō luàn jì shí撥亂濟時 | 平定亂世,救濟時勢。同“撥亂濟危”。 | 《晉書 武帝紀》:“太祖皇帝撥亂濟時,扶翼劉氏,又用受命于漢。” |
luàn qī bā zāo亂七八遭 | 見“亂七八糟”。 | 魯迅《且介亭雜文二集·人生識字胡涂始》:“非常駁雜,腦子給古今各種馬隊踐踏了一通之后,弄得亂七八遭。” |
fēng kuáng dié luàn蜂狂蝶亂 | 舊指男女間行為放蕩。 | 明 王玉峰《焚香記 允諧》:“那淫奔塢,多少蜂狂蝶亂,畢竟傍誰虛度。” |
yǔ líng xīng luàn雨零星亂 | 同“雨零星散”。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五十七回:“王矮虎、一丈青趕了一直,趕不上,呼延灼自投東北上去了。殺的大敗虧輸,雨零星亂。” |
fāng cùn bù luàn方寸不亂 | 方寸:指心。心緒不亂。形容人遇到特殊緊急的情況時能夠從容鎮定。 | 唐·呂溫《凌煙閣勛臣贊·屈突蔣公通》:“……徇日,方寸不亂。” |
bō luàn wéi zhì撥亂為治 | 猶撥亂反治。指消除混亂局面,恢復正常秩序。 | 清 王士禛《池北偶談 談故一 土魯番表文》:“皇上撥亂為治,如月恒之無不臨。” |
yǐ jiǎ luàn zhēn以假亂真 | 以:用;亂真:使真的東西混亂;與假的摻雜在一起分不清。用假的東西來冒充或混雜真的東西。 | 北齊 顏之推《顏氏家訓》:“馀分閏位,謂以偽亂真耳。” |
kuài dāo duàn luàn má快刀斷亂麻 | 快:鋒利。比喻采取堅決有效的措施,果斷解決復雜的問題。 | 梁啟超《樂利主義泰斗邊泌之學說》:“茍其所發論所措施,與此正鵠相繆戾者,則昌言排擊之,無所顧戀,無所徇避,快刀斷亂麻,一拳碎黃鶴。” |
shén jīng cuò luàn神經錯亂 | ①指精神病。②謂精神和思慮迷糊不清,失去常態。 | 冰心《寄小讀者》:“一剎那煩我神經錯亂的俯將下去,拿著手里的書輕輕的將他蓋上。” |
fú wēi dìng luàn扶危定亂 | 扶助危難,平定禍亂。 |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83回:“能識人,能愛人才,能為國留得那英雄豪杰,為朝廷扶危定亂。” |
máng máng luàn luàn忙忙亂亂 | 事情繁忙而沒有秩序。 |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31回:“各處去尋,尋了半晌,一個個忙忙亂亂的走將進來。” |
xīn huāng liáo luàn心慌撩亂 | 心里慌張忙亂,心緒混亂。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六十九回:“卻才上胡梯,踏了個空,爭些兒跌了一交,因此心慌撩亂。” |
shén hún liáo luàn神魂撩亂 | 撩亂:同“繚亂”,紛亂。指心神紛亂不定。 | 宋·楊澤民《夜游宮》:“致得心腸轉。教令得神魂撩亂。” |
luàn zhuì tiān huā亂墜天花 | 比喻說話動人或文字精彩。多指話說得夸大或不切實際。 | 明·伏雌教主《醋葫蘆》第二回:“把個現在功德,說得亂墜天花,眼灼灼就似活現一般。” |
tiāo huā luàn zhuì天花亂墜 | 從天上落下許多花朵。比喻說話漂亮動聽而不切合實際或用甜言蜜語騙人。也用來形容雪花紛紛飄落。 | 《法華經 序品》:“爾時世尊,四眾圍繞,供養恭敬尊重贊嘆,為諸菩薩說大乘經……是時天雨曼陀羅華、摩訶曼陀羅華、曼殊沙華、摩訶曼殊沙華,而散佛上及諸大眾。” |
yǎn huā xīn luàn眼花心亂 | 形容心神迷惑不定。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五十九回:“這廝雖然奸猾,也騙得他眼花心亂了。” |
qī líng bā luàn七零八亂 | 形容非常零亂不堪。 | 路遙《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51章:“在金俊文被搬遷的七零八亂的家里,俊文和他的一家人都在哭鼻子。” |
qún mó luàn wǔ群魔亂舞 | 成群的魔鬼亂蹦亂跳。比喻一批壞人在政治舞臺上猖狂活動。 | 穆青《為了周總理的囑托》:“在烏云密布群魔亂舞的日子里,為了純樸的老農,昂首挺立,用自己的行動為人們譜寫了一首悲壯的正氣之歌!” |
luàn yǔ hú yán亂語胡言 | 胡說;瞎扯。 | 元·關漢卿《魯齋郎》第一折:“省可里亂語胡言!” |
bīng huāng mǎ luàn兵慌馬亂 | 形容戰爭期間社會混亂不安的景象。 | 明 陸華甫《雙鳳記》第二一折:“亂紛紛東逃西竄,鬧烘烘兵慌馬亂,一路奔回氣尚喘。” |
bō luàn xīng zhì撥亂興治 | 撥:治理;興:興起。平定亂世,進行治理。 | 晉·常璩《華陽國志·先賢士女總贊》:“為會稽太守,撥亂興治,立文學,學徒以千數。” |
shì rǎo sú luàn世擾俗亂 | 社會騷亂,風氣敗壞。 | 漢·王充《論衡·治期》:“世擾俗亂,災害不絕,遂以破國亡身滅嗣。” |
fàn shàng zuò luàn犯上作亂 | 犯:干犯。封建統治者指人民的反抗、起義。 | 先秦 孔子《論語 學而》:“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 |
rén huāng mǎ luàn人荒馬亂 | 形容局勢動蕩不安。 | 魯迅《故事新編·理水》:“現在又是這么的人荒馬亂,交通不方便。” |
pò gǔ luàn rén chuí破鼓亂人捶 | 比喻人失勢受到大家的欺侮。 | 馮驥才《神鞭》:“好啊!破鼓亂人捶呀!等三爺把傻巴兒的辮子揪下來,就砸你的鋪子!” |
shǒu máng jiǎo luàn手忙腳亂 | 形容做事慌張;沒有條理。 | 宋 釋普濟《五燈會元 臨濟宗 鎮州大悲和尚》:“問:‘如何是大悲境?’師曰:‘千眼都來一只收。’曰:‘如何是境中人?’師曰:‘手忙腳亂。’” |
fēn luàn rú má紛亂如麻 | 麻:麻團。交錯雜亂像一團亂麻。 | |
yǐ bào yì luàn以暴易亂 | 用殘暴者代替殘暴者。指統治者換了,暴虐的統治沒有改變。 | 南朝·宋·范曄《宦者傳論》:“雖袁紹龔行,芟夷余,然以暴易亂,亦何云及。” |
dìng luàn fú shuāi定亂扶衰 | 定:平定;扶:幫助,扶持。平定禍亂,扶持衰弱。 | 清 劉熙載《藝概 詩概》:“劉越石詩定亂扶衰之志,郭景純詩余殘去穢之情。” |
hóng zǐ luàn zhū紅紫亂朱 | 古以朱為正色,紫為雜色。紅紫亂朱指雜色混亂正色。比喻邪道取代正道。 | 《論語 陽貨》:“子曰:惡紫之奪朱也。”《孟子注疏 趙岐 題辭》:“正涂壅底,仁義荒怠,佞偽馳騁,紅紫亂朱。” |
wàng yán zé luàn妄言則亂 | 妄:胡亂。胡言亂語就會出亂子。 | 西漢·劉安《淮南子·主術訓》:“天妄視則淫,耳妄聽則惑,口妄言則亂,夫三關者不可不慎守也。” |
wéi kǒng tiān xià bù luàn唯恐天下不亂 | 恐:恐怕。指希望天下大亂以達到自身的目的。 | 鄧小平《貫徹調整方針,保證安定團結》:“這種混亂狀況確實給一些唯恐天下不亂的人的活動,提供了一方面的有利條件。” |
xīn fán yì luàn心煩意亂 | 心情煩躁;思緒紛亂。形容內心煩悶焦躁。煩:煩躁;意:心緒;心思。 | 戰國 楚 屈原《楚辭 卜居》:“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復見,竭智盡忠,蔽鄣于讒,心煩意亂,不知所從。” |
xiā huāng xiè luàn蝦荒蟹亂 | 荒:災荒。蝦蟹太多,稻谷遭殃。指兵荒馬亂的征兆。 | 宋·傅肱《蟹譜》:“吳俗有蝦荒蟹亂之語,蓋取其披堅執銳,歲或暴至,則鄉人用以為兵證也。” |
zhé luàn qí mí轍亂旂靡 | 形容軍隊潰敗逃竄。同“轍亂旗靡”。 | |
jìn luàn chú bào禁亂除暴 | 禁:制止;亂:混亂;暴:強暴。抑制強暴勢力,治理混亂局面。 | 清·汪琬《復仇或問》:“諸凡國法所不及加,與有司所不得而執者,不許其復仇,則無以禁亂除暴也,” |
suì qióng luàn yù碎瓊亂玉 | 指雪花。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十回:“雪地里踏著碎瓊亂玉,迤邐背著北風而行。” |
yǐ zǐ luàn zhū以紫亂朱 | 比喻將奸佞小人當作廉潔公正的君子。 | 先秦 孔子《論語 陽貨》:“子曰:‘惡紫之奪朱也,惡鄭聲之亂雅樂也,惡利口之覆邦家者。’” |
jìn bào zhǐ luàn禁暴止亂 | 禁:制止;暴:強暴;止:制止,平息;亂:混亂。抑制強暴勢力,治理混亂局面。 | 東漢·班固《漢書·嚴助傳》:“然自五帝三王禁暴止亂,非兵,未之聞也。” |
wāi tán luàn dào歪談亂道 | 說話糊里糊涂,毫無見地。 | 明·無名氏《登瀛洲》:“他也學些者也之乎,歪談亂道,失卻卑尊。” |
zuò huái bù luàn坐懷不亂 | 春秋時魯國的柳下惠將受凍的女子裹于懷中,沒有發生非禮行為。形容男子在兩性關系方面作風正派。 | 明 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56回:“人人都說他無行,其實水秀才原是坐懷不亂的。” |
jiù luàn chú bào救亂除暴 | 救:止。治理混亂局面,清除強暴勢力。 | 《三國志通俗演義·曹公分兵拒袁紹》:“蓋救亂除暴,謂之義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