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關(guān)系,只列出前 100 個刀的成語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zòng mǎ héng dāo縱馬橫刀 | 縱:放。比喻勇敢、剽悍。 | 元·鄭光祖《老君堂》第二折:“我與你縱馬橫刀去戰(zhàn)敵,殺氣騰騰映日起,助陣鼓凱春雷?!?/td> |
dāo qiāng jiàn jǐ刀槍劍戟 | 戟:古代一種兵器,合戈、矛為一體,既能直刺,又能橫擊。古代用于砍、刺的四種常用兵器。亦用于泛指兵器。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八十七回:“卻教帳中排開七重劊子手,刀槍劍戟,燦若霜雪?!?/td> |
tūn dāo guā cháng吞刀刮腸 | 比喻決心改過自新。 | 《南史 荀伯玉傳》:“若許某自新,必吞刀刮腸,飲灰洗胃?!?/td> |
bǎo dāo wèi lǎo寶刀未老 | 比喻雖然年齡大了;但精神、體力或本領(lǐng)仍不減當(dāng)年。 | 《三國演義》第七十回:“忠怒曰:‘豎子欺吾年老!吾手中寶刀卻不老?!?/td> |
zuān dāo lì shì鉆刀立誓 | 鉆刀:古代立誓儀式,立誓人要從刀門下鉆過,表示如果負(fù)盟,甘愿死于刀刃之下。形容立誓定盟之真誠。 | 清·李玉《牛頭山》:“即當(dāng)鉆刀立誓,永受元帥鞭策便了。” |
dāo tóu jiàn shǒu刀頭劍首 | 極喻危險的境遇。 | 清·錢謙益《苕上吳子德輿作丁丑紀(jì)聞詩六首蓋悲余之逮系而喜其獄之漸解也感而和之》之五:“刀頭劍首度冬春,欲殺何當(dāng)有百身。” |
jiàn shù dāo shān劍樹刀山 | 佛教所說的地獄之刑。形容極殘酷的刑罰。 | 宋 釋普濟(jì)《五燈會元 灌州羅漢和尚》:“曰:‘如何是法?’師曰:‘劍樹刀山?!?/td> |
mó dāo huò huò磨刀霍霍 | 霍霍:摹擬磨刀的東西?;艋舻啬サ丁T疙懥恋哪サ?;準(zhǔn)備宰殺?,F(xiàn)多指準(zhǔn)備殺人或發(fā)動戰(zhàn)爭。 | 南宋 郭茂倩《樂府詩集 木蘭詩》:“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td> |
xiù lǐ cáng dāo袖里藏刀 | 袖中暗藏兇器。形容對人外表和氣,內(nèi)心卻十分陰險毒辣。 | |
gōng zhé dāo jìn弓折刀盡 | 比喻戰(zhàn)斗力沒有了,無法可想。 |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今日擬打羅山寨,弓折刀盡?!?/td> |
fàng xià tú dāo,lì biàn chéng fó放下屠刀,立便成佛 | 放:安放,擱置;屠刀:宰殺牲畜的刀。佛教語,勸人改惡從善。比喻作惡的人決心改過,就能變成好人。 | 明·彭大翼《山堂肆考·微集》第一卷:“屠兒在涅槃會上,放下屠刀,立便成佛?!?/td> |
lì bàng yǐ dāo利傍倚刀 | 倚:靠著。“利”的偏旁是刀字,意指追求私利猶如倚在刀口上。比喻貪利常得禍。 | 《古詩源·古詩二首》:“甘瓜抱苦蒂,美棗生荊棘,利傍有倚刀,貪人還自賊?!?/td> |
dāo dāo jiàn xiě刀刀見血 | 比喻說話厲害。 | 古立高《隆冬》:“口尖舌利,刀刀見血,把人們的火都拱起來了?!?/td> |
qiào lǐ cáng dāo鞘里藏刀 | 刀室中藏著利刀。比喻暗藏殺心。 | |
gōng shàng xián,dāo chū qiào弓上弦,刀出鞘 | 弦:弓上的牛筋繩子;鞘:裝刀劍的套子。弓張上弦,刀拔出鞘。形容做好了戰(zhàn)斗準(zhǔn)備。 |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71回:“一個個弓上弦,刀出鞘,支更坐夜?!?/td> |
fēng dāo shuāng jiàn風(fēng)刀霜劍 | 冷風(fēng)似刀寒霜如劍。形容氣候寒冷惡劣。也比喻周圍人際環(huán)境惡劣嚴(yán)酷。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27回:“一年三百六十日,風(fēng)刀霜劍嚴(yán)相逼,明媚鮮妍能幾時,一朝飄泊難尋覓?!?/td> |
dà dāo kuò fǔ大刀闊斧 | 大刀和闊斧都是古代的武器。原來形容軍隊聲勢浩大;殺氣騰騰;充滿戰(zhàn)斗氣氛。現(xiàn)比喻辦事果斷而有魄力。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47回:“搖旗吶喊,擂鼓鳴鑼,大刀闊斧,殺奔祝家莊來?!?/td> |
shōu dāo jiǎn guà收刀檢卦 | 謂停止胡作非為。 | 李劼人《死水微瀾》第五部分:“大路不平旁人鏟,識向的各自收刀檢卦,走你的清秋大路。” |
jiè dāo shā rén借刀殺人 | 用別人的刀殺人。比喻自己不出面;利用別人去害人。 | 明 汪廷訥《三祝記 造陷》:“恩相明日奏仲淹為環(huán)慶路經(jīng)略招討使,以平元昊,這所謂借刀殺人?!?/td> |
chōu dāo duàn shuǐ抽刀斷水 | 抽刀:拔出刀來。水:流水。抽出刀來要斬斷流水。比喻無濟(jì)于事,反會加速事態(tài)的發(fā)展。 | 唐·李白《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td> |
kuài dāo zhǎn má快刀斬麻 | 見“快刀斬亂麻”。 | 茅盾《腐蝕·11月6日》:“此時局勢,須要快刀斬麻,不能拖泥帶水?!?/td> |
shā rén bù yòng dāo殺人不用刀 | 比喻用筆或嘴陷害人于死地。 | 宋·釋普濟(jì)《五燈會元》第17卷:“問:‘如何是衲僧口?’師曰:‘殺人不用刀?!?/td> |
fēng dāo guà jiàn封刀掛劍 | 比喻運(yùn)動員結(jié)束競技生涯,不再參加正式比賽。 | 《羊城晚報》1984.8.25:“中國女排完成‘三連冠’偉業(yè)之后,隊伍將作小的調(diào)整。據(jù)悉二十七歲的老大姐周曉蘭和隊長張蓉芳將要封刀掛劍。” |
dāo shān jiàn shù刀山劍樹 | 佛教所說的地獄之刑。形容極殘酷的刑罰。 | 《阿含經(jīng) 九眾生居品》:“設(shè)罪多者當(dāng)入地獄,刀山劍樹,火車爐炭,吞飲融銅?!?/td> |
chuáng tóu zhuō dāo rén床頭捉刀人 | 床:指坐榻;捉刀人:指執(zhí)刀的衛(wèi)士。站在坐榻邊的衛(wèi)士。比喻替別人代筆作文的人。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容止》:“魏王雅望非常,然床頭捉刀人,此乃英雄也?!?/td> |
cāo dāo zhì jǐn操刀制錦 | 比喻出仕從政。 | 唐 楊炯《益州溫江縣令任君神道碑》:“實謂樞機(jī)八座,上下三階,豈惟縛柱鞭絲,操刀制錦?!?/td> |
kuài dāo zhǎn luàn sī快刀斬亂絲 | 比喻做事果斷,能采取堅決有效的措施,很快解決復(fù)雜的問題。同“快刀斬亂麻”。 | 錢鐘書《圍城》:“恨自己心腸太軟,沒有快刀斬亂絲的勇氣。” |
yī dāo liǎng duàn一刀兩段 | ①見“一刀兩斷”。②指斬首,被殺。 | 宋·釋普濟(jì)《五燈會元》卷十二:“一刀兩段,未稱宗師。”《朱子全書·論語十六》:“直是一刀兩段,千了百當(dāng)?!痹o名氏《爭報恩》第二折:“只索便一刀兩段,倒大來迭快。” |
mì lǐ cáng dāo蜜里藏刀 | 蜜:蜂蜜。表面很友好,暗里卻藏著害人之心。 | 清·梁紹壬《兩般秋雨庵隨筆·妒律》:“爾乃蜜里藏刀,必欲花間逐蝶,狡亦甚矣,罰豈容輕!” |
xīn rú dāo cuò心如刀銼 | 猶心如刀割。內(nèi)心痛苦得象刀割一樣。 | 元 周文質(zhì)《蝶戀花 悟迷》曲:“病魔,心如刀銼,對青銅知鬢皤?!?/td> |
dāo guò zhú jiě刀過竹解 | 刀一劈下去,竹子立即分開。形容事情順利解決。 |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五回:“后來,果然辦得水到渠成,刀過竹解。” |
wàn guǎ qiān dāo萬剮千刀 | 剮:割肉離骨。古代的凌遲的酷刑。形容人的罪惡重大。 | 元·紀(jì)君祥《趙氏孤兒》第三折:“將那廝萬剮千刀,切莫輕輕地素放了?!?/td> |
xiào lǐ cáng dāo笑里藏刀 | 形容對人外表和氣;內(nèi)心卻十分陰險毒辣。藏:隱藏。 | 《舊唐書 李義府傳》:“既處權(quán)要,欲人附己,微忤意者,輒加傾陷。故時人言其笑中有刀,又以其柔而害物,亦謂之‘李貓’。” |
yī dāo qiē一刀切 | 比喻用劃一的辦法處理情況或性質(zhì)不同的事物。 | 劉心武《鐘鼓樓》第一章:“世界上的事,沒有一刀切的時候,沒有一切都合理都美滿的時候?!?/td> |
xīn rú dāo gē心如刀割 | 內(nèi)心痛苦得像刀割一樣。形容極其痛苦難過。 | 元 秦簡夫《趙禮讓肥》第一折:“眼睜睜俺子母各天涯,想起來我心如刀割,題起來我淚似懸麻?!?/td> |
qiāng dāo jiàn jǐ槍刀劍戟 | 戟:古代一種兵器,合戈、矛為一體,既能直刺,又能橫擊。古代四種常用兵器。泛指兵器。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11回:“關(guān)前擺著槍刀劍戟,弓弩戈矛,四邊都是檑木炮石?!?/td> |
dāo shān jiàn lín刀山劍林 | 比喻險惡的境地。 | 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57回:“慢說是開封府,就是刀山劍林,也是要走走的。” |
wèi rén zhuō dāo為人捉刀 | 表示代人作文章或做事情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容止》:“既畢,令間諜問曰:‘魏王如何?’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頭捉刀人,此乃英雄也?!和趼勚?,追殺此使。” |
qiāng shēng dāo yǐng槍聲刀影 | 指激烈廝殺的場面。 | 杜鵬程《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三章:“梁建帶著家破人亡的仇恨,帶著年青人燙熱的心,和戰(zhàn)友馳騁在華北平原上的濃煙大火中,槍聲刀影里?!?/td> |
dài rén zhuō dāo代人捉刀 | 指代人作事或?qū)懳恼隆?/td> |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容止》:“魏王雅望非常,然床頭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
mó dāo cā qiāng磨刀擦槍 | 形容作戰(zhàn)前的準(zhǔn)備工作正在進(jìn)行。 | 李曉明《平原槍聲》:“紅槍會的人個個赤膊卷腿,磨刀擦槍,橫眉瞪眼地注視著馬英?!?/td> |
chí dāo dòng zhàng持刀動杖 | 持:拿。杖:木棒。指動武。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34回:“誰鬧來著?你先持刀動杖的鬧起來,倒說別人鬧。” |
tūn dāo tǔ huǒ吞刀吐火 | 古雜劇之一,泛稱魔術(shù)。 | 漢·張衡《西京賦》:“吞刀吐火,云霧杳冥。” |
fàng xià tú dāo放下屠刀 | 放:安放,擱置;屠刀:宰殺牲畜的刀。佛教語,勸人改惡從善。比喻作惡的人決心改過。 | 宋·朱熹《朱子語類》第30卷:“只不遷不貳,是甚力量,便見工夫,佛家所謂放下屠刀,立地成佛?!?/td> |
zhuī dāo zhī yòng錐刀之用 | 指微小的功用。 | 三國·魏·曹植《求自試表》:“若使陛下出不世之詔,效臣錐刀之用?!?/td> |
wēi dāo bì jiàn隈刀避箭 | ||
èr bǎ dāo二把刀 | 稱對某項工作知識不足、技術(shù)不高的人。 | 老舍《四世同堂》:“我只會搭棚這點手藝,我的拳腳不過是二把刀。” |
zhuō dāo dài bǐ捉刀代筆 | 指代人出力或代寫文章。 |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客止》:“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頭。既畢,令間諜問曰:‘魏王如何?’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頭捉刀人,此乃英雄也?!?/td> |
dǐng huò dāo jù鼎鑊刀鋸 | 鼎:古代烹用的青銅器物。鑊:大鍋。鼎鑊:是古代的酷刑刑具,用以把人煮死。指古代四種酷刑的刑具,引用指稱最殘酷的刑罰。 |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拗相公飲恨半山堂》:“若見此奸賊,必手刃其頭……雖赴鼎鑊刀鋸,亦無恨矣?!?/td> |
dān dāo cù rù單刀趣入 | 單:單獨(dú)。佛教語,比喻認(rèn)定目標(biāo),勇猛精進(jìn)。后比喻說話直接了當(dāng),不繞彎子。 | 宋·釋道元《景德傳燈錄·靈佑禪師》:“單刀趣入,則凡圣情盡,休露真常,理事不二,即如如佛?!?/td> |
héng dāo yuè mǎ橫刀躍馬 | 猶言橫戈躍馬。 | 清·吳璿《飛龍全傳》第四十八回:“上元帥白從輝橫刀躍馬,望南陣沖來。樊愛能、何徽抵?jǐn)巢蛔?,棄?zhàn)回馬而走?!?/td> |
gōng nǔ shàng xián,dāo jiàn chū qiào弓弩上弦,刀劍出鞘 | 弦:弓上的牛筋繩子;鞘:裝刀劍的套子。弓張上弦,刀拔出鞘。形容做好了戰(zhàn)斗準(zhǔn)備。 | 元·關(guān)漢卿《單刀會》第三折:“不許交頭接耳,不許語笑喧嘩,弓弩上弦,刀劍出鞘?!?/td> |
liǎng lèi chā dāo兩肋插刀 | 兩邊肋骨插上刀。表示不怕死;敢于赴湯蹈火。 | 蔣子龍《喬廠長上任記》:“讓老喬先撤,你為他兩肋插刀頂上一陣?!?/td> |
dāo jù fǔ yuè刀鋸斧鉞 | 古代四種刑具。借指酷刑。 | 《漢書·刑法志》:“大刑用甲兵,其次用斧鉞,中刑用刀鋸,其次用鉆鑿。” |
nú mǎ qiān dāo駑馬鉛刀 | 鉛刀:鉛質(zhì)的刀。蹩腳的馬,不快的刀。比喻才力很弱。 | 《后漢書·隗囂傳》:“昔文王三分,猶服事殷。但駑馬鉛刀,不可強(qiáng)扶?!?/td> |
niú dāo xiǎo shì牛刀小試 | 牛刀:宰牛的刀。用宰牛刀在小生物身上做試驗。比喻有大本領(lǐng)而先在小事上略微施展一下。 | 宋 蘇軾《送歐陽主簿赴官韋城》詩:“讀遍牙簽三萬軸,欲來小邑試牛刀。” |
lù jiàn bù píng,bá dāo xiāng jiù路見不平,拔刀相救 | 在路上遇見不平的事,就挺身而出干涉,為受欺的一方打抱不平。形容人見義勇為。 | 清·宣鼎《夜雨秋燈錄續(xù)集·金竹寺》:“路見不平,拔刀相救。佛菩薩賞其義俠,故遠(yuǎn)導(dǎo)幻影以生之?!?/td> |
cāo dāo shāng jǐn操刀傷錦 | 操刀和割錦本不是一回事,后人并而為一,比喻才能太低,不能勝任責(zé)任重大的事情。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襄公三十一年》:“今吾子愛人則以政,猶未能操刀而使割也,其傷實多。子之愛人,傷之而已,其誰敢求愛于子?” |
ná dāo dòng zhàng拿刀動杖 | 泛指動武。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26回:“今昔的情形不同,不怕她遠(yuǎn)走高飛,拿刀動杖。” |
dāo guāng xuè yǐng刀光血影 | 形容血腥的殺戮。 | 郭沫若《洪波曲》第五章一:“武漢三鎮(zhèn),自北伐以來,在刀光血影之下已經(jīng)窒息了整整十年?!?/td> |
xīn rú dāo jù心如刀鋸 | 猶心如刀割。 | 明·羅貫中《風(fēng)云會》第二折:“不刺則俺這歹名兒怎地了,驚急列心如刀鋸,顫篤速身如火燎?!?/td> |
dāo tóu tiǎn mì刀頭舔蜜 | 舔:用舌頭接觸東西或取東西。比喻利少害多。也指貪財好色,不顧性命。 | 《佛說四十二章經(jīng)》:“佛言財色之于人,譬如小兒貪刀刃之蜜,甜不足一食之美,然有截舌之患也?!?/td> |
lín zhèn mó dāo臨陣磨刀 | 臨:到;快要;陣:軍隊作戰(zhàn)時布置的陣勢;這里指上陣打仗。槍:梭鏢一類的兵器。到快要上陣打仗時才磨刀磨槍。比喻事到臨頭才匆忙準(zhǔn)備。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70回:“‘臨陣磨槍’也不中用;有這會子著急,天天寫寫念念,有多少完不了的?” |
xīn rú dāo jiǎo心如刀攪 | 猶心如刀割。 | 元·湯氏《賽鴻秋·北》套曲:“廢了經(jīng)史,棄了霜毫,每日家悶懨懨如癡似醉魂暗消,額似錐剜,心如刀攪,無語寂寥。” |
mài dú mǎi dāo賣犢買刀 | 謂出賣耕牛,購買武器去從軍。 | 宋·邵伯溫《聞見前錄》第六卷:“又何必勞民動眾,賣犢買刀?” |
dāo bǐ lì刀筆吏 | 刀筆:古時在竹簡上用刀削改字。指代辦文書的小吏。 | 西漢·司馬遷《史記·蕭相國世家》:“蕭相國何于秦時為刀筆吏,錄錄未有奇節(jié)?!?/td> |
wèi dāo bì jiàn畏刀避箭 | 畏:害怕,畏懼。比喻遇戰(zhàn)事退縮不前。 | 元·馬致遠(yuǎn)《漢宮秋》第二折:“我養(yǎng)軍千日,用軍一時??沼袧M朝文武,那一個與我退的番兵?都是些畏刀避箭的?!?/td> |
dāo zǐ zuǐ dòu fǔ xīn刀子嘴豆腐心 | 形容人說話尖刻,但心腸很軟弱。 | 浩然《艷陽天》第39章:“焦二菊是個刀子嘴、豆腐心,硬的不怕,軟的受不了?!?/td> |
dāo guāng jiàn yǐng刀光劍影 | 刀的閃光;劍的投影。表示拿刀持劍的人將要動手;顯出殺氣騰騰的樣子?,F(xiàn)用于壞人就要行兇;干壞事。也形容激烈斗爭的場面。 | 南朝 梁 吳筠《戰(zhàn)城南囚首》:“劍光揮夜電,馬汗晝成泥?!庇帧哆叧菍ⅰ罚骸暗逗某哂?,劍抱七星文?!?/td> |
dān dāo zhí rù單刀直入 | 單刀:短柄長刀;直:徑直;入:刺入。用短柄長刀直接刺入。原意是認(rèn)準(zhǔn)目標(biāo);勇猛向前。后比喻說話、辦事直截了當(dāng);不繞彎子。 |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第12卷:“若是作家戰(zhàn)將,便須單刀直入,更莫如何若何。” |
wǔ dāo yuè mǎ舞刀躍馬 | 揮舞刀槍,縱躍戰(zhàn)馬。比喻奮勇作戰(zhàn)。 | 明·無名氏《楊家將演義》第三卷:“岳勝怒曰:‘好賊奴,敢如此大言!’舞刀躍馬,直取天佑?!?/td> |
xiǎo shì niú dāo小試牛刀 | 稍微用一下宰牛的刀。比喻有大才的人在小事上試一下身手。 | 清·百一居士《壺天錄》上卷:“簿書錢谷之余,小試牛刀,敢謂愛民如子弟?!?/td> |
dāo qiāng bù rù刀槍不入 | 刀殺不進(jìn)槍刺不死。比喻一個人的思想僵化,批評、鼓勵都不起作用。 | 李英儒《野火春風(fēng)斗古城》第三章:“我同孫猴子一樣,早練得刀槍不入啦!” |
dāo gēng huǒ nòu刀耕火耨 | 耨:除草。古人播種前先伐去樹木燒掉野草,以灰肥田。泛指原始的耕作技術(shù)。 | 《舊唐書·嚴(yán)震傳》:“梁漢之間,刀耕火耨。” |
huǒ hǎi dāo shān火海刀山 | 比喻極其危險和困難的地方。 | 京劇《智取威虎山》:“哪怕是火海刀山,也沖上前?!?/td> |
bá dāo xiāng xiàng拔刀相向 | 指動武。 | 《兒女英雄傳》第十回:“自然就不能不鬧到揚(yáng)眉裂眥拔刀相向起來?!?/td> |
chí dāo nòng bàng持刀弄棒 | 持:拿;棒:木棍。形容喜歡習(xí)武。 |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88回:“小女自幼亦喜持刀弄棒。” |
qiān dāo wàn duò千刀萬剁 | 本指古代凌遲的酷刑,后亦常用為咒罵語。 | 元·無名氏《爭報恩》第三折:“干著你六問三推,生將我千刀萬剁。” |
rén wéi dāo zǔ,wǒ wéi yú ròu人為刀俎,我為魚肉 | 刀俎:刀和刀砧板,宰割的工具。比喻生殺的權(quán)掌握在別人手里,自己處在被宰割的地位。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項羽本紀(jì)》:“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 |
mài dāo mǎi dú賣刀買犢 | 刀:武器;犢:牛犢。指賣掉武器,從事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 | 唐 武元衡《兵行褒斜谷作》詩:“三川頓使氣象清,賣刀買犢消憂患。” |
huǒ nòu dāo gēng火耨刀耕 | 猶火耕。多指比較原始的耕作方法。 | 唐·羅隱《別池陽所居》詩:“黃塵初起此留連,火耨刀耕六七年。” |
dāo gēng huǒ zhòng刀耕火種 | 指把草木燒成灰當(dāng)作肥料;就地挖坑播下種子。指原始的農(nóng)業(yè)耕作技術(shù)。也作“火耨刀耕”。 | 宋 陸游《雍熙請機(jī)老疏》:“山宿山行,平日只成露布;刀耕火種,以今別是生涯地?!?/td> |
gǔ dāo tú zhě鼓刀屠者 | 鼓刀:動刀。宰殺牲畜的屠夫。指社會地位低下的人。 | 戰(zhàn)國·楚·屈原《離騷》:“呂望之鼓刀兮,遭周文而得舉?!?/td> |
zhuī dāo zhī lì錐刀之利 | 比喻微小的利益。也比喻極小的事情。同“錐刀之末”。 | 《后漢書 輿服志上》:“爭錐刀之利,殺人若刈草然,其宗祀亦旋夷滅。” |
kuài dāo duàn luàn má快刀斷亂麻 | 快:鋒利。比喻采取堅決有效的措施,果斷解決復(fù)雜的問題。 | 梁啟超《樂利主義泰斗邊泌之學(xué)說》:“茍其所發(fā)論所措施,與此正鵠相繆戾者,則昌言排擊之,無所顧戀,無所徇避,快刀斷亂麻,一拳碎黃鶴?!?/td> |
dà mǎ jīn dāo大馬金刀 | ①形容豪爽,氣派大。②形容說話直率鋒利,不留情面。 | 《兒女英雄傳》第八回:“那姑娘大馬金刀的坐在上面,反眉一皺,說:‘你怎么這么俗?。科饋?!’” |
duǎn dāo zhí rù短刀直入 | 比喻開門見山,直截爽快。 | 郭沫若《中國古代社會研究》第四篇一:“我們可以短刀直入地便看定一個社會的真實相,而且還可借以判明以前的舊史料一多半都是虛偽?!?/td> |
dāo bǐ lǎo shǒu刀筆老手 | 刀筆:古時在竹簡上用刀削改字。指代辦文書的小吏。 | 《動搖》:“你老兄是刀筆老手,所以非請你幫助不可了。” |
qǐng rén zhuō dāo請人捉刀 | 捉刀:指代人作文。代人做事或?qū)懳恼隆?/td>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容止》:“魏王雅望非常,然床頭捉刀人,此乃英雄也?!?/td> |
dāo zǔ yú shēng刀俎余生 | 猶虎口余生。 | 清 昭槤《嘯亭雜記錄 記辛亥敗兵事》:“余刀俎余生,受君恩乃不死,今得以馬革裹尸幸矣!” |
bá dāo xiāng zhù拔刀相助 | 拔刀幫助被欺侮的人;形容見義勇為。常與“路見不平”搭配使用。 | 元 無名氏《連環(huán)記》第四折:“連李肅也不忿其事,因此拔刀相助,得成大功。” |
qiān dāo yī gē鉛刀一割 | 鉛刀雖不鋒利,偶爾用得得當(dāng),也能割斷東西。比喻才能平常的人有時也能有點用處。多作請求任用的謙詞。 | 《后漢書·班超傳》:“況臣奉大漢之威,而無鉛刀一割之用呼?” |
chí dāo zhí gùn持刀執(zhí)棍 | 拿著刀槍棍棒準(zhǔn)備打架。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87回:“便有許多王孫公子要求娶他,又有些媒婆扯扯拽拽扶他上車,自己不肯去。一回兒又有盜賊劫他,持刀執(zhí)棍的逼勒?!?/td> |
xīn rú dāo jiǎo心如刀絞 | 心里就像刀絞一樣。形容內(nèi)心痛苦到極點。 | 明 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九回:“殷郊又見殷洪,心如刀絞,意似油煎?!?/td> |
gē jī yān yòng niú dāo割雞焉用牛刀 | 殺只雞何必用宰牛的刀。比喻辦小事情用不著花大氣力。 | 先秦 孔子《論語 陽貨》:“子之武城,聞弦歌之聲,夫子莞爾而笑曰:‘割雞焉用牛刀?’” |
shàn dāo ér cáng善刀而藏 | 善:拭;善刀:把刀擦干凈。將刀擦凈,收藏起來。比喻適可而止,自斂其才。 | 《莊子·養(yǎng)生主》:“提刀而立,為之四顧,為之躊躇滿志,善刀而藏之?!?/td> |
shā jī yān yòng niú dāo殺雞焉用牛刀 | 殺只雞何必用宰牛的刀。比喻辦小事情用不著花大氣力。 | 先秦 孔子《論語 陽貨》:“夫子莞爾而笑曰:‘割雞焉用牛刀!’” |
dāo jù dǐng huò刀鋸鼎鑊 | 刀、鋸:古刑具,也指割刑和刖刑;鼎鑊:古炊具,也指烹刑。指古代刑具。也泛指各種酷刑。 | 《漢書·刑法志》:“大刑用甲兵,其次用斧鉞,中刑用刀鋸,其次用鉆鑿?!庇郑稘h書·酈陸朱劉叔孫傳贊》:“麗生自匿監(jiān)門,待主然后出,猶不免鼎鑊?!?/td> |
liǔ shù shàng zháo dāo,sāng shù shàng chū xuè柳樹上著刀,桑樹上出血 | 比喻代人受過。 |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20卷:“忽朝一日,發(fā)出句說話來,教‘張公吃酒李公醉’,‘柳樹上著刀,桑樹上出血’。” |
fàng xià tú dāo,lì dì chéng fó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 佛家勸人改惡從善的話。比喻作惡的人一旦認(rèn)識了自己的罪行,決心改過,仍可以很快變成好人。 | 宋 朱熹《朱子語類》第30卷:“只不遷不貳,是甚力量,便見工夫,佛家所謂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