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關系,只列出前 100 個日的成語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rì jiàn yuè rǎn日漸月染 | 濡:浸潤。染:熏染。天長日久地漸漸熏染。指受外界事物的影響而發生逐漸的變化。同“日濡月染”。 | 宋 程珌《丙子輪對札子》:“招之得其地矣,又當各分其屯,無雜官軍,蓋一與之染,則日漸月染,盡成棄甲之人,不幸有警,則彼此相持,莫肯先進;一有微功,則彼此交集,反戈自戕,豈暇向敵哉。” |
tiān wú èr rì,tǔ wú èr wáng天無二日,土無二王 | 日:太陽;土:國土。天上沒有兩個太陽,一國不能同時有兩個國王。 | 西漢·戴圣《禮記·坊記》:“天無二日,土無二王,家無二主,尊無二上。” |
yè yǐ jiē rì夜以接日 | 以:用;接:接續。晚上連著白天。形容勤奮工作或學習。 | 《晏子春秋·內篇諫》:“今齊國丈夫耕,女子織,夜以接日,不足以奉上。” |
zhēng zhēng rì shèng蒸蒸日盛 | 蒸蒸:興旺發達。形容事業等興旺發達,一天天向上發展。 | 清·秋瑾《<中國女報>發刊辭》:“自茲以后,行見東瀛留學界,蒸蒸日盛矣。” |
bīn jiàn rì yuè賓餞日月 | 迎送。多指歲月流逝。賓,通“儐”,指迎接。餞,指送別。 | 語出《書 堯典》:“分命羲仲,宅嵎夷,曰昜谷。寅賓出日,平秩東作。”又:“分命和仲,宅西,曰昧谷。寅餞納日,平秩西成。” |
zhē tiān gài rì遮天蓋日 | 同“遮天蔽日”。 | 浩然《石山柏》:“眼看要走進另一道川,忽然間被一座遮天蓋日的大山擋住了。” |
zhú rì qiān lǐ逐日千里 | 追逐太陽,奔跑千里。形容馬跑得極快。 | 南朝·陳·江總《度支尚書陸君諫》:“昂昂逸驥,逐日千里。” |
rì zhōng zé zè,yuè yíng zé shí日中則昃,月盈則食 | 昃:太陽偏西。太陽到了正午就要西斜,月亮盈滿就要虧缺。比喻事物盛極必衰,或發展到一定限度就會向相反方向轉化。 | 《周易·豐》:“日中則昃,月盈則食,天地盈虛,與時消息。” |
cháng tiān lǎo rì長天老日 | 指夏季晝長的日子。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29回:“賈母因向寶釵道:‘你也去,連你母親也去;長天老日的,在家里也是睡覺。’” |
rì jiǔ suì shēn日久歲深 | 歲:年;深:長久。指時間長久。 | 宋 釋普濟《五燈會元 云門文偃禪師》:“總是汝把取翻覆思量,看日久歲深自然有個入路。” |
shì wǎng rì qiān事往日遷 | 謂事情和時光都已過去。 | 唐·李白《雪讒詩贈友人》:“感悟遂晚,事往日遷。” |
xuán ruò rì yuè懸若日月 | 宛如太陽和月亮一樣高高地掛在天空上。形容作品具有永恒的生命力。 | 宋·王讜《唐語林·文學》:“李氏絕筆之本,懸若日月焉,方之五臣,猶虎狗、鳳雞耳!” |
mí rì gèn shí彌日亙時 | 彌:滿;亙:連續。指一天到晚。 | 《南史·劉穆之傳》:“言談賞笑,彌日亙時,未嘗倦苦。” |
dà pú sān rì大酺三日 | 酺:聚飲。大聚飲三天。 | 晉·陳壽《三國志·魏志·文帝紀》:“饒安縣言白雉見。”裴松之注引《魏書》:“賜饒安縣田租,勃海郡百戶牛酒,大酺三日。” |
yǐn tiān bì rì隱天蔽日 | 把天遮住,把太陽也擋住了。形容覆蓋的面積廣大。 | 北魏 酈道元《水經注 江水》:“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停午夜分,不見曦月。” |
jì rì yǐ qī計日以期 | 見“計日以俟”。 | 明·徐禎稷《恥言》:“望焉而羨,至焉則厭,計日以期,涉艱不倦,嗜榮者之情與!” |
shēng chǐ rì fán生齒日繁 | 生齒:指人口;繁:多。人口一天天多起來。 | 宋·程頤《論十事札子》:“今則蕩然無法。富者跨州縣而莫之止,貧者流離餓殍而莫之恤,幸民雖多而衣食不足者,蓋無紀極,生齒日益繁而不為之制。” |
rì xià wú shuāng日下無雙 | 京城無人可比。比喻才能出眾。 | 漢 劉珍《東觀漢記 黃香傳》:“讀所未嘗見書,謂諸王曰:‘此日下無雙江夏黃童也。’” |
zhōng guàn rì yuè忠貫日月 | 忠誠之心可以貫通日月。形容忠誠至極。 | 《新唐書 郭子儀傳贊》:“子儀自朔方提孤軍,轉戰逐北,誼不還顧……雖唐命方永,亦有忠貫日月,神明扶持者哉!” |
huò zhì wú rì禍至無日 | 無日:沒有多少日子。指災禍很快就會來到。 |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宣公十二年》:“楚自克庸以來,其君無日不討國人而訓之于民生之不易,禍至無日、戒懼之不可以怠。” |
huā wú bǎi rì hóng花無百日紅 | 花不能常開不敗。比喻青春易逝,好景不長。 | 元·楊文奎《兒女團圓》楔子:“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早時不算計,過后一場空。” |
rì yǐn wáng hé日飲亡何 | 每天飲酒,不過問其它的事情。語出《漢書·爰盎傳》:“南方卑濕,絲能日飲,亡何,說王毋反而已。如此幸得脫”。顏師古注:“無何,言更無馀事”。 | 語出《漢書·爰盎傳》:“南方卑濕,絲能日飲,亡何,說王毋反而已。如此幸得脫”。顏師古注:“無何,言更無馀事”。 |
sān rì dǎ yú,liǎng rì shài wǎng三日打魚,兩日曬網 | 比喻對學習、工作沒有恒心,經常中斷,不能長期堅持。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九回:“因此也假說來上學,不過是三日打魚,兩日曬網,白送些束修禮物與賈代儒。” |
dōng rì xià yún冬日夏云 | 冬天的太陽,夏天的云層。比喻人態度溫和可親,使人愿意接近。 | 宋·陳恬《程伯淳贊》:“本以正身,惟德溫溫,如冬之日,如夏之云。” |
jī rì lěi suì積日累歲 | 形容時間長久。 | 明 李東陽《求退錄》:“或飲食過度,或勞佚不時,積日累歲,其來已久,以至元氣弊虧,痰邪洨結。” |
hēi jià bái rì黑價白日 | 見“黑家白日”。 | 周立波《暴風驟雨》第一部六:“蕭隊長黑價白日地工作。” |
dài rì dài dòu戴日戴斗 | 猶言普天之下。 | 南朝·梁簡文帝《<大法頌>序》:“戴日戴斗,靡不來王。” |
míng bìng rì yuè明并日月 | 明:光明,明亮。光輝燦爛與日月同輝。 | 西漢·戴圣《禮記·經解》:“天子者,與天地參,故德配天地,兼利萬物,與日月并明,明照四海而不遺微小。” |
yī rì sān suì一日三歲 | 《詩·王風·采葛》:“彼采艾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后以“一日三歲”形容對人思念殷切。 | 《詩·王風·采葛》:“彼采艾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 |
cǎn wú tiān rì慘無天日 | 猶言暗無天日。 | 梁啟超《中國專制政治進化史論》第三章;“以希臘、羅馬之文明,而其下級社會之民,被虐待者慘無天日,其所沐文明之膏澤者,不過國中一小部分耳。” |
gān yún bì rì干云蔽日 | 干:沖;蔽:遮擋。沖上云霄,擋住太陽。形容樹木高大。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丁鴻傳》:“干云蔽日之木,起于蔥青。” |
cháng shéng jì rì長繩系日 | 系:拴,縛。用長繩子把太陽拴住。比喻想留住時光。 | 晉 傅玄《九曲歌》:“歲莫景邁群光絕,安得長繩系白日!” |
zhān yún jiù rì瞻云就日 | 原指賢明的君主恩澤施及尤民。后多比喻得近天子。 | 《史記·五帝本紀》:“就之如日,望之如云。” |
shǔ quǎn fèi rì蜀犬吠日 | 蜀:四川省的簡稱;吠:狗叫。原意是四川多雨,那里的狗不常見太陽,出太陽就要叫。比喻少見多怪。 | 唐 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屈子賦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聞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則犬吠。” |
zhǐ rì kě sì指日可俟 | 指日:可以指出的日期。為期不遠,不久就可以實現。 |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九山王》:“由是九山王之名大噪。加翁為護國大將軍。高臥山巢,公然自負,以為黃袍之加,指日可俟矣。” |
kuā fù zhú rì夸父逐日 | 夸父:古代神話人物。逐:追趕。夸父追趕太陽。指征服自然的堅強決心。也比喻不自量力。也比作“夸父追日”。 | 戰國 鄭 列御寇《列子 湯問》:“夸父不量力,欲追日影,逐之于隅谷之際。渴欲得飲,赴飲河渭。河渭不足,將走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 |
fēng qīng rì nuǎn風輕日暖 | 輕:輕柔。微風輕拂,陽光溫暖。 | 宋·歐陽修《贈沈遵》詩:“有如風輕日暖好鳥語,夜靜山響春泉鳴。” |
yǎng jūn qiān rì,yòng zài yī shí養軍千日,用在一時 | 平時供養、訓練軍隊,以便到關鍵時刻用兵打仗。指平時積畜力量,在必要時一下用出來。 | 清 孔尚任《桃花扇 誓師》:“嘗言‘養軍千日,用軍一時’。俺們不替朝廷出力,竟是一伙禽獸了。” |
zhòu rì sān jiē晝日三接 | 一日之間三次接見。形容深受寵愛禮遇。 | 《易·晉》:“康侯用錫馬蕃庶,晝日三接。”孔穎達疏:“晝日三接者,言非惟蒙賜蕃多,又被親寵頻數,一晝之間,三度接見也。” |
rì chū sān gān日出三竿 | 太陽升起來離地面已有三根竹竿那樣高。約為午前八、九點鐘。形容天已大亮,時間不早了。也形容人起床太晚。 | 《南齊書 天文志上》:“永明五年十一月丁亥,日出高三竿,朱色赤黃,日暈,虹抱珥直背。” |
zuò yī rì hé shàng zhuàng yī rì zhōng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鐘 | 比喻遇事敷衍,得過且過地混日子。 |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16回:“行者方丟了鐘杵,笑道:‘你那里曉得!我這是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鐘’的。” |
rì jì bù zú,suì jì yǒu yú日計不足,歲計有余 | 每天算下來沒有多少,一年算下來就很多了。比喻積少成多。也比喻凡事只要持之以恒,就能有很大收獲。 | 《淮南子·真訓》:“其道可以大美興,而難以算計舉也。是故日計之不足,而歲計之有余。” |
rú rì fāng zhōng如日方中 | 好象太陽正在天頂。比喻事物正發展到十分興盛的階段。 | |
lǔ gē huī rì魯戈揮日 | 同“魯陽揮戈”。 | 明·李東陽《登五星廟瑞芝亭》詩:“鬼斧鑿空通鳥道,魯戈揮日駐云梯。” |
bǎi huā shēng rì百花生日 | 舊指陰歷二月十二日,即花朝。 | 清·秦味蕓《月令粹編》卷五:“《陶朱公書》:‘二月十二日為百花生日。無雨,百花熟。’” |
rì sòng wǔ chē日誦五車 | 一天誦讀好多書。五車,形容書多。 | 宋·朱熹《答陳師德書》:“不然,則雖廣求博取,日誦五車,亦奚益于學哉?” |
rì yì yuè xīn日異月新 | 見“日新月異”。 | 明·顧起元《客座贅語·巾履》:“近年以來,殊詭制,日異月新。” |
yī rì wàn jǐ一日萬幾 | 亦作“一日萬機”。形容帝王每天處理政事極為繁忙。語本《書·皋陶謨》:“兢兢業業,一日二日萬幾。”孔傳:“幾,微也。言當戒懼萬事之微。” | 《尚書·皋陶漠》:“兢兢業業,一日二日萬幾。”孔傳:“幾,微也。言當戒懼萬事之微。” |
fú yún yì rì浮云翳日 | 浮云:漂浮在空中的云;翳:遮蔽。浮云遮住太陽。比喻奸佞之徒蒙蔽君主的光明,但時間不會太長。 | 漢·孔融詩:“讒邪害公正,浮云翳白日。” |
rì duàn yuè liàn日鍛月煉 | 謂長期下苦功磨練,以求達到精熟的地步。 | 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杜少陵三》:“天下事有意為之,輒不能盡妙,而文章尤然。文章之間,詩尤然。世乃有日鍛月煉之說,此所以用功者雖多,而名家者終少也。” |
yī yè bèi shé yǎo,shí rì pà má shéng一夜被蛇咬,十日怕麻繩 | 一次被蛇咬了,看見井邊斷了的繩子也害怕。比喻在某事上吃了苦頭,以后碰到類似的情況也會害怕。 |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73回:“真真‘一夜被蛇咬,十日怕麻繩’光景。” |
zhēng zhēng rì shàng蒸蒸日上 | 蒸蒸:一天天地向上發展。形容發展速度快。 |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你世兄又是槃槃大才,調度有方,還怕不蒸蒸日上嗎?” |
zhǐ rì gāo shēng指日高升 | 見“指日高升”。 | 明·程登吉《幼學瓊林·文臣》:“代天巡狩,贊稱巡按;指日高升,預賀官僚。” |
jī rì lěi jiǔ積日累久 | 指經過的時間長。 | 東漢 班固《漢書 董仲舒傳》:“且古所謂功者,以任官稱職為差,非謂積日累久也。” |
jìn rì qióng yè盡日窮夜 | 盡:完;窮:盡。從早到晚,通宵達旦。 | 《南史·袁巸傳》:“與鄧琬款狎過常,每清閑必盡日窮夜。” |
jīng chéng guàn rì精誠貫日 | 精:精神,精力;精誠:至誠;貫:用繩子穿起來,引申為貫通。形容極端忠誠。 | 元·白樸《沁園春·十二月十四日為平章呂公壽》:“把金湯固守,精誠貫日,衣冠不改,意氣橫秋。” |
rì shěng yuè kè日省月課 | 見“日省月試”。 | 《魏書·李彪傳》:“陛下幼蒙鞠誨,圣敬之躋,及儲宮誕育,復親撫誥,日省月課,實勞神慮。” |
rì yuè rú liú日月如流 | 時光像流水一樣迅速消逝。 |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34回:“今留齊七載,偷安惰志,日月如流,吾等十日不能一見,安能成其大事哉?” |
rì gàn bù shí日旰不食 | 同“日旰忘食”。 | 唐·皮日休《憂賦》:“故王之憂國者日旰不食,士之憂位者載贄出疆。” |
mǔ nán zhī rì母難之日 | 指自己的生日。 |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17回:“后日是我母難之日,二公可光顧光顧?” |
rì yuè rù huái日月入懷 | 舊稱生貴子的吉兆。形容心胸開闊。也比喻光彩奪目。 |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容止》:“時人目夏侯太初朗朗如日月之入懷。” |
huí tiān dǎo rì回天倒日 | 猶言旋轉乾坤。 | 晉·陸機《吊魏武帝文》:“夫以回天倒日之力,而不能振形骸之內。” |
zhuī fēng zhú rì追風逐日 | 同“追風逐電”。 | 唐·楊炯《后周明威將軍梁公神道碑》:“勵銜策而追風逐日,加剪拂則絕電奔星。” |
yí tiān xǐ rì移天徙日 | 比喻盜弄政權。同“移天易日”。 | 《北史 廣陽王深傳》:“往者元叉執政,移天徙日。” |
guó wú níng rì國無寧日 | 寧:安寧。國家沒有太平的時候。 |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十一回:“宋大國也,起傾國兵,盛氣而來……吾國無寧日矣。” |
dà tiān bái rì大天白日 | 白天。強調跟暮夜黑暗對照。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12回:“大天白日人來人往,你就在這里也不方便。” |
yì yī ér chū,bìng rì ér shí易衣而出,并日而食 | 易:換;并日:兩天并作一天。一件衣服誰外出就換上,兩天吃一天的飯。形容非常貧窮。 | 西漢·戴圣《禮記·儒行》:“篳門圭窬,蓬戶甕牖,易衣而出,并日而食。” |
rì yuè chóng guāng日月重光 | 重光:重放光芒。太陽月亮重放光芒。比喻經過一番動亂后出現新的清明局面。 | 《尚書·顧命》:“昔君文王、武王宣重光。”三國魏·繆襲《魏鼓吹曲》:“日月為重光。” |
jì rì zòu gōng計日奏功 | 可以數日子看到功效。謂成功極快。 |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89回:“此乃陛下洪福齊天,得此大帥,可計日奏功,以安社稷者也。” |
yī yè fū qī bǎi rì ēn一夜夫妻百日恩 | 一旦結為夫妻,就會產生深厚的感情。 | 許地山《春桃》:“咱們到底還是兩口子,常言道,一夜夫妻百日恩——” |
dù rì rú suì度日如歲 | 同“度日如年”。 | 宋·周邦彥《霜葉飛》詞:“迢遞望極關山,波穿千里,度日如歲難到。” |
zhǐ tiān shì rì指天誓日 | 指著蒼天;對著太陽發誓。表示態度堅定或忠誠。 | 唐 韓愈《柳子厚墓志銘》:“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負,其若可信。” |
bō yún jiàn rì撥云見日 | 撥開烏云見到太陽。比喻沖破黑暗見到光明。也比喻疑團消除,心里頓時明白。 | 元 無名氏《陳州糶米》第二折:“我投至的見了爺爺,就是撥云見日,昏鏡重磨。” |
míng rì huáng huā明日黃花 | 黃花:菊花。原指重陽節過后逐漸萎謝的菊花。后多比喻過時的事物或消息。 | 宋 蘇軾《九日次韻王鞏》詩:“相逢不用忙歸去,明日黃花蝶也愁。” |
rì zhōng zé yí,yuè mǎn zé kuī日中則移,月滿則虧 | 移:遷移。太陽到了正午就要西斜,月亮滿圓就要虧缺。比喻事物盛極必衰,或發展到一定限度就會向相反方向轉化。 | 西漢·劉向《戰國策·秦策》:“語曰:‘日中則移,月滿則虧。’物盛則衰,天之常數也。” |
shì bié sān rì,dāng guā mù xiāng dài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 | 指別人已有進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 《三國志·吳志·呂蒙傳》注引《江表傳》:“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
huī guāng rì xīn輝光日新 | 指一個人在道德、文學、藝術等方面日有長進。 | 《周易 大畜》:“剛健篤實,輝光日新。” |
yí rì bǔ yè移日卜夜 | 指晝夜相繼。 | 清 錢謙益《黃埔及六十壽序》:“清歌妙舞,移日卜夜。” |
yī rì sān fù一日三復 | 謂在一天之內多次反復玩味。 | 《梁書·何遜傳》:“沈約亦愛其文,嘗謂遜曰:‘吾每讀卿詩,一日三復,猶不能已。’” |
bǐng ruò rì xīng炳若日星 | 光明如同日月星辰。同“炳如日星 | 宋 周煇《清波雜志》卷上:“仁皇一朝人才之盛,如文正公、文忠公、師魯,皆第一流人,名書國史,炳若日星,初不假于稱贊。” |
bái rì zuò mèng白日作夢 | 比喻幻想不可能實現。同“白日做夢”。 | 劉紹棠《狼煙》二十二:“金鑲玉走進艙去,嘻笑道:‘老昏君白日作夢,自以為是九五之尊,不肯有失萬歲爺的身份,迎接一位七品縣令。’” |
chóng dǔ tiān rì重睹天日 | 比喻脫離黑暗,重見光明。 | 清 蒲松齡《聊齋志異 龍飛相公》:“但深在九地,安望重睹天日乎!” |
wǎng fèi rì yuè枉費日月 | 枉:白白地。費:浪費。日、月:時間、光陰。白白地浪費時光。 | 宋·朱熹《管下縣相視約束》:“不惟重擾災傷人戶,亦恐枉費日月,不能了辦。” |
zhēng zhēng rì jìn蒸蒸日進 | 蒸蒸:興旺發達。形容事業等興旺發達,一天天向上發展。 | 郭沫若《天才與教育》:“大凡一國的政治瀕于破產的時候,那一國的文化卻轉有蒸蒸日進的可能。” |
rì xiū yè duǎn日修夜短 | 修:長。指夏至前后的幾個月晝長夜短。 | 西漢·劉安《淮南子·天文訓》:“陽氣勝則日修而夜短,陰氣勝則日短而夜修。” |
bái hóng guàn rì白虹貫日 | 虹:這里指的是“暈”(yùn);即日光通過云層中的冰晶時;經折射而形成的光圈;貫:穿。古人迷信;認為這種異常的天象;是天變將發的征兆;將有不平常的事件發生。 | 西漢 劉向《戰國策 魏策四》:“夫專諸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聶政之刺韓傀也,白虹貫日。” |
rì fù yī rì日復一日 | 復:再,又。過了一天又一天。比喻日子久,時間長。也形容光陰白白地過去。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光武帝紀下》:“天下重器,常恐不任,日復一日,安敢遠期十歲乎?” |
hóng rì sān gān紅日三竿 | 指日高三竿;天已大亮;時候不早了;也作“日上三竿”。 | 《南齊書 天文志上》:“日出高三竿,朱色赤黃,日暈。” |
bīng dòng sān chǐ,fēi yī rì zhī hán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 比喻一種情況的形成,是經過長時間的積累、醞釀的。 | 明 蘭陵笑笑生《金瓶梅》第92回:“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
rì zhōng bì yí,yuè mǎn bì kuī日中必移,月滿必虧 | 移:遷移。太陽到了正午就要西斜,月亮滿圓就要虧缺。比喻事物盛極必衰,或發展到一定限度就會向相反方向轉化。 | 西漢·司馬遷《史記·日者列傳》:“日中必移,月滿必虧;先王之道,乍存乍亡。” |
chí rì kuàng jiǔ遲日曠久 | 猶言曠日持久。 | 《商君書·君臣》:“瞋目扼腕而語勇者得,垂衣裳而談說者得,遲日曠久積勞私門者得。” |
rì zī yuè yì日滋月益 | 見“日益月滋”。 | 宋·司馬光《重微》:“朝夕狎玩,未睹其害,日滋月益,遂至深固,比知而革之,則用力百倍矣。” |
rì zhōng zé yí日中則移 | 同“日中則昃”。 | 西漢·劉向《戰國策·秦策》:“語曰:‘日中則移,月滿則虧。’物盛則衰,天之常數也。” |
zǎo zhī jīn rì,huǐ bù dāng chū早知今日,悔不當初 | 既然現在后悔,當初為什么要那樣做? | 宋 釋普濟《五燈會元 天衣懷禪師法嗣 惠林宗本禪師》:“曰:‘中下之流,如何領會?’師曰:‘伏尸萬里。’曰:‘早知今日事,悔不慎當初。’” |
rì bù wǒ yǔ日不我與 | 時日不等待我。極言應抓緊時間。 | 三國·魏·曹植《與吳季重書》:“然日不我與,曜靈急節,面有過景之速,別有參商之闊。” |
rì yǐ wéi cháng日以為常 | 經常做某件事,成了慣例常規。 | 金·王若虛《<論語>辨惑》:“不然則予之耽寢,日以為常,記者語簡而不盡其詳,亦不可知。” |
zhǐ rì ér dài指日而待 | 見“指日可待”。 |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七十一回:“將來執掌昭陽,可指日而待,為何夫人雙眉反蹙起來?” |
nèn cǎo pà shuāng shuāng pà rì嫩草怕霜霜怕日 | 比喻你欺侮別人,還會被比你更惡的人欺侮。 | 清·吳璿《飛龍全傳》第29回:“如兩句俗語說的:‘嫩草怕霜霜怕日,惡人還被惡人磨。’” |
rì chéng yuè kè日程月課 | 每日每月按一定的程序課試。形容因循守舊,無所創新。 | 清·莫友芝《〈巢經堂詩鈔〉序》:“[子尹]不肯以詩人自居。當其興到,頃刻千言;無所感觸,或經時不作一字,又脫稿不自收拾,子弟鈔存十之三四而已。而其盤盤之氣,熊熊之光,瀏漓頓挫,不主故常,以視近世日程月課,楦釀篇牘,自張風雅者,其貴賤何如也?” |
zhòu rì zhòu yè晝日晝夜 | 猶言日日夜夜;沒日沒夜。 |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二回:“都要我寫字、做詩,還有那分了題、限了韻來要求教的。晝日晝夜打發不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