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關系,只列出前 100 個斷的成語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èr rén tóng xīn,qí lì duàn jīn二人同心,其利斷金 | 比喻只要兩個人一條心,就能發揮很大的力量。 | 《周易 系辭上》:“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 |
duàn rán cuò shī斷然措施 | 斷然:果斷堅決。堅決果斷的解決方法。 | 羅廣斌《紅巖》第17章:“必要時,將采取斷然措施,嚴厲處置害群之馬!” |
lín jī néng duàn臨機能斷 | 當機立斷。抓住時機,立刻決斷。 | 《北史·樊子蓋傳論》:“子蓋雅有干局,質性方嚴,見義而勇,臨機能斷,保全邦邑,勤亦懋哉!” |
duàn rán bù kě斷然不可 | 斷然:堅決果斷的樣子;可:可以,能夠。指堅決或絕對不能。 |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21卷:“景清道:‘賢侄,此事斷然不可。’” |
ǒu duàn sī lián藕斷絲聯 | 藕已斷開,但絲還長長地聯系。比喻表面上斷了關系,實際上仍有聯系。 | 宋 黃機《滿庭芳 時欲之宮永興》詞:“人道郴陽無雁,奈情鐘,藕斷絲聯。” |
ǒu duàn sī bù duàn藕斷絲不斷 | 比喻表面上關系已斷,實際上仍有牽連。 | |
rén róu guǎ duàn仁柔寡斷 | 謂柔弱而缺乏主見。 | 章炳麟《駁康有為論革命書》:“其孱弱少用如此,是則仁柔寡斷之主,漢獻、唐昭之儔耳!” |
duàn xiù zhī pǐ斷袖之癖 | 指男子搞同性戀的丑惡行徑。 | 《漢書·董賢傳》:“常與上臥起。嘗晝寢,偏藉上袖,上欲起,賢未覺,不欲動賢,乃斷袖而起。” |
ǒu duàn sī cháng藕斷絲長 | 藕已斷開,但絲還長長地連接著。比喻表面上斷了關系,實際上仍有牽連。 | 清 魏秀仁《花月痕》第五回:“拭淚珠而洗面,藕斷絲長。” |
kuài dāo duàn luàn má快刀斷亂麻 | 快:鋒利。比喻采取堅決有效的措施,果斷解決復雜的問題。 | 梁啟超《樂利主義泰斗邊泌之學說》:“茍其所發論所措施,與此正鵠相繆戾者,則昌言排擊之,無所顧戀,無所徇避,快刀斷亂麻,一拳碎黃鶴。” |
piāo péng duàn gěng漂蓬斷梗 | 比喻生活不安定,到處漂泊。 | |
tóu biān duàn liú投鞭斷流 | 《晉書·苻堅載記》:苻堅攻打東晉時驕傲地說,我的士兵把馬鞭投到江里,都能把江水截斷。比喻人馬眾多,兵力強大。 | 《晉書 苻堅載記》:“以吾之眾旅,投鞭于江,足斷其流,何險之足恃?” |
wǔ duàn xiāng qū武斷鄉曲 | 指憑借勢力在民間橫行霸道。 | 《史記 平準書》:“當此之時,網疏而民富,役財驕溢,或至兼并豪黨之徒,以武斷于鄉曲。” |
duàn mò cán chǔ斷墨殘楮 | 指殘缺不全的典籍。 | 明 王世貞《俞紫芝<急就章>》:“子中獨能尋考遺則于斷墨殘楮,遂與仲溫并驅。” |
mèng duàn hún xiāo夢斷魂消 | 在夢中也思念,思想上不得平靜。 | 明·高濂《玉簪記·擢第》:“滿目新紅驚樹杪,鶯啼處夢斷魂消。” |
duàn shì rú shén斷事如神 | 斷:判斷。形容判斷事情非常準確。 | 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五回:“因此人人皆知包公斷事如神,各處傳揚。” |
xiàn duàn fēng zhēng線斷風箏 | 比喻如斷線的風箏一樣,消失得無影無蹤。 | 元·關漢卿《金線池》第三折:“摑著手分開云雨,騰的似線斷風箏。” |
duàn huáng jué gǎng斷潢絕港 | 潢:低洼的水坑;港:與江河相通的小河。比喻錯誤的無法達到的目的地的道路。 | 元·貢師泰《玩齋集·送宗人貢仲歸丹陽序》:“雖日諰諰以求其合,必如斷潢絕港,其何由達其流而究其源哉!” |
cán sī duàn hún殘絲斷魂 | 殘:剩余;斷:斷絕;魂:魂魄。比喻即將死亡的生命。 | 清·洪昇《長生殿·獻發》:“奴身止鬖鬖發數根,這便是我的殘絲斷魂。” |
duàn bì cán zhāng斷壁殘璋 | 壁:圓形扁平中間有孔的玉器;璋:象半個圭的玉器。殘缺不全的璋壁。比喻雖然殘缺仍然是很珍貴的東西。 | 宋·孫覿《李茂嘉寄茶》:“蠻珍分到謫仙家,斷壁殘璋裹絳紗。” |
duàn wǎ cán yuán斷瓦殘垣 | 形容建筑物倒塌殘破的景象。 | |
duàn jiāo cì hǔ斷蛟刺虎 | 相傳晉周處曾射蛟殺虎,為民除害。事見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自新》。后以“斷蛟刺虎”謂武藝高強,行為俠義。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自新》載:相傳晉周處曾射蛟殺虎,為民除害。 |
cán guī duàn bì殘圭斷璧 | 殘缺不全的圭璧。指雖然殘缺卻是很珍貴的東西。 | 宋 樓鑰《跋傅夢良所藏山谷書漁父詩》:“書既刊諸石,此雖僅得三分之一,殘圭斷璧要自可寶。” |
cán piān duàn jiǎn殘篇斷簡 | 殘缺不全的書籍。北周·庚信《謝滕王集序啟》:“某本乏財用,無多作述……至如殘編落簡,并入塵埃;赤軸青箱,多從灰燼。 | 北周·庚信《謝滕王集序啟》:“某本乏財用,無多作述……至如殘編落簡,并入塵埃;赤軸青箱,多從灰燼。” |
xù fú duàn hè續鳧斷鶴 | 比喻違失事物本性,欲益反損。 | 《莊子 駢拇》:“長者不為有余,短者不為不足。是故鳧脛雖短,續之則憂;鶴脛雖長,斷之則悲。” |
xiā zǐ duàn biǎn瞎子斷匾 | 瞎子批判匾額上的字。指各說各的,無法得出正確的結論。 | 郭紹虞《中國文學批評史》第二章第十節:“于是《詩》有齊、魯、韓、毛四家,而四家之說,也就像瞎子斷匾一樣,各是其所是。” |
duàn fú xù hè斷鳧續鶴 | 鳧:野鴨;續:接續;鶴:仙鶴。截斷野鴨的短腿接到仙鶴的長腿。比喻做事違反自然規律。 | 梁啟超《政聞時言·外債平議》:“今我國于此種機關,百不一具,而惟斷鳧續鶴,欲襲取其企業之形式以移植于我國,是以格格而不入也。” |
duàn jīn líng fěn斷金零粉 | 斷折的花鈿和零散的鉛粉。借指因遭橫逆而結局不圓滿的風流韻事。 | 清·龔自珍《百字令》詞:“龍華劫換,問何人料理,斷金零粉。” |
yī bǐ gōu duàn一筆勾斷 | 同“一筆勾消”。 | 宋·陳亮《與吳益恭書》:“此事今已一筆勾斷云云。” |
duàn yàn gū hóng斷雁孤鴻 | 鴻:鴻雁。離了群的孤獨大雁。比喻孤身獨處,多指未成婚的男子。 | 明·張鳳翼《紅拂記·楊公完偶》:“徐生,你一向斷雁孤鴻,可曾尋偶否?” |
fēn chāi duàn dài分釵斷帶 | 釵分開,帶斷了。比喻夫妻的離別。 | 晉 袁宏《后漢紀 靈帝紀上》:“婦人見去,當分釵斷帶。” |
ǒu duàn sī lián藕斷絲連 | 連:牽連。藕已斷開;絲還連接著。比喻表面上關系已斷絕;而實際上仍有牽連。 | 唐 孟郊《去婦》詩:“妾心藕中絲,雖斷猶牽連。” |
mèng duàn hún láo夢斷魂勞 | 睡夢中也在思想著,弄得神魂不寧。亦作“夢斷魂消”。 | 元·王元和《小桃紅·題情》:“又不敢對著人明明道,只落的夢斷魂勞。” |
yí piān duàn jiǎn遺篇斷簡 | 同“遺編斷簡”。 | 清·梅曾亮《陳碩士〈學士授經圖〉記》:“而茍其學之不足傳,與傳之不得其人,雖當時為諸儒所宗,而遺篇斷簡不可見于后世者,往往有之。” |
wú cháng kě duàn無腸可斷 | 比喻悲痛之極。 | 宋·石孝祥《愁倚闌》詞:“衰草低襯斜陽。斜陽外,水冷云黃。借使有腸也須斷,況無腸。” |
lèi gān cháng duàn淚干腸斷 | 形容傷心到極點。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62回:“氣的彩云哭個淚干腸斷。” |
qiǎo duàn yuān yāng巧斷鴛鴦 | 斷:判定。很巧妙成全別人成為夫妻。 | |
hóng duàn yú chén鴻斷魚沉 | 書信斷絕,音訊全無。 | |
duàn gěng liú píng斷梗流萍 | 梗:植物的枝莖;萍:浮萍。像枯折的枝莖,漂流的浮萍一樣。比喻生活飄泊不定。 | 宋·秦觀《別賈耘老》詩:“人生百齡同臂伸,斷梗流萍暫相親。” |
tóng hú lòu duàn銅壺漏斷 | 銅壺:古代計時的漏器。用銅壺盛水滴漏來計時刻。指一天時間已經過去,夜已深。 | 唐·溫庭筠《雞鳴埭歌》:“銅壺漏斷夢初覺,寶馬塵高人未知。” |
duàn chāng bǔ duǎn斷長補短 | 截斷長的來補短的。比喻取別人的長處,來補自己的短處。 | 《禮記 王制》:“凡四海之內,斷長補短,方三千里,為田八十萬億一萬億畝。” |
duàn gēn jué zhǒng斷根絕種 | 斷絕后代,即斷子絕孫。 | 宋·張君房《云笈七簽》第八十一卷:“真人甲乙,上帝已徵,身佩玉符丹文金章,列名元圖,三欲已忘,元始符命,斬滅尸形,斷根絕種,勿得飛揚。” |
qī duàn bā xù七斷八續 | ①形容散亂,不相照應。②斷接之處甚多。形容十分破爛。 | 《秦并六國平話》卷中:“應榮圣刀頭引舉三軍喊殺,秦兵敗走,東砍西伐,七斷八續。” |
yú chén hóng duàn魚沉鴻斷 | 同“魚沉雁杳”。 | 明·王玉峰《焚香記·餞別》:“又恐魚沉鴻斷,阻隔云山,銜悲飲淚有萬千。” |
bǎi zú zhī chóng,duàn ér bù jué百足之蟲,斷而不蹶 | 比喻勢力雄厚的集體或個人一時不易垮臺。同“百足之蟲,至死不僵”。 | 唐 馬總《意林》卷一:“百足之蟲,斷而不蹶。” |
duàn jiān chǐ chǔ斷縑尺楮 | 猶言斷縑寸紙。 | 明·葉盛《水東日記·王元章畫梅》:“今人間往往有其所畫梅花,斷縑尺楮,人爭寶之,多元章自書所題其上。” |
yǐ yì duàn ēn以義斷恩 | 用大義割斷私恩。謂秉公行事,不徇私情。 | 《晉書·劉毅傳》:“凡所以立品設狀者,求人才以理物也,非虛飾名譽,相為好丑。雖孝悌之行,不施朝廷,故門外之事,以義斷恩。” |
lián mián bù duàn連綿不斷 | 連綿:連續不斷的樣子。形容連續不止;從不中斷。 | 明 朱國禎《涌幢小品》:“往余再喪妻,四喪子,復喪妹,最后喪母,連綿不絕,哭泣悲傷,五衷菀結。” |
duàn zhù zé lín斷杼擇鄰 | 孟母為了教育孟子不要中途荒廢學業,用被割斷的紗不成布來做比喻;孟母三遷居處,選擇良好的環境,來影響孟子的成長。 | 漢 劉向《列女傳 母儀傳》:“孟子之少也,既學而歸,孟母方績,問曰:\'學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孟母以刀斷其織。孟子懼而問其故,孟母曰:\'子之學,若吾斷斯織也。\'” |
féng jī lì duàn逢機立斷 | 猶言當機立斷。 | 唐·元載《故相國杜鴻漸神道碑》:“觀公之辨政,消煩解結,逢機立斷。” |
dāng duàn bù duàn當斷不斷 | 指應該決斷的時候不能決斷。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春申君列傳論》:“語曰:‘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
duàn jiǎn cán biān斷簡殘編 | 斷、殘:不完整的;簡:古代用以寫字的竹、木片;編:細長皮條;指用它串簡而成的書。殘缺不全的書或文章;尤指古代的書籍。 | 宋 陸游《對酒》詩:“斷簡殘編不策勛,東皋猶得肆微勤。” |
zhuī pāi wàn duàn椎拍輐斷 | 輐:圓。用椎使不相合的物體拍合,圓轉截斷物體而不見裂狀。指能適應事物,不露棱角。 | 戰國·宋·莊周《莊子·天下》:“椎拍輐斷,與物宛轉。” |
duàn duàn xù xù斷斷續續 | 不連續的,具有無條理的和不連貫的特性。 |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34回:“只見水面上或一朵,或兩瓣,斷斷續續,皆有桃花。” |
qì duàn shēng tūn氣斷聲吞 | 氣出不來,話說不出。形容極度憂傷失望。 |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促織》:“成顧蟋蟀籠虛,則氣斷聲吞,亦不復以兒為念。” |
duàn zhāng qǔ yì斷章取意 | 見“斷章取義”。 | 唐·張鷟《游仙窟》:“斷章取意,唯須得情,若不愜當,罪有科罰。” |
duàn fú cán zhǐ斷幅殘紙 | 斷:殘;幅:指小箋。指殘留或不相聯屬的寫有詩文的小箋。 | 《宣和書譜·行書·吳通玄》:“至于文稿,斷幅殘紙人爭傳之。” |
shé shì duàn wàn蛇螫斷腕 | 螫:蜂、蝎等刺人。比喻小害能壞大事。 | 清·錢謙益《向言下》:“蛇螫斷腕,蛇穴壞堤,史臣之所以俯仰三嘆者也。” |
duàn wěi xióng jī斷尾雄雞 | 斷尾:斷去尾巴。雄雞因怕做祭祀的貢品而自殘其身。比喻人怕被殺而自盡或裝傻。 | 宋·蘇軾《僧爽白雞》:“斷尾雄雞本畏烹,年來聽法伴修行。” |
xiāng huǒ bù duàn香火不斷 | 香火:香燭,香和燈火。信神者或祭祀者點燃供奉的香燭不會斷絕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23回:“總之,無論怎樣,我一定還你個香火不斷的對方就是了。” |
ēn duàn yì jué思斷義絕 | 感情破裂。多指夫妻離異。 | 元·馬致遠《任風子》第三折:“咱兩個思斷義絕,花殘月缺,再誰戀錦帳羅幃。” |
duàn jiān líng bì斷縑零璧 | 比喻片段而珍貴的文字。 | 葉景葵《〈忘山廬日記〉序》:“辛亥以后,會面甚稀,今得于斷縑零璧中溫其緒論,斯誠光緒以來讀書明理之君子矣。” |
dāng jī lì duàn當機立斷 | 面臨緊急關頭;毫不猶豫地作出決斷。當:面臨;斷:決斷。 | 漢 陳琳《答東阿王箋》:“秉青萍干將之器,拂鐘無聲,應機立斷。” |
hún xiāo mù duàn魂銷目斷 | 謂情思凄苦。 | 唐·嚴休復《唐昌觀玉蕊花折有心人游悵然成二絕》詩:“終日齋心禱玉宸,魂銷目斷未逢真。” |
zhuàng shì duàn wàn壯士斷腕 | 見“壯士解腕”。 | 唐·竇皐《述書賦下》:“君子棄瑕以拔才,壯士斷腕以全質。” |
shí duàn shí xù時斷時續 | 不連續的,具有無條理的和不連貫的特性。 | 路遙《平凡的世界》第四卷第36章:“雖然這樣時斷時續地學,但他實際上早可以獨立開汽車了。” |
chū sǐ duàn wáng出死斷亡 | 謂效死捐生。 | 《荀子·富國》:“故仁人在上,百姓貴之如帝,親之如父母,為之出死斷亡而愉者,無它故焉;其所是焉誠美,其所得焉誠大,其所利焉誠多。” |
duàn guǎn cán shěn斷管殘沈 | 殘缺不全的字畫。管,筆;沈,墨汁。 | 明 焦竑《李氏〈焚書〉序》:“宋元豐間,禁長公之筆墨,家藏墨妙,抄割殆盡,見者若祟。不逾時而征求鼎沸,斷管殘沈,等于吉光片羽。” |
duàn jī huà zhōu斷齏畫粥 | 分開搗碎的菜和凝結的粥;按定量來吃。指食物精簡微薄。形容生活清苦。斷;畫:斷開;劃分。齏:搗碎的姜、蒜、辣椒等腌菜。 | 宋 魏泰《東軒筆錄》:“惟煮粟米二升,作粥一器,經宿遂凝,以刀畫為四塊,早晚取二塊,斷齏數十莖,酢汁半盂,入少鹽,暖而啖之。” |
yǔ duàn yún xiāo雨斷云銷 | 比喻男女恩情斷絕。 | 宋·石孝友《醉落魄》詞:“歸期莫負青箋約。雨斷云銷,總是初情薄。” |
duàn guài chú yāo斷怪除妖 | 謂鏟除妖魔鬼怪。 | 明·無名氏《大破蚩尤》第二折:“我我我,仗神鋒斷怪除妖,是是是,賃道法驅邪斬虎。” |
tuí yuán duàn piàn頹垣斷塹 | 猶頹垣廢井。形容荒涼破敗的景象。 | 宋歐陽修《真州東園記》:“園之廣百畝,而流水橫其前,清池浸其右,高臺起其北……此前日之頹垣斷塹而荒墟也。” |
yǎn chuān cháng duàn眼穿腸斷 | 眼穿:望眼欲穿。眼欲望穿,腸欲盼斷。形容盼望、相思之極。 | 宋·柳永《安公子》詞:“當初不合輕分散,及至厭厭獨自個,卻眼穿腸斷。” |
duàn hè jì fú斷鶴繼鳧 | 截短鶴的長腿,接長野鴨的短腿。比喻違反自然規律,辦不成的事。 | |
duàn guī suì bì斷圭碎璧 | 亦作“斷珪缺璧”。喻指片段而珍貴的文字。 | 宋·王應麟《困學紀聞·儀禮》:“雖寂寥片言,斷圭碎璧,猶可寶也。” |
fáng móu dù duàn房謀杜斷 | 房:唐朝宰相房玄齡;謀:計謀;杜:唐朝杜如晦;斷:決斷。兩人同心濟謀,傳為佳話。比喻能人合作,天作之合。 | 《舊唐書 房玄齡杜如晦傳論》:“世傳太宗嘗與文昭圖事,則曰:‘非如晦莫能籌之。’及如晦至焉,竟從玄齡之策也。蓋房知杜之能斷大事,杜知房之善建嘉謀。” |
duàn rán chǔ zhì斷然處置 | 斷然:果斷堅決;處置:處理。堅決果斷的解決方法。 | 羅廣斌《紅巖》第八章:“大敵當前,只能斷然處置。” |
tī duàn mén kǎn踢斷門檻 | 因跑得太勤、太快,把人家的門檻都踢斷。諷刺那些溜須拍馬的走狗們。 | |
wǔ duàn zhuān héng武斷專橫 | 武斷:只憑主觀想象作判斷。專橫:專制強橫。形容憑借權勢獨斷專行,蠻橫跋扈。 | |
duàn xiàn fēng zhēng斷線風箏 | 比喻一去不返的人或事物。 | 清 駱綺蘭《春閨》詩:“何處風箏吹斷線,飄來落在杏花枝。” |
xiān duàn hòu wén先斷后聞 | 謂先處理后奏聞。 | 《北史·宇文護傳》:“護第屯兵禁衛,盛于宮闕,事無巨細,皆先斷后聞。” |
gū wén duàn jù孤文斷句 | 指片斷、孤立的文句。 | 魯迅《〈古小說鉤沉〉序》:“《莊子》舉宋鈃之言,孤文斷句,更不能推見其旨。” |
yīng míng guǒ duàn英明果斷 | 思想出色明智,做事果敢。 | |
tāo tāo bù duàn滔滔不斷 | 比喻像流水一樣連續不斷。 |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二十五回:“[安老先生]將作了個破題兒,又早被姑娘接過話來,滔滔不斷的一套,把他四位湊起來二百多周兒、商量了將及一年的一個透鮮的招兒,說了個隔腸如見!” |
dú cái zhuān duàn獨裁專斷 | 斷:決斷,做決定。獨自做出決定,自己想怎么樣就怎么樣。 | 毛澤東《井岡山的斗爭》:“封建時代獨裁專斷的惡習慣深中于群眾乃至一般黨員的頭腦中,一時掃除不凈,遇事貪圖便利,不喜歡麻煩的民主制度。” |
huí cháng cùn duàn回腸寸斷 | 形容極端悲苦、憂傷。 | 明 湯顯祖《還魂記 詰病》:“我發短回腸寸斷,眼昏眵淚雙淹。” |
shǐ fēn shé duàn豕分蛇斷 | 比喻支離破碎。 | 后蜀·何光遠《鑒誠錄·知機對》:“一擊而魚潰鳥離;四合而豕分蛇斷。” |
gé pí duàn huò隔皮斷貨 | 謂隔著封皮,判斷貨物的好壞。比喻憑外部現象推測內部底細。 | 《歧路燈》第八回:“不是為他中了舉,便說深遠。只是那光景兒,我就估出來六七分。兄弟隔皮斷貨,是最有眼色的。” |
bǎi zú zhī chóng,zhì duàn bù jué百足之蟲,至斷不蹶 | 比喻勢力雄厚的集體或個人一時不易垮臺。同“百足之蟲,至死不僵”。 | 《文選 曹冏〈六代論〉》:“百足之蟲,至死不僵。”李善注引《魯連子》:“百足之蟲,至斷不蹶者,持之者眾也。” |
duàn xiù yú táo斷袖余桃 | 指男性之間的同性戀。亦作“斷袖之歡”,“斷袖分桃”,“斷袖之好”,“斷袖之契”,“斷袖之癖”,“斷袖之冤”。 | |
duàn jǐng tuí yuán斷井頹垣 | 斷裂的井欄;塌毀的院墻。形容田宅毀棄的破敗荒涼景象。 | 明 湯顯祖《牡丹亭 驚夢》:“原來姹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 |
gān cháng duàn jué肝腸斷絕 | 斷絕:折斷。肝臟與腸子好像被一寸一寸地斷裂一樣。形容萬分悲痛。 | 《古樂府·隴頭歌辭》:“隴頭流水,鳴聲嗚咽,遙望秦川,肝腸斷絕。” |
hún láo mèng duàn魂勞夢斷 | 形容日夜思念,精神困乏。 | 明·賈仲名《蕭淑蘭》第二折:“不料東人妹淑蘭留心于那生身上,終日魂勞夢斷。” |
duàn yǔ cán yún斷雨殘云 | 比喻男女恩愛中絕,歡情未能持續。 | 清·洪昇《長生殿·獻發》:“想春游春,從曉和昏,豈知有斷雨殘云。” |
duàn xiāng líng yù斷香零玉 | 比喻女子的尸骸。 | 清·洪昇《長生殿·尸解》:“這是我斷香零玉沉埋處,好結果一場廝耨,空落得薄命留。” |
yì duàn ēn jué意斷恩絕 | 情義和恩情斷絕 | 元·關漢卿《哭存孝》第三折:“做兒的會做兒,做夜的會做爺,子父每無一個差遲,生各札的意斷恩絕。” |
duàn zhāng jié jù斷章截句 | 不顧上下文義,截取文章的一段或一句,而彎曲原意。斷、截:割裂。 | 《宋史 選舉志二》:“斷章截句,破壞義理。” |
shì tiān duàn fā誓天斷發 | 斷發向天起誓。 | 《新五代史·伶官傳序》:“至于誓天斷發,泣下沾襟,何其哀也。” |
piāo píng duàn gěng飄萍斷梗 | 隨波逐流的浮萍和植物的斷莖。比喻飄泊無定的身世。 | 宋·周行己《再和文叔》:“契闊十年才道舊,問關千里又言旋。飄萍斷梗無根柢,愁喚羸童理破韉。” |
shí wén duàn zì識文斷字 | 知曉文字。 |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38回:“當著人家識文斷字的人兒呢?別掄葷,看人家笑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