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關(guān)系,只列出前 100 個中的成語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huà zhōng dài cì話中帶刺 | 指話中包含著譏笑和諷刺。 | 清 李綠園《歧路燈》第85回:“因此待親家母面上冷落,話中帶刺。” |
rén zhōng qí jì人中騏驥 | 騏驥:良馬。比喻才能出眾的人。 | 《南史·徐勉傳》:“此所謂人中騏驥,必能致千里。” |
jǐng zhōng shì xīng井中視星 | 從井里看天上的星星。比喻眼光短淺,見識狹隘。 | 《尸子·廣釋》:“因井中視星,所見不過數(shù)星。” |
yú yóu fǔ zhōng魚游釜中 | 釜:古代鍋類的器物。魚在鍋里游動。比喻身臨險境、絕境。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張綱傳》:“相聚偷生,若魚游釜中,喘息須臾間耳。” |
nào zhōng qǔ jìng鬧中取靜 | 指在熱鬧的環(huán)境中保持清靜的心態(tài) |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三本第二折:“您會云雨鬧中取靜,我寄音書忙里偷閑。” |
zhōng jiāng jǔ fān中江舉帆 | 中:到中心;舉:升起,揚(yáng)起。到江中心升起船帆。 | 宋·司馬光《資治通鑒》:“十艦最著前,中江舉帆,余船以次俱進(jìn)。” |
fèn huǒ zhōng shāo忿火中燒 | 猶言怒火中燒。 |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張鴻漸》:“甲詞益狎逼。張忿火中燒,反刀直出,剁甲中顱。” |
shàng xū zhōng kuì尚虛中饋 | 中饋:古時指婦女在家中主持飲食等事,引伸指妻室;虛:空。指沒有妻子。 | 《周易 家人》:“無攸遂,在中饋。” |
rì zhōng bì yí,yuè mǎn bì kuī日中必移,月滿必虧 | 移:遷移。太陽到了正午就要西斜,月亮滿圓就要虧缺。比喻事物盛極必衰,或發(fā)展到一定限度就會向相反方向轉(zhuǎn)化。 | 西漢·司馬遷《史記·日者列傳》:“日中必移,月滿必虧;先王之道,乍存乍亡。” |
yī yǔ zhōng rén一語中人 | 中:中傷。以一句話中傷人。 | 宋·李昌令《令善錄·劉貢父》:“蓋好謔人者,但知取快一時,不知一語中人,其酷甚于毒刃。” |
àn zhōng qīng yà暗中傾軋 | 背地里互相排斥打擊。 | 蔡東藩《民國通俗演義》第111回:“表面上賣個虛名,粉飾大局,其實暗中傾軋,入主出奴。” |
àn jiàn zhòng rén暗箭中人 | 暗:暗中;箭:放箭;中:中傷。放冷箭傷害人。比喻暗中用陰險的手段攻擊或陷害別人。 | 宋 劉炎《邇言》卷六:“暗箭中人,其深次骨,人之怨之,亦必次骨,以其掩人所不備也。” |
kǒu zhōng zǎo shī口中蚤虱 | 比喻極易消滅的敵人,猶如口中之虱。故又作“口中虱”。 | 《韓非子·七術(shù)》:“(王)以臨東陽,則邯鄣口中虱也。” |
yǎn zhōng yǒu tiě眼中有鐵 | 比喻軍容整肅。 | 宋 司馬光《資治通鑒 陳世祖天嘉五年》:“春,正月,庚申朔,齊主登北城,軍容甚整。突厥咎周人曰:‘爾言齊亂,故來伐之。今齊人眼中亦有鐵,何可當(dāng)耶!’” |
máng zhōng yǒu shī忙中有失 | 匆忙當(dāng)中難免有失誤。 |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26回:“這是他忙中有失,也是命中造定,歸咎何人?” |
rì zhōng zé yí,yuè mǎn zé kuī日中則移,月滿則虧 | 移:遷移。太陽到了正午就要西斜,月亮滿圓就要虧缺。比喻事物盛極必衰,或發(fā)展到一定限度就會向相反方向轉(zhuǎn)化。 | 西漢·劉向《戰(zhàn)國策·秦策》:“語曰:‘日中則移,月滿則虧。’物盛則衰,天之常數(shù)也。” |
fǔ zhōng yú釜中魚 | 釜:鍋,古代炊具。釜中已生出魚來。比喻生活困難,斷炊已久。 | 唐·韓翃《寄雍丘竇明府》:“機(jī)盡獨親沙上鳥,家貧唯向釜中魚。” |
kōng zhōng lóu gé空中樓閣 | 建造在半空中的樓閣。個別時候比喻崇高的人格;曠達(dá)的胸襟。一般比喻虛構(gòu)的事物。現(xiàn)多用來比喻脫離實際的理論、計劃及空想。 | 唐 宋之問《游法華寺》詩:“空中結(jié)樓殿,意表出云霞。” |
liú zhōng bù fā留中不發(fā) | 皇帝把臣下的奏章留在宮禁中,不交議也不批答。 |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15回:“武后臨朝,心中郁悶,曾三上封章,勸其謹(jǐn)守婦道,迎主還朝,武后俱留中不發(fā)。” |
qiáng zhōng zì yǒu qiáng zhōng shǒu強(qiáng)中自有強(qiáng)中手 | 比喻技藝無止境,不能自滿自大。同“強(qiáng)中更有強(qiáng)中手”。 | 元·無名氏《隋何賺風(fēng)魔蒯徹》第三折:“你個蕭何休夸蒯徹舌,這的是強(qiáng)中自有強(qiáng)中手。” |
yè wěi tú zhōng曳尾涂中 | 原意是與其位列卿相,受爵祿、刑罰的管束,不如隱居而安于貧賤。后也比喻在污濁的環(huán)境里茍且偷生。 | 先秦 莊周《莊子 秋水》:“寧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 |
kǔ zhōng zuò lè苦中作樂 | 在困苦中勉強(qiáng)自尋歡樂。 | 宋 陳造《同陳宰黃簿游靈山八首》自注:“宰云:‘吾輩可謂忙里偷閑,苦中作樂。’” |
liú zhōng bù chū留中不出 | 皇帝把臣下的奏章留在宮禁中,不交議也不批答。 | 唐·元稹《唐穆宗文惠皇帝戒勵風(fēng)俗德音文》:“留中不出之請,益發(fā)其陰私;公論不容之詞,實生于朋黨。” |
sè zhōng è guǐ色中餓鬼 | 比喻極其貪色的人。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45回:“一個字便是僧,兩個字是和尚,三個字鬼樂官,四字色中餓鬼。” |
dāng zhóu chǔ zhōng當(dāng)軸處中 | 正處在車軸的中間。比喻官居要位。 | 漢 桓寬《鹽鐵論 雜論》:“車丞相即周呂之列,當(dāng)軸處中,括囊不言,容身而去,彼哉!彼哉!” |
yǐng zhōng bái xuě郢中白雪 | 典出戰(zhàn)國楚宋玉《答楚王問》:“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國中屬而和者數(shù)千人;其為《陽阿》、《薤露》,國中屬而和者數(shù)百人;其為《陽春白雪》,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shù)十人……是其曲彌高,其和彌寡。”后以“郢中白雪”指高雅的樂曲或詩文。 | 典出戰(zhàn)國·楚·宋玉《答楚王問》:“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國中屬而和者數(shù)千人;其為《陽阿》、《薤露》,國中屬而和者數(shù)百人;其為《陽春白雪》,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shù)十人……是其曲彌高,其和彌寡。” |
rú zhuì wǔ lǐ wù zhōng如墜五里霧中 | 墜:落下。比喻陷入一片混沌糊涂的境地,令人摸不著頭腦。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yù)》:“劉謂王曰:‘淵源真可!’王曰:‘卿故墜其云霧中’。” |
hú míng gōu zhōng狐鳴篝中 | 見“狐鳴魚書”。 | 清·鄒容《革命軍》第一章:“此自秦以來,所以狐鳴篝中,王在掌上,卯金伏誅,魏史當(dāng)涂。” |
zhōng kàn bù zhōng yòng中看不中用 | 比喻外表好看,其實不中用。 | 許地山《玉官》:“槍炮軍艦都如明器,中看不中用。” |
zhōng tú ér fèi中途而廢 | 走到半路就放棄了前進(jìn)。比喻事情還沒做完就停止了。 | 《北史·景穆十二壬傳》:“愿聞朝廷,特開運略,少復(fù)賜寬,假以日月,無使為山之功,中途而廢。” |
zhú lù zhōng yuán逐鹿中原 | 在中原爭奪天下。比喻爭奪政權(quán)。逐:追趕;鹿:比喻帝位、政權(quán)。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淮陰侯列傳》:“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
rì zhōng zé zè,yuè yíng zé shí日中則昃,月盈則食 | 昃:太陽偏西。太陽到了正午就要西斜,月亮盈滿就要虧缺。比喻事物盛極必衰,或發(fā)展到一定限度就會向相反方向轉(zhuǎn)化。 | 《周易·豐》:“日中則昃,月盈則食,天地盈虛,與時消息。” |
wài qiáng zhōng gān外強(qiáng)中干 | 指外表好像很強(qiáng)大;實際上很虛弱。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僖公十五年》:“外強(qiáng)中干,進(jìn)退不可,周旋不能。” |
zhōng zhèng wú sī中正無私 | 中正:正直。端莊正直,不存私心。 | 春秋·齊·管仲《管子·五輔》:“為人君者中正而無私,為人臣者忠信而不黨。” |
mǎ zhōng guān wǔ馬中關(guān)五 | 猶言魯魚亥豕。 | 唐·顏真卿《干祿字書》序:“備存往制,筆削所誤,抑有前聞,豈唯豕上加三,蓋亦馬中關(guān)五。” |
jū zhóu chǔ zhōng居軸處中 | 謂身居重要職位。 | 《獻(xiàn)帝春秋》:“公居軸處中,入則享于上席,出則為眾目所屬。” |
péng shēng má zhōng,bù fú zì zhí蓬生麻中,不扶自直 | 蓬昔日長在大麻田里,不用扶持,自然挺直。比喻生活在好的環(huán)境里,得到健康成長。 | 《荀子·勸學(xué)》:“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 |
nù huǒ zhōng shāo怒火中燒 | 中:心中。怒火在心中燃燒。形容極端憤怒。 | 宋 王邁《臞軒集》:“虛舟相觸何心在,怒火雖炎一響空。” |
zhōng hé shī zhōu,yī hú qiān jīn中河失舟,一壺千金 | 比喻東西雖然輕微,用得到的時候便十分珍貴。 | 《遏冠子·學(xué)問》:“中河失船,一壺千金,貴賤無常,時使物然。” |
lóng zhōng zhī niǎo籠中之鳥 | 被關(guān)在籠中的鳥。比喻失去自由的人。 | 《鹖冠子 世兵》:“一目之羅,不可以得雀;籠中之鳥空窺不出。” |
wú dòng yú zhōng無動于中 | 心里一點兒也沒有觸動。指對應(yīng)該關(guān)心、注意的事情毫不關(guān)心,置之不理。 | 先秦 孔子《論語 述而》:“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宋 朱熹集注:“其視不義之富貴,如浮云之無有,漠然無所動于其中也。” |
shuǐ zhōng lāo yuè水中撈月 | 到水中去撈月亮。比喻去做根本做不到的事;只能白費力氣。 | 元 楊景賢《劉行道》三:“恰便似沙里淘金,石中取火,水中撈月。” |
yǎn zhōng dīng,ròu zhōng cì眼中釘,肉中刺 | 眼睛里面的疔瘡,肌肉中的刺。比喻心目中最痛恨、最討厭的人。 | 清·李寶嘉《官場現(xiàn)形記》第22回:“我們娘兒倆今兒一齊死給他看!替他拔去眼中釘,肉中刺,好等他們來過現(xiàn)成日子!” |
tán yán wēi zhòng譚言微中 | 說話隱微曲折而切中事理。 | 明沈德符《野獲編 督撫 海忠介被糾》:“真所謂譚天微中,可以解紛矣。” |
náng zhōng qǔ wù囊中取物 | 囊:口袋。從口袋中取東西。比喻辦事毫不費力就可以辦到。 | 《三國志通俗演義·諸葛亮二擒孟獲》:“孔明大笑曰:‘吾擒此人,如囊中取物耳。’” |
wú xíng zhī zhōng無形之中 | 不知不覺的情況下。 | |
qiè zhòng shí bì切中時弊 | 切:切合;中:恰好對上;弊:弊病。剛好擊中現(xiàn)時的弊病;比喻批評時事能擊中要害。 | 宋 蘇舜欽《詣匭疏 景祐五年》:“旬余日來,聞頗有言事者,其間豈無切中時弊,而絕不聞朝廷從而行之。” |
bàn shí zhōng shū伴食中書 | 指執(zhí)政大臣庸懦而不堪任事。 | 《宋史 胡銓傳》:“孫近傅會檜議,遂得參知政事,天下望治有如饑渴,而近伴食中書,漫不敢可否事。” |
wǔ lǐ wù zhōng五里霧中 | 比喻模糊恍惚、不明真相的境界。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張楷傳》:“性好道術(shù),能作五里霧。” |
zhōng yōng zhī dào中庸之道 | 中:折中;庸:平常。儒家的一種主張。指不偏不倚的折衷的原則和態(tài)度。 | 先秦 孔子《論語 雍也》:“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 |
yǔn zhí jué zhōng允執(zhí)厥中 | 謂言行符合不偏不倚的中正之道。 | 《書·大禹謨》:“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zhí)厥中。” |
shēn zhōng kěn qìng深中肯綮 | 比喻分析深刻,能擊中要害,或能說到點子上。 | |
yáng wéi zhōng yòng洋為中用 | 有分析、有批判地吸收外國的有用的東西;為我國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shè)服務(wù)。 | 毛澤東《對中央音樂學(xué)院的意見的批示》:“古為今用,洋為中用。” |
dǐ zhù zhōng liú砥柱中流 | 砥柱:山名;在河南境內(nèi)三門峽、黃河中;形如柱石;立在急流當(dāng)中;故名;中流:河流中央。比喻能在艱難環(huán)境中起支柱作用。 | 春秋 齊 晏嬰《晏子春秋 內(nèi)篇諫下》:“吾嘗從君濟(jì)于河,黿銜左驂,以入砥柱之中流。” |
què píng zhòng xuǎn雀屏中選 | 雀屏:畫有孔雀的門屏。指得選為女婿。 | 《舊唐書·高祖竇皇后傳》:“乃于門屏畫二孔雀,諸公子有求婚者,輒與兩箭射之,潛約中目者許之。前后數(shù)十輩莫能中。高祖后至,兩發(fā)各中一目。毅大悅,遂歸于我帝。” |
rú rì fāng zhōng如日方中 | 好象太陽正在天頂。比喻事物正發(fā)展到十分興盛的階段。 | |
duō yán huò zhōng多言或中 | 或:有的。中:正好對上。指多方面討論之,有的可能中的。 | 《云笈七簽》卷七十:“凡我同志,庶幾于此者,要在細(xì)求真訣,務(wù)以師授,不可以諛聞淺說、多言或中之義,所希企及矣。” |
zhōng tōng wài zhí中通外直 | 蓮的莖中心有孔可通上下,其外正直,不彎不曲。比喻人的心胸寬廣,行為端正。 | 宋·周敦頤《愛蓮說》:“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
jiǎn bù zhòng lǐ儉不中禮 | 指節(jié)省太過而不合于禮 | 《詩經(jīng) 唐風(fēng) 蟋蟀序》:“《蟋蟀》,刺晉僖公也。儉不中禮,故作是詩以閔之。” |
xiàn luò jì zhōng陷落計中 | 指中敵人或?qū)Ψ降脑幱嫛?/td> | |
gāng zhōng róu wài剛中柔外 | 剛:剛硬,堅強(qiáng);中:里,內(nèi)心;柔:軟弱,柔和。表面柔順,內(nèi)里剛強(qiáng)。指人外柔而內(nèi)剛的性格。也指外表和好,內(nèi)藏殺機(jī)的策略。 | 《三十六計·笑里藏刀》:“信而安之,陰以圖之,備而后動,勿使有變,剛中柔外也。” |
xiǎo zhōng jiàn dà小中見大 | 指從小事中可以窺見到更大的問題或更深的道理。 | 清·沈復(fù)《浮生六記》第二卷:“又在大中見小,小中見大,虛中有實,實中有虛,或藏或露,或淺或深。” |
zhèn yīng zhōng cháo振纓中朝 | 振纓:彈冠,出仕。指入朝做官。 | 《晉書·周馥傳》:“馥振纓中朝,素有俊彥之稱。” |
zhōng xīn yáo yáo中心搖搖 | 中心:心中;搖搖:心神不安。形容心神恍惚,難以自持。 | 《詩經(jīng)·王風(fēng)·黍離》:“彼黍離離,彼稷之苗。行邁靡靡,中心搖搖。知我者謂為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
huò zhōng yǒu fú禍中有福 | 指不幸之中也包含著產(chǎn)生幸運的因素。 | 西漢·劉安《淮南子·說林訓(xùn)》:“失火而遇雨,失火則不幸,遇雨則幸也,故禍中有福也。” |
bēi zhōng zhī wù杯中之物 | 杯子中的東西,指酒。同“杯中物”。 | 明 馮夢龍《喻世明言》第五卷:“一生掙得一副好酒量,悶來時只是飲酒,盡醉方休,日常飯食,有一頓,沒一頓,都不計較,單少不得杯中之物。” |
zhèng zhòng qí huái正中其懷 | 正:恰好;中:投合。正好符合自己的心意。 |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87回:“孝公聞‘伯術(shù)’二字,正中其懷。” |
cháng zài wéi zhōng嘗在圍中 | 曾在被包圍之中。 | |
xū zhōng lè shàn虛中樂善 | 中:同“衷”,內(nèi)心;虛中:虛心;善:善言善事。指虛心采納善言,樂意做善事。 | 清·劉開《問說》:“古之人虛中樂善,不擇事而問焉,不擇人而問焉。” |
jiā dào zhōng luò家道中落 | 家業(yè)衰敗,境況沒有從前富裕。 |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14回:“雖然他家太爺做了任官,而今也家道中落,那里一時拿的許多銀子出來?” |
dù huǒ zhōng shāo妒火中燒 | 因忌妒而異常激動,心神錯亂或狂亂。 | 沈從文《元宵》:“到妒火中燒時他是完全不為自己設(shè)想也不為女人幸福設(shè)想,只想等待那機(jī)會一到,就將成為戀愛的人。” |
shuǐ zhōng zhuó yán水中著鹽 | 比喻不著痕跡。 | 清·薛雪《一瓢詩話》:“作詩用事,要加釋語;水中著鹽,飲水乃知。” |
yòng zhōng jiǎo jiǎo傭中佼佼 | 謂在平凡之人中才能較為特出。 | 《后漢書·劉盆子傳》:“帝曰:‘卿所謂鐵中錚錚,傭中佼佼者也。’”李賢注:“佼,好貌也……言佼佼者,凡傭之人稍為勝也。” |
yún zhōng xiān hè云中仙鶴 | 同“云中白鶴”。 | 清·龔自珍《定風(fēng)波》詞:“自古畸人多性癖,奇逸,云中仙鶴怎籠來?” |
sǐ zhōng qiú shēng死中求生 | 在極危險的境地中努力掙扎以求生路。 | 《后漢書·公孫述傳》:“述謂延岑曰:‘事當(dāng)奈何?’岑曰:‘男兒當(dāng)死中求生,可坐窮乎?’” |
guó zhōng zhī guó國中之國 | 指一個國家內(nèi)不受中央政權(quán)統(tǒng)轄的政權(quán)或地方。 | 陶菊隱《北洋軍閥統(tǒng)治時期史話》第六章:“上海市民也因租界形成‘國中之國’,中國人民不能在自己的領(lǐng)土上舉行愛國運動,無不恨恨不已。” |
yóu zhōng zhī yán由中之言 | 出自內(nèi)心的話。指說話誠懇。 | 清·惲敬《辨微論》:“曹操之令,皆由中之言也。” |
yōng zhōng jiǎo jiǎo庸中佼佼 | 庸:平凡的人;佼佼:特出。指平常人中的特別出眾者。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劉盆子傳》:“卿所謂鐵中錚錚,傭中佼佼者也。” |
qiē zhōng yào hài切中要害 | 指批評恰到事物的緊要處。 | 林語堂《看見碧姬芭杜的頭發(fā)談小品文》:“亦可于偶語中道得款曲,切中要害。” |
xiù zhōng huī quán袖中揮拳 | 揮:舞動。形容迫不及待地跟人爭斗。 | 清·王夫之《示子侄》:“其始無端,其終無謂。袖中揮拳,針尖競利。” |
liú zhōng bù xià留中不下 | 皇帝把臣下的奏章留在宮禁中,不交議也不批答。 | 西漢·司馬遷《史記·三王世家》:“四月癸未,奏未央宮,留中不下。” |
rén zhōng shī zǐ人中獅子 | 像獅子是獸中之王那樣。比喻才能出眾的人。 | 《釋氏要覽》:“天竺大乘沙門佛陀斯那天才特拔,諸國獨步,內(nèi)外綜博,無籍不練,世人咸曰人中獅子。” |
yǎn zhōng dīng,ròu zhōng cì眼中疔,肉中刺 | 疔:疔瘡。眼睛里面的疔瘡,肌肉中的刺。比喻心目中最痛恨、最討厭的人。 | 元·無名氏《陳州糶米》第一折:“我見了那窮漢,似眼中疔,肉中刺。” |
mò xìn zhí zhōng zhí,xū fáng rén bù rén莫信直中直,須防人不仁 | 直:公正,正直。不能簡單地相信別人很正直,而應(yīng)當(dāng)提防他存心不良。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45回:“石秀自肚里暗忖道:‘莫信直中直,須防人不仁。’我?guī)追娔瞧拍锍35闹活檶ξ艺f些風(fēng)話,我只以親嫂嫂一般相待。” |
fù zhōng jiǎ bīng腹中甲兵 | 甲兵:穿著盔甲的士兵。腹中裝有士兵。比喻人有雄才大謀略。 | 《五朝名臣言行錄·七之二參政范文正公仲淹》引《名臣傳》:“夏人聞之,相戒曰:‘無以延川為意,今小范老子腹中自有數(shù)萬兵甲,不比大范老子可欺也。” |
guǎn zhōng kuī tiān管中窺天 | 管:竹管;窺:從小孔或縫隙里看。通過竹管子的孔看天。比喻見聞狹隘或看事片面。 | 《莊子 秋水》:“是直用管窺天,用錐指地也,不亦小乎?” |
shuǐ huǒ zhī zhōng水火之中 | 水火:比喻災(zāi)難。災(zāi)難困苦之中。 | 《孟子·梁惠王下》:“今燕虐其民,王往而證之,民以為將拯己于水火之中也。” |
bǎi fā bǎi zhòng百發(fā)百中 | 百:形容多;發(fā):發(fā)射;也指射箭;中:正對上;恰恰合上。①指射箭技術(shù)高明;每次都能命中目標(biāo)。②比喻料事準(zhǔn)確;算計高明或做事有充分把握;絕不落空。 | 西漢 劉向《戰(zhàn)國策 西周策》:“夫射柳葉者,百發(fā)百中,而不以善息。” |
xué guàn zhōng xī學(xué)貫中西 | 形容中文、外語都十分好。 |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106回:“博了個熟識時務(wù),學(xué)貫中西的名氣。” |
měi zhōng bù zú美中不足 | 美:好;不足:不夠;缺欠。總的方面雖然很好;但局部不夠完善、理想的地方。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破鏡重圓,離而復(fù)合,固是好事;但王夫人所遭不幸,失身為妾,又不曾根究奸人,報仇雪恨,尚為美中不足。” |
hú zhōng tiān dì壺中天地 | 指道家的生活。 | 元 劉秉忠《永遇樂》詞:“壺中天地,目前今古,今日還明日。” |
sāng zhōng zhī yuē桑中之約 | 桑中:桑林之間。指男女幽會的的密約。 | 《詩·鄘風(fēng)·桑中》:“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宮,送我乎淇之上矣。” |
rì zhōng zé yí日中則移 | 同“日中則昃”。 | 西漢·劉向《戰(zhàn)國策·秦策》:“語曰:‘日中則移,月滿則虧。’物盛則衰,天之常數(shù)也。” |
qiáng zhōng gèng yǒu qiáng zhōng shǒu強(qiáng)中更有強(qiáng)中手 | 比喻技藝無止境,不能自滿自大。 | 元 王曄《桃花女》第二折:“我想有這桃花女,怎顯我的陰陽,只等問成了親事時,不怕不斷送在我手里。正是強(qiáng)中更有強(qiáng)中手,惡人終被惡人磨。” |
rén zhōng zhī lóng人中之龍 | 比喻人中豪杰。 | 《晉書·宋纖傳》:“吾而今而后知先生人中之龍也。” |
zhái zhōng tú dà宅中圖大 | 居于中心,謀劃四方。指得地勢之利。 | 《文選 張衡<東京賦>》:“彼偏居而規(guī)小,豈如宅中而圖大。”薛綜注:“東京居天地之中,所圖者四海這外。” |
zhōng xīn rú yē中心如噎 | 中心:心中;噎:食物塞住嗓子。心中好像哽咽。形容非常悲哀 | 《詩經(jīng)·王風(fēng)·黍離》:“彼黍離離,彼稷之實,行邁靡靡,中心如噎。” |
qià zhòng yào hài恰中要害 | 要害:易于致命的部位,引伸為重要部門或問題的關(guān)鍵。正打中致命的部位。 | |
yù huǐ dú zhōng玉毀櫝中 | 比喻因主管人員失職而造成重大損失。 | 先秦 孔子《論語 季氏》:“虎兕出于柙,玉毀櫝中,是誰之過與?” |
jìn tuì zhōng shéng進(jìn)退中繩 | 前進(jìn)后退均合規(guī)矩。 | 戰(zhàn)國·宋·莊周《莊子·達(dá)坐》:“車野稷以御見莊公,進(jìn)退中繩,左右旋中規(guī),莊公以為文弗過也,使之鉤百而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