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關系,只列出前 100 個飛的成語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gù pàn shén fēi顧盼神飛 | 左右顧視,目光炯炯,神采飛揚。 | 《紅樓夢》第三回:“第二個削肩細腰,長挑身材,鵝蛋臉兒,俊眼修眉,顧盼神飛,文彩精華,見之忘俗。” |
yì qì fēi yáng意氣飛揚 | 猶意氣風發。形容精神振奮,氣概豪邁。 | 清·韓邦慶《海上花列傳》第30回:“小柳兒唱得聲情激越,意氣飛揚。” |
lóng fēi hǔ tiào龍飛虎跳 | 喻筆勢遒勁奔放。 | 明·謝肇淛《五雜俎·人部》:“龍飛虎跳之喻,尚未足云,洵書中集大成手也。” |
gǔ téng ròu fēi骨騰肉飛 | 騰:跳躍。形容奔弛迅速。也形容神魂飄蕩。 | 漢 趙曄《吳越春秋 闔閭內傳》:“走追奔獸,手接飛鳥,骨騰肉飛,拊膝數百里。” |
jī fēi gǒu cuàn雞飛狗竄 | 比喻受到驚動而引起騷亂。 | 曲波《林海雪原》:“日寇投降后,這個大佐特務,被人們攆的雞飛狗竄,他的黨羽,紛紛落網。” |
xíng jí rú fēi行疾如飛 | 疾:急速。行進的速度非常快。 | 唐·無名氏《鄴侯外傳》:“于是龍輴行疾如飛,都人睹之,莫不感涕。” |
luán fēi fèng zhù鸞飛鳳翥 | 鸞鳳飛舉。喻仕途得意。 | 明·李東陽《祭李都憲母文》:“及夫棘寺之錫,烏臺之命,鸞飛鳳翥,蔚乎其相宣也。” |
yǔ xí fēi chí羽檄飛馳 | 羽檄:插上鳥羽的緊急文書。指軍情緊急,文書往來不斷。 | 清·黃遵憲《再述》詩:“羽檄飛馳四百州,先防狼角后髦頭。” |
fēi móu diào bàng飛謀釣謗 | 亦作“飛謀薦謗”。以流言蜚語陰相攻訐。 | 唐·韓愈《司徒兼侍中中書令贈太尉許國公神道碑銘》:“二寇患公居間,為己不利……則飛謀釣謗,以間染我。” |
pǐ liàn fēi kōng匹練飛空 | 匹練:一匹白絹。一匹白絹在空中飛舞。形容傾瀉的瀑布。 |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23卷:“遙觀似匹練飛空,遠聽如千軍馳噪。” |
liú xīng fēi diàn流星飛電 | 比喻迅疾。 | 明·屠隆《彩毫記·湘娥訪道》:“人世是流星飛電,榮華才轉眼,似車輪下坂,弩箭離弦。” |
fēi móu jiàn bàng飛謀薦謗 | 見“飛謀釣謗”。 | 清·曾國藩《畢君殉難碑記》:“忌君者日以次骨飛謀薦謗,迭相污染。” |
gāo fēi yuǎn xiáng高飛遠翔 | 飛得既高有遠。比喻前程遠大。 | 漢 劉向《說苑 尊賢》:“鴻鵠高飛遠翔,其所恃對者六翮也。” |
fēi shā zǒu shí飛砂走石 | 砂土飛揚,小石翻滾。形容風力迅猛。 | 唐 韓鄂《歲華紀麗 風》:“飛砂走石,風則從箕,月離于畢。” |
shuǐ jìng é fēi水凈鵝飛 | 見“水盡鵝飛”。 | 元·無名氏《云窗夢》第四折:“我則道地北天南,錦營花陣,偎紅倚翠,今日個水凈鵝飛。” |
fēi yīng bēn quǎn飛鷹奔犬 | 同“飛鷹走狗”。 | 唐·柳澤《上睿宗書》:“或打球擊鼓,比周伎藝;或飛鷹奔犬,盤游藪澤。” |
zǒu bì fēi yán走壁飛檐 | 在墻壁上走,在屋雄上飛。形容武藝高強。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17回:“我雖不會長槍大戟,不知走壁飛檐,也頗頗有些肝膽。” |
fēi zhū jiàn yù飛珠濺玉 | 形容水的飛濺猶如珠玉一般。 | |
fēi niǎo jīng shé飛鳥驚蛇 | 像飛鳥入林,受驚的蛇竄入草叢一樣。形容草書自然流暢。 | 《法書苑》:“唐時一僧釋亞樓善草書,曾自題一聯:‘飛鳥入林,驚蛇入草。’” |
méi fēi sè yuè眉飛色悅 | 形容人非常得意興奮的樣子。 | 臧克家《迎春辭》:“大伙兒聚在一塊把希望敘說,激情滿懷,眉飛色悅,打倒了‘四人幫’,心里多么快活!” |
jī fēi gǒu tiào雞飛狗跳 | 把雞嚇得飛起來,把狗嚇得到處亂跳。形容驚慌得亂成一團。 | 茅盾《鍛煉》:“然而陳克明卻在這里想象,一方面疑神疑鬼,又一方面畏懼怨恨所造成的雞飛狗跳、人人自危的情形。” |
bá hù fēi yáng跋扈飛揚 | 指驕橫放肆。 | 宋 王安石《辭拜相表》:“百姓以安平無事之時,而未免流離餓莩;四夷以衰弱僅存之勢,而猶能跋扈飛揚。” |
hóng fēi shuāng jiàng鴻飛霜降 | 鴻雁為候鳥,每年深秋歸飛,其時開始霜降,因用以指時序的變化和年歲的更換。 | |
téng dá fēi huáng騰達飛黃 | 同“飛黃騰達”。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19回:“就中若講人品心地,卻只有我這安學生,只可惜他清而不貴,不能騰達飛黃。” |
méi fēi mù wǔ眉飛目舞 | 形容人非常得意興奮的樣子。 | 許地山《黃昏后》:“這老人家在燈光之下說得眉飛目舞。” |
xuān fēi rú dòng蜎飛蠕動 | 蜎:通“翾”,飛翔。昆蟲等小動物飛行或蠕動。 | 《鬼谷子·揣》:“故觀蜎飛蠕動,無不有利害。” |
hǎi kuò cóng yú yuè,tiān kōng rèn niǎo fēi海闊從魚躍,天空任鳥飛 | 闊:寬廣。大海遼闊隨魚跳躍,天空空曠任鳥飛翔。形容無牽無掛,自由自在。比喻可充分施展抱負 | 宋·阮閱《詩話總龜》前集引《古今詩話》:“大海從魚躍,長空任鳥飛。” |
fēi yāng zǒu huò飛殃走禍 | 同“飛來橫禍”。 | |
léi lì fēng fēi雷厲風飛 | ①同“雷厲風行”。②嚴厲威猛。 | 唐·韓愈《潮州刺史謝上表》:“部下即位以來,躬親聽斷,旋轉乾坤,關機闔開,雷厲風飛。” |
héng huò fēi zāi橫禍飛災 | 同“橫殃飛禍”。 | 元·無名氏《碧桃花》第四折:“非是我假虛脾愛使乖,也只怕粉臉香腮,引動你密意幽懷,倒做了橫禍飛災。” |
xīng fēi diàn jí星飛電急 | 如流星飛落,如閃電急馳。形容十分急速或事情非常緊急。 | 元 施惠《拜月亭 奉命和番》:“合火速便馳驛,等回音,星飛電急。” |
fēi hóng míng míng飛鴻冥冥 | 鴻:鴻雁;冥冥:高遠。大雁飛向遠空。比喻隱者遠走高飛,全身避害。 | 宋·辛棄疾《哨遍》:“問誰知,幾者動之微,望飛鴻冥冥無際。” |
hú zǒu yóu fēi胡走游飛 | 漫無目的,四處游蕩。 | |
fēi shā zǒu shí飛沙走石 | 飛:使飛揚;走:使滾動。沙土飛揚;石子滾動。形容風力極大。 | 唐 谷神子《博異志 呂鄉筠》:“若人間吹之,飛沙走石,翔鳥墜地,走獸腦裂。” |
bèn què xiān fēi夯雀先飛 | 夯:同“笨”,愚鈍;雀:山雀,麻雀。比喻天資不好的人做事比別人先動手。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67回:“咱們家沒人,俗語說的,‘夯雀兒先飛’,省的臨時丟三落四的不齊全,令人笑話。” |
fēi yīng zǒu gǒu飛鷹走狗 | 放出鷹狗去追捕野獸。指打獵游蕩的生活。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袁術傳》:“少以俠氣聞,數與諸公子飛鷹走狗,后頗折節。” |
fēi yīng zǒu quǎn飛鷹走犬 | 見“飛鷹走狗”。 | 元·李直夫《虎頭牌》第一折:“我如今欲待去消愁悶,則除是飛鷹走犬,逐逝追奔。” |
fēi mǐ zhuǎn chú飛米轉芻 | 猶言飛芻挽粟。 | 《新唐書·西域傳上·高昌》:“今高昌誅滅,威動四夷,然自王師始征,河西供役,飛米轉芻,十室九匱,五年未可復。” |
lóng shé fēi wǔ龍蛇飛舞 | 見“龍蛇飛動”。 |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八十八回:“閨臣聽了,把神凝了一凝,只得打起精神,舉起筆來,刷、刷、刷如龍蛇飛舞一般,一連寫了幾句。” |
zǒu jiǎ fēi gōng走斝飛觥 | 斝、觥:古代酒器。形容宴飲氣氛熱烈。 | 元·無名氏《鎖魔鏡》第一折:“我這里便親手高擎碧玉鐘,走斝飛觥,咱兩個興正濃。” |
fèng wǔ lóng fēi鳳舞龍飛 | 形容書法筆勢有力,靈活舒展。 | 《兒女英雄傳》第十回:“只這書法也寫得這等鳳舞龍飛,真令人拜服。” |
fēi shāng zǒu zhēng飛觴走斝 | 猶言飛觥獻斝。 | 元·馬致遠《青衫淚》第四折:“一個待詠月嘲風,一個待飛觴走斝,談些古是今非,下學上達。” |
téng yàn fēi máng騰焰飛芒 | 謂光芒四射。 | 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記·楚游日記》:“昧爽放舟,曉色蒸霞,層嵐開藻,既而火輪涌起,騰焰飛芒。” |
fēi dùn lí sú飛遁離俗 | 飛遁:指隱退。指隱退而遠離塵俗。 | 三國 魏 曹植《七啟》:“隱居大荒之庭,飛遁離俗。” |
jī fēi gǒu jiào雞飛狗叫 | 把雞嚇得飛起來,把狗嚇得直叫喚。形容亂成一團。 | 吳運鐸《把一切獻給黨 反“掃蕩”》:“忽然,鄰莊雞飛狗叫,老鄉們拖著孩子向莊外奔跑。” |
yíng fēi yǐ jù蠅飛蟻聚 | 比喻人眾多雜沓,聚集一處。 | 《隋書 高祖紀上》:“申部殘賊,充斥一隅,蠅飛蟻聚,攻州略地。” |
bèn niǎo xiān fēi笨鳥先飛 | 笨拙的鳥先飛起來;比喻能力差的人做事時;害怕落到別人后面;比別人先著手做事。也作“夯鳥先飛”。 | 元 關漢卿《陳母教子》第一折:“二哥,你得了官也。我和你有個比喻:我似那靈禽在后,你這等坌(笨)鳥先飛。” |
fēi chú wǎn lì飛芻挽粒 | 同“飛芻挽粟”。 | 《南齊書·徐孝嗣沈文季傳論》:“金城布險,峻壘綿疆,飛芻挽粒,事難支繼。” |
fēi yán zǒu bì飛沿走壁 | 舊小說中形容有武藝的人身體輕捷,能夠跳上房檐,越過墻壁。 | |
mǎn tiān fēi滿天飛 | 形容到處都是。亦作“滿空飛”。 | 宋 張元《詠雪》:“戰退玉龍三百萬,敗鱗殘甲滿空飛。”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七十九回:“風威卷荷葉滿天飛,火勢燎蘆林連梗斷。” |
bǐ yì qí fēi比翼齊飛 | 比翼:翅膀挨著翅膀。齊飛:成雙的并飛。比喻夫妻情投意合,在事業上并肩前進。 | 晉 陸機《擬西北有高樓》:“不怨佇立久,但愿歌者歡;思駕歸鴻羽,比翼雙飛翰。” |
chā chì nán fēi插翅難飛 | 即使插上翅膀也難飛走。比喻無法逃脫。也作“插翅難逃”。 | 明 周楫《西湖二集 胡少保平倭戰功》:“王直細細叫人探視,見四面官兵圍得鐵桶一般,插翅難飛。” |
fēi yún chè diàn飛云掣電 | 掣:閃過。像流云飛和閃電一樣。形容非常迅速。 |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二十一回:“不說追兵隨后飛云掣電而來。” |
yān fēi xīng sàn煙飛星散 | 形容離散。 | 《初刻拍案驚奇》卷八:“有一等做舉人、秀才的,呼朋引類,把持官府,起滅詞訟,每有將良善人家拆得煙飛星散的,難道不是大盜?” |
wú yì ér fēi毋翼而飛 | 比喻傳播之迅速。 | 《戰國策·秦策三》:“聞‘三人成虎,十夫揉椎,眾口所移,毋翼而飛。’故曰,不如賜軍吏而禮之。” |
yàn cháo fēi mù燕巢飛幕 | 同“燕巢于幕”。 | 《文選·丘遲〈與陳伯之收〉》::“[北虜]方當系頸蠻邸,懸首藁街,而將軍魚游于沸鼎之中,燕巢于飛幕之上,不亦惑乎!”呂延濟注:“魚游沸鼎,燕巢飛幕,言危之甚。言魏朝夕將破,而將軍居之,亦同魚燕之危。” |
guǐ kū sù fēi鬼哭粟飛 | 傳說蒼頡造字,驚天動地,天雨粟,鬼夜哭。 |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練字》:“蒼頡造之,鬼哭粟飛;黃帝用之,官治民察。” |
hún fēi tiān wài魂飛天外 | 靈魂脫離軀體飛到天空之外。形容驚恐到極點。 | 元 李文蔚《張子房圮橋進履》:“聽說罷,魂飛天外,好教我心驚失色。” |
dǎn liè hún fēi膽裂魂飛 | 裂:破裂。魂:魂靈、神志。膽也破了,魂也飛了。形容極度害怕、恐慌。 | 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一回:“秦鳳一聞此言,膽裂魂飛,忙忙奏知李娘娘。” |
fēi dùn míng kāo飛遁鳴高 | 飛遁:指隱退。遠離塵俗,自鳴清高。 | 三國·魏·曹植《七啟》:“飛遁離俗。” |
yú yuè yuān fēi魚躍鳶飛 | 鳶:老鷹。魚在水里跳;鷹在天上飛。比喻各得其所;自由自在。 | 《詩經 大雅 旱麓》:“鳶飛戾天,魚躍于淵。” |
yóu sī fēi xù游絲飛絮 | 飄蕩的蛛絲,飛揚的柳絮。比喻輕浮的女子。 | 明·胡文煥《群音類選·<驚鴻記·七夕私盟>》:“恩情占斷人間麗,莫認做游絲飛絮,看萬歲千秋鸞鳳儀。” |
zǒu shí fēi shā走石飛沙 | 沙土飛揚,石塊滾動。形容風勢狂暴。 | 《三國志 吳志 陸凱傳》:“蒼梧、南海,歲有風瘴氣之害,風則折木,飛沙轉石,氣則霧郁,飛鳥不經。” |
shuāng sù shuāng fēi雙宿雙飛 | 宿在一起,飛在一起。比喻相愛的男女形影不離。 | 無名氏《雜詞》:“不如池上鴛鴦鳥,雙宿雙飛過一生。” |
hóng fēi cuì wǔ紅飛翠舞 | 紅、翠:指服裝的色彩,泛指各種各樣的顏色。形容婦女們穿著各種顏色的漂亮衣服,盡興嬉戲,熱鬧非凡的情景。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62回:“呼三喝四,喊七叫八,滿廳中紅飛翠舞,玉動珠搖,真是十分熱鬧。” |
hóng fēi míng míng,yì rén hé mù鴻飛冥冥,弋人何慕 | 冥冥:高遠;弋人:射獵的人。大雁飛向遠空,獵人沒法得到。比喻隱者遠走高飛,全身避害。或比喻隱者的高遠蹤跡。 | 元·陶宗儀《南村輟耕錄·論秦蜀》:“不然如兩生、四皓、伏生之流,鴻飛冥冥,弋人何慕,肯搖唇鼓吻,自投于陷穽哉!” |
yú yóu fèi dǐng,yàn cháo fēi mù魚游沸鼎,燕巢飛幕 | 沸:開水;鼎:古代鍋類器皿;巢:筑巢。魚在開水鍋里游,燕子把窩做在帷幕上。比喻處境危險,快要滅亡。 | 南朝·梁·丘遲《與陳伯之書》:“方當系頸蠻邸,懸首稿街,而將軍魚游于沸鼎之中,燕巢于飛幕之上,不亦惑乎!” |
fēi chú zhuǎn xiǎng飛芻轉餉 | 同“飛芻挽粟”。 | 明·王世貞《與高大夫游盤山歌》:“建牙吹角浩無際,飛芻轉餉遙相望。” |
fēi shā yáng lì飛沙揚礫 | 見“飛沙走礫”。 | 《宋書·五行志五》:“暴風迅起,從丑上來,須臾轉從子上來,飛沙揚礫。” |
yuǎn zǒu gāo fēi遠走高飛 | 向遠處走;向高處飛。多指擺脫困境;尋找光明的前途。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卓茂傳》:“汝獨不欲修之,寧能高飛遠走,不在人間邪?” |
fēi tǔ zhú ròu飛土逐宍 | 宍:同“肉”,指禽獸。拋擲土丸以驅逐禽獸。 | 漢·趙曄《吳越春秋·勾踐陰謀外傳》:“故歌曰:‘斷竹續竹,飛土逐宍’之謂也。” |
fēi xióng rù mèng飛熊入夢 | 原指周文王夢飛熊而得太公望。后比喻圣主得賢臣的征兆。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齊太公世家》:“西伯將出獵,卜之,曰‘所獲非龍非彲,非虎非羆;所獲霸王之輔’。” |
hún fēi pò yuè魂飛魄越 | 同“魂飛魄散”。 |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16回:“誰知不翻猶可,只這一翻,嚇得我:魂飛魄越心無主,膽裂肝摧痛欲號。” |
fēi gōng zǒu zǐ飛觥走斝 | 指宴飲的酒器。 | 元·楊梓《豫讓吞炭》第三折:“則為你誅夷了俺主公奪了天下,鋸的他死尸骸做飛觥走斝。” |
tù zǒu wū fēi兔走烏飛 | 烏:古代傳說日中有三足烏,故稱太陽為金烏;兔:古代傳說中月中有玉兔,故稱月亮為玉兔。形容光陰迅速流逝。 | 唐 韓琮《春愁》詩:“金烏長飛玉兔走,青鬢長青古無有。唐 韋莊《秋日早行》詩:“行人自是心如火,兔走烏飛不覺長。” |
hún fēi shén sàng魂飛神喪 | 同“魂飛魄散”。 | 唐·裴铏《傳奇·孫恪》:“恪乃驚懼,若魂飛神喪,良久撫二子一慟。” |
shén fēi sè wǔ神飛色舞 | 猶眉飛色舞。形容興高采烈。 | 曾樸《孽海花》第22回:“正想虔誦經文,卻不知怎的心上總是七上八下,一會兒神飛色舞,一會兒肉跳心驚,對著經文一句也念不下去。” |
fēi yàn yóu lóng飛燕游龍 | 像飛翔的燕子和游走的龍。形容美女體態的輕柔飄逸。 | 清·洪昇《長生殿·舞盤》:“宛若翾風回雪,恍如飛燕游龍。” |
duàn gěng fēi péng斷梗飛蓬 | 見“斷梗飄蓬”。 | 宋·陸游《拆號前一日作》詩:“飄零隨處是生涯,斷梗飛蓬但可嗟。” |
cháng mù fēi ěr長目飛耳 | 看得遠,聽得遠。比喻消息靈通,知道的事情多。 | 管仲《管子 九守》:“一曰長目,二曰飛耳,三曰樹明,明知千里之外,隱微之中。” |
téng shēng fēi shí騰聲飛實 | 傳揚名聲與功業。謂使名實俱得傳揚。 |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序志》:“歲月飄忽,性靈不居,騰聲飛實,制作而已。” |
qīng fú fēi lái青蚨飛來 | 青蚨:傳說中的蟲,比喻金錢。比喻花出去的錢又回來了。 | 谷子敬《城南柳》:“皆因我襄里缺青蚨。” |
zǒu jiǎ fēi shāng走斝飛觴 | 斝、觥:古代酒器。形容宴飲氣氛熱烈。 | 元·張可久《寨兒令·秋日宮詞》:“泛羽流商,走斝飛觴。” |
yī rén fēi shēng,xiān jí jī quǎn一人飛升,仙及雞犬 | 用以比喻一人得勢,與其有關者亦皆隨之發跡。多含諷刺意。同“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 語出漢 淮南王劉安舉家升天的傳說。清 蒲松齡《聊齋志異 促織》:“天將以酬長厚者,遂使撫臣、令尹、并受促織恩蔭。聞之:‘一人飛升,仙及雞犬。’信夫!” |
fēi yán zǒu bì飛檐走壁 | 舊小說中形容有武藝的人身體輕捷,能夠跳上房檐,越過墻壁。 |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26回:“這個人本來是一個飛檐走壁的賊。” |
fēi liú duǎn cháng飛流短長 | 飛、流:散布;短、長:指是非、善惡。指散播謠言,中傷他人。 | 唐 沉亞之《送韓北渚赴江西序》:“故有諛言順容積微之讒,以基所毀,四鄰之地,更效遞笑,飛流短長,天下聞矣。” |
fēi niǎo yī rén飛鳥依人 | 依:依戀。飛來的小鳥依偎在人的身邊。比喻依附權貴。亦比喻小孩、少女嬌小柔順,可親可受的情態。 | 宋·闕名《宋季三朝正要·二·理宗淳祐四年》:“今嵩之父死如路人,方經營內引,搖尾乞憐,作飛鳥依人之態。” |
fēi gōng xiàn zǐ飛觥獻斝 | 頻頻傳杯。 | 《紅樓夢》第一回:“二人歸坐,先是款酌慢飲,漸次談至興濃,不覺飛觥獻斝起來。” |
fēi hóng xuě zhǎo飛鴻雪爪 | 見“飛鴻印雪”。 | 清·陳維崧《風入松·納涼》詞:“浮世飛鴻雪爪,故山亂葉茅庵。” |
luǎn fù niǎo fēi卵覆鳥飛 | 鳥飛走了,卵也打破了。比喻兩頭空,一無所得。 |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阿霞》:“人之無良,舍其舊而新是謀,卒之卵覆而鳥亦飛,天之所報亦慘矣!” |
hóng fēi míng míng鴻飛冥冥 | 冥冥:遙空。大雁飛向遠空。比喻遠走避禍。 | 漢 揚雄《法言 問明》:“治則見,亂則隱。鴻飛冥冥,弋人何篡焉?” |
zhì niǎo jiāng jī,bēi fēi liǎn yì鷙鳥將擊,卑飛斂翼 | 比喻欲擒故縱,伺機而后發。 | 《六韜 發啟》:“鷙鳥將擊,卑飛斂翼;猛獸將搏,弭耳俯伏。” |
chéng mén fēi xuě程門飛雪 | 程:宋代理學家程頤。比喻尊師重教。 | 魯迅《書信集·致許廣平》:“程門飛雪,貽誤多時。” |
niǎo gé huī fēi鳥革翚飛 | 革:鳥張翅;翚:羽毛五彩的野雞。如同鳥兒張開雙翼,野雞展翅飛翔一般。舊時形容宮室華麗。 | 《詩·小雅·斯干》:“如鳥斯革,如翚斯飛。” |
huī fēi yān miè灰飛煙滅 | 灰也飛散了;煙也消失了。比喻人的死亡;事物的消亡。 | 宋 蘇軾《念奴嬌 赤壁懷古》詞:“羽扇綸巾,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 |
yún fēi yān miè云飛煙滅 | 比喻消逝。 | 宋·辛棄疾《賀新郎·聽琵琶》詞:“千古事、云飛煙滅。賀老定場無消息,想沉香亭北繁華歇。” |
fēi lóng zài tiān飛龍在天 | 比喻帝王在位。語本《易·干》:“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孔穎達疏:“謂有圣德之人得居王位。” | 《周易·乾》:“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孔穎達疏:“謂有圣德之人得居王位。” |
fēi hóng yìn xuě飛鴻印雪 | 比喻事情經過所留下的痕跡。 | 宋 蘇軾《和子由澠池懷舊》:“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
zǒu shí fēi shā走石飛砂 | 沙土飛揚,石塊滾動。形容風勢狂暴。 |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87回:“走石飛砂勢更兇,推云擁霧亂行蹤。暗藏妖孽來窺戶,又送孤帆過楚峰。” |
fēi péng chéng fēng飛蓬乘風 | 蓬:蓬草。指蓬草乘風飛轉,飄蕩不定。比喻人無堅定意志,隨情勢而改變。亦作“飛蓬隨風”。 | 戰國·衛·商鞅《商君書·禁使》:“今夫飛蓬,遇飄風而行千里,乘風之勢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