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關(guān)系,只列出前 100 個(gè)上的成語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zhǐ shàng tán bīng紙上談兵 | 在紙上談?wù)撚帽ū捍蛘蹋挥帽1扔鞑唤鉀Q實(shí)際問題的空談。 | 老舍《四世同堂》:“書生只喜歡紙上談兵,只說而不去實(shí)行。” |
lì zhēng shàng yóu力爭上游 | 上游:江河的源頭。努力爭取處于上流源頭。比喻努力爭取先進(jìn)。 | 清 趙翼《閑居讀書作》詩:“所以才智人,不肯自棄暴,力欲爭上游,性靈乃其要。” |
chéng shàng qǐ xià承上啟下 | 承:承接;啟:引出;開始。承接上面的;并引出下面的。多指文章的結(jié)構(gòu)。也泛指把事業(yè)或?qū)W問接過來傳下去。 | 西漢 戴圣《禮記 曲禮上》“故君子戒慎”唐 孔穎達(dá)疏:“故,承上啟下之辭。” |
tài gōng diào yú,yuàn zhě shàng gōu太公釣魚,愿者上鉤 | 太公:指周初的呂尚,即姜子牙。比喻心甘情愿地上當(dāng)。 | 《武王伐紂平話》下卷:“姜尚因命守時(shí),直鉤釣渭水之魚,不用香餌之食,離水面三尺,尚自言曰:‘負(fù)命者上鉤來!’” |
zì shàng ér xià自上而下 | 從上到下。 | 鄧小平《黨與抗日民主政權(quán)》:“有的可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有的可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總以能教育群眾、糾正錯(cuò)誤、保證黨的領(lǐng)導(dǎo)為原則。” |
shàng cuān xià tiào上躥下跳 | 比喻人上下奔走,四處活動(dòng)。 | 阿來《塵埃落定》第四章:“這東西足足有三四十斤,真不知道他有多大氣力,戴著它還能上躥下跳,仗劍作法。” |
nán shàng jiā nán難上加難 | 難:不容易。形容極端的難度。 | 清·李寶嘉《官場現(xiàn)形記》第七回:“所有上條陳一事,竟是難上加難。” |
xū shì shàng bái虛室上白 | 室:比喻心;上:尚;白:明亮。指人能夠清虛無欲,則道心就會(huì)自然生成。 | 唐·韋渠牟《商山四皓畫圖贊并序》:“虛室上白,玄門不關(guān)。” |
bā gāo wàng shàng巴高望上 | 指與社會(huì)地位高于自己的人結(jié)交或聯(lián)姻。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46回:“別說是鴛鴦,憑他是誰,那一個(gè)不想巴高望上、不想出頭的?” |
sān shí liù zhāo,zǒu wéi shàng zhāo三十六著,走為上著 | 著:下棋落子,比喻計(jì)策或手段。指事情已經(jīng)到了無可奈何的地步,沒有別的好辦法,只能出走了事。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二回:“娘道:‘我兒,三十六著,走為上著,只恐沒處走。’” |
bù fēn shàng xià不分上下 | 不管上級(jí)和下級(jí)或指分不出高低勝負(fù) | 曾樸《孽海花》第14回:“一天到晚,粘股糖似的,不分上下,攪在一塊兒坐馬車、看夜戲、游花園。” |
shàng xià yī xīn上下一心 | 上上下下一條心。 | 先秦 荀況《荀子 富國》:“上下一心,三軍同力,與之遠(yuǎn)舉極戰(zhàn),則不可。” |
zèn xià mán shàng譖下謾上 | 讒毀下級(jí),欺謾上級(jí)。 | 唐柳宗元《罵尸蟲文》:“譖下謾上,恒其心術(shù),妒人之能,幸人之失。” |
bù xiāng shàng xià不相上下 | 上下:比喻高低、好壞等。分不出高低。形容程度相等。 | 唐 陸龜蒙《蠹化》:“翳葉仰嚙,如饑蠶之速,不相上下。” |
qǔ fǎ hū shàng取法乎上 | 法:標(biāo)準(zhǔn),規(guī)范。取上等的為標(biāo)準(zhǔn),也只能得到中等的。指做事要高標(biāo)準(zhǔn)嚴(yán)要求 | 老舍《我怎樣寫火葬》:“假若文藝作品的目的只是為給人娛樂,那么像《戰(zhàn)爭與和平》那樣的作品便根本不應(yīng)存在。我們似應(yīng)當(dāng)‘取法乎上’吧?” |
fú yáo ér shàng扶搖而上 | 扶搖:迅猛盤旋而上的旋風(fēng)。形容上升很快或指仕途得志。 | 戰(zhàn)國·宋·莊周《莊子·逍遙游》:“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 |
shàng wú piàn wǎ zhē shēn,xià wú lì zhuī zhī dì上無片瓦遮身,下無立錐之地 | 形容一無所有,貧困到了極點(diǎn)。 | 清·張南莊《何典》第九回:“原來劉打鬼收成結(jié)果了雌鬼,把活鬼的古老宅基也賣來喂了指頭,弄得上無片瓦遮身,下無立錐之地,只得仍縮在娘身邊。” |
láng láng shàng kǒu瑯瑯上口 | 瑯瑯:玉石相擊聲;比喻響亮的讀書聲。指誦讀熟練、順口;也指文辭通俗;便于口誦。 | 清 王韜《淞隱漫錄》:“自幼即喜識(shí)字,授以唐詩,瑯瑯上口。” |
yì hōng ér shàng一哄而上 | 同“一哄而起”。 | 《人民日報(bào)》1983.10.31:“在發(fā)展新‘三大件’和其他有前途的輕工行業(yè)時(shí),決不能再像發(fā)展老‘三大件’那樣,一見有利可圖,便一哄而上。” |
fàn shàng zuò luàn犯上作亂 | 犯:干犯。封建統(tǒng)治者指人民的反抗、起義。 | 先秦 孔子《論語 學(xué)而》:“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 |
rè guō shàng de mǎ yǐ熱鍋上的螞蟻 | 形容心里煩躁、焦急,坐立不安的樣子。 | |
yuè rán zhǐ shàng躍然紙上 | 躍然:跳躍;活躍的樣子。形容好像活的一樣;跳躍在紙面上。 | 清 薛雪《一瓢詩話》:“如此體會(huì),則詩神詩旨,躍然紙上。” |
bái rì shàng shēng白日上升 | 猶言白日升天。道教謂人修煉得道后,白晝飛升天界成仙。 | 唐 賈島《贈(zèng)丘先生》詩:“常言吃藥全勝飯,華岳松邊采茯神。不遣髭須一莖白,擬為白日上升人。” |
shàng lòu xià shī上漏下濕 | 上:指屋頂;下:指地面。形容房屋破舊,不能蔽風(fēng)雨。 | 先秦 莊周《莊子 讓王》:“上漏下濕,匡坐而弦。” |
shàng zhī tiān wén,xià zhī dì lǐ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 知:曉得,知道。形容學(xué)問淵博,無所不至。 | 《敦煌變文集·伍子胥變文》:“吳國賢臣伍子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文經(jīng)武律,以立其身。” |
bàn shàng luò xià半上落下 | 猶半途而廢。 | 《朱子全書》卷十五:“圣人不肯半上落下,直是做到底。”又卷九:“人各有個(gè)知識(shí),須是推致而極其至,不然半上落下,終不濟(jì)事。” |
xīn bìng hái xū xīn shàng yī心病還須心上醫(yī) | 心里的憂慮或精神負(fù)擔(dān)必須消除造成這種精神負(fù)擔(dān)的因素。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25卷:“自古說得好:‘心病還須心上醫(yī)’,眼見得不是盼奴來,醫(yī)藥怎得見效。” |
xīn bìng hái cóng xīn shàng yī心病還從心上醫(yī) | 心里的憂慮或精神負(fù)擔(dān)必須消除造成這種精神負(fù)擔(dān)的因素。 | 元·吳昌齡《張?zhí)鞄煛罚骸斑@的是心病還從心上醫(yī)。” |
qīng zhuāng shàng zhèn輕裝上陣 | 原指戰(zhàn)士穿著輕裝作戰(zhàn),現(xiàn)在比喻放下思想包袱投入工作。 | 《文匯報(bào)》1983.1.6:“這樣一來,年輕人減輕了思想負(fù)擔(dān),輕裝上陣,充分發(fā)揮創(chuàng)作才華。” |
tǎn shàng tè xià忐上忑下 | 謂心神不定,恐懼不安。 | 《宋元戲文輯佚·張資鴛鴦燈》:“吃了萬千控持,諳了無限磨難,受了多少忐上忑下。” |
qīng yún zhí shàng青云直上 | 青云:指青天。直線上升;向高空飛騰直上。比喻人的地位直線上升。 | 南朝 齊 孔稚珪《北山移文》:“度白雪以方絜,干青云而直上。” |
xīn guān shàng rèn sān bǎ huǒ新官上任三把火 | 指官員上任之初采取新的措施或政策。 | 路遙《平凡的世界》第三卷第六章:“福軍。你新官上任三把火,亂燒一通,遲早要犯大錯(cuò)誤呀!” |
tiān shàng shǎo yǒu,dì xià nán xún天上少有,地下難尋 | 形容極其稀少。 |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八回:“上通天文,下察地理,這樣先生,天上少有,地下難尋。” |
shàng chǎn xià dú上諂下瀆 | 諂:奉承;瀆:輕慢,褻瀆。奉承上級(jí),輕慢下屬。 | 《易·系辭下》:“君子上交不諂,下交不瀆。” |
lóng yù shàng bīn龍馭上賓 | 亦作“龍御上賓”。《史記·封禪書》:“黃帝采首山銅,鑄鼎于荊山下。鼎既成,有龍垂胡涘下迎黃帝。黃帝上騎,群臣后宮從上者七十馀人,龍乃上去。”后因用“龍馭上賓”為皇帝之死的諱飾語。意為乘龍升天,為天帝之賓。 | 《史記·封禪書》:“黃帝采首山銅,鑄鼎于荊山下。鼎既成,有龍垂胡涘下迎黃帝。黃帝上騎,群臣后宮從上者七十馀人,龍乃上去。” |
shàng xíng xià xiào上行下效 | 行:做;效:仿效。上面的人怎么做;下面的人就跟著怎么干。 | 東漢 班固《白虎通 三教》:“教者,效也,上為之,下效之。” |
yù qióng qiān lǐ mù,gèng shàng yī céng lóu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 要遠(yuǎn)望千里就要登更高的一層樓。比喻站得越高,看得越遠(yuǎn)。 | 唐·王之渙《登鸛雀樓》詩:“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
yú yóu háo shàng魚游濠上 | 表示縱情山水、逍遙遨游。 | 《莊子·秋水》:“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莊子曰:‘儵魚出游從容,是魚之樂也。’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 [下續(xù)示例] |
zūn wú èr shàng尊無二上 | ①猶言國無二君。②引申為至高無上。 | 《禮記·坊記》:“天無二日,土無二王,家無二主,尊無二上。” |
wú tiān yú shàng,wú dì yú xià無天于上,無地于下 | 原指軍將臨戰(zhàn)奮不顧身。 | 《尉繚子 武議》:“將者死官也。故不得已而用之。無天於上,無地於下,無主於后,無敵於前。” |
cóng bì shàng guān從壁上觀 | 壁:壁壘。原指雙方交戰(zhàn),自己站在壁壘上旁觀。后多比喻站在一旁看著,不動(dòng)手幫助。 | 《史記 項(xiàng)羽本紀(jì)》:“及楚擊秦,諸將皆從壁上觀。 |
qí lǘ yín bà shàng騎驢吟灞上 | 用為苦吟的典故。同“騎驢索句”。 | |
zuò luàn fàn shàng作亂犯上 | 犯:冒犯。違抗尊長或朝廷,為悖逆或叛亂的行為。 | 清·黃世仲《洪秀全演義》第21回:“智者稱為伐罪吊民,愚者即指為作亂犯上。” |
chǎn shàng yi xià諂上抑下 | 討好上司,欺壓下級(jí)。 | 《北史 安同傳》:“(安同)性平正柔和,未嘗有喜怒色,忠篤愛厚,不諂上抑下。” |
bù chā shàng xià不差上下 | 不分高下,差不多。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80回:“一般是鮮花嫩柳,與眾姊妹不差上下。” |
shàng dàng shòu piàn上當(dāng)受騙 | 因信假為真而被欺騙、吃虧。 | 陸文夫《微弱的光》:“這九年也沒有完全浪費(fèi),思考了不少問題,不再那么容易上當(dāng)受騙。” |
fù shàng wǎng xià附上罔下 | 附:附和;上:君王,罔:欺騙;下:臣下。親附君王,欺騙臣下。 | 漢·劉向《說苑·臣術(shù)》:“泰誓曰:‘附下而罔上者死,附上而罔下者刑。’” |
shí wǔ gè diào tǒng dǎ shuǐ,qī shàng bā luò十五個(gè)吊桶打水,七上八落 | 落:下降。比喻心情不安。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24卷:“自實(shí)心里好像十五個(gè)吊桶打水,七上八落似的,身子好像墽盤上螞蟻,一霎也站腳不住。” |
lài gǒu fú bù shàng qiáng癩狗扶不上墻 | 比喻沒出息的人,沒辦法扶助他長進(jìn)。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68回:“怨不得俗語說:‘癩狗扶不上墻’的!” |
líng shàng xià nüè陵上虐下 | 陵:通“凌”,欺侮;虐:殘暴,侵害。欺侮在上的人,侵害在下的人。 | 晉·陳壽《三國志·蜀志·后主傳》裴松之引諸葛亮集:“為笑千載,皆不以義,陵上虐下故也。” |
nì liú ér shàng逆流而上 | 逆:倒。逆水前進(jìn)。比喻迎著困難而上。 | 《詩經(jīng)·秦風(fēng)·蒹葭》:“溯洄從之。”毛亨傳:“逆流而上曰溯洄。” |
jiá shàng tiān háo頰上添毫 | 頰:面頰;毫:毫毛。給人畫像時(shí)在臉上添上幾根毫毛。比喻文章經(jīng)潤色后更加精采。 | 《晉書 顧愷之傳》:“嘗圖裴楷橡,頰上夾三毛,觀者覺神明殊勝。” |
tài shàng wàng qíng太上忘情 | 太上:指圣人。圣人不為情感所動(dòng)。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傷逝》:“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鐘,正在我輩。” |
gè rén zì sǎo mén qián xuě,mò guǎn tā rén wǎ shàng shuāng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 比喻不要多管閑事。 | 魯迅《經(jīng)驗(yàn)》:“然而也有經(jīng)過許多人經(jīng)驗(yàn)之后,倒給了后人壞影響的,如俗語說‘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便是其一。” |
wū shàng wū屋上烏 | 屋上的烏鴉。指推愛之所及。 | 《韓詩外傳》第三卷:“愛其人及屋上烏,惡其人者憎其胥余。” |
shí wǔ gè diào tǒng dǎ shuǐ,qī shàng bā xià十五個(gè)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 比喻心情不安。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26回:“那胡正卿心頭十五個(gè)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暗暗地尋思道:‘既是好意請我們吃酒,如何這般相待,不許人動(dòng)身?’” |
gōng shàng xián,dāo chū qiào弓上弦,刀出鞘 | 弦:弓上的牛筋繩子;鞘:裝刀劍的套子。弓張上弦,刀拔出鞘。形容做好了戰(zhàn)斗準(zhǔn)備。 |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71回:“一個(gè)個(gè)弓上弦,刀出鞘,支更坐夜。” |
méi tóu yī zòng,jì shàng xīn lái眉頭一縱,計(jì)上心來 | 形容一下子想出了一個(gè)計(jì)策。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二回:“王四只管叫苦,尋思道:‘銀子不打緊,這封回書卻怎生好!正不知被甚人拿去了?’眉頭一縱,計(jì)上心來。” |
zì xià ér shàng自下而上 | 從下到上。 | 鄧小平《黨與抗日民主政權(quán)》:“有的可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有的可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總以能教育群眾、糾正錯(cuò)誤、保證黨的領(lǐng)導(dǎo)為原則。” |
shàng tiān wú lù,rù dì wú mén上天無路,入地?zé)o門 | 形容無路可走的窘迫處境。 | 宋 釋普濟(jì)《五燈會(huì)元 法眼宗 西余體柔禪師》:“進(jìn)前即觸途成滯,退后即噎氣填胸,直得上天無路,入地?zé)o門。” |
xuě shàng jiā shuāng雪上加霜 | 積雪上又添加寒霜。比喻接連遭受災(zāi)難。 |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伊退步而立。師云:‘汝只解瞻前,不解顧后。’伊云:‘雪上更加霜!’” |
huǒ shàng jiā yóu火上加油 | 在一旁助威增加他人的憤怒或助長事態(tài)的發(fā)展。 | 清·李寶嘉《官場現(xiàn)形記》第五回:“三荷包也不睬他,把他氣得越發(fā)火上加油了。” |
xí shàng zhī zhēn席上之珍 | 筵席上的珍品。比喻至美的義理或人才。 | 《禮記 儒行》:“儒有席上之珍以待聘。” |
mán shàng bù mán xià瞞上不瞞下 | 瞞:也作“漫”,欺騙,蒙蔽。瞞著上面,不瞞下面。指通同作弊,不使上級(jí)知道。 | 清 李寶嘉《官場現(xiàn)形記》第三十六回:“現(xiàn)在是上頭堂官曉得了這樁事情。不瞞老哥說:這些事情原是瞞上不瞞下,常常有的,就是家兄及兄弟也常常替人家經(jīng)手。” |
zhǐ shàng tán bīng紙上譚兵 | 譚:同“談”。比喻空談理論,不能解決實(shí)際問題。 | 清·魏源《圣武記》第13卷:“今日動(dòng)笑紙上譚兵,不知紙上之功,即有深淺,有一二分之見,有六七分之見,有十分之見。” |
yī yōng ér shàng一擁而上 | 形容周圍的人同時(shí)向一個(gè)目標(biāo)猛擠過去。 | 錢鐘書《圍城》:“每人手提只小箱子,在人堆里等車,時(shí)時(shí)刻刻鼓勵(lì)自己,不要畏縮,第一輛新車來了,大家一擁而上。” |
shàng wú piàn wǎ,xià wú chā zhēn zhī dì上無片瓦,下無插針之地 | 頭頂上沒有一片瓦,肢底下沒有插針的地方。形容一無所有,貧困到了極點(diǎn)。 |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二十:“上無片瓦,下無卓錐,學(xué)人向什么處立?” |
bǎn shàng zǒu wán阪上走丸 | 阪:斜坡;丸:彈丸。象在斜坡上滾彈丸。比喻形勢發(fā)展迅速或工作進(jìn)行順利。 | 東漢 班固《漢書 蒯通傳》:“為君計(jì)者,莫若以黃屋朱輪迎范陽令,使馳騖于燕趙之郊,則邊城皆將相告曰:‘范陽令先下而身富貴’,必相率而降,猶如阪上走丸也。” |
bì shàng guān壁上觀 | 壁:營壘。比喻坐觀勝負(fù)而不幫助任何一方。 | 西漢·司馬遷《史記·項(xiàng)羽本紀(jì)》:“及楚擊秦,諸將皆從壁上觀。” |
huò cóng tiān shàng lái禍從天上來 | 禍:禍害,災(zāi)難。比喻意外的災(zāi)禍突然到來。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20卷:“正是:閉門家中坐,禍從天上來……陳氏見丈夫拿去,哭死在地。” |
hòu lái zhě jū shàng后來者居上 | 后來的超過先前的。 | 《史記 汲鄭列傳》:“陛下用群臣,如積薪耳,后來者居上。” |
shàng lé zéi chuán上了賊船 | 比喻已入歧途,難以抽身。 | 浩然《艷陽天》:“別哭啦,哭也沒用。這一回,我算上了賊船,走到江心了!” |
fèn duī shàng zhǎng líng zhī糞堆上長靈芝 | 靈芝:菌類植物,古人以為吃了可以長生。比喻在卑下的環(huán)境中產(chǎn)生出高貴的東西。 | 元·楊文奎《兒女團(tuán)圓》第四折:“敢則是鴉窩里出鳳凰,糞堆上長靈芝,這言語信有之。” |
qī shàng bā luò七上八落 | 形容心神不定或慌亂不安。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一回:“洪太尉倒在樹根底下,唬的三十六個(gè)牙齒捉對兒廝打,那心頭一似十五個(gè)吊桶,七上八落的響,渾身卻如重風(fēng)麻木,兩腿一似斗敗公雞,口里連聲叫苦。” |
wǎ guàn bù lí jǐng shàng pò瓦罐不離井上破 | 汲水的瓦罐免不了在井口打破。比喻擔(dān)著風(fēng)險(xiǎn)干事難免會(huì)失手。 | 《京本通俗小說·錯(cuò)斬崔寧》:“自古瓦罐不離井上破,將軍難免陣中亡,只管做過沒天理的勾當(dāng),終須不是個(gè)好結(jié)果。” |
jǐn shàng tiān huā錦上添花 | 在錦鍛上面又添小繡花。形容好上加好。 | 宋 黃庭堅(jiān)《了了庵頌》:“又要涪翁作頌,且圖錦上添花。” |
bá zhái shàng shēng拔宅上升 | 拔:拔起;宅:住宅。古代傳說修道的人全家同升仙界。 | 宋 李昉《太平廣記》第14卷引《十二真君傳 許真君》:“真君以東晉孝武帝太康二年八月一日,于洪州西山,舉家四十二口,拔宅上升而去。” |
gè rén zì sǎo mén qián xuě,mò guǎn tā jiā wǎ shàng shāng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家瓦上霜 | 比喻每人只管自己的事,不管別人的事。 | 《警世通言 玉堂春落難逢夫》:“王定拜別三官而去。正是: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家瓦上霜。” |
dào shén me shān shàng chàng shén me gē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 比喻按照實(shí)際情況變化而做出相應(yīng)的變化。 | 毛澤東《反對黨八股》:“俗話說:‘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我們無論做什么事都要看情形辦理,文章和演說也是這樣。” |
xià qíng shàng dá下情上達(dá) | 謂下面的情況或意見能夠通達(dá)于上。 | 語出《管子 明法》:“下情不上通,謂之塞。” |
néng shàng néng xià能上能下 | 謂干部不計(jì)較職位高低,不論處于領(lǐng)導(dǎo)崗位或在基層從事實(shí)際工作,都能踏踏實(shí)實(shí)地干。實(shí)行能上能下,是對干部職務(wù)終身制的一項(xiàng)重要改革。 | 丁玲《風(fēng)雪人間》上卷:“一個(gè)共產(chǎn)黨員隨時(shí)隨地都是真正的戰(zhàn)士,能上能下,能與人民共患難,同安樂!” |
wū shàng jiàn líng屋上建瓴 | 建:傾倒。瓴:容水器。從屋頂上往下倒瓶子里的水。形容居高臨下的有利形勢。亦作“高屋建瓴”。 | 宋·蘇軾《徐州上皇帝書》:“使楚人開關(guān)而延敵,材官駒發(fā),突騎云縱,真若屋上建瓴水也。” |
fèn fā xiàng shàng奮發(fā)向上 | 精神振作,情緒高昂 | 鄧小平《解放思想,實(shí)事求是,團(tuán)結(jié)一致向前看》:“在各條戰(zhàn)線上形成你追我趕、爭當(dāng)先進(jìn)、奮發(fā)向上的風(fēng)氣。” |
quán tóu shàng lì dé rén,gē bó shàng zǒu dé lù拳頭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路 | 比喻為人清白,作風(fēng)正派,過得硬。 | |
shàng qín xià shùn上勤下順 | 勤:勤奮。順:順從,服從。作領(lǐng)導(dǎo)的勤奮工作,下面的人就會(huì)順從他的領(lǐng)導(dǎo)。 | 唐·韓愈《鄆州豀堂詩》:“惟所令之不亦順乎,上勤下順?biāo)鞚?jì)登茲。” |
jiàn lǚ shàng diàn劍履上殿 | 劍:刀劍;履:泛指鞋。古代皇帝允許功臣帶刀劍與穿鞋上殿作為恩寵。形容待遇優(yōu)異 | 西漢·司馬遷《史記·蕭相國世家》:“于是乃令蕭何賜帶劍履上殿,入朝不趨。” |
qī shàng mán xià欺上瞞下 | 對上欺騙,博取信任;對下隱瞞,掩蓋真相。 | 唐 元結(jié)《奏免科率狀》:“忝官尸祿,欺上罔下,是臣之罪。” |
zhì gāo wú shàng至高無上 | 形容高于一切。至:最。 | 西漢 劉安《淮南子 繆稱訓(xùn)》:“道至高無上,至深無下。” |
gǒu ròu shàng bù le yán xí狗肉上不了筵席 | 比喻素質(zhì)太差,不能扶持上去。 | 路遙《平凡的世界》第二卷第40章:“說她‘狗肉上不了筵席’,讓丈夫一人來參加就行了。” |
huǒ shàng nòng bīng líng火上弄冰凌 | 冰凌見火即融。比喻事情很容易辦到。 | 元·無名氏《氣英布》:“則教你,楚江山,覷不得火上弄冰凌,漢乾坤也做不得碗內(nèi)拿蒸餅。” |
shàng xià tóng xīn上下同心 | 上下一心。 |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七章:“自成雖然新遭大敗,但此人百折不撓,銳意進(jìn)取,加之重要將領(lǐng)均在,上下同心,親密無向,又善于整飭軍紀(jì),救民之急,所以只要他喘息一下,重振旗鼓不難。” |
shàng lóu qù tī上樓去梯 | 比喻進(jìn)行極其秘密的謀劃。也比喻誘人上當(dāng)。 | 《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琦乃將亮游觀后園,共上高樓。飲宴之間,令人去梯,因謂亮曰:‘今日上不至天,下不至地,言出子口,入于吾耳,可以言示?’” |
shǐ zài xián shàng矢在弦上 | 箭已搭在弦上。比喻為形勢所迫,不得不采取某種行動(dòng)。 | 三國 魏 陳琳《為袁紹檄豫州》注引《魏志》:“矢在弦上,不可不發(fā)。” |
cì shàng huà xià刺上化下 | 諷諭國君,教化下民。 | |
shàng tiān bù fù kǔ xīn rén上天不負(fù)苦心人 | 負(fù):虧欠,辜負(fù)。上天不會(huì)虧待苦心經(jīng)營的人。形容埋頭苦干的人最后會(huì)成功的。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一回:“雖然多辛苦了幾次如今卻高高中了個(gè)第三,可謂上天不負(fù)苦心人,文章自有定論。” |
máng shàng jiā máng忙上加忙 | 指人十分繁忙。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49回:“鳳姐兒自不必說,忙上加忙。李紈寶釵自然和嬸母姊妹敘離別之情。” |
chǎn shàng jiāo xià諂上驕下 | 諂:討好、奉承。對上諂媚;對下驕橫。 | 漢 揚(yáng)雄《法言》:“上交不諂,下交不驕,則可以有為矣。” |
yǐn guǐ shàng mén引鬼上門 | 比喻招來壞人。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二:“吾本等好意,卻叫得‘引鬼上門’,我而今不便追究,只不理他罷了。” |
qí hè shàng yáng zhōu騎鶴上揚(yáng)州 | 后因以比喻欲集做官、發(fā)財(cái)、成仙于一身,或形容貪婪、妄想。 | 南朝梁 殷蕓《小說》卷六:“有客相從,各言所志:或原為揚(yáng)州刺史,或原多貲財(cái),或原騎鶴上升,其一人曰:‘腰纏十萬貫,騎鶴上揚(yáng)州。’欲兼三者。” |
zǒu wéi shàng cè走為上策 | 指遇到強(qiáng)敵或陷于困境時(shí),以離開回避為最好的策略。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一百四回:“李助道:‘事已如此,三十六策,走為上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