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關系,只列出前 100 個上的成語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lóng yù shàng bīn龍馭上賓 | 亦作“龍御上賓”?!妒酚洝し舛U書》:“黃帝采首山銅,鑄鼎于荊山下。鼎既成,有龍垂胡涘下迎黃帝。黃帝上騎,群臣后宮從上者七十馀人,龍乃上去?!焙笠蛴谩褒堮S上賓”為皇帝之死的諱飾語。意為乘龍升天,為天帝之賓。 | 《史記·封禪書》:“黃帝采首山銅,鑄鼎于荊山下。鼎既成,有龍垂胡涘下迎黃帝。黃帝上騎,群臣后宮從上者七十馀人,龍乃上去。” |
zhǐ shàng tán bīng紙上譚兵 | 譚:同“談”。比喻空談理論,不能解決實際問題。 | 清·魏源《圣武記》第13卷:“今日動笑紙上譚兵,不知紙上之功,即有深淺,有一二分之見,有六七分之見,有十分之見。” |
chǎn shàng yi xià諂上抑下 | 討好上司,欺壓下級。 | 《北史 安同傳》:“(安同)性平正柔和,未嘗有喜怒色,忠篤愛厚,不諂上抑下?!?/td> |
shàng zhēng xià bào上蒸下報 | 泛指亂倫的性行為。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15卷:“至如上蒸下報,同人道于禽獸;鉆穴逾墻,役心機于鬼蜮?!?/td> |
zǒu wéi shàng cè走為上策 | 指遇到強敵或陷于困境時,以離開回避為最好的策略。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一百四回:“李助道:‘事已如此,三十六策,走為上策!’” |
shèn xiāo chén shàng甚囂塵上 | 甚:很;囂:喧鬧。原指軍營中人聲喧嘩;塵土飛揚。形容傳播消息;議論紛紛?,F多指錯誤或反動言論非常囂張。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成公十六年》:“甚囂,且塵上矣。” |
shàng bīng fá móu上兵伐謀 | 上:上等,引申為最好的。兵:指戰爭,引申為用兵。伐:討伐,攻打。伐謀:用計謀粉碎敵人的計策。用兵的上策,是以謀略取勝。 | |
zuò bì shàng guān作壁上觀 | 壁:壁壘;營寨周圍的高墻。在壁壘上觀看別人交戰。比喻從旁觀望;置身事外。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項羽本紀》:“及楚擊秦,諸將皆從壁上觀?!?/td> |
shàng tiān bù fù kǔ xīn rén上天不負苦心人 | 負:虧欠,辜負。上天不會虧待苦心經營的人。形容埋頭苦干的人最后會成功的。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一回:“雖然多辛苦了幾次如今卻高高中了個第三,可謂上天不負苦心人,文章自有定論?!?/td> |
shàng màn xià bào上慢下暴 | 謂君上驕慢,下民強暴。 | 《周易·系辭》:“小人而乘君子之器,盜思奪之矣。上慢下暴,盜思伐之矣?!?/td> |
huǒ shàng jiā yóu火上加油 | 在一旁助威增加他人的憤怒或助長事態的發展。 |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五回:“三荷包也不睬他,把他氣得越發火上加油了。” |
shàng qín xià shùn上勤下順 | 勤:勤奮。順:順從,服從。作領導的勤奮工作,下面的人就會順從他的領導。 | 唐·韓愈《鄆州豀堂詩》:“惟所令之不亦順乎,上勤下順遂濟登茲。” |
mán shàng bù mán xià謾上不謾下 | 瞞:欺騙。欺騙上級,對下級無所顧忌。 | 宋·江萬里《宣政雜錄·通同部》:“又謂制作之法曰:‘謾上不謾下’,通衢用以為戲云?!?/td> |
chéng qiān shàng wàn成千上萬 | 成:達到一定數量;上:達到一定程度或數量。累計成千;達到萬數。形容數量極多。也作“成千成萬”、“成千累萬”。 |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30回:“他看著那烏克齋、鄧和公這班人,一幫動輒就是成千累萬,未免就把世路人情看得容易了?!?/td> |
zuò shàng qín xīn坐上琴心 | 指男子對女子的愛慕之情。 | 《史記 司馬相如列傳》載,漢司馬相如宴于臨邛富人卓王孫家,時卓王孫有女文君新寡,相如于座上以琴聲傳意,文君心悅,遂夜奔相如。 |
gǔ zú gàn jìn,lì zhēng shàng yóu鼓足干勁,力爭上游 | 鼓:鼓動,振作;上游:比喻前列或高位。把勁頭鼓足,努力爭取進入先進行列。 | 毛澤東《在擴大的中央工作會議上的講話》:“在1958年黨的八大二次會議上,通過了‘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td> |
shàng tiān rù dì上天入地 | ①升上天空,鉆入地下。形容神通廣大。②比喻為實現某種目的而四處奔走。 | 唐·李復言《續玄怪錄·盧仆射從史》:“吾已得煉形之術也,其術自無形成而煉成三尺之形,則上天入地,乘云駕鶴,千變萬化,無不可也?!?/td> |
fù shàng wǎng xià附上罔下 | 附:附和;上:君王,罔:欺騙;下:臣下。親附君王,欺騙臣下。 | 漢·劉向《說苑·臣術》:“泰誓曰:‘附下而罔上者死,附上而罔下者刑?!?/td> |
zhǐ shàng tán bīng紙上談兵 | 在紙上談論用兵(兵:打仗;用兵)。比喻不解決實際問題的空談。 | 老舍《四世同堂》:“書生只喜歡紙上談兵,只說而不去實行。” |
shí wǔ gè diào tǒng dǎ shuǐ,qī shàng bā luò十五個吊桶打水,七上八落 | 落:下降。比喻心情不安。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24卷:“自實心里好像十五個吊桶打水,七上八落似的,身子好像墽盤上螞蟻,一霎也站腳不住?!?/td> |
jīn kuā líng shàng矜夸凌上 | 矜夸:夸耀自己的長處;凌:欺凌,侵犯。自尊自大,欺凌上級。 |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文章》:“孫楚矜夸凌上,陸機犯順履險。” |
shàng tì xià líng上替下陵 | 同“下陵上替”。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禮儀志》:“若君亡君之威,臣亡臣之儀,上替下陵,此謂大亂?!?/td> |
sāi shàng jiāng nán塞上江南 | 見“塞北江南”。 | 葉圣陶《壩上一天》:“我們這一回參觀訪問,常常聽見‘塞上江南’的說法,常常看見‘塞上江南’的字樣?!?/td> |
qí hè shàng wéi yáng騎鶴上維揚 | 比喻欲集做官、發財、成仙于一身,或形容貪婪、妄想。同“騎鶴上揚州”。 | 宋·孫惟信《阮郎歸》:“許誰騎鶴上維揚,溫柔和醉鄉?!?/td> |
shàng chǎn xià dú上諂下瀆 | 諂:奉承;瀆:輕慢,褻瀆。奉承上級,輕慢下屬。 | 《易·系辭下》:“君子上交不諂,下交不瀆。” |
qī shàng wǎng xià欺上罔下 | 對上欺騙,博取信任;對下隱瞞,掩蓋真相。 | 唐 元結《奏免科率狀》:“忝官尸祿,欺上罔下,是臣之罪。” |
shàng hǎo xià shèn上好下甚 | 上面的喜愛什么,下面的人就會對此愛好的更加利害。 | 先秦 孟軻《孟子 滕文公上》:“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 |
shàng bù dé tái pán上不得臺盤 | 臺:桌子。比喻不懂禮節或地位卑微的人不能在正式的或隆重的場合出現。 |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回:“胡老爹上不得臺盤,只好在廚房里或女兒房里幫著量白布、稱肉,亂竄?!?/td> |
shàng jiāo bù chǎn上交不諂 | 諂:巴結、奉承。與據高位的人交往,不拍馬奉承。 | 《易·系辭下》:“君子上交不諂,下交不瀆。” |
zhǎng shàng zhēn zhū掌上珍珠 | 比喻極受父母疼愛的子女。 | 清·吳璿《飛龍全傳》第四回:“那隱帝頓足捶胸,傷悼不止,就像真的失了無價至寶,掌上珍珠?!?/td> |
háo shàng zhī lè濠上之樂 | 指悠閑舒適的情趣。 | 戰國·宋·莊周《莊子·秋水》:“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莊子曰:‘倏魚出游從容,是魚之樂也。’” |
shàng tuī xià xiè上推下卸 | 把責任推給上級,卸給下級,自己卻不負責任。 | |
shàng nán luò běi上南落北 | 漫言各處去向,猶言走南闖北。 | 元·無名氏《朱砂擔》第一折:“他又不和我一搭兒做買賣,我怎知他上南落北?!?/td> |
shàng líng xià tì上陵下替 | 同“下陵上替”。 | 《隋書·煬帝紀》:“上陵下替,綱維靡立?!?/td> |
zhēng zhēng rì shàng蒸蒸日上 | 蒸蒸:一天天地向上發展。形容發展速度快。 |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你世兄又是槃槃大才,調度有方,還怕不蒸蒸日上嗎?” |
shàng zhī tiān wén,xià zhī dì lǐ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 知:曉得,知道。形容學問淵博,無所不至。 | 《敦煌變文集·伍子胥變文》:“吳國賢臣伍子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文經武律,以立其身?!?/td> |
shàng hé xià mù上和下睦 | 謂長幼之間或上下級之間相處得很好。 | 元·岳伯川《鐵拐李》第二折:“常則是戶靜門清,上和下睦,立計成家,眾口流傳?!?/td> |
líng shàng nüè xià凌上虐下 | 凌:欺負。欺侮在上的人,虐待在下的人。 | 《三國志·魏書·后主傳》裴松之注引諸葛亮集:“昔項籍總一強眾,跨州兼土,所務者大,然卒敗垓下,死于東城,為笑千載,皆不以義,凌上虐下故也。” |
zhǎng shàng guān wén掌上觀文 | 見“掌上觀紋”。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五十七回:“曹操、孫權,吾視之若掌上觀文,量此小縣,何足介意!” |
qīn shàng chéng qīn親上成親 | 謂原是親戚,又再結姻親。 | 元·關漢卿《調風月》第一折:“怕不依隨蒙君一夜恩,爭奈忒達地忒知根,兼上親上成親好對門?!?/td> |
huǒ shàng nòng bīng火上弄冰 | 比喻一下子消失凈盡。 | 明 吳承恩《西游記》第35回:“潑魔苦苦用心拿我,誠所謂水中撈月;老孫若要擒你,就好似火上弄冰?!?/td> |
zhōu shàng yì xià謅上抑下 | 諂:討好,奉承。討好上司,壓制下級?!侗笔贰ぐ餐瑐鳌罚骸癧安同]性平正柔和,未嘗有喜怒色,忠駕愛厚,不諂上抑下。” | 《北史·安同傳》:“[安同]性平正柔和,未嘗有喜怒色,忠駕愛厚,不諂上抑下?!?/td> |
fù xià wǎng shàng附下罔上 | 附和偏袒同僚或下屬,卻欺騙君上。 | 《漢書·武帝紀》:“夫附下罔上者死,附上罔下者刑,與聞國政而無益于民者斥,在上位而不能進賢者退,此所以勸善黜置業惡也?!?/td> |
guān shàng lǚ xià冠上履下 | 比喻上下分明,尊卑有別。 | 《史記·儒林列傳》:“冠雖敝,必加于首;履雖新,必關于足。何者,上下之分也?!?/td> |
bù fēn shàng xià不分上下 | 不管上級和下級或指分不出高低勝負 | 曾樸《孽?;ā返?4回:“一天到晚,粘股糖似的,不分上下,攪在一塊兒坐馬車、看夜戲、游花園?!?/td> |
wú tiān yú shàng,wú dì yú xià無天于上,無地于下 | 原指軍將臨戰奮不顧身。 | 《尉繚子 武議》:“將者死官也。故不得已而用之。無天於上,無地於下,無主於后,無敵於前?!?/td> |
děng ér shàng zhī等而上之 | 按某一等級,由此再往上。 | 宋·朱燮《絜齋集·高鞅論》:“古者五家置一比長,等而上之,為閭,為旅,為黨,皆置官焉?!?/td> |
rè guō shàng mǎ yǐ熱鍋上螞蟻 | 比喻處境艱困、惶急不安的人。 | 清 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六回:“把個趙氏在屏風后急得像熱鍋上螞蟻一般。” |
qī jūn wǎng shàng欺君罔上 | 欺騙蒙蔽君主。 | 元 楊朝英《叨叨令 嘆世》曲:“他待學欺君罔上曹丞相,不如俺葛巾漉酒陶元亮。” |
tài gōng diào yú,yuàn zhě shàng gōu太公釣魚,愿者上鉤 | 太公:指周初的呂尚,即姜子牙。比喻心甘情愿地上當。 | 《武王伐紂平話》下卷:“姜尚因命守時,直鉤釣渭水之魚,不用香餌之食,離水面三尺,尚自言曰:‘負命者上鉤來!’” |
wū shàng jiàn líng屋上建瓴 | 建:傾倒。瓴:容水器。從屋頂上往下倒瓶子里的水。形容居高臨下的有利形勢。亦作“高屋建瓴”。 | 宋·蘇軾《徐州上皇帝書》:“使楚人開關而延敵,材官駒發,突騎云縱,真若屋上建瓴水也?!?/td> |
yī rén zhī xià,wàn rén zhī shàng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 多指地位崇高權勢顯赫的大臣。 | 《六韜》:“屈一人下,伸萬人上,惟圣人能行之?!?/td> |
fā shàng chōng guàn發上沖冠 | 猶言發上指冠。語本《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卻立,倚柱,怒發上沖冠?!?/td> | 語出《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卻立,倚柱,怒發上沖冠。” |
líng shàng xià nüè陵上虐下 | 陵:通“凌”,欺侮;虐:殘暴,侵害。欺侮在上的人,侵害在下的人。 | 晉·陳壽《三國志·蜀志·后主傳》裴松之引諸葛亮集:“為笑千載,皆不以義,陵上虐下故也?!?/td> |
qīng zhuāng shàng zhèn輕裝上陣 | 原指戰士穿著輕裝作戰,現在比喻放下思想包袱投入工作。 | 《文匯報》1983.1.6:“這樣一來,年輕人減輕了思想負擔,輕裝上陣,充分發揮創作才華。” |
zǔ shàng zhī ròu俎上之肉 | 俎:菜板。菜板上的肉。比喻可以任人宰割。 | 西漢·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如令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 |
zhí shàng qīng yún直上青云 | 直上:直線上升。比喻官運亨通,直登高位。 | 唐 李白《駕去溫泉宮后贈楊山人》詩:“一朝君王垂拂拭,剖心輸丹雪胸臆。忽蒙白日回景光,直上青云生羽翼?!?/td> |
yù xià bì shàng御下蔽上 | 御:統治。控制下屬,蒙騙上級。 | 宋·朱熹《已酉擬上封事》:“妒賢嫉能,御下蔽上,而不憂其有害于圣政也?!?/td> |
tóu shàng zhe tóu頭上著頭 | 猶言頭上安頭。 | |
lǎo hǔ tóu shàng pū cāng yíng老虎頭上撲蒼蠅 | 比喻自己找死。 |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六回:“老虎頭上撲蒼蠅,怎的?落得做好好先生?!?/td> |
shàng wú piàn wǎ,xià wú chā zhēn zhī dì上無片瓦,下無插針之地 | 頭頂上沒有一片瓦,肢底下沒有插針的地方。形容一無所有,貧困到了極點。 |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二十:“上無片瓦,下無卓錐,學人向什么處立?” |
mǎi shàng zhǔ xià買上囑下 | 見“買上告下”。 | 《水滸傳》第一○三回:“當下龔正尋個相識,將些銀兩,替王慶到營差撥處買上囑下的使用了?!?/td> |
nài shàng zhù xià奈上祝下 | 指畏首畏尾的很為難的樣子。 |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23回:“剛才都在前廳上栽我,我又有些奈上祝下的,只恐娘嫌我嘴長耳大。” |
gǒu ròu shàng bù le yán xí狗肉上不了筵席 | 比喻素質太差,不能扶持上去。 | 路遙《平凡的世界》第二卷第40章:“說她‘狗肉上不了筵席’,讓丈夫一人來參加就行了。” |
lài gǒu fú bù shàng qiáng癩狗扶不上墻 | 比喻沒出息的人,沒辦法扶助他長進。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68回:“怨不得俗語說:‘癩狗扶不上墻’的!” |
xià qíng shàng dá下情上達 | 謂下面的情況或意見能夠通達于上。 | 語出《管子 明法》:“下情不上通,謂之塞。” |
mǎ shàng dé tiān xià馬上得天下 | 喻指武功建國。 | 《史記 酈生陸賈列傳》:“陸生時時前說稱《詩》《書》。高帝罵之曰:‘乃公居馬上而得之,安事《詩》《書》!’陸生曰:‘居馬上得之,寧可以馬上治之乎?且湯武逆取而以順守之,文武并用,長久之術也?!?/td> |
shàng xià tóng yù上下同欲 | 上下有共同的愿望,謂眾心齊一。 | 春秋·齊·孫武《孫子·謀攻》:“故知勝有五:知可以戰與不可以戰者勝;識眾寡之用者勝;上下同欲者勝;以虞待不虞者勝;將能而君不御者勝?!?/td> |
bá zhái shàng shēng拔宅上升 | 拔:拔起;宅:住宅。古代傳說修道的人全家同升仙界。 | 宋 李昉《太平廣記》第14卷引《十二真君傳 許真君》:“真君以東晉孝武帝太康二年八月一日,于洪州西山,舉家四十二口,拔宅上升而去?!?/td> |
zuǐ shàng wú máo,bàn shì bù láo嘴上無毛,辦事不牢 | 指年輕人辦事不老練與牢靠。 |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15回:“俗語說道,‘嘴上無毛,辦事不牢’,像你諸位一定是靠得住,不會冤枉人的了?” |
jù lú tàn shàng踞爐炭上 | 踞:蹲、坐。蹲在爐子的炭火之上。形容處境險惡,不堪忍受。 | 《晉書·宣帝紀》:“軍還,權遣使乞降,上表稱臣,陳說天命。魏武帝曰:‘此兒欲踞吾著爐炭上邪!’” |
shàng wú piàn wǎ,xià wú zhuō zhuī上無片瓦,下無卓錐 | 形容一無所有,貧困到無立足之地。 |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 豐化和尚》:“上無片瓦,下無卓錐,學人向什么處立?” |
chǎn shàng ào xià諂上傲下 | 對上討好,對下傲慢。 | 郭沫若《十批判書·孔墨的批判》:“所謂‘富貴在天’便是打破地上的權威,不走諂上傲下的路去求不義的富貴。” |
wǎng shàng nüè xià罔上虐下 | 罔:欺騙;虐:侵害。指瞞上欺下。 | 明·宋濂《元史·耶律楚材傳》:“此貪利之徒,罔上虐下,為害甚大?!?/td> |
tiān shàng rén jiān天上人間 | 一個在天上,一個在人間。多比喻境遇完全不同。 | 南唐·李煜《浪淘沙》詞:“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
mǎi shàng gào xià買上告下 | 賄賂上司,央告下人。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36回:“宋太公自來買上告下,使用錢帛。” |
xíng wén zài shàng腥聞在上 | 腥聞:原指酒肉的腥味,引伸為丑惡的名聲。比喻丑名遠揚。 | 《尚書·酒誥》:“腥聞在上,故天降喪于殷。” |
nù cóng xīn tóu qǐ,è xiàng dǎn biān shēng怒從心上起,惡向膽邊生 | 比喻憤怒到極點就會膽大得什么事都干得出來。也泛指惱怒到極點。 | 《五代史平話》:“朱溫未聽得萬事俱休,才聽得后,怒從心上起,惡向膽邊生?!?/td> |
xià xué shàng dá下學上達 | 指學習人情事理,進而認識自然的法則。 | 《論語 憲問》:“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td> |
qī shàng bā xià七上八下 | 形容心神不安的驚惶樣子。 | 宋 宗杲說《大慧普覺禪師語錄》第21卷:“方寸里七上八下,如咬生鐵橛,沒滋味時,切莫退志。” |
zhì gāo zhì shàng至高至上 | 至:最。最高,無可再高。 | 茅盾《子夜》:“吳蓀甫忍不住笑了。范博文向來的議論——傖俗的布爾喬亞不懂得至高至上神圣的藝術云云?!?/td> |
gāo míng shàng xìng高名上姓 | 高:敬辭。詢問人姓名的客氣用語。 | |
bàn shàng bàn xià半上半下 | 指兩可之間。 | 《朱子全書》卷十:“三年無改,謂是半上半下底事,在所當改者,但不可匆遽急改之?!庇志硎牛骸拔⒆尤s易,比干則索性死,他(箕子)在半上半下處,最是難?!?/td> |
bā gōng shān shàng,cǎo mù jiē bīng八公山上,草木皆兵 | 將八公山上的草木,都當作是士兵。形容極度驚恐,疑神疑鬼。 | 《晉書 苻堅載記下》:“(苻)堅與苻融登城而望王師,見部陣齊整,將士精銳,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類人形,顧謂融曰:‘此亦勁敵也,何謂少乎?’憮然有懼色。” |
shēng shàng qǐ xià生上起下 | 起:扶起,引申為啟發。承接前者,引出后者。 | 《舊唐書·褚無量傳》:“凡者,生上起下之名,不專系于本職?!?/td> |
zǒu mǎ shàng rèn走馬上任 | 官員到職上任。指開始擔任某項職務。 | 五代 孫光憲《北夢瑣言》:“車駕必謀幸蜀,先以稱公走馬赴任。” |
cháng ān dào shàng長安道上 | 長安:古都名,在今陜西西安西北。舊喻名利場所。 | 五代·無名氏《賀圣朝》詞:“長安道上行客,依舊利深名切?!?/td> |
mán shàng bù mán xià瞞上不瞞下 | 瞞:也作“漫”,欺騙,蒙蔽。瞞著上面,不瞞下面。指通同作弊,不使上級知道。 |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三十六回:“現在是上頭堂官曉得了這樁事情。不瞞老哥說:這些事情原是瞞上不瞞下,常常有的,就是家兄及兄弟也常常替人家經手。” |
rè guō shàng lóu yǐ熱鍋上螻蟻 | 形容心里煩躁、焦急,坐立不安的樣子。同“熱鍋上螞蟻”。 | 《隋唐演義》第十九回:“這壁廂太子與楊素,是熱鍋上螻蟻,盼不到一個消息?!?/td> |
shàng qíng xià dá上情下達 | 下面的情況或意見能夠通達于上。 | 《管子·明法》:“下情不上通,謂之塞?!?/td> |
shàng zhī suǒ hào,xià bì cóng zhī上之所好,下必從之 | 好:喜愛。在上的人喜歡什么,在下的人就一定會跟著做。 | 戰國·鄒·孟軻《孟子·滕文公》:“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 |
jiē bù shàng chá接不上茬 | 接不上別人的話頭說話,指不能繼續下去。 | |
shàng xià jiāo kùn上下交困 | 指上面(政府)下面(人民)都處于困難的境地。 | 《清史稿 食貨志一》:“以中國所有財產抵借外債,積數十年不能清償。攤派加捐,上下交困?!?/td> |
táng shàng yī hū,jiē xià bǎi nuò堂上一呼,階下百諾 | 諾:答應。堂上一聲呼喚,階下齊聲答應。多形容舊時豪門權貴威勢烜赫,侍從和奉承的人很多。 | 《呂氏春秋·過理》:“宋王大悅,飲酒室中。有呼萬歲者,堂上盡應;堂上已應,堂下盡應。門外庭中聞之,莫敢不應?!?/td> |
fēng xíng shuǐ shàng風行水上 | 比喻自然流暢,不矯揉造作。 | 《周易 渙》:“象曰:風行水上,渙?!?/td> |
shàng yī yī guó上醫醫國 | 上醫:高明的醫生,比喻高賢;醫國:指為國家除患祛弊。高賢能治理好國家。 | 《國語·晉語八》:“文子曰:‘醫及國家乎?’對曰:‘上醫醫國,其次疾人,固醫官也?!?/td> |
shàng dàng shòu piàn上當受騙 | 因信假為真而被欺騙、吃虧。 | 陸文夫《微弱的光》:“這九年也沒有完全浪費,思考了不少問題,不再那么容易上當受騙。” |
tiān shàng tiān xià,wéi wǒ dú zūn天上天下,惟我獨尊 | 惟:只有;尊:地位或輩分高。形容人妄自尊大,目空一切。 | 《敦煌變文集·太子成道經》第一卷:“天上天下,惟我獨尊?!?/td> |
nù cóng xīn shàng qǐ怒從心上起 | 憤怒從心底而起。比喻憤怒到極點就會膽大得什么事都干得出來。 | 《五代史平話·梁》:“朱溫未聽得萬事俱休,才聽得后,怒從心上起,惡向膽邊生?!?/td> |
shàng lòu xià shī上漏下濕 | 上:指屋頂;下:指地面。形容房屋破舊,不能蔽風雨。 | 先秦 莊周《莊子 讓王》:“上漏下濕,匡坐而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