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威耀武的成語故事
拼音yáng wēi yào wǔ
基本解釋見“揚威曜武”。
出處明·吳承恩《西游記》第三十五回:“揚威耀武顯神通,走石飛沙弄本事。”
暫未找到成語揚威耀武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揚威耀武)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一元大武 | 《禮記·曲禮下》:“凡祭宗廟之禮,牛曰一元大武。” |
一十八般武藝 | 元 白樸《梧桐雨》楔子:“臣左右開弓,一十八般武藝,無有不會。” |
下車作威 | 《漢書·序傳》:“定襄聞伯素貴,年少,自請治劇,畏其下車作威,吏民竦息。” |
下馬作威 | 東漢·班固《漢書·敘傳》:“定襄聞伯素貴,年少,自請治郡,畏其下馬作威,吏民竦息。” |
下馬威 |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李彪終久是衙門人手段,走到灶下取一根劈柴來,先把李旺打一個下馬威。” |
不文不武 | 唐 韓愈《瀧吏》詩:“不知官在朝,有益國家不?得無虱其間,不文亦不武。” |
丑事外揚 | |
東揚西蕩 | 《野叟曝言》第四一回:“姐姐若不見憐,怎樣著落妹子死后魂靈,不至東揚西蕩。” |
東海揚塵 | 晉 葛洪《神仙傳 麻姑》:“麻姑自說云:‘接侍以來,已見東海三為桑田。向到蓬萊,水又淺于往者會時略半也,豈將復還為陵陸乎?’方平笑曰:‘圣人皆言海中復揚塵也。’” |
乃文乃武 | 唐 王勃《九成宮頌》:“一陰一陽,神道也。乃文乃武,圣圖也。” |
乃武乃文 | 語出《書經 大禹謨》:“帝德廣運,乃圣乃神,乃武乃文。” |
爭榮夸耀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31回:“想著往日常聽人說:少年吐血,年月不保;縱然命長,終是廢人了。想起此言,不覺將素日想著后來爭榮夸耀之心,盡皆灰了。” |
優賢揚歷 | 《隸釋·漢成陽令唐扶頌》:“遂興無為之治,優賢揚歷,表善絀惡,遵九德以綏民,崇晏晏之惠康。” |
作威作福 | 《尚書 洪范》:“惟辟作福,惟辟作威,惟辟玉食。臣無有作福作威玉食。” |
作福作威 | 語出《書 洪范》:“惟辟作福,惟辟作威,惟辟玉食。臣無有作福作威玉食。” |
修文偃武 | 唐·薛逢《九日曲池游眺》:“正當海晏河清日,便是修文偃武時。” |
修文演武 | 清·錢彩《說岳全傳》第15回:“終日修文演武,講論兵機戰法。” |
偃武休兵 | 宋·岳飛《乞解軍務第三札子》:“今講好已定,兩宮天眷,不日可還;偃武休兵,可期歲月。” |
偃武修文 | 《尚書 武成》:“王來自商,至于豐,乃偃武修文,歸馬于華山之陽,放牛于桃林之野。” |
偃武興文 | 《漢書·循吏傳·黃霸》:“太尉官罷久矣,丞相兼之,所以偃武興文也。” |
偃武崇文 | 《魏書·咸陽王禧傳》:“國朝偃武崇文,偏舍來久,州鎮兵人,或有雄勇,不閑武藝。” |
偃武息戈 | 《后漢書·公孫述傳》:“囂(隗囂)不及此時推危乘勝,以爭天命,而退欲為西伯之事,尊章句,賓友處士,偃武息戈,卑辭事漢,喟然自以文王復出也。” |
偃武櫜兵 | 《北史·高允傳》:“偃武櫜兵,唯文是恤。” |
偃武行文 | 《史記·留侯世家》:“今陛下能偃武行文,不復用兵乎?” |
偃武覿文 | 清·李振裕《祠闕里雅》:“偃武覿文,風行四國。” |
假虎張威 | 明·胡文煥《群音類選·<忠孝記·欲進諫章>》:“費盡他機智,只是要貪名固位,假虎張威。” |
允文允武 | 《詩經 魯頌 泮水》:“允文允武,昭假烈祖。” |
光前耀后 | 元·亢文苑《一枝花·為玉葉兒作》:“大丈夫崢嶸恁時候,扶湯佐周,光前耀后,直教萬古清名長不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