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關系,只列出前 92 個貪的成語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tān míng zhú lì貪名逐利 | 貪圖好的名聲,追逐個人私利。亦作“貪名圖利”。 | 明·高明《琵琶記·旌表》:“老夫當初也只道你貪名逐利,撇了父母妻室,不肯還家。” |
tān huā liàn jiǔ貪花戀酒 | 花:比喻美女。貪戀女色和美酒。 | 元·喬夢符《揚州夢》第四折:“某奉圣人的命,因牧之貪花戀酒,本當謫罰,姑念他才識過人,不拘細行,赦其罪責。” |
tān cái hào lì貪財好利 | 指貪戀錢財和利益。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29回:“愚男原在快活林中做些買賣,非為貪財好利,實為壯觀孟州,增添豪俠氣象。” |
tān mò chéng fēng貪墨成風 | 墨:不潔;貪墨:官吏受賄。官吏貪污受賄的風氣盛行。形容吏治腐敗。 | 《左傳·昭公十四年》:“貪以敗官為墨。” |
tān fū xùn cái貪夫徇財 | 徇:通“殉”。徇財:不顧性命以求財。愛財的人愿意為了錢財而死。形容人愛財如命。 | 《鹖冠子 世兵》:“烈士徇名,貪夫徇財,至博不給,知時何羞。” |
tān cái jiàn yì貪財賤義 | 賤:輕視;義:道義。貪圖錢財,輕視道義。 | 宋·司馬光《資治通鑒·漢紀·元帝永光二年》:“今天下俗,貪財賤義,好聲色,上侈靡。” |
tān cái hào huì貪財好賄 | 賄:賄賂。貪圖財物和喜歡賄賂 | 元·關漢卿《裴度還帶》第四折:“差小官體察民情,因傅彬貪財好賄,犯刑憲負累忠臣。” |
tān fū huái cái貪夫狥財 | 見“貪夫徇財”。 | |
tān xīn bù zú貪心不足 | 貪得無厭,永不滿足。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十五回:“汝貪心不足!既得吳郡,而又強并吾界!” |
tān míng tú lì貪名圖利 | 貪圖好的名聲,追逐個人私利。 | 明·徐元《八義記·嬰投杵臼》:“貪名圖利世間人,不修因果恁癡心。” |
jí tān rú chóu嫉貪如仇 | 嫉:憎恨;貪:愛財。憎恨貪污像憎恨仇敵一樣。 | 清·周亮工《書影》第九卷:“吳南溪方伯生平潔介,嫉貪如仇。” |
tān huì wú yì貪賄無藝 | 賄:財物;藝:標準、準則,引伸為法度、限度。貪求財物沒有限度。指反動的統治階級無限制地搜刮民財。 | 《國語 晉語八》:“及桓子驕泰奢侈,貪欲無藝。” |
láng tān shǔ qiè狼貪鼠竊 | 如狼那樣貪狠;似鼠那樣慣竊。常形容敵人貪狠卑鄙。 | 明 于謙《出塞》詩:“瓦刺窮胡真犬豕,敢向邊疆撓赤子。狼貪鼠竊去復來,不解偷生求速死。” |
tān tiān zhī gōng yǐ wéi jǐ lì貪天之功以為己力 | 貪:把別人的東西占為己有。把自然成功的事作為自己的功勞。現指攘奪他人的功勞。 |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僖公二十四年》:“竊人之財,猶謂之盜,況貪天之功以為己力乎。” |
yáng hěn láng tān羊很狼貪 | 很:通“狠”,貪狠。比喻狠毒貪婪。 | 西漢·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因下令軍中曰:‘猛如虎,很如羊,貪如狼,強不可使者,皆斬之。’” |
lóu yǐ tān shēng螻蟻貪生 | 螻蟻:螻蛄和螞蟻。螻蛄和螞蟻那樣的小蟲也貪戀生命。舊指乞求活命的話,有時也用以勸人不可輕生自殺。 |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七十六回:“萬望大圣慈悲,可憐螻蟻貪生之意,饒了我命,愿送你師父過山。” |
tān guān dù yì貪官蠹役 | 蠹:蛀蟲。貪圖財物的官僚和吏役。 | 《清史稿·朱之弼傳》:“世祖嚴治貪官蠹役,特立嚴法,如非官役不用此例。” |
jī tān lì sú激貪厲俗 | 謂抑制貪婪之風,勸勉良好的世俗。 | 《梁書·蕭穎達傳》:“在于布衣,窮居介然之行,尚可以激貪厲俗,惇此薄夫。” |
jié tān áo zhà桀貪驁詐 | 兇暴貪婪而又傲慢狡詐。 | 清·薛福成《代李伯相擬陳督臣忠勛事實疏》:“雖其桀貪驁詐若李世忠、陳國瑞之流,茍有一節可用,必給以函牘,殷勤諷勉,獎其長而指其過,勸令痛改前非。” |
wán shí tān rì玩時貪日 | 見“玩時愒日”。 | 明·宋濂《<劉兵部詩集>序》:“濂也以繆悠之資,玩時貪日,不能成一章。” |
tān chī lǎn zuò貪吃懶做 | 謂又饞又懶。 | 清·張南莊《何典》第七回:“看他如此貪吃懶做,真像有磨子在肚子里牽的一般。” |
tān tú ān yì貪圖安逸 | 追求個人享受。 |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39回:“你若是借口不肯前去,便是貪圖安逸,在家戀著妻子,乃是不孝之子。” |
tān cái hǎo sè貪財好色 | 貪圖財貨,喜好女色。 | 《漢書·高帝紀》:“沛公居山東時,貪財好色。” |
tān dé wú yàn貪得無厭 | 貪:求多;得:獲取;厭:滿足。追求財物沒有滿足的時候。 | 《四游記 三至岳陽飛度》:“洞賓嘆曰:‘人心貪得無厭,一至于此!’” |
tān guān wū lì貪官污吏 | 貪贓枉法的官吏。 | 元 無名氏《鴛鴦被》第四折:“一應貪官污吏,準許先斬后聞。” |
tān wū fǔ huà貪污腐化 | 利用職權;非法地取得財物;過著糜爛的生活。 | 《周恩來選集 上卷 抗戰軍隊的政治工作》:“一切高傲的出頭的空談的惡習,以至貪污腐化的生活,必須克服與排除。” |
láng tān hǔ shì狼貪虎視 | 象狼一樣貪婪,象老虎一樣睜大眼睛盯著。比喻野心很大。 | 清·洪昇《長生殿·陷關》:“狼貪虎視威風大,鎮漁陽兵雄將多。待長驅直把淆函破,奏凱日齊聲唱歌。” |
jí tān rú chóu嫉貪如讎 | 對貪污如同對仇敵一樣痛恨。 | 清·周亮工《書影》第九卷:“吳南溪方伯生平潔介,嫉貪如仇。” |
bù tān wéi bǎo不貪為寶 | 表示以不貪為可貴、崇高,也表示廉潔奉公。 | 《左傳 襄公十五年》,我以不貪為寶,爾以玉為寶,若以與我,皆喪寶也。 |
liàn jiǔ tān huā戀酒貪花 | 見“戀酒迷花”。 | 元·無名氏《梧桐葉》楔子:“終不然戀酒貪花,墮卻壯志。” |
shǐ tān shǐ yú使貪使愚 | 使:用;貪:不知足;愚:笨。用人所短,為己服務。也形容利用人的不同特點,以發揮他的長處。 | 《新唐書·侯君集傳》:“軍法曰:‘使智使勇,使貪使愚,故智者樂立其功,勇者好行其志,貪者邀趨其利,愚者不計其死。’是以前圣使人,必收所長而棄所短。” |
tān cái wú yì貪財無義 | 義:道義。貪圖錢財,不講道義。 |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32卷:“十娘因見鴇兒貪財無義,久有從良之志。” |
tān mò bài dù貪墨敗度 | 貪墨:貪冒,貪圖財利。貪圖財利,敗壞法度。 | 《宋史·景素·王信等傳論》:“田敏屢有戰功,而貪墨敗度,幸容于時。” |
tān lán wú yàn貪婪無厭 | 同“貪得無厭”。 | 宋·蘇軾《梁工說》:“治其訣,更增益劑量,其貪婪無厭。” |
tān wū shòu huì貪污受賄 | 利用職權非法取得錢財。 | 鄧小平《堅決打擊經濟犯罪活動》:“盜竊國家財產,貪污受賄,這是現錢買賣,清清楚楚,不容易搞錯。” |
wèi sǐ tān shēng畏死貪生 | 畏:害怕。害怕死亡,貪戀生存。 | 明·陸采《明珠記·吐衷》:“古人然諾處,重丘山,我怎肯畏死貪生不向前。” |
qǐ zǎo tān hēi起早貪黑 | 早起晚睡。形容人非常辛勤。 | 周立波《暴風驟雨》第一部:“咱們命苦的人,起早貪黑,翻土拉塊,吃柳樹葉子。” |
tān qiú wú yǐ貪求無已 | 見“貪求無厭”。 | 明·瞿佑《剪燈新話·唐義士傳》:“邇楊總統,勢焰薰赫,貪求無已。” |
tān dà qiú quán貪大求全 | 過分地貪圖規模大而全面。 | |
tān wèi mù lù貪位慕祿 | 貪戀權位,羨慕俸祿。 | 明·李贄《焚書·答鄧明府》:“而所以詔學者,則必曰專志道德,無求功名,不可貪位慕祿也,不可患得患失也。” |
tān cái mù shì貪財慕勢 | 勢:地位和權力。貪好錢財,仰慕權貴。 | 漢·荀悅《漢紀·元帝紀》:“貪財而慕勢,故犯法者眾,奸邪不止。” |
tān quán mù lù貪權慕祿 | 貪:貪戀;慕:羨慕。貪戀權位,羨慕俸祿。 | 明·無名氏《楊家將演義》第七卷:“且今日來代領印,出自圣裁,豈我貪權慕祿,而奪汝之兵柄耶!” |
tān yù wú yàn貪欲無厭 | 猶言貪得無厭。 | 西漢·司馬遷《史記·李斯列傳》:“夫高,故賤人也,無識于理,貪欲無厭,求利不止,列勢次主,求欲無窮,臣故曰殆。” |
biǎn tān lì bó變貪厲薄 | 指改變、勸勉貪圖財利、行為輕薄的人使之廉潔忠厚。 | 《孟子 盡心下》:“圣人百世之師也,伯夷、柳下惠是也。”宋 孫奭疏:“此章言伯夷、柳下惠變貪厲薄,千載聞之,猶有感激。” |
tān shēng pà sǐ貪生怕死 | 貪:貪戀。貪圖生存;懼害死亡。形容為了活命而失去正義的原則。 | 東漢 班固《漢書 文三王傳》:“今立自知賊殺中郎曹將,冬日迫促,貪生畏死,即詐僵仆陽病,徼幸得逾于須臾。” |
ài shì tān cái愛勢貪財 | 愛慕權勢,貪圖錢財。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16回:“誰知那張家父母如此愛勢貪財,卻養了一個知義多情的女兒,聞得父母退了前夫,他便一條麻繩悄悄的自縊了。” |
tān míng ài lì貪名愛利 | 貪圖名位,喜好錢財。 |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汾州大達無業國師》:“貪名愛利,汨沒世途。” |
tān fū xùn lì貪夫殉利 | 見“貪夫狥利”。 |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73回:“貪夫殉利,簞豆見色。春秋爭弒,不顧骨肉。”” |
tān cán wú yàn貪殘無厭 | 厭:滿足。貪心永遠沒有滿足的時候。 | 《宋史·王全斌傳》:“而罔思寅畏,速此悔尤,貪殘無厭,殺戮非罪,稽于偃革,職而玩兵。” |
tān làn wú yàn貪濫無厭 | 厭:滿足。亂貪永遠沒有滿足的時候。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83回:“誰想這伙官員,貪濫無厭,徇私作弊,克減酒肉。” |
tān zāng huài fǎ貪贓壞法 | 見“貪贓枉法”。 | 元·無名氏《陳州糶米》:“誰想那兩個到的陳州,貪贓壞法,飲酒非為。” |
tān yù wú yì貪欲無藝 | 謂貪財的欲望沒有限度。 | 春秋·魯·左丘明《國語·晉語》:“及桓子驕泰奢侈,貪欲無藝。” |
tān tiān zhī gōng貪天之功 | 貪:貪圖。把天所成就的功績說成是自己的力量。現指抹殺群眾或領導的力量,把功勞歸于自己。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僖公二十四年》:“竊人之財,猶謂之盜,況貪天之功以為己力乎。” |
tān zāng wǎng fǎ貪贓枉法 | 貪贓:官吏接受賄賂;枉法:歪曲和違背法律。指貪污受賄;違法亂紀。 | 元 無名氏《陳州糶米》:“誰想那兩個到的陳州,貪贓壞法,飲酒非為。” |
liàn jiǔ tān sè戀酒貪色 | 戀:沉迷;貪:迷戀。指沉迷于酒色和女色之中。 | 金·馬鈺《滿庭芳·化胡了仙兄弟》:“三尸調引,六賊迷惑,自然斗亂魂魄,鎮日爭財競氣,戀酒貪色。” |
tān zàng wǎng fǎ貪臟枉法 | 貪污受賄,違犯法紀。 | |
tān ér wú xìn貪而無信 | 貪婪而又不守信用。漢·應劭《鮮卑胡市議》:“以為鮮卑隔在漠北,犬羊為群,無君長帥廬落之居,又其天性,貪而無信。” | 漢·應劭《鮮卑胡市議》:“以為鮮卑隔在漠北,犬羊為群,無君長帥廬落之居,又其天性,貪而無信。” |
tān rú hǔ láng貪如虎狼 | 像猛虎和惡狼一樣貪婪。形容貪婪無厭。 |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志公和尚大乘贊》:“心行貪如虎狼。” |
yáng hěn láng tān羊狠狼貪 | 狠:兇狠。原指為人兇狠,爭奪權勢。后比喻貪官污吏的殘酷剝削。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項羽本紀》:“因下令軍中曰:‘ 猛如虎,很如羊,貪如狼,強不可使者,皆斬之。’” |
tān róng mù lì貪榮慕利 | 慕:羨慕。貪求榮譽,慕財圖利。 | 《周書·柳帶韋傳》:“夫顧親戚,懼誅夷,貪榮慕利,此生人常也。” |
tān lì huá xū貪吏猾胥 | 猾胥:狡詐的小官吏。貪財狡詐的小官吏。 | 宋·蘇軾《辯試館職策問札子》:“先帝本意使民產率出錢專力于農,雖有貪吏猾胥,無所施其虐。” |
liàn jiǔ tān bēi戀酒貪杯 | 戀:愛慕不舍;杯:酒杯。形容好酒貪杯。 | 元·無名氏《水仙子·遣懷》:“囑咐你休戀酒貪杯,到那里識些廉恥。” |
tān wū láng jiè貪污狼藉 | 謂貪財納賄,行為不檢,聲名敗壞。 | 《晉書·何充傳》:“敦兄含時為廬江郡,貪污狼藉。” |
tān duō wù dé貪多務得 | 貪:求多;務:務必。原指學習上務求盡多地獲得知識。后泛指對其他事物貪多并務求取得。 | 唐 韓愈《進學解》:“貪多務得,細大不捐。” |
tān rú tāo tiè貪如饕餮 | 饕餮:傳說中的一種貪殘的猛獸。像饕餮一樣兇惡貪婪。形容非常貪婪。 |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29回:“而縉紳貪如饕餮,以百姓為魚肉;官兵兇逾虎狼,視良民為仇敵。” |
tān xīn wàng xiǎng貪心妄想 | 妄想:指不能實現的打算。一心貪求著無法實現的事情。 | 明·胡文煥《群音類選·<升仙記·設計害愈>》:“我看你人生在世不久長,貪心妄想何時用。” |
tān quán qiè bǐng貪權竊柄 | 柄:權力。貪圖權勢,竊取權力。 | 唐·陸贄《奉天論延訪朝臣表》:“貪權竊柄者則曰:‘德如堯舜矣,焉用勞神!’” |
tān fū yě lì貪夫狥利 | 同“貪夫徇財”。 | |
tān tiān zhī gōng yǐ wéi jǐ yǒu貪天之功以為己有 | 貪:把別人的東西占為己有。把自然成功的事作為自己的功勞。現指攘奪他人的功勞。 | 宋·王禹偁《霍光論》:“然則光貪天之功以為己有,與夫日僤之割愛,邴吉之讓位,德不侔矣。” |
tān duō jiáo bù làn貪多嚼不爛 | 貪圖多吃,消化不了。比喻工作或學習,圖多而做不好或吸收不了。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五卷:“而今孩子何在?正是貪多嚼不爛了。” |
tān xiǎo shī dà貪小失大 | 因為貪圖小便宜而失掉大的利益。比喻只謀求眼前的好處而不顧長遠的利益。 | 戰國 呂不韋《呂氏春秋 權勛》:“齊王怒曰:‘若殘豎子之類,惡能給若金?’與燕人戰,大敗,達子死,齊王走莒。燕人逐北入國,相與爭金于美唐甚多。此貪于小利以失大利者也。” |
tān shēng wù sǐ貪生惡死 | 見“貪生畏死”。 | 東漢·班固《漢書·司馬遷傳》:“夫人情莫不貪生惡死,念親戚,顧妻子,至激于義理者不然,乃有不得已也。” |
tān mò zhī fēng貪墨之風 | 墨:不潔;貪墨:官吏受賄。官吏貪污受賄的風氣盛行。形容吏治腐敗。 |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昭公十四年》:“貪以敗官為墨。” |
tān gōng qǐ xìn貪功起釁 | 貪求事功而挑起爭端。 |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45回:“孟明等貪功起釁,妄動干戈,使兩國恩變為怨。” |
tān huān zhú lè貪歡逐樂 | 逐:追逐。無休止尋歡作樂。形容生活放蕩腐化。 | 《敦煌變文集·父母恩重經講經文》:“貪歡逐樂無時歇,打論摴蒲更不休。” |
tān wèi qǔ róng貪位取容 | 取容:取得別人的歡喜。貪圖權位,取悅于人。 | 清·洪昇《長生殿·獻飯》:“不料姚、宋亡后,滿朝臣宰,一味貪位取容。” |
nǐ tān wǒ ài你貪我愛 | 指夫妻或情侶間相親相愛。 |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24卷:“況且今日你貪我愛,一說一上,幽期密約,一墻之隔。” |
pà sǐ tān shēng怕死貪生 | 同“貪生怕死”。 | 《漢書·文三王傳》:“今立自知賊殺中郎曹將,冬月迫促,貪生畏死,即詐僵仆陽(佯)病,徼幸得逾于須臾。” |
tān lán wú yàn貪婪無饜 | 貪婪:貪得無厭;饜:滿足。貪心永遠沒有滿足的時候。 |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昭公28年》:“貪婪無饜,忿類無期。” |
tān fū xùn lì貪夫徇利 | 徇:通“殉”,以身從物。貪財的人為財利送命。形容人愛財如命。 | 元·揭傒斯《逸士徐君墓志銘》:“嘗市大木筑室,將伐,貪夫徇利,造辭以爭,因以讓之,不以為弱。” |
hào jiǔ tān bēi好酒貪杯 | 指喜歡喝酒。 | 沙汀《酒后》:“保長王大廷只有一宗缺點:有點好酒貪杯。一喝醉了又會變得十足膿包,失掉了他那分堅韌的好性格。” |
tān wěi wú yàn貪猥無厭 | 同“貪得無厭”。 | 唐·張鷟《朝野僉載·夏文榮》:“又蘇州嘉興令楊廷玉,則天之表侄也,貪猥無厭。” |
tān lín wú yàn貪惏無饜 | 同“貪得無厭”。 | |
tān róng mào chǒng貪榮冒寵 | 貪圖榮耀和恩寵。 | 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四祖大醫禪師旁出法嗣第一世》:“我狂欲醒,君狂正發,夫嗜色淫聲,貪榮冒寵,流轉生死,何自由出!” |
tān qiú wú yàn貪求無厭 | 貪圖利益,無滿足的時候。 | 春秋·魯·左丘明《國語·晉語八》:“及桓子驕泰奢侈,貪欲無藝。” |
tān shēng zhú sè貪聲逐色 | 貪愛歌舞,追求女色。形容生活放蕩。 | 《敦煌變文集·父母恩重經講經文》:“始從懷妊至孾嬰孩,長得身軀六尺才;棄德背恩行不孝,貪聲逐色縱心懷。” |
tān mào róng chǒng貪冒榮寵 | 貪冒:貪圖財利。貪圖榮耀和恩寵。 | 唐·陳子昂《為程處弼辭放流表》:“任經十有三年,竟無一階升錄,臣之弩劣,于此可見,而貪冒榮寵,尚不知歸。” |
tān lì wàng yì貪利忘義 | 貪求財利,忘卻道義。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 姚滴珠避羞惹羞》:“我是此間良人家女兒,在姜秀才家為妾,大娘不容。后來連秀才貪利忘義,竟把來賣與這鄭媽媽家了。” |
tān shé wàng wěi貪蛇忘尾 | 比喻只圖眼前利益而不考慮后果。 | 宋·文瑩《玉壺清話》:“貪蛇前行,必忘其尾。” |
tān shēng wèi sǐ貪生畏死 | 貪戀生存,害怕死亡。 | 東漢·班固《漢書·文三王傳》:“今立自知賊殺中郎曹將,冬月迫促,貪生畏死,即詐僵樸陽病,僥幸得逾于須臾。” |
tān xīn wú yàn貪心無厭 | 貪婪的欲望沒有滿足的時候。 | 明·胡文煥《群音類選·<海神記·花鴇訓女>》:“你貪心無厭,千謀萬計,用盡了巧機關。” |
tān shēng shě yì貪生舍義 | 舍:放棄。為了活命,可以放棄道義。 |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64回:“臨難茍免,貪生舍義,在國為亂臣,即在家為逆子,此知孝而不知忠之弊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