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朱泣岐的成語故事
拼音yáng zhū qì qí
基本解釋《荀子·王霸》:“楊朱哭衢途曰:‘此夫過舉蹞步而覺跌千里者夫!’哀哭之。”謂在十字路口錯走半步,到覺悟后就已經(jīng)差之千里了,楊朱為此而哭泣。后常引作典故,用來表達(dá)對世道崎嶇,擔(dān)心誤入歧途的感傷憂慮,或在歧路的離情別緒。
出處《荀子·王霸》:“楊朱哭衢途曰:‘此夫過舉蹞步而覺跌千里者夫!’哀哭之。”謂在十字路口錯走半步,到覺悟后就已經(jīng)差之千里了,楊朱為此而哭泣。
暫未找到成語楊朱泣岐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楊朱泣岐)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楊柳依依 | |
百步穿楊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周本紀(jì)》:“楚有養(yǎng)由基者,善射者也。去柳葉百步而射之,百發(fā)而百中之。左右觀者數(shù)千人,皆曰善射。” |
牛衣對泣 | 《漢書·王章傳》:“初,章為渚生學(xué)長安,獨(dú)與妻居。章疾病,無被,臥牛衣中;與妻決,涕泣。” |
泣不成聲 | 漢 趙曄《吳越春秋 越王無余外傳》:“堯崩,禹服三年之喪,如喪考妣,晝夜哭泣,氣不屬聲。” |
可歌可泣 | 明 海瑞《方孝儒臨麻姑仙壇記跋》:“追念及之,可歌可泣。” |
以紫亂朱 | 先秦 孔子《論語 陽貨》:“子曰:‘惡紫之奪朱也,惡鄭聲之亂雅樂也,惡利口之覆邦家者。’” |
枕戈泣血 | 唐·房玄齡《晉書·桓溫傳》:“枕戈泣血,志在復(fù)讎。” |
章臺楊柳 | 唐韓翃有姬柳氏,以艷麗稱。韓獲選上第歸家省親;柳留居長安,安史亂起,出家為尼。后韓使人寄柳詩曰:“章臺柳,章臺柳,昔日青青今在否?縱使長條似舊垂,亦應(yīng)攀折他人手。” |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 唐 杜甫《自京赴奉先詠懷五百字》詩:“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
驚神泣鬼 | 明·程登吉《幼學(xué)瓊林·文事》:“驚神泣鬼,皆言詞賦之雄豪;遏云繞梁,原是歌耷之嘹亮。” |
龍陽泣魚 | 《戰(zhàn)國策·魏策四》:“魏王與龍陽君共船而釣,龍陽君得十馀魚而涕下。……王曰:‘然則何為出涕?’曰:‘臣為王之所得魚也。’王曰:‘何謂也?’對曰:‘臣之始得魚也,臣甚喜,后得又益大,今臣直欲棄臣前之所得矣。……臣亦將棄矣,臣安能無涕 |
動天地,泣鬼神 | 清·汪琬《烈婦周氏墓表》:“然則匹婦雖微,及其精誠所激,往往動天地,泣鬼神,何可忽也?” |
剖肝泣血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袁紹傳》:“臣出身為國,破家立事,至乃懷忠獲釁,抱信見疑,晝夜長吟,剖肝泣血。” |
牛農(nóng)對泣 | 《漢書 王章傳》:“初,章為渚生學(xué)長安,獨(dú)與妻居。章疾病,無被,臥牛衣中;與妻決,涕泣。” |
下車泣罪 | 西漢 劉向《說苑 君道》:“禹出見罪人,下車問而泣之。” |
紆朱拖紫 | 唐 白居易《歲暮寄微之》詩之三:“若并如今是全活,紆朱拖紫且開眉。” |
行號臥泣 | 南朝·陳·徐陵《為貞陽侯答王太尉書》:“自皇家禍亂,亟積寒暄,九州萬國之人,蟠本流沙之地,莫不行號臥泣,想望休平。” |
朱顏粉面 | 明·胡文煥《群音類選·<八義記·駙馬賞燈>》:“金鼎熱風(fēng)腦龍肝,花燭映朱顏粉面。” |
父紫兒朱 |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續(xù)黃粱》:“一言之合,榮膺圣眷,父紫兒朱,恩寵為極。” |
神號鬼泣 | 陳毅《滿江紅·黃金海岸》詞:“盡是黃金,這海岸,摩天壁立。任掠奪,大洋風(fēng)雨,神號鬼泣。” |
楊朱泣歧 | 戰(zhàn)國·趙·荀況《荀子·王霸》:“楊朱哭衢途:‘此夫過舉蹞步而覺跌千里者夫!’” |
眩碧成朱 | 明屠隆《彩毫記 知幾引退》:“宮闈萋菲,眩碧成朱,圣主應(yīng)投杼。” |
朱朱白白 | 唐·韓愈《感春三首》:“晨游百花林,朱朱兼白白。” |
朱顏綠發(fā) | 宋·沈遘《送句諶通判穎川》詩:“朱顏綠發(fā)出塵土,長纓高蓋生清風(fēng)。”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四十二回:“宋江看那女童時,但見:朱顏綠發(fā),皓齒明眸。” |
枯楊之稊 | 清·袁枚《隨園詩話》第14卷:“余自傷年老,不欲為枯楊之稊。” |
調(diào)朱傅粉 | 裘廷梁《倫白話為維新之本》:“此外汗牛充棟,效顰以為工,學(xué)步以為巧,調(diào)朱傅粉以為妍,使以白話譯之,外美既去,陋質(zhì)悉呈,好古之士,將駭而走耳。” |
風(fēng)號雨泣 | 清·黃宗羲《柳敬亭傳》:“或如風(fēng)號雨泣,鳥悲獸駭,亡國之恨頓生。” |
狐死兔泣 | 《宋史 叛臣傳下 李全傳下》:“狐死兔泣,李氏滅,夏氏寧得獨(dú)存?愿將軍垂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