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壅必潰的成語故事
拼音chuān yōng bì kuì
基本解釋壅:堵塞。潰:決口,堤岸崩壞。堵塞河流,會招致決口之害。比喻辦事要因勢利導,否則就會導致不良后果。
出處《國語·周語上》:“邵公曰:‘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必潰,傷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為川者,決之使導,為民者,宣之使言。”
暫未找到成語川壅必潰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川壅必潰)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一觸即潰 | 范文瀾《中國近代史》上冊第一章:“奕山與奕經同樣,經過輕舉妄動,一觸即潰、喪膽、乞降三個程序,結束了浙江軍事。” |
一馬平川 | 宋 蘇軾《東坡詩 卷二十三 游徑山》:“勢若駿馬奔平川?!?/td> |
三人行,必有我師 | 先秦 孔子《論語 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td> |
上之所好,下必從之 | 戰國·鄒·孟軻《孟子·滕文公》:“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td> |
不戰而潰 |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89回:“孫臏使人挑龐涓之頭示之,步軍不戰而潰?!?/td> |
兩虎相爭,必有一傷 | 明·徐元《八義記·張維評話》:“我相公官至下大夫,不知為何,近日只要與上大夫趙正卿爭朝,我想兩虎相爭,必有一傷。” |
兩虎相斗,必有一傷 | 西漢·劉向《戰國策·秦策二》:“虎者,戾蟲;人者,甘餌。今兩虎爭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傷?!?/td> |
臨川羨魚 | 漢 揚雄《河東賦》:“雄以為臨川羨魚,不如歸而結網。” |
舉措必當 | 西漢·司馬遷《史記·秦始皇本紀》:“舉措必當,莫不如畫?!?/td> |
事在必行 | 宋·蘇軾《東坡志林·養生說》:“如孫武令,事在必行,何卜之有?” |
事必躬親 | 唐 張九齡《謝賜大麥面狀》:“伏以周人之禮,唯有籍田,漢氏之薦,但聞時果,則未有如陛下嚴祗于宗廟,勤儉于生人,事必躬親,動合天德。” |
事有必至,理有固然 | 清 吳璿《飛龍全傳》第二十九回:“看官們有所未知,從來事有必至,理有固然?!?/td> |
二者必取其一 | 毛澤東《在中國共產黨全國宣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兩種方針:放還是收呢?二者必取其一。” |
二者必居其一 | 戰國 鄒 孟軻《孟子 公孫丑下》:“前日之不受是,今日之受非也;今日之受是,則前日之不受非也。夫子居一于此矣?!?/td> |
二虎相斗,必有一傷 | 明·煙霞散人《斬鬼傳》第四回:“這叫做二虎相斗,必有一傷,待他傷了一個,便容易了。” |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 先秦 孔子《論語 衛靈公》:“子曰:‘人無遠慮,必有近憂?!?/td> |
眾好必察 | 春秋·魯·孔丘《論語·衛靈公》:“眾惡之,必察焉;眾好之,必察焉?!?/td> |
眾川赴海 | 《隋書·音樂志中》:“天覆地載,成以四時。惟皇是則,比大于茲。群星拱極,眾川赴海。萬宇駿奔,一朝咸在?!?/td> |
眾惡必察 | 春秋·魯·孔丘《論語·衛靈公》:“眾惡之,必察焉;眾好之,必察焉?!?/td> |
何必當初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28回:“寶玉在身后面嘆道:‘既有今日,何必當初?!?/td> |
信賞必罰 | 先秦 韓非《韓非子 外儲說右上》:“信賞必罰,其足以戰。” |
先悉必具 | 明 歸有光《上宋明府書》:“律于發冢之條,如知情買賣器物磚石、薰猩平園之類,纖悉必具?!?/td> |
再實之木根必傷 | 南朝·宋·范嘩《后漢書·馬皇后紀》:“常觀富貴之家,祿位重疊,猶再實之木,其根必傷?!?/td> |
再實之根必傷 | 《淮南子 人間訓》:“再實之根必傷,掘藏之家必有殃?!?/td> |
決疣潰癰 | 嚴復《救亡決論》:“況夫益之以保舉,加之以捐班,決疣潰癰,靡知所屆?!?/td> |
決癰潰疽 | 《南齊書·柳世隆傳》:“今乃舉兵內侮,奸回外熾,斯實惡熟罪成之辰,決癰潰疽之日?!?/td> |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 《三國演義》第一回:“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td> |
分秒必爭 | 柯巖《奇異的書簡 船長》:“我們現在要搞四化,分秒必爭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