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利必得的成語故事
拼音cùn lì bì dé
基本解釋寸利:微小的利益。微小的利益也必須得到,不能放棄。形容斤斤計較個人的得失。
出處毛澤東《抗日戰爭勝利后的時局和我們的方針》:“蔣介石對于人民是寸權必奪,寸利必得。”
暫未找到成語寸利必得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寸利必得)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得意洋洋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管晏列傳》:“意氣揚揚,甚自得也。” |
難得糊涂 | 林語堂《中國人之聰明》:“鄭板橋曰:‘難得糊涂’。” |
反手可得 | 《荀子·非相》:“誅旦公,定楚國,如反手爾。” |
不可多得 | 東漢 孔融《薦禰衡表》:“若衡等輩,不可多得。” |
干凈利落 | 趙樹理《李家莊的變遷》:“不是老人家,誰能做這樣干凈利落?” |
小人得志 | 南朝·宋·何承天《為謝晦檄京邑》:“若使小人得志,君子道消。” |
一寸丹心 | 宋 楊萬里《誠齋集 卷十二 新除廣東常平之節感恩書懷》詩:“向來百煉今繞指,一寸丹心白日明。” |
寸進尺退 | 《老子》第六十九章:“不敢進寸而退尺。” 唐·韓愈《上兵部李侍郎書》:“寸進尺退,卒無所成。” |
踏破芒鞋沒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 |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18回:“往上一瞧,正是那日晚上地藏庵遇著的一群俊俏后生,心中歡喜不盡,暗說道:‘踏破芒鞋沒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 |
志滿意得 | 宋 陸九淵《與劉伯協書》:“當無道時,小人在位,君子在野,小人志得意滿,君子阨窮禍患,甚者在囹圄,伏刀鋸、投荒裔。” |
損人不利己 | 魯迅《書信 致曹聚仁》:“只有損人而不利己的事,我是反對的。” |
寸步不離 | 南朝 梁 任昉《述異記》:“夫妻相重,寸步不相離。” |
三人行,必有我師 | 先秦 孔子《論語 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必由之路 | 先秦 孟軻《孟子 告子上》:“仁,人心也;義,人路也。”宋 朱熹注:“義者行事之宜,謂認路,則可以見其為出入往來必由之路,而不可須臾舍矣。” |
不得而知 | 唐 韓愈《爭臣論》:“故雖諫且議,使人不得而知焉。” |
丑媳婦免不得見公姑 | 清·張岱《與祁世培》:“丑媳婦免不得見公姑,緬焉呈面,公姑具眼,是妍是丑,其必有以區別之也。” |
一寸光陰一寸金 | 唐 王貞白《白鹿洞》:“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 |
急功近利 | 漢 董仲舒《春秋繁露 卷九 對膠西王》: “仁人者正其道不謀其利,修其理不急功。” |
安閑自得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報仇》:“不如在家安閑自在,快活過了日子,卻去討這樣煩惱吃!” |
有求必應 | 唐 李煙《妒神頌》:“所求必應,高山仰止。” |
迫不得已 | 東漢 班固《漢書 王莽傳上》:“將為皇帝定立妃后,有司上名,公女為首,公深辭讓,迫不得已,然后受詔。” |
唯利是圖 | 晉 葛洪《抱樸子》:“名過其實,由于夸誑,內抱貪濁,惟利是圖。” |
出師不利 | 浩然《艷陽天》第29章:“今天真是出師不利,一個好人都沒有遇上。” |
哀兵必勝 | 先秦 李耳《老子 德經》第69章:“禍莫大于輕敵,輕敵幾喪吾寶,故抗兵相加,哀者勝矣。”三國 魏 王弼注:“抗,舉也;加,當也。哀者必相惜,而不趣利避害,故必勝。” |
拼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68回:“拼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 |
勢在必行 | 清·李百川《綠野仙蹤》第80回:“又知此事勢在必行,次日一早,便往城外訪友去了。” |
末大必折 | 《左傳·昭公十一年》:“末大必折,尾大不掉,君所知也。” |
弊多利少 | 馮志《敵后武工隊》第18章:“從咱們的安全上想,可是弊多利少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