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點滴滴的成語故事
拼音diǎn diǎn dī dī
基本解釋一點一滴地落下,形容數量非常少。
出處宋·李清照《聲聲慢》:“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p>
暫未找到成語點點滴滴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點點滴滴)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喬太守亂點鴛鴦譜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八卷:“今日聽在下說一樁意外姻緣的故事,喚做‘喬太守亂點鴛鴦譜’?!?/td> |
畫龍點睛 | 唐 張彥遠《歷代名畫記 張僧繇》:“金陵安樂寺四白龍不點眼睛,每云:‘點睛即飛去?!艘詾橥Q,固請點之。須臾,雷電破壁,兩龍乘云騰去上天,二龍未點眼者見在。” |
嘔心滴血 | 清·秋瑾《精衛石·序》:“余愿嘔心滴血以拜求之,祈余二萬萬女同胞無負此國民責任也?!?/td> |
水滴石穿 | 宋 羅大經《鶴林玉露》第十卷:“乖崖援筆判云:‘一日一錢,千日一千;繩鋸木斷,水滴石穿。’” |
只準州官放火,不準百姓點燈 | 馮玉祥《我的生活》第12章:“可是只準州官放火,不準百姓點燈,卻是中國政治的一個通病。” |
指點江山 | 毛澤東《沁園春·長沙》:“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td> |
亂點鴛鴦 | 清 褚人獲《隋唐演義》第63回:“唐帝亂點鴛鴦的,把幾個女子賜與眾臣配偶,不但男女稱意,感戴皇恩?!?/td> |
點指畫字 | 宋·陳元靚《事林廣記·家禮·婚禮》:“諸婚娶兩家,并用點指畫字,寫立合同文約,明白具載往回聘禮?!?/td> |
涓滴歸公 |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33回:“真正是涓滴歸公,一絲一毫不敢亂用。” |
蜻蜓點水 | 唐 杜甫《曲江》詩:“穿花蛺蝶深深見,點水蜻蜓款款飛?!?/td> |
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 | 宋 陸游《老學庵筆記》第五卷:“田登作郡,自諱其名,觸者必怒,吏卒多被榜笞。于是舉州皆謂燈為火。上元放燈許人入州治游觀,吏人遂書榜揭於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td> |
點指莋腳 | |
心有靈犀一點通 | 唐 李商隱《無題》詩:“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td> |
一點一滴 | 方志敏《可愛的中國·清貧》:“為革命而籌集的金錢,是一點一滴的用之于革命事業。” |
生公說法,頑石點頭 | 晉·無名氏《蓮社高賢傳·道生法師》:“竺道生入虎丘山,聚石為徒,講《涅槃經》……群石皆為點頭?!?/td> |
以點帶面 | 竺可楨《一年來的綜合考察》:“考慮全面布局,因此是點面結合,以點帶面?!?/td> |
垂涎欲滴 | 唐 柳宗元《招海賈文》:“垂涎閃舌兮,揮霍旁午?!?/td> |
只準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 |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15回:“不料我們大老爺先護在里頭,連問也不叫我問一聲兒,可見他們官官相護,這才是‘只準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古人說的話是再不得錯的。” |
凝脂點漆 |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容止》:“面如凝脂,眼如點漆。” |
青蠅點素 | 漢 王充《論衡 累害》:“清受塵,白取垢;青蠅所污,常在練素?!?/td> |
圍點打援 | 李國文《冬天里的春天》第二章:“但是老練的帝國軍人卻揣摸不到于而龍牌下押的什么注,是圍點打援,目標朝著他?” |
點睛之筆 | 《晉書·顧愷之傳》:“愷之每畫人成,或數年不點目睛。人問其故。答曰:‘四體妍蚩,本無闕少于妙處,傳神寫照,正在阿睹中?!?/td> |
點石成金 | 宋 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后集 孟浩然》:“詩句以一字為工,自然穎異不凡,如靈丹一粒,點石成金也?!?/td> |
銅壺滴漏 | 唐 溫庭筠《雞鳴埭歌》:“銅壺漏斷夢初覺,寶馬塵高人未知。” |
頑石點頭 | 晉 《蓮社高賢傳 道生法師》:“入虎丘山,聚石為徒。講《涅槃經》……群石皆為點頭,旬日學眾云集?!?/td> |
點頭道是 |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32卷:“公子自知手中只有五十金,此時費去大半,說到資斧困竭……不覺點頭道是?!?/td> |
泥金萬點 | |
一點靈犀 | 唐·李商隱《無題》詩:“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