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憐巴巴的成語故事
拼音kě lián bā bā
基本解釋非常令人可憐的樣子。
出處袁靜《新兒女英雄傳》第一回:“要再借,剩下這可憐巴巴的五畝地,也得戴上籠頭啦!”
暫未找到成語可憐巴巴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可憐巴巴)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一個巴掌拍不響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58回:“‘一個巴掌拍不響’,老的也太不公些,小的也太可惡些。” |
一發而不可收 | 清·王夫之《讀通鑒論·隋文帝》:“亂敗之及,一發而不可收也。” |
一發而不可收拾 |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12回:“他們在文七爺船上做的事,及文七爺醉后之言,又全被統領聽在耳朵里,所以又是氣,又是醋,并在一處,一發而不可收拾。” |
一無可取 |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 盧太學詩酒傲王侯》:“心中大怒道:‘原來這俗物,一無可取,都只管來纏帳,幾乎錯認了。” |
一眨巴眼 | 老舍《小坡的生日》四:“可惜新年也和別的日子一樣,一眨巴眼兒就過去了。” |
一葦可航 | 《三國志·吳書·賀邵傳》:“長江之限,不可久恃,茍我不守,一葦可航也。” |
一蹴可幾 | 梁啟超《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第四章第二節:“天下事非一蹴可幾者。” |
一蹴可就 | 茅盾《漫談文藝創作》:“但是,世界觀的改造決非一蹴可就,恐怕還有人體會不深。” |
下里巴人 | 戰國 楚 宋玉《對楚王問》:“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國中屬而和者數千人。” |
下里巴音 | |
不可一世 | 宋 羅大經《鶴林玉露》第15卷:“王荊公少年,不可一世士,獨懷刺候濂溪,三及門而三辭焉。” |
不可鄉邇 | 《左傳·莊公十四年》:“君子曰:‘《商書》所謂“惡之易也,如火之燎于原,不可鄉邇,其猶可撲滅”者,其如蔡哀侯乎。’” |
不可以道里計 | 章炳麟《東京留學生歡迎會演說辭》:“最有學問的人,就是周秦諸子,比那日本的物茂卿、太宰純輩,就相去不可以道里計了。” |
不可企及 | 唐 柳冕《答衢州鄭使君》:“不可企而及之者,性也。” |
不可估量 | 鄧小平《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改善我們的國際環境,提高我國的國際威望,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
不可侵犯 | 毛澤東《關于國際新形勢對新華日報記者的談話》:“德國愿意停止反蘇,愿意放棄所謂《防共協定》,承認了蘇聯邊疆的不可侵犯。” |
不可偏廢 | 宋 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 山谷下》:“讀《莊子》,令人意寬思大,敢作;讀《左傳》,便使人入法度,不敢容易。二書不可偏廢也。” |
不可分割 | 周恩來《對國民黨召開“國大”的嚴正聲明》:“政協各項決議,是各黨派的臨時大憲章,是一個整體而不可分割的。” |
不可動搖 | 魯迅《而已集·革“首領”》:“雖然這‘北京文藝界’已被徐丹甫先生在《學燈》上指定,隱隱然不可動搖了。” |
不可同年而語 | 漢·賈誼《過秦論》:“試使山東之國,與陳涉變長挈大,比權量力,則不可同年而語矣。” |
不可同日而語 | 西漢 劉向《戰國策 趙策二》:“夫破人之與破于人也,豈可同日而言之哉?” |
不可名狀 | 晉 葛洪《神仙記》:“光彩耀目,不可名狀。” |
不可名貌 | 宋·周密《武林舊事》第五卷:“穿幽透深,不可名貌。” |
不可向邇 | 《尚書 盤庚上》:“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邇,其猶可撲滅。” |
不可告人 | 清 陳夢雷《閑止書堂集鈔》:“其于不可告人之隱,猶未忍宣之于眾也。” |
不可多得 | 東漢 孔融《薦禰衡表》:“若衡等輩,不可多得。” |
不可奈何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淮南衡山列傳》:“不可奈何,愿陛下自寬。” |
不可開交 |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24回:“吳贊善聽到這里,便氣的不可開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