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突暖席的成語故事
拼音qián tū nuǎn xí
基本解釋原意是孔子、墨子四處周游,每到一處,坐席沒有坐暖,灶突沒有熏黑,又匆匆地到別處去了。形容忙于世事,各處奔走。
出處《淮南子·修務(wù)訓(xùn)》:“孔子無黔突,墨子無暖席。”漢·班固《答賓戲》:“是以圣哲之治,棲棲遑遑,孔席不暖,墨突不黔。”
暫未找到成語黔突暖席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黔突暖席)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突飛猛進(jìn) | 鄒韜奮《患難馀生記》第三章:“進(jìn)步文化的突飛猛進(jìn),雖有利于國家民族,雖有利于人民大眾,但卻是頑固派反動派的莫大的障礙物。” |
噓寒問暖 | 冰心《關(guān)于女人 我最尊敬體貼她們》:“孩子們安靜聽話,太太笑臉相迎,噓寒問暖。” |
飽食暖衣 | 先秦 孟軻《孟子 滕文公上》:“人之有道也,飽食暖衣,逸居而無教,則近于禽獸。” |
異軍突起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項羽本紀(jì)》:“少年欲立嬰便為王,異軍蒼頭特起。” |
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 袁州蒙山道明禪師》:“某甲雖在黃梅隨眾,實未省自己面目。今蒙指授入處,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今行者,即是某甲師也。” |
突如其來 | 《周易 離》:“象曰:‘突如其來如無所容地。’” |
春暖花香 | 明·無名氏《打韓通》頭折:“春暖花香,和風(fēng)淡蕩。我則見東郊上,男女成行,處處閑游賞。” |
曲突移薪 | 清·李漁《玉搔頭·媲美》:“曲突移薪計未忠,焦頭爛額敢居功。” |
春暖花開 | 明 朱國禎《涌幢小品 南內(nèi)》:“春暖花開,命中貴陪內(nèi)閣儒臣宴賞。” |
一席之地 | 《舊唐書 后妃傳上》:“婦人智識不遠(yuǎn),有忤盛情,然貴妃久承恩顧,何惜宮中一席之地,使其京戮,安忍取辱于外哉!” |
問寒問暖 | 康濯《我在鄉(xiāng)下》:“他短不了上我屋里來拉扯個時事,還常常問寒問暖問吃問住,親熱的不行。” |
曲突徙薪 | 東漢 班固《漢書 霍光傳》:“曲突徙薪無恩澤,焦頭爛額為上客。” |
如魚飲水,冷暖自知 | 魯迅《故事新編·序言》:“況且‘如魚飲水,冷暖自知’,用庸俗的話來說,就是‘自家有病自家知’罷。” |
布衣黔首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李斯列傳》:“夫斯乃上蔡布衣,閭巷黔首。” |
突然襲擊 | 司馬文森《風(fēng)雨桐江》第一章:“這個突然襲擊使大林大感狼狽,面紅著。” |
席卷而逃 | 清·吳趼人《恨海》第九回:“過了沒有幾個月,這金如玉就罄其所有,席卷而逃,便把他鬧窮了。” |
豬突豨勇 | 《漢書·食貨志下》:“匈奴侵寇甚,莽大寡天下囚徒人奴,名曰豬突豨勇。” |
狼奔豕突 | 清 歸莊《擊筑余音 重調(diào)》:“有幾個狼奔豕突的燕和趙,有幾個狗屠驢販的奴和盜。” |
寢不安席,食不甘味 | 西漢·劉向《戰(zhàn)國策·齊策五》:“秦王恐之,寢不安席,食不甘味。” |
孔席不適 | |
居不重席 | 左丘明《左傳 哀公元年》:“昔闔廬食二味,居不重席,室不崇壇。” |
寢不安席 | 《戰(zhàn)國策·齊策五》:“秦王恐之,寢不安席,食不甘味。” |
東沖西突 | 《三國演義》第七一回:“曹操見云東沖西突,所向無前……奮然大怒,自領(lǐng)左右將士來趕趙云。” |
冷暖自知 | 唐 善無畏《大日經(jīng)疏》第12卷:“如飲水者,冷熱自知。” |
匪石匪席 | 《詩經(jīng)·邶風(fēng)·柏舟》:“我心匪石,不可轉(zhuǎn)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
暖衣飽食 | 先秦 墨翟《墨子 天志中》:“百姓皆得暖衣飽食。” |
拔鍋卷席 | ①孔厥袁靜《新兒女英雄傳》第一回:“日本飛機天天來頭上轉(zhuǎn),城里掉了幾個蛋;大官們攜金帶銀,小官們拔鍋卷席的,都跑光了。”②楊朔《“閱微草堂”的真面目》:“稍微有點不順心,地主就要拔鍋卷席,攆你出去。” |
割席分坐 |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德行》:“又嘗同席讀書,有乘軒冕過門者,寧讀書如故,歆廢書出看。寧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